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动轴连接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96672发布日期:2022-02-08 13:18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传动轴连接盘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传动轴连接盘。


背景技术:

2.装载机是一种广泛用于公路、铁路、建筑、水电、港口、矿山等建设工程的土石方施工机械,主要用于铲装土壤、砂石、石灰、煤炭等散装物料,也可以对矿石、硬土等做轻度铲挖作业。
3.装载机的传动系统主要包括发动机、变速箱、传动轴和驱动桥,其中发动机为动力源,变速箱与传动轴连接,传动轴与驱动桥连接,一般装载机需要2根或3根传动轴对动力和扭矩进行传递。变速箱与传动轴的连接方式有两种,包括穿孔法兰式和端齿式,穿孔法兰式是采用穿孔法兰来连接变速箱与传动轴,而端齿式是变速箱与传动轴的连接面均具有连接齿,利用连接齿的啮合来传动动力。当装载机的传动系统出现损坏时,由于穿孔法兰式和端齿式的配件是不通用的,只能选用与原装载机的传动配件相同的配件,配件选用范围较窄,维修效率较低。并且如果配件不能完全一致,会影响动力的传动效率,造成动力浪费的同时,还容易造成二次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动轴连接盘,其能够对连接方式不同的变速箱及传动轴进行连接。
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传动轴连接盘,其包括连接主体,所述连接主体的两侧分别设有法兰盘和端齿盘,所述法兰盘上设有若干第一螺栓孔,所述端齿盘的端面上设有若干端齿,所述端齿盘上设有若干第二螺栓孔。
6.在本实用新型传动轴连接盘一示例中,所述第一螺栓孔分布在所述法兰盘的边缘。
7.在本实用新型传动轴连接盘一示例中,所述法兰盘为圆形,所述第一螺栓孔均匀分布在所述法兰盘的边缘。
8.在本实用新型传动轴连接盘一示例中,所述第一螺栓孔为圆孔。
9.在本实用新型传动轴连接盘一示例中,所述法兰盘上还设有螺栓槽。
10.在本实用新型传动轴连接盘一示例中,所述螺栓槽设置在受所述端齿盘遮挡的所述第一螺栓孔处。
11.在本实用新型传动轴连接盘一示例中,所述端齿盘包括若干端齿板,所述端齿板与所述连接主体连接,所述端齿板上设有若干端齿。
12.在本实用新型传动轴连接盘一示例中,所述端齿板与所述连接主体的端部连接。
13.在本实用新型传动轴连接盘一示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端齿板通过连接筋连接。
14.在本实用新型传动轴连接盘一示例中,所述端齿板上设有所述第二螺栓孔。
15.在本实用新型传动轴连接盘一示例中,所述螺栓槽设置在受所述端齿板遮挡的所
述第一螺栓孔处。
16.在本实用新型传动轴连接盘一示例中,所述连接主体的外形为圆柱体。
17.在本实用新型传动轴连接盘一示例中,所述连接主体的中央设有减重孔。
18.在本实用新型传动轴连接盘一示例中,所述减重孔为圆形通孔。
19.在本实用新型传动轴连接盘一示例中,所述传动轴连接盘为整体锻造成型的。
20.在本实用新型传动轴连接盘一示例中,所述传动轴连接盘是由高碳钢或合金钢制成的。
21.本实用新型传动轴连接盘上设有所述法兰盘和所述端齿盘,所以所述传动轴连接盘能够同时具有两种连接方式,即法兰式和端齿式的连接方式,因此所述传动轴连接盘能够同时连接两种连接方式不同的传动部件,从而解决连接方式不同的传动部件不能连接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有效提高维修的效率,并且不影响传动轴的传动性能。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传动轴连接盘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传动轴连接盘的剖视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传动轴连接盘一实施例中端齿板的剖视图。
25.元件标号说明:
26.100
ꢀꢀꢀꢀꢀꢀꢀꢀꢀꢀꢀꢀꢀꢀꢀ
法兰盘
27.110
ꢀꢀꢀꢀꢀꢀꢀꢀꢀꢀꢀꢀꢀꢀꢀ
第一螺栓孔
28.120
ꢀꢀꢀꢀꢀꢀꢀꢀꢀꢀꢀꢀꢀꢀꢀ
螺栓槽
29.200
ꢀꢀꢀꢀꢀꢀꢀꢀꢀꢀꢀꢀꢀꢀꢀ
端齿盘
30.210
ꢀꢀꢀꢀꢀꢀꢀꢀꢀꢀꢀꢀꢀꢀꢀ
端齿
31.220
ꢀꢀꢀꢀꢀꢀꢀꢀꢀꢀꢀꢀꢀꢀꢀ
第二螺栓孔
32.230
ꢀꢀꢀꢀꢀꢀꢀꢀꢀꢀꢀꢀꢀꢀꢀ
端齿板
33.240/250
ꢀꢀꢀꢀꢀꢀꢀꢀꢀꢀꢀ
连接筋
34.300
ꢀꢀꢀꢀꢀꢀꢀꢀꢀꢀꢀꢀꢀꢀꢀ
连接主体
35.310
ꢀꢀꢀꢀꢀꢀꢀꢀꢀꢀꢀꢀꢀꢀꢀ
减重孔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它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试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者按照各制造商所建议的条件。
37.当实施例给出数值范围时,应理解,除非本实用新型另有说明,每个数值范围的两个端点以及两个端点之间任何一个数值均可选用。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所
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现有技术的掌握及本发明的记载,还可以使用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方法、设备、材料相似或等同的现有技术的任何方法、设备和材料来实现本实用新型。
