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量可调的输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82650发布日期:2022-09-21 01:11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流量可调的输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液体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量可调的输液装置。


背景技术:

2.输液时同时输送两种液体通常采用并排双管路,每根管路单独设置一流量调节阀用于调节所输送液体的流量。然而,两根并排管路空间占用比高,集成度低,不适合在空间受限的环境下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度高、适合在狭窄环境下使用,使用灵活性高的流量可调的输液装置。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流量可调的输液装置,包括外输液管、内输液管、第一流量调节组件和第二流量调节组件,所述外输液管的管径大于所述内输液管的管径,所述第一流量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二流量调节组件与所述外输液管连接并将所述外输液管定位在所述内输液管外部,使所述内输液管整体处于所述外输液管内;所述内输液管内输送第一液体,所述外输液管和所述内输液管之间的空间形成输送第二液体的通道;所述第一流量调节组件能够通过压缩所述内输液管调节所述第一液体的输送流量,所述第二流量调节组件能够通过控制所述通道的开度调节所述第二液体的输送流量。
5.可选的,所述外输液管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一流量调节组件、所述第二流量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二管段按顺序连接将所述外输液管支撑定位在所述内输液管外部。
6.可选的,所述第一流量调节组件包括进口管接头和弹性阀芯,所述进口管接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段连接,所述进口管接头的另一端与所述弹性阀芯抵接,所述内输液管穿过所述进口管接头和所述弹性阀芯,通过调节所述进口管接头抵接所述弹性阀芯的压力,进而调控所述弹性阀芯压缩所述内输液管的压缩量来调节所述第一液体的输送流量。
7.可选的,所述第二流量调节组件包括出口管接头和锥面阀芯,所述出口管接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管段连接,所述出口管接头的另一端与所述锥面阀芯抵接,所述内输液管穿过所述出口管接头和所述锥面阀芯,通过调控所述出口管接头和所述锥面阀芯之间的抵接间隙来调节所述第二液体的输送流量。
8.可选的,所述输液装置还包括阀壳体,所述阀壳体的一端与所述进口管接头螺接并将所述弹性阀芯定位在所述阀壳体内,所述阀壳体的另一端与所述出口管接头螺接并将所述锥面阀芯定位在所述阀壳体内。
9.可选的,所述阀壳体上设置有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位于所述弹性阀芯和所述锥面阀芯之间,在所述定位凸台和所述进口管接头的抵接端共同作用下将所述弹性阀芯沿轴线方向定位,在所述定位凸台和所述出口管接头的抵接端共同作用下将所述锥面阀芯沿轴线方向定位。
10.可选的,所述弹性阀芯与所述进口管接头的抵接面为锥面,所述锥面阀芯与所述出口管接头的抵接面为锥面。
11.可选的,所述外输液管内输送的第二液体预先加热或冷却,通过所述第二液体与所述内输液管内的所述第一液体热交换来调控所述第一液体传输时的温度。
12.可选的,所述弹性阀芯和所述锥面阀芯上设置有所述第二液体的流道。
13.可选的,所述内输液管的外径小于所述进口管接头和所述出口管接头的孔径,用于穿设所述内输液管的所述弹性阀芯和所述锥面阀芯上的孔径与所述内输液管的外径大小相配。
14.本发明通过流量调节组件将外输液管套设在内输液管外部,相较于外输液管和内输液管并排设置极大节省了布设空间,适合在空间受限条件下通过外输液管和内输液管输送两种液体。流量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流量调节组件和第二流量调节组件,二者可相对独立的调节内、外输液管的液体输送流量,使用灵活、方便。
附图说明
15.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16.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流量可调的输液装置的剖视图;
17.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阀壳体的剖视图;
18.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进口管接头和出口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a-4b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弹性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a-5b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锥面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22.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流量可调的输液装置,包括外输液管1、内输液管2、第一流量调节组件3和第二流量调节组件4,所述外输液管1的管径大于所述内输液管2的管径,所述第一流量调节组件3和所述第二流量调节组件4与所述外输液管1连接并将所述外输液管1定位在所述内输液管2外部,使所述内输液管2整体处于所述外输液管1内;所述内输液管2内输送第一液体,所述外输液管1和所述内输液管2之间的空间形成输送第二液体的通道;所述第一流量调节组件3能够通过压缩所述内输液管2调节所述第一液体的输送流量,所述第二流量调节组件4能够通过控制所述通道的开度调节所述第二液体的输送流量。
