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器挡位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83994发布日期:2022-01-19 19:32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速器挡位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挡位切换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变速器挡位切换装置,属于电动车领域。


背景技术:

2.电动车三轮车作为一种能源消耗少、无污染,行动方便快捷的车辆,在城市得到了基本普及,为了开发丘陵、山区的客户,电动车厂家对电动车的换挡结构进行改进,通过电动车通过换挡,能够在平坦道路或空负载的状况下高速行驶,在爬坡或负载状态下,利用大扭矩低速前行,基本解决了电动车在丘陵、山区中的使用,也就是说:在电机的运行过程中有两个工况点,车辆需要输出大扭矩时,可降低前进速度,这种情况适合利用车辆的低速挡位,行驶在爬坡和高负荷情况下;当不需要较大力矩时,可在高挡位下利用高速运行,这种情况下,输出恒定功率,常常用于平坦道路或小负载状态。换挡与传统的发动机车辆相似,在变速器中设置有高速齿轮传动系统和低速齿轮传动系统,通过变档齿轮在这两个系统之间的滑动切换,即可改变电动车的行驶速度,从而改变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的扭矩,实现两个工况点
3.专利cn202020961805.3公开了一种变速器换挡驱动结构,这种结构克服了传统变速器在换挡过程中产生的撞击声,更重要的是减少了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的事故率,克服了因换挡造成的齿轮损伤,避免了电动车在中途抛锚的尴尬局面,提高了客户对电动三轮车的信赖。
4.图4 是现有变速器换挡驱动结构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现有变速器换挡驱动结构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这种无冲击齿轮变速器包括连接在电机10上的动力齿20,动力齿20与同轴设置的变挡输入齿一21a和变挡输入齿二21b中任意一个啮合,变挡输入齿一21a和变挡输入齿二21b上分别啮合着变挡齿一22a和变挡齿二22b,变挡齿一22a和变挡齿二22b滑动转动在同一个变挡轴24上,变挡轴24上固定有变挡输出齿23,变挡输出齿23上啮合有动力输出齿25,动力输出齿25内周设置有差速器,差速器两端连接有半轴。变挡销端面为平面或倒角平面的端面,也可以是斜面,所述变挡齿一22a和变挡齿二22b之间设置有变挡环11,变挡环11两侧的端面分别设置有沿圆周阵列的多个变挡销,变挡销包括设置在变挡环11两外侧的变挡销一14a、变挡销二14b,多个变挡销的端部为平面、倾斜面17或部分倾斜面的结构,变挡销一14a、变挡销二14b的倾斜面17或部分倾斜面在轴向相对的变挡齿一22a和变挡齿二22b端面上分别设置有斜边销孔一16a、斜边销孔二16b、多个斜边销孔一16a、斜边销孔二16b在周向同一侧设置有倾斜边18,变挡环11的外周滑动连接有拨叉,拨叉包括单叉和下端分叉的双拨叉,拨叉设置在滑杆13上,齿轮变速器中设置有与拨叉移动方向相反的弹力机构。
5.在上述专利的基础上,专利号cn202020962147.x对变速器的结构进一步进行了改进,并公开了一种改进型无冲击齿轮换挡机构,进一步提高了变速器换挡的圆滑性,图6现有变速器换挡驱动结构二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该专利在原有驱动系统的基础上,在变挡齿