38.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传动轴连接盘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传动轴连接盘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传动轴连接盘一实施例中端齿板的剖视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传动轴连接盘,其包括连接主体300,所述连接主体300的两侧分别设有法兰盘100和端齿盘200,所述法兰盘100上设有若干第一螺栓孔110,所述端齿盘200的端面上设有若干端齿210,所述端齿盘200上设有若干第二螺栓孔220。
39.所述传动轴连接盘上同时设有所述法兰盘100和所述端齿盘200,所述法兰盘100是法兰式的连接方式,所述端齿盘200的连接方式是端齿式,因此所述传动轴连接盘上同时拥有法兰式和端齿式两种连接方式。当传动系统中的变速箱、传动轴和驱动桥的连接方式不同时,即传动轴与变速箱及驱动桥无法正常连接时,使用所述传动轴连接盘,用所述法兰盘100连接法兰式的传动部件,用所述端齿盘200连接端齿式的传动部件,从而解决因连接方式不同传动部件无法连接的问题。所述传动轴连接盘的制造工艺较为简单,所需工时较少,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定制,包括所述法兰盘100和所述端齿盘200的外形和尺寸参数,所述第一螺栓孔110和所述第二螺栓孔220的数量和位置,以及所述端齿210的数量和尺寸参数等,能够使得所述传动轴连接盘与传动部件的连接更加紧密,不影响传动系统的动力和扭矩传递。
40.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传动轴连接盘一示例中,为了方便与传动部件的安装,所述第一螺栓孔110分布在所述法兰盘100的边缘。
41.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传动轴连接盘一示例中,所述法兰盘100为圆形,所述第一螺栓孔110均匀分布在所述法兰盘100的边缘。
42.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传动轴连接盘一示例中,所述第一螺栓孔110为圆孔。
43.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传动轴连接盘一示例中,所述法兰盘100上还设有螺栓槽120。所述螺栓槽120设置在受所述端齿盘200遮挡的所述第一螺栓孔110处。由于一些所述第一螺栓孔110受到所述端齿盘200的遮挡干涉,在安装螺栓时比较费力,所以用所述螺栓槽120代替所述第一螺栓孔110,能够有效改善螺栓安装困难的问题。
44.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传动轴连接盘一示例中,所述端齿盘200包括若干端齿板230,所述端齿板230与所述连接主体300连接,所述端齿板230上设有若干端齿210。为了方便与端齿式的传动部件相配合,将所述端齿盘200拆分成若干所述端齿板230,所述端齿板23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所述端齿板230的加工也较为容易。
45.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传动轴连接盘一示例中,所述端齿板230与所述连接主体300的端部连接。
46.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传动轴连接盘一示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端齿板230通过连接筋240/250连接。所述连接筋240/250连接了相邻的两个所述端齿板230,使得所述端齿板230成为一个整体,进一步加强了所述端齿盘200的结构强度。
47.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传动轴连接盘一示例中,所述端齿板230上设有所述第二螺栓孔220。
48.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传动轴连接盘一示例中,所述螺栓槽120设置在受所述端齿板230遮挡的所述第一螺栓孔110处。
49.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传动轴连接盘一示例中,所述连接主体300的外形为圆柱体。
50.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传动轴连接盘一示例中,所述连接主体300的中央设有减重孔310。
51.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传动轴连接盘一示例中,所述减重孔310为圆形通孔。所述减重孔310是所述传动轴连接盘的轻量化设计,在保证所述传动轴连接盘整体结构强度的前提下,降低重量,既能够避免不必要的动能损失,也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52.在本实用新型传动轴连接盘一示例中,所述传动轴连接盘为整体锻造成型的。整体锻造能够保证所述传动轴连接盘的结构强度。
53.在本实用新型传动轴连接盘一示例中,所述传动轴连接盘是由高碳钢或合金钢制成的。
54.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有效提高传动系统的维修效率,降低维修的时间成本和配件的采购成本。
55.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