23.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外输液管1包括第一管段11和第二管段12,所述第一管段11、所述第一流量调节组件3、所述第二流量调节组件4和所述第二管段12按顺序连接将所述外输液管1支撑定位在所述内输液管2外部。
24.所述第一流量调节组件3包括进口管接头31和弹性阀芯32,所述第二流量调节组件4包括出口管接头41和锥面阀芯42。输液装置还包括阀壳体5,阀壳体5为筒形,阀壳体5内
具有容纳弹性阀芯32和锥面阀芯42的空间,以保护弹性阀芯32和锥面阀芯42。阀壳体5两端的内周上设置有螺纹,以将进口管接头31和出口管接头41螺接在阀壳体5的两端。
25.所述进口管接头3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段11连接,所述进口管接头31的另一端与所述弹性阀芯32抵接,所述内输液管2穿过所述进口管接头31和所述弹性阀芯32。通过控制进口管接头31旋入或旋出阀壳体5,使得进口管接头31沿轴线方向左右移动,进而调节进口管接头31抵接所述弹性阀芯32的压力,亦即进口管接头31旋入阀壳体5,进口管接头31沿轴线向右移动,挤压弹性阀芯32发生形变而产生切向挤压力压缩内输液管2的管径。反之,进口管接头31旋出阀壳体5,进口管接头31沿轴线向左移动,弹性阀芯32恢复形变而使压缩的内输液管2的管径复原。通过调节所述进口管接头31抵接所述弹性阀芯32的压力,进而调控所述弹性阀芯32压缩所述内输液管2的压缩量来调节所述第一液体的输送流量。通过调节第一进口管接头可以方便且相对独立地调节输送第一液体的流量。
26.所述出口管接头4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管段12连接,所述出口管接头41的另一端与所述锥面阀芯42抵接,所述内输液管2穿过所述出口管接头41和所述锥面阀芯42。通过控制出口管接头41旋入或旋出阀壳体5,使得出口管接头41沿轴线方向左右移动,进而调节出口管接头41和锥面阀芯42之间的抵接间隙,亦即出口管接头41旋入阀壳体5,出口管接头41沿轴线向左移动,锥面阀芯42与出口管接头41之间间隙缩小,使得流过锥面阀芯42和出口管接头41的第二液体流量减少。反之,出口管接头41旋出阀壳体5,出口管接头41沿轴线向右移动,锥面阀芯42与出口管接头41之间间隙增加,使得流过锥面阀芯42和出口管接头41的第二液体流量增加。通过调节出口管接头可以方便且相对独立地调节输送第二液体的流量。
27.如图2所示,所述阀壳体5上设置有定位凸台51,所述定位凸台51位于所述弹性阀芯32和所述锥面阀芯42之间,在所述定位凸台51和所述进口管接头31的抵接端共同作用下将所述弹性阀芯32沿轴线方向定位,在所述定位凸台51和所述出口管接头41的抵接端共同作用下将所述锥面阀芯42沿轴线方向定位。
28.如图4a-4b所示,所述弹性阀芯32与所述进口管接头31的抵接面为锥面,并且弹性阀芯32由弹性可变形的材料制成,弹性阀芯32的一侧端面具有一字槽,以在弹性阀芯32上形成两相对的夹爪结构,通过夹爪结构变形时的切向力压缩内输液管。此外,弹性阀芯32上还设置有通孔321作为第二液体的流道,保证第二液体能够始终从弹性阀芯32流过。
29.如图5a-5b所示,所述锥面阀芯42与出口管接头41的抵接面为锥面,锥面阀芯42由刚性材料制成,出口管接头41的抵接端与锥面阀芯42锥面之间形成锥面线密封。此外,锥面阀芯42上设置有通孔421作为第二液体的流道。为了保证弹性阀芯32和锥面阀芯42在轴向定位的稳定,还可以在二者上分别设置挡圈6。此外,为了保证密封性在进口管接头31、出口管接头41与阀壳体5之间还分别设置有密封圈7。
30.所述内输液管2的外径小于所述进口管接头31和所述出口管接头41的孔径,以便第二液体能够从内输液管2与进口管接头31和出口管接头41之间的间隙流过。此外,用于穿设所述内输液管2的所述弹性阀芯32和所述锥面阀芯上的孔径与所述内输液管2的外径大小相配,避免第二液体从内输液管2与弹性阀芯32和锥面阀芯42之间流过,造成第二流量调节组件失效。
31.在本发明一实施例,内输液管2内输送的第一液体为胶体,为了避免在传输过程中
胶体固化而影响胶体的正常传输,所述外输液管1内输送的第二液体预先加热,通过所述第二液体与所述内输液管2内的所述第一液体热交换,保持胶体的传输温度,避免在传输过程中胶体固化。第二液体可以采用导热性强的液体如水和油等,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制。本发明不仅能应用于胶体传输,还可以应用在医疗输液领域,可以通过内输液管2和外输液管1相互独立且互不干扰的给病人输入两种不同药物。此外,为了保持药物活性,避免输液管暴露在高温下影响药物活性,还可以将外输液管1内输送的第二液体预先冷却,保持内输液管2内药物的温度,避免药物温度过高活性、功能失效。
32.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流量调节组件将外输液管套设在内输液管外部,相较于外输液管和内输液管并排设置极大节省了布设空间,适合在空间受限条件下通过外输液管和内输液管输送两种液体。流量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流量调节组件和第二流量调节组件,二者可相对独立的调节内、外输液管的液体输送流量,使用灵活、方便。
33.此外,本发明在液体输送时无需在管线外包裹加热或降温装置,降低成本同时增加了输液管路的布置的灵活性。
34.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发明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未发明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35.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