一22a和变挡齿二22b之间设置有花键变挡环,花键变挡环通过花键套15的花键套内花键15b设置在变挡轴24的花键套外花键15a上,花键套15与花键的花键套外花键15a两侧外周分别与半变挡环一11a的半变挡环一内花键11c以及半变挡环二11b的半变挡环二内花键11d相匹配,半变挡环一11a与半变挡环二11b之间设置有弹簧16,变挡齿一22a和变挡齿二22b的朝向花键变挡环侧的端面上设置有变挡外花键凸齿一17a、变挡外花键凸齿二(未标),变挡外花键凸齿一17a、变挡外花键凸齿二的轴向端面为倾斜面17,花键变挡环外周上滑动连接有拨叉207,花键变挡环在轴向上设置有与拨叉移动方向相反的弹力机构,花键变挡环移动在变挡外花键与花键套之间。
6.上述两种专利是通过手动方式在两种运行工况下切换的,无形中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需要在行驶过程中,进行手动滑档,而且换挡时需要在运行中切换,需要占用一只手去操作换挡,另外一只手驾驶手把,而且切换过程中,需要一个切换过程和操作时间,由于电动三轮车基本上是手把操作,当一只手离开操作手把时,需要分散驾驶注意力,将一部分注意力分散到换挡上,给车辆行驶带来潜在的危险性,特别是在爬坡时,因动力不足需要切换挡位时,其潜在的危险性更大,另外,对于一些女性驾驶人员而言,还需要付出一定的切换臂力,给驾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能够实现挡位的自动切换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最求的一个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变速器换挡时会分散驾驶注意力,存在着一定的潜在危险性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速器挡位切换装置,其目的是简化挡位切换方式,缩短换挡时间,提高换挡速度,降低车辆行驶中的行驶隐患,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速器挡位切换装置,包括拨叉,所述一种变速器挡位切换装置包括推拉机构、转动机构和拨动机构,所述推拉机构包括直线往返运动机构和与其连接的连杆或杠杆,转动机构包括连杆或杠杆端部连接的推拉桶以及与其相对设置的拨动转桶,推拉桶和拨动转桶外周设置有固定套筒,拨动机构包括拨叉和滑杆,滑杆端部设置在与推拉桶相反的拨动转桶桶内,推拉桶与拨动转桶之间设置有运动分解机构,固定套筒内周与拨动转桶外周之间设置有轴向往返运动起点和终点间切换的限位和连通机构,拨动转桶的桶口侧同时与拨叉接触连接,运动分解机构将轴向运动分解为轴向运动和周向运动两种运动,同时将两种运动传递到拨动转筒上,拨动转桶的轴向运动传递到拨叉上,在直线往返运动行程内交替做往返运动,拨动转桶的周向运动改变轴向运动后的停顿位置,每轴向运动一次,拨动转桶在轴向运动的始点或终点停顿一次,拨动转桶与接触连接的拨叉同时做轴向运动,拨叉每停顿一次,就在低速挡位与高速挡位之间切换一次;
9.进一步,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拨动转桶相对端面外周边设置有弧形锯齿和推拉桶的相对端面外周边设置有弧形人字凹齿,限位和连通机构包括拨动转桶外周阵列设置有多个轴向凹槽以及固定套筒内壁上阵列设置有与轴向凹槽数量相等的多个轴向引导筋,转动机构中,推拉桶上相对端面外周边上两个轴向凹槽之间至少有一个弧形锯齿长边与拨动转桶上相对端面外周边上一个弧形人字凹齿边相互吻合,与拨动转桶口一端相对的拨叉相反端的滑杆外周设置有反推弹簧,在直线往返运动机构的作用下,拨动转桶做轴向移动后,沿弧形锯齿作周向转动,从而使轴向凹槽在设置有轴向引导筋位置和无轴向引导筋位置交替转
动,无轴向引导筋位置为拨动转桶在轴向运动的终点位置,有轴向引导筋的位置可返回到起点位置;
10.进一步,所述推拉机构与转动机构在同一轴线或不同轴线上,同一轴线上的推拉机构与转动机构利用连杆连接,不同轴线上推拉机构与转动机构之间利用杠杆连接;
11.进一步,所述拨叉与滑杆固定连接,且滑杆与拨动转桶位于一个轴线上时,反推弹簧远离拨叉的一端固定在变速箱内壁上,反推弹簧的另外一端与拨叉一端接触连接;
12.进一步,所述拨叉与滑杆滑动连接,且滑杆与拨动转桶位于一个轴线上时,反推弹簧远离拨叉的一端固定在滑杆上,反推弹簧的另外一端与拨叉一端接触连接,拨动转桶桶底与滑杆端部之间设置有中间弹簧,中间弹簧两端分别与滑杆端部、桶底接触连接;
