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轴组件以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80271发布日期:2022-09-10 01:44阅读:63来源:国知局
转轴组件以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结构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转轴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相对于传统直板手机,折叠屏手机具备大小屏随意切换、悬停(折叠到一定角度)应用等独特优势。由于目前的技术限制,用于折叠屏手机中的转轴方案结构相对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转轴组件,所述转轴组件包括第一座体、第二座体、连接所述第一座体和所述第二座体的第一连接件、以及与所述第二座体转动连接的板体,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座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座体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座体转动,所述板体和所述第二座体设于所述第一座体的同侧;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分别与所述第二座体和所述板体滑动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二座体和所述第一座体进行相对转动时,所述板体和所述第二座体之间的角度能够发生改变。
4.本技术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柔性屏和转轴组件,所述柔性屏具有一体结构的折叠区域和非折叠区域,所述非折叠区域连接设于所述折叠区域的侧边;所述转轴组件包括第一座体、第二座体、连接所述第一座体和所述第二座体的第一连接件、以及与所述第二座体转动连接的板体,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座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座体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座体转动,所述板体和所述第二座体设于所述第一座体的同侧;所述第一连接件分别与所述第二座体和所述板体滑动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二座体和所述第一座体进行相对转动时,所述板体和所述第二座体之间的角度能够发生改变;其中,所述柔性屏的折叠区域与所述第一座体相对应。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轴组件以及电子设备,通过将第一连接件与第一座体转动连接,使得第二座体可通过第一连接件相对于第一座体转动,并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分别与第二座体和板体滑动连接,使得第二座体和第一座体进行相对转动时,板体和第二座体之间的角度能够发生改变,进而可以在转轴组件中形成用于容纳柔性屏的容屏空间,且容屏空间大致呈具有水滴底部的圆形空间,以使得柔性屏折叠时呈水滴形态。同时,第二座体与电子设备的中框固定连接,可以保证第二座体与中框之间的运动一致性,即转轴组件可与中框实现同步折叠。
附图说明
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7.图1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8.图2是图1实施例中电子设备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9.图3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0.图4是图3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11.图5是图3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12.图6是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转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3.图7是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4.图8是图7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15.图9是图7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16.图10至图13分别示出了第一连接件分别与第二座体和板体滑动连接的不同结构示意图;
17.图14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转轴组件的转动角度示意图;
18.图15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转轴组件的部分结构拆分示意图;
19.图16是图15实施例中第二座体和板体的关系示意图;
20.图17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的连接配合结构示意图;
21.图18是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2.图19是图18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23.图20是图18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24.图21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座体和第三连接件的关系示意图;
