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79488发布日期:2022-09-10 01:25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支撑体领域,尤其是一种支撑移动设备及计算机设备且轻量化的移动设备支撑体。


背景技术:

2.随着移动设备,例如,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电子阅读器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人常见的生活配备。由于这些移动设备改变了阅读、观看、使用的习惯,逐渐取代了桌面计算机、笔记本电脑。
3.由于为了观看或是作业的方便,目前常以支架将移动设备立起,市面上的支撑架多为金属结构,携带上相当不便。有鉴于此,本技术人感其未臻完善而竭其心智苦心研究,并凭其从事该项产业多年累积的经验,进而提供一种移动设备及计算机设备支撑架,以期可以改善上述习知技术的缺失。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前述的问题,在此,提供一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该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其可经由一耦合机构与一移动设备耦合,该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包含:两个纵向切割缝,分别设置在该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的两侧且沿着该两侧延伸;一第一横向可挠曲部以及一第二横向可挠曲部,该第一横向可挠曲部以及该第二横向可挠曲部的两端分别与该两个纵向切割缝的端部相连,该第一横向可挠曲部以及该第二横向可挠曲部之间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子可挠曲部;以及至少一对外围横向可挠曲部,分别设置于该两个纵向切割缝以及该两侧之间的区域。
5.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仅包含一子可挠曲部,其中该第一横向可挠曲部与该子可挠曲部之间包含一第一部,该子可挠曲部与该第二横向可挠曲部之间包含一第二部,该第二横向可挠曲部与该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一侧之间包含一第三部。
6.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仅包含一对外围横向可挠曲部。该一对外围横向可挠曲部分别与该第一横向可挠曲部以及该子可挠曲部平行,该一对外围横向可挠曲部与该子可挠曲部相邻近。该第一部以及该第二部可经由该第一横向可挠曲部,该第二横向可挠曲部,以及该子可挠曲部的弯折而相互贴合抵靠并形成一弯折状态;或者,该第二部可经由该第一横向可挠曲部,该第二横向可挠曲部,以及该子可挠曲部的弯折而贴合抵靠该第三部并形成一弯折状态。当该第一部以及该第二部相互抵靠时,该第一部或该第二部与该第三部相互交叉。
7.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还包含设置在该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一面的复数个凹陷区,以及设置在移动设备一面的复数个耦合块,其中该复数个凹陷区的尺寸与该复数个耦合块的大小相互对应。该复数个凹陷区与该复数个耦合块具有铁磁性,该复数个凹陷区以及该复数个耦合块经由铁磁性,以及复数个凹陷区与该复数个耦合块相互对应的尺寸大小而相互耦合,从而使该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与该移动设备耦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部设有该复数个凹陷区。
8.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的一面设有一胶贴区,使该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固定在该移动设备的一面,并使该第一部,该第二部,以及该第三部能相对该该移动设备的一面弯折。
9.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该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与该移动设备耦合并处于该弯折状态中,仅有该子可挠曲部或该第三部的一侧抵接在一平面而使该移动设备以一角度立在该平面上;或者,当该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与该移动设备耦合并处于该弯折状态中,该子可挠曲部以及该第三部的一侧抵接在一平面而使该移动设备以一角度立在该平面上。
10.如前述实施例所述,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通过上述的压折线设计,可以对将移动设备支撑在不同的高度、角度,可以配合环境的光线、用户的视角来调整,而达到更方便观看的需求。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的示意图。
12.图2为本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经弯折后的示意图。
13.图3为另一本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经弯折后的示意图。
14.图4为本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经弯折后的侧视示意图。
15.图5为本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经弯折后的使用状态图。
16.图6为本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另一经弯折后的示意图。
17.图7为另一本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经弯折后的侧视示意图。
18.图8为另一本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经弯折后的使用状态图。
19.图9为本技术中凹陷区以及耦合块的示意图。
20.图10为另一本技术中凹陷区以及耦合块的示意图。
21.图11为另一本技术中凹陷区以及耦合块的示意图。
22.图12为另一本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经弯折后的使用状态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10纵向切割缝;11纵向切割缝;21第一横向可挠曲部;22第二横向可挠曲部;31子可挠曲部;40 外围横向可挠曲部;41外围横向可挠曲部;51第一部;52第二部; 53第三部;60凹陷区;70耦合块;80胶贴区。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贵审查委员能清楚了解本技术之内容,谨以下列说明搭配图式,敬请参阅。
26.尽管「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在本文中可以用于描述各种组件、部件、区域、或部分,但是这些组件、部件、区域、及/或部分不应受该等术语的限制。该等术语仅用于将一个组件、部件、区域、或部分与另一个组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因此,以下所述之「第一