13.进一步,所述直线往返运动机构包括推拉式电磁铁、电缸、气缸、液压缸、电磁推杆或直线电机,所述直线往返运动机构在瞬间内做往返直线运动,利用推拉式电磁铁时,推拉式电磁铁上连接有瞬间通电的控制电路,滑动铁芯侧设置有与反弹弹簧弹力相反的推力弹簧;
14.进一步,所述推拉桶、拨动转桶在一条轴线上,滑杆、拨叉以及反推弹簧的轴心设置同一个轴线上;
15.进一步,所述轴向引导筋的宽度小于等于轴向凹槽的宽度,固定套筒内壁上设置的轴向引导筋朝向拨叉的端部一侧为箭头结构,在固定套筒内,拨动转桶的轴向移动行程在轴向上设置有限位部,朝向拨叉侧的行程终点位于超过轴向引导筋箭头端的位置;
16.进一步,所述拨动转桶相对端面外周边设置的弧形锯齿最高点位于相邻的凹槽边,拨动转桶外周阵列设置的多个轴向凹槽每转动两次后分别与固定套筒内壁上阵列设置的多个轴向引导筋重合,两次转动的拨动转桶分别位于直线往返运动的始点和终点位置。
17.本实用新型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通过使用直线往返运动机构,能够带动拨动转桶做往返的轴向移动,每次轴向移动后,在阵列间的角度内转动,从而使拨叉在高速挡和低速挡之间切换;通过在推拉桶端面相对设置拨动转桶,并在拨动转桶相对端外周边设置弧形锯齿,推拉桶的相对端面外周设置弧形人字凹齿,可在直线往返运动机构带动下做轴向运动时,利用弧形锯齿和弧形人字凹齿之间的斜面滑动,使拨动转桶旋转一定的角度,特别是使拨动转桶每转动两次后,其轴向凹槽与固定套筒内周圆形整列设置的轴向引导筋的位置重合,可实现拨动转桶在往返的轴向上移动和始点以及终点位置上的停顿;尤其是使轴向凹槽和固定套筒内周设计成相同角度的圆形阵列,并在轴向凹槽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弧形锯齿,可使拨动转桶在推拉桶往返一次过程中,拨动转桶转动后,轴向凹槽一次旋转后停留在没有轴向引导筋的位置,该位置为高速挡位(或低速挡位)位置,另一次停留在具有轴向引导筋位置,拨动转桶凹槽转动轴向引导筋位置,即可沿着轴向引导筋移动到直线往返运动机构一侧,该位置为低速挡位(或高速挡位)位置,停留在没有轴向引导筋的位置和停留在具有轴向引导筋位置分别为轴向运动的两个端部,具体而言,是将拨叉推向高速挡位(或低速挡位)一端和低速挡位(或高速挡位),拨叉在两个速度之间切换;通过在与拨动转桶口一端相对的拨叉另外一端滑杆外周设置反推弹簧,可在直线往返运动机构向拨叉推动时,具有反作用力,能够使推拉桶与拨动转桶的相对端接触,反弹弹簧也可利用直线往返运动机构的反向力量替换,促使拨动转桶在轴向移动时,沿着推拉桶端面的弧形人字凹齿斜面转动,实现拨动转桶端面凹槽与轴向引导筋之间的错位与对齐,实现在错位时处于高速挡位
高速挡位(或低速挡位)一端对齐时处于低速挡位(或高速挡位)一端;滑杆和拨叉既可以连为一体,也可以滑动设置,连为一体时,反弹弹簧的外侧一端固定在变速箱箱体上,滑杆与拨叉同时移动,拨叉与滑杆之间滑动设置时,反推弹簧的远离拨叉一端固定在滑杆上,反推弹簧的另外一端与拨叉端面接触连接,此时,需要在推拉桶内底面设置中间弹簧,中间弹簧的了一端与滑杆端面接触连接,可保证推拉桶与拨动转桶之间的接触连接,实现拨动转桶的转动,最终实现拨叉的轴向移动和停顿。利用本实用新型可以简化挡位切换方式,缩短换挡时间,提高换挡速度,降低车辆行驶中的行驶隐患,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8.图1 连杆连接型变速器挡位切换装置结构示意图。
19.图2杠杆连接型变速器挡位切换装置结构示意图。
20.图3 连杆连接型变速器挡位切换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1.图4 现有变速器换挡驱动结构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5现有变速器换挡驱动结构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3.图6现有变速器换挡驱动结构二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4.