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可变的转轴以及移动终端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83075发布日期:2022-05-11 12:55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阻尼可变的转轴以及移动终端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阻尼转轴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阻尼可变的转轴以及移动终端支架。


背景技术:

2.随着个人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个人移动终端的通信、导航、多媒体等功能的日益完善,使得个人移动终端正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例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为了便于用户使用,通常需要将移动终端放置于支架上,以便于将移动终端调整至最适合用户使用的高度及角度。
3.目前的笔记本电脑支架采用的传统阻尼转轴,在使用时,不论是朝哪个方向转动都需要较大的力气去掰动。尤其是女性用户反馈这种结构用得很费劲,在调节支架角度时非常不方便,体验不佳。因此,急需设计一款阻尼转轴,使得在不同方向转动时,具有不同的摩擦阻力,以便于用户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尼可变的转轴以及移动终端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阻尼转轴不论是朝哪个方向转动时的摩擦阻力相同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阻尼可变的转轴,包括第一枢转部、与所述第一枢转部枢转连接的第二枢转部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枢转部和所述第二枢转部之间的阻尼件,所述第一枢转部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阻尼件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枢转部设置,所述阻尼件能够在所述安装槽内活动并具有第一阻尼位和第二阻尼位,所述阻尼件在所述第一阻尼位时与所述第二枢转部之间的摩擦阻力大于在所述第二阻尼位时与所述第二枢转部之间的摩擦阻力,当所述第一枢转部和所述第二枢转部发生正向相对转动时,所述第二枢转部驱动所述阻尼件朝所述第一阻尼位发生移动;当所述第一枢转部和所述第二枢转部发生反向相对转动时,所述第二枢转部驱动所述阻尼件朝所述第二阻尼位发生移动。
7.进一步地,所述阻尼件具有第一抵触端和第二抵触端,所述阻尼件在所述第一抵触端处的长度大于在所述第二抵触端处的长度,当所述阻尼件位于所述第一阻尼位时,所述第一抵触端与所述第二枢转部相抵触,当所述阻尼件位于所述第二阻尼位时,所述第二抵触端与所述第二枢转部相抵触;和/或,当所述阻尼件位于所述第一阻尼位时,所述第一抵触端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相抵触,当所述阻尼件位于所述第二阻尼位时,所述第二抵触端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相抵触。
8.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具有第一凹槽部和第二凹槽部,所述安装槽在所述第一凹槽部处的深度小于在所述第二凹槽部处的深度,当所述阻尼件位于所述第一阻尼位时,所述阻尼件处于所述第一凹槽部处,当所述阻尼件位于所述第二阻尼位时,所述阻尼件处于
所述第二凹槽部处。
9.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的开口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枢转部与所述第二枢转部相对转动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二枢转部设有安装孔,所述阻尼件与所述安装孔的内壁相抵触。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枢转部包括安装座、盖板以及位于所述安装座和所述盖板之间的凹槽轮,所述安装座、所述盖板以及所述凹槽轮三者固定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的开口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枢转部与所述第二枢转部相对转动的轴线方向,所述阻尼件与所述第二枢转部靠近所述第一枢转部的侧壁相抵触。
12.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和所述阻尼件的数量为多个并环绕所述第一枢转部与所述第二枢转部相对转动的轴线进行设置,每个安装槽内设有一个所述阻尼件。
13.进一步地,所述阻尼件采用弹性材质制成。
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包括底座、连接杆、支撑板以及如上所述的阻尼可变的转轴,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通过其中一个所述转轴与所述底座枢转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通过其中另一个所述转轴与所述支撑板枢转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转轴的第二枢转部固定连接;或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转轴的第一枢转部固定连接。