25.图22是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7.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28.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设备”(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手机即为配置有蜂窝通信模块的电子设备。
2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主要是针对具有折叠屏的电子设备,例如,折叠屏手机。具体而言,折叠屏手机已经逐渐成为未来整机的发展趋势,其主要带来的优势在于,兼具娱乐和办公,且便于携带,迎合了当下消费者追求便携和功能多样统一的需求。其中,折叠屏手机一般具有内折、外折等折叠方式。对于内折方式的折叠屏手机,折叠完成后,柔性屏的显示面沿折叠区域相互靠近,即柔性屏为向内折叠的折叠形态。对于外折方式的折叠屏手机,折叠完成后,柔性屏的显示面沿折叠区域相互背离,即柔性屏为向外折叠的折叠形态。
30.以内折方式的折叠屏手机为例,柔性屏折叠完成后一般呈现为水滴形态,即通常采用水滴型铰链结构来完成柔性屏的折叠。然而,常规技术方案中的水滴型铰链结构较为复杂,配合较多,折叠轨迹难于管控。
3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思路是,提供一种结构较为简单、且折叠轨迹易于管控的转轴组件,以保证折叠屏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折叠轨迹准确,且能够降低电子设备的结构复杂度以及整机成本。
3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主要是针对柔性屏可折叠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任何具备内折方式的设备。例如,电子设备可以是平板电脑、手机、照相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具备内折方式的智能设备。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以内折叠的手机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33.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100大致包括中框10、转轴组件20以及柔性屏30。中框10被配置为用于承载转轴组件20和柔性屏30,转轴组件20设于中框10和柔性屏30之间。进一步地,中框10可以折叠,即中框10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呈现出如1所示的打开状态(第一状态)和如图2所示的闭合状态(第二状态),使得电子设备100可具有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
34.其中,图1为中框10打开(第一状态)时即电子设备100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中框10闭合(第二状态)时即电子设备100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柔性屏30可以随着中框10的折叠而同步折叠。
35.具体而言,柔性屏30具有一体结构的折叠区域301和非折叠区域302,非折叠区域302连接设于折叠区域301的侧边。可选地,折叠区域301位于柔性屏30的中部区域,非折叠区域302位于折叠区域301的相对两侧,即非折叠区域302可为两个。在第一状态下,折叠区域301展平为平整状,两个非折叠区域302位于折叠区域301的相对两侧,以使得柔性屏30可以呈现出平整非折叠状态。在第二状态下,折叠区域301可以被折叠为弧形状,两个非折叠区域302位于折叠区域301的同侧并相互靠近,以使得柔性屏30可以呈现出水滴型折叠状态。
36.其中,柔性屏30可为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等柔性显示屏,具有柔性、可弯折等特性。
37.在一实施例中,中框10可以包括左框101和右框102,左框101和右框102借由转轴组件20实现转动连接,即转轴组件20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于左框101和右框102。当电子设备100由图1所示的第一状态转变为图2所示的第二状态时,左框101和右框102之间进行了相向运动以使得中框10折叠;当电子设备100由图2所示的第二状态转变为图1所示的第一
状态时,左框101和右框102之间进行了相背运动以使得中框打开。柔性屏30可以随着中框10的打开或者折叠而同步打开或折叠。可选地,中框10和转轴组件20固定连接,即转轴组件20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左框101和右框102,以使得转轴组件20能够与中框10同步折叠即保持大体上一致的折叠角度。
38.可以理解的,左框101和右框102的结构大体上一致,为避免重复赘述,在本技术下文中框10以左框101或者右框102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例如,下文中所描述的中框10可以为左框101或者右框102。
39.在一实施例中,中框10可以包括一体结构的中板110以及自中板110的边缘延伸而出的边框120,即边框120环绕于中板110的至少部分外周缘,两者可以通过注塑成型、冲压成型、热吸成型等工艺一体成型。其中,边框120可以是中板110的侧壁在中板110厚度方向上延伸而形成的,使得中框10相对设置的两侧均可以形成相应的敞口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中板110和边框120也可以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结构件,两者可以通过卡接、粘接和焊接等组装方式中的一种及其组合进行连接。
40.其中,中框10的材质可以是玻璃、金属和硬质塑料等,使得中框10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