标号说明:电机10、变挡环11、半变挡环一11a 、半变挡环二11b、半变挡环一12a、半变挡环一内花键11c、半变挡环二内花键11d、变挡外花键12、滑杆13、变挡销一14a、变挡销二14b、花键套15、花键套外花键15a、花键套外花键15a、弹簧16、斜边销孔一16a、斜边销孔二16b、倾斜面17、变挡外花键凸齿一17a、倾斜边18、动力齿20、变挡输入齿一21a、变挡输入齿二21b、变挡齿一22a、变挡齿二22b、变挡输出齿23、变挡轴24、动力输出齿25、推拉机构100、电磁铁外壳101、线圈102、滑动铁芯103、推力弹簧104、连杆105、杠杆106,连动机构200、推拉桶201、固定套筒202、弧形人字凹齿203、弧形锯齿204、拨动转桶205、轴向引导筋206、拨叉207、反推弹簧208、轴向凹槽209。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就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中,推拉机构100、转动机构200的连接部可有连杆105连接,也可以利用杠杆106连接,其他部位的结构完全相同,因此,在一下的说明中,除图2外,主要以连杆结构的方式进行说明。
[0026] 一种变速器挡位切换装置,包括拨叉,图1 是连杆连接型变速器挡位切换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杠杆连接型变速器挡位切换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 是连杆连接型变速器挡位切换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所述一种变速器挡位切换装置包括推拉机构100、转动机构200和拨动机构,所述推拉机构100包括直线往返运动机构和与其连接的连杆105或杠杆106,转动机构200包括连杆105或杠杆106端部连接的推拉桶201以及与其相对设置的拨动转桶205,推拉桶201和拨动转桶205外周设置有固定套筒202,拨动机构包括拨叉207和滑杆13,滑杆13端部设置在与推拉桶201相反的拨动转桶205桶内,推拉桶201与拨动转桶205之间的相对面周边设置有运动分解机构,固定套筒202内周与拨动转桶205外周之间设置有轴向往返运动的起点和终点间切换的限位和连通机构,拨动转桶205的桶口侧同时与拨叉207接触连接,运动分解机构将直线往返运动机构传递来的轴向运动分解为拨动转桶205按先后顺序动作的轴向运动和周向运动,同时将两种运动传递到拨动转筒205上,拨动转桶205
的轴向运动传递到拨叉207上,在直线往返运动的行程内交替做往返运动,拨动转桶205的周向运动改变轴向运动后的停顿位置,每轴向运动一次,拨动转桶205在轴向运动的始点或终点停顿一次,拨动转桶205与接触连接的拨叉207同时做轴向运动,拨叉207每停顿一次,就在低速挡位与高速挡位之间切换一次。
[0027]
所述转动机构200包括拨动转桶205相对端面外周边设置有弧形锯齿204和推拉桶的相对端面外周边设置有弧形人字凹齿203,限位和连通机构包括拨动转桶205外周阵列设置有多个轴向凹槽209以及固定套筒202内壁上阵列设置有与轴向凹槽209数量相等的多个轴向引导筋206,转动机构200中,推拉桶201上相对端面外周边上两个轴向凹槽209之间至少有一个弧形锯齿204长边与拨动转桶205上相对端面外周边上一个弧形人字凹齿203的边相互吻合,与拨动转桶205桶口一端相对的拨叉207相反端的滑杆13外周设置有反推弹簧208,在直线往返运动机构的作用下,拨动转桶205做往返轴向移动后,转动一个阵列角度,往返的轴向移动中,使轴向凹槽209在设置有轴向引导筋206位置和无轴向引导筋位置交替转动,无轴向引导筋位置为拨动转桶在轴向运动的终点位置,有轴向引导筋206的位置可返回到起点位置。
[0028]
所述变速器设置有变速器箱体,滑杆13以及拨叉207设置在变速箱体内,但图中没有画出。
[0029]
所述推拉机构100与转动机构200在同一轴线或不同轴线上,同一轴线上的推拉机构与转动机构200利用连杆连接,不同轴线上推拉机构与转动机构200之间利用杠杆连接
[0030]