」、可以被解释为「第二

」或「第三

」而不脱离本文之教示。
27.尽管「横」、「纵」等术语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组件的相对位置或取向,但本技术并没有被限制于任何单一的位置或取向,因此「横」、「纵」等术语的解读可互换且不受限制。
28.本技术提供一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该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其可经由一耦
合机构与一移动设备耦合。经由翻折后,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可使得移动设备以一角度站立在一平面上,而改变使用者对于该移动设备的视角或是操作角度,进而达到舒适性以及便利性的提升。请参照图1及图2,本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1基本为一片体,包含:两个纵向切割缝10,11,分别设置于该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1的两侧且沿着该两侧延伸。纵向切割缝10,11的形成为制造时经由切割装置将本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1的一部份进行切割而形成缝隙,以便于本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1进行翻折。本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1还包含一第一横向可挠曲部21以及一第二横向可挠曲部22,该第一横向可挠曲部21以及该第二横向可挠曲部 22具有一既定的长度,其两端分别与该两个纵向切割缝10,11的一端相连。该第一横向可挠曲部21以及该第二横向可挠曲部22之间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子可挠曲部31。本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1还包含至少一对外围横向可挠曲部40,41,分别设置于该两个纵向切割缝10,11以及该两侧之间的区域。
29.请参照图1及图2,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将以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1仅包含一子可挠曲部31的实施例作为说明,但本技术不仅局限于此实施例。在某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横向可挠曲部21与该子可挠曲部31之间包含一第一部51,该子可挠曲部31与该第二横向可挠曲部22之间包含一第二部52,该第二横向可挠曲部22与该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1一侧之间包含一第三部53。
30.请参照图1及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1仅包含一对外围横向可挠曲部40,41。在以下实施例中,将以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1仅包含一对外围横向可挠曲部40,41作为说明,但本技术不仅局限于此实施例。该一对外围横向可挠曲部40, 41分别与该第一横向可挠曲部21以及该子可挠曲部31平行,且该外围横向可挠曲部40,41较邻近该子可挠曲部31。值得一提的是本技术中各个可挠曲部的相对位置尤其重要,这是因为就算在具有相同的可挠曲部的状况下,可挠曲部设置的相对位置的不同将导致折叠后的形态的改变。
31.请参照图3~5,折叠时,该第一部51以及该第二部52可经由该第一横向可挠曲部21,该第二横向可挠曲部22,以及该子可挠曲部31的弯折而相互贴合抵靠并形成一弯折状态。请参照图4,从本技术折叠后的一侧视图来看,当该第一部51以及该第二部52相互抵靠时,该第一部51或该第二部52与该第三部53相互交叉。
32.请参照图6~8,于另外一个折叠状态中,该第二部52可经由该第一横向可挠曲部21,该第二横向可挠曲部22,以及该子可挠曲部 31的弯折而贴合抵靠该第三部53并形成一弯折状态。
33.请参照图9~11,本技术的另一特点在于该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1的一面设置有复数个凹陷区60。由于本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 1具有一厚度,复数个凹陷区60为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1减低厚度的区域。另外,本技术也包含设置在移动设备一面的复数个耦合块70,其中该复数个凹陷区60的尺寸与该复数个耦合块70的尺寸相互对应,具体的,该复数个凹陷区60以及该复数个耦合块70无论是在大小或是厚度上都相互对应。在某些实施例中,该复数个凹陷区60与该复数个耦合块70具有铁磁性,该复数个凹陷区60以及该复数个耦合块70经由铁磁性以及复数个凹陷区60与该复数个耦合块70相互对应的尺寸大小而造成相互的卡合而使该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1与该移动设备耦合且不会滑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复数个凹陷区60可设置于第二部52。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该复数个凹陷区60也可
设置于该第三部53。经此,该第一部51,该第二部52,以及该第三部53能相对该移动设备的一面弯折,而使用者也可任意的将该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1自移动设备上装载或拆卸下来,达到使用上的便利。
34.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1的一面设有一胶贴区80,使该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1也可以经由该胶贴区80而固定于该移动设备的一面,并使该第一部51,该第二部52,以及该第三部53能相对该该移动设备的一面弯折。
35.请参照图5以及图8,其为本技术在使用中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该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1与该移动设备耦合并处于其中一个弯折状态中,仅有该子可挠曲部31或该第三部53的一侧抵接在一平面而使该移动设备以一角度立于该平面;或者在另一个弯折状态中,当该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1与该移动设备耦合并处于该弯折状态中,该子可挠曲部31以及该第三部53的一侧抵接在一平面而使该移动设备以一角度立于该平面。这两种弯折状态可产生不同的站立角度,使用者可依照其喜好而调整弯折的方式来达到其想要的使用角度。
36.请参照图12,在某些实施例当中,可在移动设备后设置多个轻量化移动设备支撑体1。
37.虽然本技术的技术内容已经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技术之精神所作些许之更动与润饰,皆应涵盖于本技术的范畴内,因此本技术之保护范围当视后附之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