一种建筑机电安装用支吊架悬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97356发布日期:2022-02-12 13:56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机电安装用支吊架悬挂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机电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机电安装用支吊架悬挂机构。


背景技术:

2.当今的企业大多数都具有自动化机器设备,机电安装行业因此而诞生,机电安装是个工程规模比较大的工作,有些大型企业迁移,一个工程就需要花近半年来实施,而且,对于安装的技术要求,也是相当大的,工程内容包括锅炉、通风空调、制冷、电气、仪表、电机、压缩机机组和广播电影、电视播控等设备,在建筑机电安装施工时,经常需要通过支吊架悬挂线管;
3.目前的建筑机电安装用悬挂机构在施工线管时,不便于放置线管,操作性较差,且不具有升降功能,难以对线管的高度进行调节,灵活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机电安装用支吊架悬挂机构,解决了目前的建筑机电安装用悬挂机构在施工线管时,不便于放置线管的技术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机电安装用支吊架悬挂机构,包括放置架和拉杆,所述放置架的顶端固定设有升降框,所述升降框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底端通过连接轴固定设有六角柱,所述丝杆螺纹连接有悬吊组件,所述悬吊组件与升降框顶端的两侧滑动连接,所述放置架一侧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顶端固定设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的一端与放置架一侧的顶部卡合连接。
6.优选的,所述悬吊组件包括水平板、螺纹套、两个立板、吊装板和两个吊装孔,所述水平板的中部固定设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与丝杆螺纹连接,所述水平板顶端的两侧均固定设有立板,两个所述立板分别与升降框顶端的两侧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立板的顶端分别与吊装板底端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吊装板位于升降框的顶端,所述吊装板的两侧均开设有吊装孔。
7.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套筒、支撑柱、插头、光杆、弹簧和拉环,所述套筒底端的中部与拉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套筒的一端滑动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端固定设有插头,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固定设有光杆,所述光杆的表面套设有弹簧,所述光杆与套筒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所述套筒的另一端设有拉环,所述光杆的一端与拉环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放置架的一侧开设有取放口,所述放置架一侧的顶部开设有柱槽,所述柱槽与支撑柱卡合连接,所述放置架一侧的底部固定设有轴套,所述轴套通过转轴与拉杆的底端转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放置架顶端的中部和升降框底端的中部均开设有轴孔,两个所述轴孔均与连接轴穿插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底部与放置架顶端中部的内壁转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放置架的底端固定设有管托,所述管托的内壁粘接有橡胶垫。
11.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机电安装用支吊架悬挂机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提供建筑机电安装用支吊架悬挂机构,通过拉环拉动光杆,能够使支撑柱压缩弹簧,支撑柱能够进入套筒内部,可停止对拉杆限位,便于工作人员旋转拉杆、通过取放口将线管放置于管托上,方便操作,橡胶垫可提高管托与线管之间的摩擦力,稳定性好,放置线管后,再次拉动拉环、旋转拉杆,使套筒位于柱槽处,松开拉环,支撑柱能够停止对弹簧施压,弹簧在复位的过程中通过插头能够将支撑柱推入柱槽,可对拉杆限位,拉杆能够关闭取放口,可防止线管掉落,支撑柱和转轴分别支撑拉杆的两端,拉杆能够加固放置架,可提高放置架的整体性和抗压能力。