所述一种变速器挡位切换装置包括拨叉207,所述变速器挡位切换装置包括推拉机构100、转动机构200,推拉机构100包括水平设置的直线往返运动机构,直线往返运动机构朝向转动机构200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杆105或杠杆106一端,连杆105或杠杆106端部设置有推拉桶201,推拉桶201端面相对设置有拨动转桶205,转动机构200包括固定套桶,固定套桶固定在变速箱箱体内,推拉桶201与拨动转桶205位于固定套桶内,拨动转桶205相对端面外周边设置有弧形锯齿204,推拉桶201的相对端面外周边设置有弧形人字凹齿203,拨动转桶205外周阵列设置有多个轴向凹槽209,推拉桶201上相对端面外周边上两个轴向凹槽209之间的至少有弧形锯齿204长边与拨动转桶205上相对端面外周边上一个弧形人字凹齿203边相互吻合,固定套筒内壁上阵列设置有与轴向凹槽209数量相等的多个轴向引导筋206,拨动转桶205桶口朝向滑杆13,拨动转桶205内套设有滑杆13杆端,拨动转桶205口一侧的滑杆13外周设置有拨叉207,与拨动转桶205口一端相对的拨叉207另外一端滑杆13外周设置有反推弹簧208,在直线往返运动机构的作用下,拨动转桶205往返作轴向移动后,两次转动后的角度与阵列角度相等,从而使拨动转桶205移动在往返运动的终点和始点两个位置之间,拨动转桶205移动中,使拨叉207在高速挡和低速挡之间切换。
[0031]
在本实施例中,在轴向凹槽209之间,拨动转桶205上相对端面外周边设置有一个弧形人字凹齿203,推拉桶201上相对端面外周边上弧形锯齿204约1.5个,弧形锯齿204长边的最高位置与轴向凹槽209相邻;推拉桶201和拨动转桶205外周设置有三个轴向凹槽209,其间的夹角为120
°
,同理,固定套筒内周设置有三个轴向引导筋206,其间的夹角为120
°

[0032]
所述拨动转桶205相对端面外周边设置的弧形锯齿最高点位于相邻的凹槽边,这样弧形锯齿204被轴向凹槽209隔开,每两个轴向凹槽209之间的弧形锯齿被轴向凹槽209分隔成长短不一的“√”字形结构,所述的拨动转桶205外周阵列设置的多个轴向凹槽209每转
动两次后分别与固定套筒202内壁上阵列设置的多个轴向引导筋206重合,两次转动的拨动转桶205分别位于直线往返运动的始点和终点位置。
[0033]
所述轴向引导筋206的宽度小于等于轴向凹槽209的宽度,固定套筒内壁上设置的轴向引导筋206朝向拨叉207的端部一侧为箭头结构,在固定套筒内,拨动转桶205的轴向移动行程在轴向上设置有限位部,朝向拨叉207侧的行程终点位于超过轴向引导筋206箭头端的位置。
[0034]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滑杆13与拨叉207位固定连接,拨叉207以及滑杆13在直线往返运动机构的推动下,同时直线移动,当直线往返运动机构实施推动时,可以直接利用直线运动方式中具有的限位功能限位,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采用的是电磁铁,滑杆13侧的限位部设置的变速器的外壳内侧,也可以在固定套筒202内设置限位台阶;相反,将拨叉207拉回到直线往返运动机构一侧时,可以直接利用直线运动方式中具有的限位功能限位,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电磁铁,电磁铁一侧的限位部采用了铁芯限位,推力弹簧104右侧利用了封盖封堵限位。
[0035]
所述推拉桶201、拨动转桶205在一条轴线上,连杆105、滑杆13、拨叉207以及反推弹簧208的轴心设置同一个轴线上或不同轴线上,设置在不同轴线时,可通过在不同轴心上部件之间的连接杆连动。
[0036]
所述拨叉207与滑杆13固定连接,且滑杆13与拨动转桶205位于一个轴线上时,反推弹簧208远离拨叉207的一端固定在变速箱内壁上,反推弹簧208的另外一端与拨叉207一端接触连接。本实施例采用了拨叉207与滑杆13固定连接的方式。
[0037]
如果拨叉207与滑杆13滑动连接,且滑杆13与拨动转桶205位于一个轴线上时,反推弹簧208远离拨叉207的一端固定在滑杆13上,反推弹簧208的另外一端与拨叉207一端接触连接,拨动转桶205桶底与滑杆13端部之间设置有中间弹簧,中间弹簧两端分别与滑杆13端部、桶底接触连接。
