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75648发布日期:2022-09-10 00:23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联轴器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快速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电机与减速器之间通常通过联轴器进行连接,具体的,在联轴器的周向设置有多个连接孔,电机轴和减速器轴分别通过多个连接螺栓和联轴器的两端紧固连接,在狭小空间和特殊环境尤其是在核辐射环境中,检修人员在对电机进行检修时只能通过检修孔设置的核辐射手套去进行电机和减速器之间的安装和拆卸,由于施展空间较小且需要单独拆装所有的连接螺栓才能完成操作,这样的连接方式不仅操作过程繁琐、耗费时间长,还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3.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快速连接装置,在狭小空间及辐射辐照环境中依然能够实现电机的快速安装和拆卸。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无法快速实现电机安装和拆卸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速连接装置,用于连接电机和减速器,包括电机连接单元和减速器连接单元;
6.所述电机连接单元包括导向套、第一联轴器和传动轴,所述导向套的两侧设置有按压锁紧器,所述导向套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第一联轴器设置在所述导向套内,所述第一联轴器的一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联轴器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传动轴上,且所述第一联轴器和所述传动轴之间卡设有弹性元件;
7.所述减速器连接单元包括导向套底座和第二联轴器,所述导向套底座的一端与所述减速器连接,所述导向套底座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套通过所述按压锁紧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联轴器设置在所述导向套底座内,所述第二联轴器的一端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连接,所述第二联轴器的另一端与所述传动轴连接。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联轴器的一端设置有挡盖,所述挡盖用来限制所述传动轴在所述第一联轴器内的滑动。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联轴器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设置有限位键,所述限位键与所述第一限位槽配合。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套底座设置有柱塞,所述按压锁紧器与所述柱塞适配。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套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导向套底座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导向套和所述导向套底座通过所述第一限位块限位。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轴设置有限位凸台,所述弹性元件套设在所述限位凸台上。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联轴器设置有多个凹齿,所述传动轴设置有多个凸齿,所述凹齿和所述凸齿啮合。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轴设置有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一联轴器的内壁设置有第四限位槽,所述第三限位槽和所述第四限位槽内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传动轴和所述第一联轴器通过所述第二限位块限位。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联轴器的一端设置有安装螺钉和第一张紧块,所述第一联轴器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所述安装螺钉和所述第一张紧块连接。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联轴器设置有第二张紧块,所述第二联轴器与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通过所述第二张紧块连接。
1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速连接装置,在狭小空间及辐射辐照环境中能够通过一键按压锁紧器来实现电机和减速器之间的快速安装和拆卸,能有效提高设备维修保养效率和减少人员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导向套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导向套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传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联轴器的结构示意图。