13.本实用新型提供建筑机电安装用支吊架悬挂机构,通过将六角柱置于连接轴底端,操作空间大,便于工作人员通过扳手转动六角柱,六角柱通过连接轴能够带动丝杆转动,由于两个轴孔均与连接轴穿插连接,可避免连接轴与放置架和升降框摩擦、产生阻力,通过螺纹套能够限定丝杆的高度,通过正反向转动丝杆,丝杆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升降框升降,两个立板能够对升降框导向和限位,可避免升降框倾斜和转动,升降框能够带动放置架升降,便于对线管的高度进行调节,灵活性好。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悬吊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标号:1、放置架;2、升降框;3、丝杆;4、悬吊组件;41、水平板;42、螺纹套;43、立板;44、吊装板;45、吊装孔;5、连接轴;6、六角柱;7、取放口;8、轴套;9、转轴;10、拉杆;11、限位组件;111、套筒;112、支撑柱;113、插头;114、光杆;115、弹簧;116、拉环;12、管托;13、橡胶垫;14、轴孔。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实施例一,由图1-4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放置架1和拉杆10,放置架1的顶端固定设有升降框2,升降框2转动连接有丝杆3,丝杆3的底端通过连接轴5固定设有六角柱6,丝杆3螺纹连接有悬吊组件4,悬吊组件4与升降框2顶端的两侧滑动连接,放置架1一侧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拉杆10,拉杆10的顶端固定设有限位组件11,限位组件11的一端与放置架1一侧的顶部卡合连接。
21.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悬吊组件4包括水平板41、螺纹套42、两个立板43、吊装板44和两个吊装孔45,水平板41的中部固定设有螺纹套42,螺纹套42与丝杆3螺纹连接,水平板41顶端的两侧均固定设有立板43,两个立板43分别与升降框2顶端的两侧滑动
连接,两个立板43的顶端分别与吊装板44底端的两侧固定连接,吊装板44位于升降框2的顶端,吊装板44的两侧均开设有吊装孔45,通过螺纹套42能够限定丝杆3的高度,通过正反向转动丝杆3,丝杆3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升降框2升降,两个立板43能够对升降框2导向和限位,可避免升降框2倾斜和转动,升降框2能够带动放置架1升降。
22.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限位组件11包括套筒111、支撑柱112、插头113、光杆114、弹簧115和拉环116,套筒111底端的中部与拉杆10的顶端固定连接,套筒111的一端滑动连接有支撑柱112,支撑柱112的一端固定设有插头113,支撑柱112的另一端固定设有光杆114,光杆114的表面套设有弹簧115,光杆114与套筒111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套筒111的另一端设有拉环116,光杆114的一端与拉环116固定连接,通过拉环116拉动光杆114,能够使支撑柱112压缩弹簧115,支撑柱112能够进入套筒111内部,可停止对拉杆10限位,便于旋转拉杆10,通过松开拉环116,支撑柱112能够停止对弹簧115施压。
23.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放置架1的一侧开设有取放口7,放置架1一侧的顶部开设有柱槽,柱槽与支撑柱112卡合连接,放置架1一侧的底部固定设有轴套8,轴套8通过转轴9与拉杆10的底端转动连接,通过取放口7便于取放线管,通过转轴9将轴套8与拉杆10的底端转动连接,能够使拉杆10的底端沿转轴9做圆周运动。
24.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放置架1顶端的中部和升降框2底端的中部均开设有轴孔14,两个轴孔14均与连接轴5穿插连接,连接轴5的底部与放置架1顶端中部的内壁转动连接,通过扳手转动六角柱6,六角柱6通过连接轴5能够带动丝杆3转动,由于两个轴孔14均与连接轴5穿插连接,可避免连接轴5与放置架1和升降框2摩擦、产生阻力。
25.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放置架1的底端固定设有管托12,管托12的内壁粘接有橡胶垫13,通过管托12能够支撑线管,通过橡胶垫13可提高管托12与线管之间的摩擦力,稳定性好。
26.工作原理:
27.第一创新点实施步骤:
28.第一步:工作人员通过吊装孔45将吊装板44安装于建筑板底,再通过拉环116拉动光杆114,使支撑柱112压缩弹簧115,支撑柱112进入套筒111内部,停止对拉杆10限位,工作人员之后旋转拉杆10、打开取放口7,通过取放口7将机电安装的线管放置于管托12上,方便操作;
29.第二步:管托12对线管支撑,橡胶垫13可提高管托12与线管之间的摩擦力,保证了线管的稳定性,放置线管后,工作人员再次拉动拉环116、旋转拉杆10,使套筒111位于柱槽处,松开拉环116,支撑柱112能够停止对弹簧115施压;
30.第三步:弹簧115在复位的过程中通过插头113将支撑柱112推入柱槽,可对拉杆10限位,拉杆10能够关闭取放口7,可防止线管掉落,支撑柱112和转轴9分别支撑拉杆10的两端,拉杆10能够加固放置架1,可提高放置架1的整体性和抗压能力。
31.第二创新点实施步骤:
32.第一步:需要调节线管的高度时,工作人员通过扳手转动六角柱6,六角柱6通过连接轴5带动丝杆3转动,通过正反向转动丝杆3,丝杆3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升降框2升降;
33.第二步:由于六角柱6置于连接轴5底端,操作空间大,方便扳手的使用,两个轴孔
14均与连接轴5穿插连接,可避免连接轴5与放置架1和升降框2摩擦、产生阻力;
34.第三步:升降框2升降时,两个立板43能够对升降框2导向和限位,可避免升降框2倾斜和转动,升降框2能够带动放置架1升降,即可对线管的高度进行调节,灵活性好,调节线管的高度后,螺纹套42能够限定丝杆3的高度。
3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