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00943发布日期:2022-09-21 08:51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动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控制阀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气动控制阀。


背景技术:

2.气动阀门是借助压缩空气驱动的阀门,可用于控制空气、水、蒸汽、各种腐蚀性介质、泥浆、油品、液态金属和放射性介质等各种类型流体的流动。现有控制普通介质如空气、水、油品等的阀门居多,而且大都是主要用于大管道的流体通断控制,偶尔动作。
3.在一些示例性技术中,流体开关气动控制阀主要由气动组件、阀门两个部件构成,利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通过电磁阀换向去驱动气动组件,通过气动组件的移动或转动带动阀门的开启与闭合。在现有的气动阀门中,整个气动控制阀的结构比较复杂,不适用远程控制较大通量的气路接通和切断。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气动控制阀。
5.一种气动控制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左侧面上设有连接管一,所述阀体的右侧面上设有连接管二,如图5所示,所述连接管一和连接管二分别与阀体内腔的中部连通,所述阀体的下表面上设有高压气嘴,所述高压气嘴与阀体内腔的底面连通,所述高压气嘴通过软管与高压气泵连接,所述软管上配置电磁阀,所述高压气泵所产生的高压气体能够通过高压气嘴充入阀体的内腔,所述电磁阀能够开启和关闭软管,所述阀体内腔中部的上方设有活塞一,所述阀体内腔中部的下方设有活塞二,所述活塞一和活塞二均与阀体的内腔相匹配并将整个阀体的内腔分隔成上、中、下三部分,所述活塞一内设有中空内腔,所述中空内腔中设有一个推杆和两个固定轴,所述推杆的一端指向中空内腔的前表面,所述推杆的另一端指向中空内腔的后表面,两个固定轴分别位于推杆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固定轴上设有拨杆,所述拨杆的中部套在固定轴上并能够围绕固定轴转动,所述拨杆的一端压在推杆的上表面,所述拨杆的另一端伸入中空内腔侧壁的凹槽中,所述固定轴上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能够驱动拨杆围绕固定轴向推杆一侧翻转,所述活塞二的上表面设有若干导向柱,若干导向柱相互平行,所述导向柱的下端固定安装在活塞二的上表面,所述导向柱的上端竖直向上插入中空内腔并与推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6.当高压气嘴充气时,高压气流通过高压气嘴进入阀体内腔并推动活塞二竖直向上运动,进而驱动导向柱和推杆向上运动,两个拨杆在推杆的推动下克服复位弹簧的弹力向背离推杆的一侧翻转,两个拨杆的另一端通过凹槽推动活塞一向下运动直到活塞一的下表面与活塞二的上表面贴合在一起,整个阀体处于关闭状态。
7.当高压气嘴排气时,活塞二在重力的作用下向阀体内腔的下部移动,导向管带动推杆向中空内腔的底面靠近,两个拨杆在复位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向推杆一侧翻转,所述拨杆另一端顶住凹槽的上表面并推动活塞一向阀体内腔的上部移动,直到推杆的下表面与中
空内腔的底面贴合,整个阀体处于开启状态。
8.所述推杆和拨杆均为方杆,所述拨杆一端的形状是向下倾斜的球形面,所述拨杆另一端的形状是向下倾斜的四棱台形,所述推杆的长度方向分别与活塞一的下表面和活塞二的上表面平行。
9.所述活塞一和活塞二均为矩形塞体,所述活塞一和活塞二均与阀体的内腔形成过盈配合,所述活塞一的下表面与活塞二的上表面平行。
10.所述活塞一下表面设有若干密封条,若干密封条相互平行,所述密封条由活塞一的前表面延伸到活塞一的后表面,所述活塞二的上表面设有若干密封槽,若干密封槽与若干密封环一一对应,所述密封环能够插入与之对应的密封槽形成密封结构。
11.所述活塞二的下表面和阀体内腔的底面之间形成气动室,所述高压气嘴与气动室连通并通过向气动室冲入高压气体的方式驱动活塞二上升。
12.所述气动室内固定安装若干弹簧,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气动室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上端与活塞二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当活塞一的下表面与活塞二的上表面贴合在一起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13.两个固定轴以及两个固定轴上的拨杆均关于推杆所在的竖直平面对称,所述凹槽的形状为靴子形。
14.所述阀体是形状为矩形的中空壳体,所述阀体的内腔为矩形腔体,所述连接管一的中心线与连接杆二的中心线均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15.有益效果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气动控制阀,其具有如下优势:1、本装置通过活塞一、活塞二、导向柱、推杆和拨杆构成双向的气动阀门控制结构,通过气体驱动活塞一和活塞二进行闭合和开启动作,从而实现气动控制阀自动开启和闭合的效果,结构设计简单,制造成本低;2、本装置通过拨杆、复位弹簧和凹槽的组合来驱动活塞一跟随推杆和活塞二进行升降,从而完成整个阀门的开合联动,无需过多的驱动部件和传动部件,有效的降低了加工和维护的难度。