26.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联轴器的结构示意图。
27.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电机连接单元;101、导向套;102、第一联轴器;103、传动轴;104、弹性元件;105、安装螺钉;2、减速器连接单元; 201、导向套底座;202、第二联轴器;3、挡盖;4、第一限位槽;5、第二限位槽;6、第三限位槽;7、第四限位槽;8、限位键;9、按压锁紧器;10、柱塞;11、第一限位块;12、第二限位块;13、第一张紧块;14、第二张紧块;15、限位凸台;16、凹齿;17、凸齿;18、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9.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速连接装置,用于连接电机和减速器,包括电机连接单元1和减速器连接单元2。
30.参照图2所示,电机连接单元1包括导向套101、第一联轴器102和传动轴103,导向套101的两侧设置有按压锁紧器9,导向套101与电机连接,具体的,导向套101和电机输出端的端盖之间通过螺钉固定,第一联轴器 102设置在导向套101内,第一联轴器102的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一联轴器102的另一端套设在传动轴103上,具体的,传动轴103的外
表面与第一联轴器102的内表面贴合,且第一联轴器102和传动轴103之间卡设有弹性元件104,该弹性元件104可以是一种弹性和刚性比较好的弹簧,使得传动轴103始终有一个背离发电机轴的趋势。
31.第一联轴器102的一端设置有挡盖3,挡盖3用来限制传动轴103在第一联轴器102内的滑动,具体的,第一联轴器102与传动轴103之间的弹性元件104使传动轴103存在背离第一联轴器102滑动的趋势,挡盖3则起到了限位作用,使传动轴103始终能留在第一联轴器102内。
32.第一联轴器102设置有第一限位槽4,电机的输出轴设置有限位键8,限位键8与第一限位槽4配合,具体的,这种限位配合会弥补单纯的螺钉连接的不稳定性,使得电机的输出轴在带动第一联轴器102转动时能够平稳运行。
33.继续参照图2所示,减速器连接单元2包括导向套底座201和第二联轴器202,导向套底座201的一端与减速器连接,具体的导向套底座201通过螺钉与减速器输入端的端盖连接,导向套底座201的另一端与导向套101通过按压锁紧器9可拆卸连接,第二联轴器202设置在导向套底座201内,具体的,第二联轴器202与导向套底座201并无明显接触,第二联轴器202的一端与减速器的输入轴连接,第二联轴器202的另一端与传动轴103连接。
34.参照图3和图4所示,导向套底座201设置有柱塞10,按压锁紧器9 与柱塞10适配,具体的,按压锁紧器9和柱塞10的组合分两组设置在整个装置的两侧,按压锁紧器9可以采用按压的方式进行锁止和释放,使操作变的更快捷高效。
35.导向套101设置有第一限位块11,导向套底座201设置有第二限位槽5,导向套101和导向套底座201通过第一限位块11限位,以增加稳定性。
36.参照图5所示,传动轴103设置有限位凸台15,弹性元件104套设在限位凸台15上,具体的,限位凸台15的凸出高度可以设置的高一点,使得弹性元件104在伸缩过程中可以保持在同一轴心线不变。
37.参照图5和图6所示,传动轴103设置有第三限位槽6,第一联轴器102 的内壁设置有第四限位槽7,第三限位槽6和第四限位槽7内设置有第二限位块12,传动轴103和第一联轴器102通过第二限位块12限位。
38.参照图5和图7所示,第二联轴器202设置有多个凹齿16,传动轴103 设置有多个凸齿17,凹齿16和凸齿17啮合,具体的,凹齿16和凸齿17 之间应彼此适配。
39.继续参照图6和图1所示,第一联轴器102的一端设置有安装螺钉105 和第一张紧块13,第一联轴器102与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安装螺钉105和第一张紧块13连接,具体的,第一张紧块13沿电机输出轴径向紧固,安装螺钉105设置在电机输出轴的端面。
40.继续参照图2和图7所示,第二联轴器202设置有第二张紧块14,第二联轴器202与减速器的输入轴通过第二张紧块14连接,第二张紧块14沿减速器输出轴径向紧固。
41.安装时,导向套底座201固定安装在减速机上,第二联轴器202与减速器输入轴固定连接,将柱塞10安装到导向套底座201,然后将第一联轴器 102安装在电机输出轴上,锁紧安装螺钉105,内部安装上弹性元件104,将传动轴103安装进第一联轴器102内部,限位凸台15对准弹性元件104,推压传动轴103,外部用挡盖3锁紧,紧接着第一联轴器102和传动轴103 整体安装进导向套101,用螺钉将电机与导向套101固定;再将电机与导向套部分整体安装到导向套底座201,并用按压锁紧器9锁紧,整体安装完毕。
42.安装完毕后有两种情况:第一,传动轴103的凸齿17与第二联轴器202 的凹齿16正好相对,安装完毕后,弹性元件104被压缩,此时电机转动一个角度,传动轴103在弹簧的压力推动下凸齿17正好卡进第二联轴器202 的凹齿16内,这样电机就能带动减速机正常工作;第二,传动轴103的凸齿17与第二联轴器202的凹齿16错开,安装时传动轴103的凸齿17可以直接卡进第二联轴器202的凹齿16内,这样电机能直接带动减速机正常工作。
43.当要拆卸时,直接将旋钮按压锁紧器9从导向套101和导向套底座201 中拔出,将电机、导向套101、第一联轴器102、传动轴103等组成的整体与减速机、导向套底座201、第二联轴器202等组成的整体相分离,实现电机的快速拆卸。
44.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述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