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运行监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13634发布日期:2022-02-12 15:27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绵城市运行监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海绵城市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海绵城市运行监测设备。


背景技术:

2.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3.经检索,专利号为cn213688487u的一种海绵城市智慧监测装置,通过在避雷针的两侧皆固定安装有监测组件,能够利用固定槽与插杆进行活动连接,接着拧紧固定栓进行固定,然后利用定位栓将连接座进行安装,接着利用雷达雨量检测器采用雷达波技术检测雨量的传感器,它可以分辨出雨、雪和冰雹的类型以及降雨的强度,雷达雨量检测器与外接控制设备进行连接,将数据进行传输,便于工作人员及时做出应对措施。
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遭遇恶劣天气时,无法保证监测设备本体的稳定性,且不方便对监测设备本体进行安装和拆卸,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6.一种海绵城市运行监测设备,包括底板和监测设备本体,所述监测设备本体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三限位孔,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槽,所述监测设备本体位于放置槽的内部,所述底板的下方设置有加固机构,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有安装机构。
7.进一步的,所述加固机构包括固定在支撑杆外表面的第一支撑板和滑动连接在支撑杆外表面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位于第一支撑板的下方,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液压杆。
8.进一步的,所述液压杆远离第一支撑板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锥形杆,所述锥形杆远离第二支撑板的一端贯穿底板并延伸至底板的外表面。
9.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两个直角板,两个所述直角板的底面均与顶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直角板相对的一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
10.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相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u型板,两个所述u型板的底面均滑动连接在顶板的上表面,两个u型板的上表面均开设有第一限位孔,两个所述直角板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
11.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二弹簧远离两个直角板的一端均固定连接第一限位杆。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杆远离两个第二弹簧的一端分别贯穿两个直角板并延伸至两个第一限位孔的内部,两个所述u型板的内部均开设有第二限位孔。
12.进一步的,两个所述u型板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两个所述第三弹簧远离两个u型板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杆,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杆远离两个第二弹簧的
一端插接在第二限位孔的内部。
13.进一步的,两个所述u型板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三支撑板的内部插接有u型杆,所述u型杆的一端贯穿第三支撑板并延伸至第三支撑板的外表面,所述u型杆的外表面与第二限位杆的外表面相接触。
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加固机构,在遭遇恶劣天气时也可保证监测设备本体的稳定型,从而不但提高了监测设备本体的监测质量,而且有效降低了监测设备本体损坏的风险,通过设置安装机构,可更加方便快捷的对监测设备本体进行安装和拆卸,从而极大提高了监测设备的拆装效率。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液压杆、第二支撑板和锥形杆之间的配合,在选定监测位置后,可启动液压杆,液压杆将带动第二支撑板和锥形杆向下移动并使锥形杆深深插入地下,从而有效提高了装置的整体稳定性。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18.在附图中: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爆炸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顶板和安装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顶板和安装机构的俯视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顶板和安装机构的正视图。
24.图中:1-底板;2-监测设备本体;3-支撑杆;4-顶板;5-加固机构;501-第一支撑板;502-第二支撑板;503-液压杆;504-锥形杆;6-安装机构;601-直角板;602-第一弹簧;603-u型板;604-第二弹簧;605-第一限位杆;606-第三弹簧;607-第二限位杆;608-第三支撑板;609-u型杆。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
26.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海绵城市运行监测设备,包括底板1和监测设备本体2,监测设备本体2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三限位孔,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3,支撑杆3远离底板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顶板4,顶板4的上表面开设有放置槽,监测设备本体2位于放置槽的内部,第三限位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三限位孔关于监测设备本体2的中心点对称。
27.顶板4的下方设置有加固机构5,加固机构5包括固定在支撑杆3外表面的第一支撑板501和滑动连接在支撑杆3外表面的第二支撑板502,第二支撑板502位于第一支撑板501的下方,第二支撑板50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液压杆503,第二支撑板502开设有与支撑杆3像是配的矩形槽,液压杆503可带动第二支撑板502上下移动。
28.液压杆503远离第一支撑板501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板50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二
支撑板50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锥形杆504,锥形杆504远离第二支撑板502的一端贯穿底板1并延伸至底板1的外表面。
29.锥形杆50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锥形杆504等距离分布在第二支撑板502的底面,底板1的内部开设有与四个锥形杆504相适配的四个第一通孔,当第二支撑板502向下移动至最大距离时,锥形杆504的一端会深深插入地下,从而有效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
30.顶板4的上方设置有安装机构6,安装机构6包括两个直角板601,两个直角板601的底面均与顶板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两个直角板601相对的一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602,两个直角板601关于顶板4的中心点对称,第一弹簧602的初始状态为压缩状态。
31.两个第一弹簧602相对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u型板603,两个u型板603的底面均滑动连接在顶板4的上表面,两个u型板603的上表面均开设有第一限位孔,两个直角板601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604,顶板4的上表面开设有与两个u型板603相适配的两个t型滑槽。
32.两个第二弹簧604远离两个直角板60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第一限位杆605,两个第一限位杆605远离两个第二弹簧604的一端分别贯穿两个直角板601并延伸至两个第一限位孔的内部,两个u型板603的内部均开设有第二限位孔。
33.将第一限位杆605从第一限位孔的内部拉出后,在第一弹簧602的作用下,u型板603将向监测设备本体2的方向滑动,当u型板603向监测设备本体2的方向滑动至最大距离时,第二限位孔将与第三限位孔同心。
34.两个u型板603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606,两个第三弹簧606远离两个u型板603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杆607,两个第二限位杆607远离两个第三弹簧606的一端插接在第二限位孔的内部,第三弹簧606的初始状态为压缩状态。
35.两个u型板603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三支撑板608,两个第三支撑板608的内部插接有u型杆609,u型杆609的一端贯穿第三支撑板608并延伸至第三支撑板608的外表面,u型杆609的外表面与第二限位杆607的外表面相接触。
36.将u型杆609向远离第二限位杆607的方向拉动,当u型杆609的外表面不再与第二限位杆607的外表面相接触时,在第三弹簧606的作用下,第二限位杆607将贯穿第二限位孔并延伸至第三限位孔的内部,从而就完成了监测设备本体2的安装。
37.一种海绵城市运行监测设备在使用时,首先将装置放置在需要监测的位置,然后启动液压杆503,液压杆503将带动第二支撑板502和锥形杆504向下移动,当第二支撑板502向下移动至最大距离时,此时第二支撑板502的底面与底板1的上表面相接触,锥形杆504的一端插入地下,从而有效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最后将监测设备本体2放在顶板4所开设放置槽的内部,再将第一限位杆605从第一限位孔的内部拉出,在第一弹簧602的作用下,u型板603将向监测设备本体2的方向滑动,此时u型板603的底面与监测设备本体2的上表面相接触,然后再将u型杆609向远离第二限位杆607的方向拉动,当u型杆609的外表面不再与第二限位杆607的外表面相接触时,在第三弹簧606的作用下,第二限位杆607将贯穿第二限位孔并延伸至第三限位孔的内部,从而就完成了监测设备本体2的安装,需要将监测设备本体2拆卸下来时,首先将第二限位杆607从第三限位孔的内部拉出,将第一限位杆605向上拉动至最大距离,然后将u型板603向远离监测设备本体2的方向滑动至最大距离,再松开第一限位杆605,在第二弹簧604的作用下,第一限位杆605的一端将插入第一限位孔的内部,从而
就使u型板603的位置相对固定,再将u型杆609向第二限位杆607的方向滑动至最大距离,就可使第二限位杆607的位置相对固定,最后将监测设备本体2从放置槽中拿出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