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发明所述一种气动控制阀在开启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所述一种气动控制阀在关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所述活塞二、导向柱和推杆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所述拨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所述阀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阀体;2、连接管一;3、连接管二;4、高压气嘴;5、活塞一;6、活塞二;7、中空内腔;8、推杆;9、固定轴;10、拨杆;11、凹槽;12、导向柱;13、密封条;14、密封槽;15、气动室;16、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17.本技术的创造点在于,在阀体内腔中部的上方设有活塞一5,所述阀体内腔中部的
下方设有活塞二6,所述活塞一和活塞二均与阀体的内腔相匹配并将整个阀体的内腔分隔成上、中、下三部分,所述活塞一内设有中空内腔7,所述中空内腔中设有一个推杆8和两个固定轴9,所述推杆的一端指向中空内腔的前表面,所述推杆的另一端指向中空内腔的后表面,两个固定轴分别位于推杆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固定轴上设有拨杆10,所述拨杆的中部套在固定轴上并能够围绕固定轴转动,所述拨杆的一端压在推杆的上表面,所述拨杆的另一端伸入中空内腔侧壁的凹槽11中,所述固定轴上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能够驱动拨杆围绕固定轴向推杆一侧翻转,所述活塞二的上表面设有若干导向柱12,若干导向柱相互平行,所述导向柱的下端固定安装在活塞二的上表面,所述导向柱的上端竖直向上插入中空内腔并与推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如图3所示。
18.本技术的创造点还在于,当高压气嘴充气时,高压气流通过高压气嘴进入阀体内腔并推动活塞二竖直向上运动,进而驱动导向柱和推杆向上运动,两个拨杆在推杆的推动下克服复位弹簧的弹力向背离推杆的一侧翻转,两个拨杆的另一端通过凹槽推动活塞一向下运动直到活塞一的下表面与活塞二的上表面贴合在一起,整个阀体处于关闭状态,当高压气嘴排气时,活塞二在重力的作用下向阀体内腔的下部移动,导向管带动推杆向中空内腔的底面靠近,两个拨杆在复位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向推杆一侧翻转,所述拨杆另一端顶住凹槽的上表面并推动活塞一向阀体内腔的上部移动,直到推杆的下表面与中空内腔的底面贴合,整个阀体处于开启状态。
19.本技术的创造点还在于,所述拨杆一端的形状是向下倾斜的球形面,所述拨杆另一端的形状是向下倾斜的四棱台形,如图4所示,所述活塞一和活塞二均与阀体的内腔形成过盈配合,在活塞一下表面设有若干密封条13,若干密封条相互平行,所述活塞二的上表面设有若干密封槽14,若干密封槽与若干密封环一一对应,所述密封环能够插入与之对应的密封槽形成密封结构,所述活塞二的下表面和阀体内腔的底面之间形成气动室15,在气动室内固定安装若干弹簧16,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气动室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上端与活塞二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当活塞一的下表面与活塞二的上表面贴合在一起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凹槽的形状为靴子形。
20.本技术方案采用的电子器件包括:高压气泵及其配套的控制器和电源;电磁阀及其配套的控制器和电源;以上电子器件均采用现有产品,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对于上述电子器件的结构没有特殊要求和改变,上述电子器件均属于常规电子设备;在本技术方案实施的过程中,本领域人员需要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以满足控制需求,具体连接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在对电气控制做说明;本技术技术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复位弹簧所产生的弹力值要大于活塞一的重力值,活塞二、导向柱和推杆的重力值之和要大于弹簧的弹力值,工作人员将阀体通过连接管一和连接管二接入流体管路中,然后通过对应的控制器来控制高压气泵和电磁阀。当需要开启阀门时,工作人员只需要控制电磁阀打开,让气动室的气体排出,此时活塞二在重力的
作用下向阀体内腔的下部移动,导向管带动推杆向中空内腔的底面靠近,两个拨杆在复位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向推杆一侧翻转,拨杆另一端顶住凹槽的上表面并推动活塞一向阀体内腔的上部移动,直到推杆的下表面与中空内腔的底面贴合,整个阀体处于开启状态,如图1所示。当需要关闭阀门时,工作人员控制电磁阀保持打开状态,然后控制高压气泵向气动室充气,高压气流通过高压气嘴进入气动室并推动活塞二竖直向上运动,进而驱动导向柱和推杆向上运动,两个拨杆在推杆的推动下克服复位弹簧的弹力向背离推杆的一侧翻转,两个拨杆的另一端下压凹槽的下表面并通过凹槽推动整个活塞一向下运动直到活塞一的下表面与活塞二的上表面贴合在一起,整个阀体处于关闭状态,如图2所示。
2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22.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发明的原理,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