[0038]
所述直线往返运动机构包括推拉式电磁铁、电缸、气缸、液压缸、电磁推杆或直线电机,所述直线往返运动机构在瞬间内做往返直线运动,根据需要直线往返运动机构上利用控制器或控制电路控制,实现瞬间轴向切换挡位。在本实施例中,利用了推拉式电磁铁时,电磁铁外壳101内设置有线圈102、铁芯103,推拉式电磁铁上连接有瞬间通电的控制电路,滑动铁芯103侧设置有与反弹弹簧弹力相反的推力弹簧104。
[0039]
实用新型在换挡时,可利用自动方式切换,也可以使用手动方式进行挡位切换。无论是手动挡位切换还是利用自动切换切换,由于利用了本实用新型,在切换速度方面得到了提高、切换力量可通过按动电钮方式等控制方式,大幅度地降低了手动时花费的力量,使得挡位切换变得更轻松、更方便。
[0040]
为了能够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以电动三轮车为代表进行的说明,尽管本说明书是在电动三轮车的基础上进行的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应用于其他车辆的挡位切换中,在其他车辆中使用该技术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
[0041]
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直线往返运动机构,能够使带动拨动转桶205做往返轴向移动,往返移动中,每次轴向移动后,拨动转桶205阵列间的角度内转动两次,从而使拨叉207在高速挡和低速挡之间切换;通过在推拉桶201端面相对设置拨动转桶205,并在拨动转桶205相对端外周边设置弧形锯齿204,推拉桶201的相对端面外周设置弧形人字凹齿203,可
在直线往返运动机构带动下做轴向运动时,利用弧形锯齿204和弧形人字凹齿203之间的斜面滑动,使拨动转桶205旋转一定的角度,特别是使拨动转桶205每转动两次后,其轴向凹槽209与固定套筒202内周圆形整列设置的轴向引导筋206的位置重合,可实现拨动转桶205在往返的轴向上移动和始点以及终点位置上的停顿;尤其是使轴向凹槽209和固定套筒内周设计成相同角度的圆形阵列,并在轴向凹槽209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弧形锯齿204,可使拨动转桶205在推拉桶201往返一次过程中,拨动转桶205的轴向凹槽209一次旋转后停留在没有轴向引导筋206的位置,该位置为高速挡位(或低速挡位)位置,另一次停留在具有轴向引导筋206位置,拨动转桶205的轴向凹槽209转动轴向引导筋206位置,即可沿着轴向引导筋206移动到直线往返运动机构一侧,该位置为低速挡位(或高速挡位)位置,停留在没有轴向引导筋206的位置和停留在具有轴向引导筋206位置分别为轴向运动的两个端部,具体而言,是将拨叉207推向高速挡位(或低速挡位)一端和低速挡位(或高速挡位),拨叉207在两个速度之间切换;通过在与拨动转桶205口一端相对的拨叉207另外一端滑杆13外周设置反推弹簧208,可在直线往返运动机构向拨叉207推动时,具有反作用力,能够使推拉桶201与拨动转桶205的相对端接触,反弹弹簧208也可利用直线往返运动机构的反向力量替换,使拨动转桶205在轴向移动时,沿着推拉桶201端面的人字凹齿的一个斜面转动,实现拨动转桶205端面凹槽与轴向引导筋206之间的错位与对齐,实现在错位时处于高速挡位高速挡位(或低速挡位)一端对齐时处于低速挡位(或高速挡位)一端;滑杆13和拨叉207既可以连为一体,也可以滑动设置,连为一体时,反弹弹簧的外侧一端固定在变速箱箱体上,滑杆13与拨叉207同时移动,拨叉207与滑杆13之间滑动设置时,反推弹簧208远离拨叉207的一端固定在滑杆13上,反推弹簧208的另外一端与拨叉207端面接触连接,此时,需要在推拉桶201内底面设置中间弹簧,中间弹簧的另外一端与滑杆13端面接触连接,可保证推拉桶201与拨动转桶205之间的接触连接,实现拨动转桶205的转动,最终实现拨叉207的轴向移动和停顿。利用本实用新型可以简化挡位切换方式,缩短滑档时间,提高换挡速度,降低车辆行驶中的行驶隐患,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