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后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39005发布日期:2022-06-01 23:29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摩托车后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减震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后减震器。


背景技术:

2.摩托车减震器的作用主要是起缓冲作用,没有它即使路面有小小的颠簸,产生的冲击对使用者都是很大的,不仅驾驶感觉不适,还会造成操作失误,危及人身安全。但现有的摩托车后减震器的体积较大,行程较小,制作成本高,减震效果不好,使用舒适度差,密封性不好,容易漏油,使用不方便。因此,为了避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摩托车后减震器。
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摩托车后减震器,包括贮油筒、外弹簧与上接头,所述贮油筒内安装有一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下部的外侧由下至上依次安装有下阀座、上阀座与缓冲弹簧,所述下阀座与上阀座的外径安装有一活塞,所述活塞插入所述贮油筒的内侧,所述活塞的外径安装有一复合衬套,所述活塞的顶部与底部均安装有阀片组与抵靠平垫,所述贮油筒顶部的内孔由下至上依次安装有第一平垫、油封密封圈与第二平垫,所述缓冲弹簧的底端抵住所述上阀座的顶部,所述缓冲弹簧的顶端抵住所述第一平垫的底部,所述活塞杆分别装入所述第一平垫、油封密封圈及第二平垫的内孔中,所述上接头螺接于所述活塞杆的顶部,所述外弹簧安装于所述贮油筒的外径,所述贮油筒下部的外径安装有一调节器,所述外弹簧的顶端抵住所述上接头的底部,所述外弹簧的底端抵住所述调节器的顶部。
6.进一步,所述阀片组与抵靠平垫分别安装于所述上阀座与下阀座的外径。
7.进一步,所述活塞杆的底部安装有抵住所述下阀座的阀片与螺母。
8.进一步,所述活塞杆的顶部安装有一橡胶套,所述活塞杆的顶部螺接有一抵住所述橡胶套顶部的定位螺丝。
9.进一步,所述贮油筒的底部焊接有一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底部设有一下安装圈。
10.进一步,所述下安装圈的内孔通过安装圈复合衬套连接有下转动连接圈。
11.进一步,所述活塞杆顶部的外侧设有外螺纹,所述活塞杆的底部设有供所述上阀座及下阀座安装的套柱。
12.进一步,所述上接头的顶部设有一上安装圈,所述上安装圈的内孔连接有上转动连接圈。
13.进一步,所述贮油筒的外径设有定位块,所述调节器的底部设有若干与所述定位块对应的定位槽。
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活塞杆下部的外侧由下至上依次安装有下阀
座、上阀座与缓冲弹簧,下阀座与上阀座的外侧套设有一活塞,活塞的顶部与底部均设有阀片组与抵靠平垫,使摩托车后减震器的结构简单,体积较小,行程较大,制作成本低,减震效果好,使用舒适度好,通过活塞的外侧套设有一复合衬套,贮油筒顶部的内侧由下至上依次安装有第一平垫、油封密封圈与第二平垫,缓冲弹簧的底端抵住上阀座的顶部,缓冲弹簧的顶端抵住第一平垫的底部,使摩托车后减震器的密封性好,不容易漏油,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后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后减震器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摩托车后减震器的测试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外弹簧的其中一种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贮油筒;2-活塞杆;3-下阀座;4-上阀座;5-缓冲弹簧;6-活塞;7-复合衬套;8-阀片组;9-抵靠平垫;10-第一平垫;11-油封密封圈;12-第二平垫;13-阀片;14-螺母;15-调节器;16-安装座;17-下安装圈;18-安装圈复合衬套;19-下转动连接圈;20-外螺纹;21-套柱;22-外弹簧;23-上接头;24-橡胶套;25-定位螺丝;26-上安装圈;27-上转动连接圈;28-定位块;29-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摩托车后减震器,包括贮油筒1、外弹簧22与上接头23,贮油筒1内安装有一活塞杆2,活塞杆2下部的外侧由下至上依次安装有下阀座3、上阀座4与缓冲弹簧5,下阀座3与上阀座4的外侧套设有一活塞6,活塞6套设于贮油筒1的内侧,活塞6的外侧安装有一复合衬套7,活塞6的顶部与底部均安装有阀片组8与抵靠平垫9,贮油筒1顶部的内孔由下至上依次安装有第一平垫10、油封密封圈11与第二平垫12,缓冲弹簧5的底端抵住上阀座4的顶部,缓冲弹簧5的顶端抵住第一平垫10的底部,活塞杆2分别装入第一平垫10、油封密封圈11及第二平垫12的内侧,上接头23螺接于活塞杆2的顶部,外弹簧22安装于贮油筒1的外径,贮油筒1下部的外径安装有一调节器15,外弹簧22的顶端抵住上接头23的底部,外弹簧22的底端抵住调节器15的顶部。通过活塞杆2下部的外侧由下至上依次安装有下阀座3、上阀座4与缓冲弹簧5,下阀座3与上阀座4的外侧套设有一活塞6,活塞6的顶部与底部均设有阀片组8与抵靠平垫9,使摩托车后减震器的结构简单,体积较小,行程较大,制作成本低,减震效果好,使用舒适度好,通过活塞6的外侧套设有一复合衬套7,贮油筒1顶部的内侧由下至上依次安装有第一平垫10、油封密封圈11与第二平垫12,缓冲弹簧
5的底端抵住上阀座4的顶部,缓冲弹簧5的顶端抵住第一平垫10的底部,使摩托车后减震器的密封性好,不容易漏油,使用方便。
23.阀片组8与抵靠平垫9分别安装于上阀座4与下阀座3的外侧,使活塞6的安装更稳定。
24.活塞杆2的底部安装有抵住下阀座3的阀片13与螺母14,利于下阀座3、上阀座4与活塞6的固定安装。
25.活塞杆2的顶部安装有一橡胶套24,活塞杆2的顶部螺接有一抵住橡胶套24顶部的定位螺丝25,橡胶套24起到缓冲导向的作用,同时预防外弹簧压缩过度。
26.贮油筒1的底部焊接有一安装座16,安装座16的底部设有一下安装圈17,利于后减震器的安装。
27.下安装圈17的内孔通过安装圈复合衬套18连接有下转动连接圈19,利于后减震器角度的自动调整。
28.活塞杆2顶部的外侧设有外螺纹20,活塞杆2的底部设有供上阀座4及下阀座3安装的套柱21,利于上阀座4与下阀座3的定位安装。
29.上接头23的顶部设有一上安装圈26,上安装圈26的内侧连接有上转动连接圈27,利于后减震器角度的自动调整。
30.贮油筒1的外径设有定位块28,调节器15的底部设有若干与定位块28对应的定位槽29,利于调节外弹簧22的安装位置,以调节减震器的复位弹力。
31.上述结构的减震器,实现了如附图3所示的阻尼曲线,再与减震弹簧适当的弹性系数,如附图4所示,总圈数n1=9圈、有效圈数n=7圈、等节距、弹性系数k=60.35n/mm(345bls/in)的弹簧相结合,完全实现了客户对减震器的性能要求。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