16.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第一枢转部和第二枢转部之间设置可以活动的阻尼件,阻尼件能够随着第一枢转部和第二枢转部之间的转动在第一阻尼位和第二阻尼位之间进行活动,使得第一枢转部和第二枢转部朝不同方向转动时,阻尼件与第二枢转部之间具有不同的摩擦力,从而便于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移动终端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移动终端支架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移动终端支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移动终端支架去掉盖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阻尼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移动终端支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24.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转轴去掉盖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5.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安装座和凹槽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阻尼可变的转轴以及移动终端支架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27.[实施例一]
[0028]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移动终端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移动终端支架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移动终端支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移动终端支架去掉盖板的侧视结构示意
图,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阻尼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移动终端支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9]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包括阻尼可变的转轴10、底座20、连接杆30以及支撑板40。连接杆30的一端通过其中一个转轴10与底座20枢转连接,连接杆30的一端通过其中另一个转轴10与支撑板40枢转连接。其中,支撑板40用不承载移动终端,例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以及掌上电脑等。本实施例中,连接杆30的数量为两个,转轴10的数量为四个,每个连接杆30对应两个转轴10。至于移动终端支架的其他结构(例如防滑垫、散热孔等)可以参考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0030]
其中,阻尼可变的转轴包括第一枢转部11、与第一枢转部11枢转连接的第二枢转部12以及设于第一枢转部11和第二枢转部12之间的阻尼件13。第一枢转部11设有用于安装阻尼件13的安装槽111,安装槽111的开口朝向第二枢转部12设置,阻尼件13能够在安装槽111内活动并具有第一阻尼位和第二阻尼位,阻尼件13在第一阻尼位时与第二枢转部12之间的摩擦阻力大于在第二阻尼位时与第二枢转部12之间的摩擦阻力。当第一枢转部11和第二枢转部12发生正向相对转动时,第二枢转部12驱动阻尼件13朝第一阻尼位发生移动;当第一枢转部11和第二枢转部12发生反向相对转动时,第二枢转部12驱动阻尼件13朝第二阻尼位发生移动。例如,当阻尼件13在第二阻尼位时,第二枢转部12相对第一枢转部11顺时针转动(参考图5)时,第二枢转部12通过摩擦力驱动阻尼件13向第一阻尼位移动,阻尼件13与第二枢转部12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当阻尼件13在第一阻尼位时,第二枢转部12相对第一枢转部11逆时针转动(参考图5)时,第二枢转部12通过摩擦力驱动阻尼件13向第二阻尼位移动,阻尼件13与第二枢转部12之间的摩擦力减小。
[0031]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枢转部11和第二枢转部12之间设置可以活动的阻尼件13,阻尼件13能够随着第一枢转部11和第二枢转部12之间的转动在第一阻尼位和第二阻尼位之间进行活动,使得第一枢转部11和第二枢转部12朝不同方向转动时,阻尼件13与第二枢转部12之间具有不同的摩擦力,从而便于用户使用。使得用户在展开移动终端支架时,比较轻松省力,丝滑无阻;而在折叠移动终端支架时,需要用较大的力,阻尼感扎实,手感较好,从而使得移动终端支架在展开状态时可以支撑住移动终端,并能够在任意角度悬停。
[0032]
本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阻尼件13具有第一抵触端131和第二抵触端132,阻尼件13在第一抵触端131处的长度大于在第二抵触端132处的长度。优选地,第一抵触端131为两个且相对设置,第二抵触端132为两个且相对设置,两个第一抵触端131之间的距离a1大于两个第二抵触端132之间的距离a2,位于阻尼件13同一端的第一抵触端131和第二抵触端132之间通过弧面过度。当阻尼件13位于第一阻尼位时,其中一个第一抵触端131与第二枢转部12相抵触,其中另一个第一抵触端131与安装槽111的底壁相抵触;当阻尼件13位于第二阻尼位时,其中一个第二抵触端132与第二枢转部12相抵触,其中另一个第二抵触端132与安装槽111的底壁相抵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抵触端131和第二抵触端132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并均位于阻尼件13靠近安装槽111开口的一端,而阻尼件13的另一端可设置成圆弧形结构,当阻尼件13位于第一阻尼位时,第一抵触端131与第二枢转部12相抵触,当阻尼件13位于第二阻尼位时,第二抵触端132与第二枢转部12相抵触。或者,第一抵触端131和第二抵触端132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并均位于阻尼件13靠近安装槽111底壁的一端,而阻尼件13的另一端可设置成圆弧形结构,当阻尼件13位于第一阻尼位时,第一抵触端
