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37846发布日期:2022-04-07 04:18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盘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日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盘。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的吸盘主要有两种,一是按压式,即通过按压吸盘排出吸盘内的空气,达到吸附效果;另外一种是提拉式,通过旋转或杠杆提拉吸盘中心,在吸盘内部形成一个真空环境,达到吸附效果。
3.现有吸盘在安装好以后,因为本身是碗的形状,中间部分有大面积没有跟被吸附面接触,接触面积过小,会影响其承重的使用效果,不能承受较大荷载。
4.综上所述,亟需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增大承重力的吸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增大承重力的吸盘。
6.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吸盘,包括加强盘和吸盘本体,所述吸盘本体的一侧为吸合面,另一侧与所述加强盘相连,所述吸合面呈凹型设置并形成第一负压腔,所述第一负压腔内设有吸盘附件,所述吸盘附件一侧与所述吸盘本体相连,另一侧的吸合面形成第二负压腔,所述加强盘远离所述吸盘本体的一侧设有连接件。
7.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免打孔伸缩杆的固定,具体应用过程中,吸盘本体的吸合面和吸盘附件的吸合面一起吸附在物体上,吸盘本体为主要吸力来源,吸盘主体变形第一负压腔挤出空气形成保持力,吸盘本体中间部分没有跟被吸附面接触的部分由于吸盘附件的存在,吸盘附件变形第二负压腔挤出空气产生吸力,增加与被吸附面的接触面积,加强整体的吸附力。免打孔伸缩杆的底座通过连接件与吸盘固定,安装固定时,吸盘受到伸缩杆的压力以后,加强盘以自身厚度填上了吸盘主体和伸缩杆的底座之间的空隙,将压力传递至吸盘主体。
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吸盘本体的中部与所述加强盘的中部相连,所述吸盘本体与所述加强盘之间形成第一环形凹槽。
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连接件为环形卡。如此设置,有利于二者的连接和拆卸,环形卡深入到免打孔伸缩杆的卡槽,卡住位置后二者即可固定。
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吸盘附件与所述吸盘本体同轴设置,所述吸盘附件的中部与所述吸盘本体的中部相连,所述吸盘附件与所述吸盘本体之间形成第二环形凹槽。
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吸盘本体和所述吸盘附件为皮碗结构,所述吸盘附件的尺寸小于所述吸盘本体的尺寸。
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吸盘本体和所述吸盘附件由弹性-柔韧的材料制成。
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在吸盘本体的负压腔中间没有接触的面积中增加一个小吸盘附件,增加与被吸附面的接触面积,加强整体的吸附力,可达到加强承重效果的作用。
附图说明
14.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15.图1~4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盘的不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
17.1加强盘
ꢀꢀꢀꢀꢀꢀꢀꢀꢀꢀ
2吸盘本体
ꢀꢀꢀ
3第一负压腔
ꢀꢀꢀꢀꢀꢀꢀꢀꢀ
4吸盘附件
18.5第二负压腔
ꢀꢀꢀꢀꢀꢀ
6连接件
ꢀꢀꢀꢀꢀ
7第一环形凹槽
ꢀꢀꢀꢀꢀꢀꢀ
8第二环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件的描述,可以对本文件中实施例中以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相应组合。
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下,参照图1~4,一种吸盘,包括加强盘1和吸盘本体2,所述吸盘本体2的一侧为吸合面,另一侧与所述加强盘1相连,所述吸合面呈凹型设置并形成第一负压腔3,所述第一负压腔3内设有吸盘附件4,所述吸盘附件4一侧与所述吸盘本体2相连,另一侧的吸合面形成第二负压腔5,所述加强盘1远离所述吸盘本体2的一侧设有连接件6。
21.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免打孔伸缩杆的固定,具体应用过程中,吸盘本体2的吸合面和吸盘附件4的吸合面一起吸附在物体上,吸盘本体2为主要吸力来源,吸盘主体变形第一负压腔3挤出空气形成保持力,吸盘本体2中间部分没有跟被物体吸附面接触的部分由于吸盘附件4的存在,吸盘附件4变形第二负压腔5挤出空气产生吸力,增加与被吸附面的接触面积,加强整体的吸附力。免打孔伸缩杆的底座通过连接件6与吸盘固定,安装固定时,吸盘受到伸缩杆的压力以后,加强盘1以自身厚度填上了吸盘主体和伸缩杆的底座之间的空隙,将压力传递至吸盘主体。
2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吸盘本体2的中部与所述加强盘1的中部相连,所述吸盘本体2与所述加强盘1之间形成第一环形凹槽7。
2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述连接件6为环形卡。如此设置,有利于二者的连接和拆卸,环形卡深入到免打孔伸缩杆的卡槽,卡住位置后二者即可固定。
2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述吸盘附件4与所述吸盘本体2同轴设置,所述吸盘附件4的中部与所述吸盘本体2的中部相连,所述吸盘附件4与所述吸盘本体2之间形成第二环形凹槽8。
2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吸盘本体2和所述吸盘附件4为皮碗结构,所述吸盘附件4的尺寸小于所述吸盘本体2的尺寸。
2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吸盘本体2和所述吸盘附件4由弹性-柔韧的材料制成。
2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在吸盘本体2的负压腔中间没有接触的面积中增加一个吸盘附件4,增加与被吸附面的接触面积,加强整体的吸附力,可达到加强承重效果的作用。
2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吸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强盘和吸盘本体,所述吸盘本体的一侧为吸合面,另一侧与所述加强盘相连,所述吸合面呈凹型设置并形成第一负压腔,所述第一负压腔内设有吸盘附件,所述吸盘附件一侧与所述吸盘本体相连,另一侧的吸合面形成第二负压腔,所述加强盘远离所述吸盘本体的一侧设有连接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本体的中部与所述加强盘的中部相连,所述吸盘本体与所述加强盘之间形成第一环形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环形卡。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附件与所述吸盘本体同轴设置,所述吸盘附件的中部与所述吸盘本体的中部相连,所述吸盘附件与所述吸盘本体之间形成第二环形凹槽。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本体和所述吸盘附件为皮碗结构,所述吸盘附件的尺寸小于所述吸盘本体的尺寸。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本体和所述吸盘附件由弹性-柔韧的材料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盘,包括加强盘和吸盘本体,所述吸盘本体的一侧为吸合面,另一侧与所述加强盘相连,所述吸合面呈凹型设置并形成第一负压腔,所述第一负压腔内设有吸盘附件,所述吸盘附件一侧与所述吸盘本体相连,另一侧的吸合面形成第二负压腔,所述加强盘远离所述吸盘本体的一侧设有连接件。吸盘本体的吸合面和吸盘附件的吸合面一起吸附在物体上,吸盘本体为主要吸力来源,吸盘主体变形第一负压腔挤出空气形成保持力,吸盘本体中间部分没有跟被吸附面接触的部分由于吸盘附件的存在,吸盘附件变形第二负压腔挤出空气产生吸力,增加与被吸附面的接触面积,加强整体的吸附力。加强整体的吸附力。加强整体的吸附力。


技术研发人员:朱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朱龙
技术研发日:2021.11.04
技术公布日:2022/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