131与安装槽111的底壁相抵触,当阻尼件13位于第二阻尼位时,第二抵触端132与安装槽111的底壁相抵触。
[0033]
本实施例中,安装槽111的开口方向垂直于第一枢转部11与第二枢转部12相对转动的轴线方向,第二枢转部12设有安装孔121,阻尼件13与安装孔121的内壁相抵触。进一步地,第一枢转部11包括安装座11a、盖板11b以及位于安装座11a和盖板11b之间的凹槽轮11c,安装座11a、盖板11b以及凹槽轮11c三者固定连接。其中,凹槽轮11c可以与安装座11a一体成型,也可以与盖板11b一体成型。在安装时,先将第二枢转部12通过安装孔121安装至安装座11a上,凹槽轮11c位于安装孔121内,然后将阻尼件13卡入安装槽111中,最后将盖板11与安装座11a通过螺栓固定。通过将第一枢转部11由安装座11a、盖板11b以及凹槽轮11c组成,从而便于阻尼件13和第二枢转部12的安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槽111的开口方向也可平行于第一枢转部11与第二枢转部12相对转动的轴线方向,阻尼件13与第二枢转部12靠近第一枢转部11的侧壁相抵触。从而第一枢转部11无需设置盖板11b,第二枢转部12也不需要设置安装孔121,第二枢转部12需要设置一个轴孔。此实施例中,第二枢转部12可以充当第一枢转部11的盖板并遮盖住安装槽111。
[0034]
进一步地,安装槽111和阻尼件13的数量为多个并环绕第一枢转部11与第二枢转部12相对转动的轴线进行设置,每个安装槽111内设有一个阻尼件13。
[0035]
优选地,阻尼件13采用弹性材质制成,优选采用塑料制成,例如pom(聚甲醛),该材料具有耐磨,耐高温,自润滑的特性,当然,也可采用橡胶制成。当阻尼件13在第一阻尼位时,阻尼件13的形变量较大,阻尼件13与第二枢转部12之间的摩擦阻力较大;当阻尼件13在第二阻尼位时,阻尼件13的形变量较小,阻尼件13与第二枢转部12之间的摩擦阻力较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第二枢转部12的安装孔121的内壁上设置弹性垫圈,或者第一枢转部11的安装槽111的内壁上和第二枢转部12的安装孔121的内壁上均设置弹性垫圈,使得阻尼件13与第二枢转部12之间具有良好的阻尼。
[0036]
本实施例中,连接杆3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转轴10的第二枢转部12固定连接,优选地,连接杆30与两个转轴10一体成型。两个转轴10的第一枢转部11通过分别螺钉与底座20和支撑板40固定。当然,连接杆30的两端分别也可以与两个转轴10的第一枢转部11固定连接,只是在安装阻尼件13是,方向需要方向设置。
[0037]
[实施例二]
[0038]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转轴去掉盖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安装座和凹槽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阻尼可变的转轴以及移动终端支架与实施例一(图1至图7)中的阻尼可变的转轴以及移动终端支架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槽111具有第一凹槽部111a和第二凹槽部111b,安装槽111在第一凹槽部111a处的深度小于在第二凹槽部111b处的深度,当阻尼件13位于第一阻尼位时,阻尼件13处于第一凹槽部111a处,当阻尼件13位于第二阻尼位时,阻尼件13处于第二凹槽部111b处。
[0039]
本实施例中,阻尼件13可以采用圆形结构。第一凹槽部111a和第二凹槽部111b之间可以斜面过度,也可以通过弧面过度。通过将安装槽111的高度设置成不一样,从而使得阻尼件13在第一凹槽部111a和第二凹槽部111b处时与第二枢转部12的挤压力度不同,以实现阻尼件13在第一凹槽部111a处与第二枢转部12之间的摩擦阻力大于在第二凹槽部111b
处与第二枢转部12之间的摩擦阻力。当然,在实际产品中,需要控制第一凹槽部111a和第二凹槽部111b的深度,避免阻尼件13在第二凹槽部111b处时与第二枢转部12没有接触,导致第二枢转部12无法带着阻尼件13向第一凹槽部111a处移动;以及避免阻尼件13在第一凹槽部111a处时因与第二枢转部12的挤压形变过大,导致用户需要用很大的力才能将移动终端支架折叠。
[0040]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均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0041]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的结构位于图中的位置以及结构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技术请求保护的范围。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仅用于名称上的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数量和顺序。
[0042]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定,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