41.在一实施例中,中板110用于承载转轴组件20,边框120用于承载柔性屏30,即转轴组件20可以与中板100固定连接,柔性屏30可以与边框120固定连接,即柔性屏30可以盖设于中框10的一侧的敞口结构。其中,转轴组件20设于中板110和柔性屏30之间。在第二状态下,转轴组件20随着中框10折叠并可为柔性屏30折叠成水滴形态提供容屏空间;在第一状态下,转轴组件20展开可以支撑部分柔性屏30。
42.请参阅图3至图5,图3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另一状态示意图,图5是图3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结构拆分示意图。其中,图3中的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一状态下,图4中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二状态下。
43.具体而言,转轴组件20大致包括第一座体210、第二座体220、以及连接第一座体210和第二座体220的第一连接件230。其中,第一座体210与柔性屏30的折叠区域相对应,第二座体220与中框10固定连接。可选地,第二座体220可以固设于中框10的中板上,第一座体210可以设于第二座体220背离中框10的边框的一侧,第一座体210和第二座体220设于柔性屏30靠近中框10的一侧,即第一座体210和第二座体220设于柔性屏30的同侧。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4.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230与第一座体210转动连接,以使得第二座体220可以通过第一连接件230相对于第一座体210转动。换言之,第二座体220通过第一连接件230实现与第一座体210的转动连接。可选地,第一连接件230可以通过转轴、销钉等结构件实现与第一座体210的转动连接。例如,第一座体210靠近第二座体220的一侧可以设有槽状结构,第一连接件230连接第一座体210的一端可以设于第一座体210的槽状结构内,并可借由转轴、销钉等结构件实现与第一座体210的转动连接。又如,第一座体210靠近第二座体220的一侧可以设有凸起结构,第一连接件230连接第一座体210的一端可以借由转轴、销钉等结
构件实现与凸起结构的转动连接。
45.可以理解的,第一连接件230可为板状体、杆状体或者其他结构体。
46.其中,第二座体220相对于第一座体210转动使得转轴组件20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一座体210具有相邻设置的第一侧211和第二侧212。在第一状态下,第二座体220位于第一座体210的第一侧211;在第二状态下,第二座体220位于第一座体210的第二侧212。
47.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座体220可通过第一连接件230相对于第一座体210转动,且第二座体220和第一连接件230滑动连接,以使得第二座体220和第一座体210进行相对转动时,第二座体220远离或靠近第一座体210。
48.可选地,第一连接件230和第二座体220中的一者上设有第一滑槽221、另一者可沿第一滑槽221滑动,以使得第二座体220和第一座体210进行相对转动时,第二座体220远离或靠近第一座体210。
49.例如,第二座体220上设有第一滑槽221,第一连接件230与第一滑槽221滑动连接。又如,第一连接件230上设有第一滑槽221,第二座体220与第一滑槽221滑动连接。
50.其中,以第一滑槽221设于第二座体220上为例,第一连接件230可沿第二座体220上的第一滑槽221滑动。可选地,第一连接件230的一端与第一座体210的转动连接,第一连接件230背离第一座体210的端部可部分插设于第一滑槽221,以使得第一连接件230能够沿第一滑槽221滑动。例如,第一连接件230上设有可以插设于第一滑槽221的滑块,当对第二座体220施加外力使得第二座体220通过第一连接件230相对于第一座体210转动时,第二座体220带动第一连接件230使其相对于第一座体210转动,与此同时,第一连接件230上的滑块能够在第一滑槽221内滑动以使得第二座体220能够远离或者靠近第一座体210,进而使得转轴组件20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51.当然,第二座体220和第一连接件230还可以通过其他结构实滑动连接。例如滑轨和滑槽配合等其他滑动连接方式。
52.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滑槽221具有起始端221a和终止端221b,该起始端221a和终止端221b配合限位第一连接件230相对于第一滑槽221滑动的滑动行程。其中,终止端221b靠近第一座体210,起始端221a设于终止端221b背离第一座体210的一侧。
53.具体而言,起始端221a和终止端221b可以为第一滑槽221沿第一连接件230相对于第一滑槽221滑动的方向上的相对两端。在第一状态下,第一连接件230连接设于起始端221a,即第一连接件230可以插设或者穿设于第一滑槽221的起始端221a。在第二状态下,第一连接件230连接设于终止端221b,即第一连接件230可以插设或者穿设于第一滑槽221的终止端221b。在第一状态下,第一连接件230连接设于起始端221a,第一连接件230靠近终止端221b的一侧为自由侧,在第二座体220受到外力作用由第一状态转动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连接件230在基于第二座体220的作用力下不仅可以相对于第一座体210转动,还可以沿第一滑槽221朝向自由侧的方向滑动。在第二状态下,第一连接件230连接设于终止端221b,第一连接件230靠近起始端221b的一侧为自由侧,在第二座体220受到外力作用由第二状态转动至第一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连接件230在基于第二座体220的作用力下不仅可以相对于第一座体210转动,还可沿第一滑槽221朝向自由侧的方向滑动。
54.继续参阅图3和图4,在第一状态下,第二座体220和第一座体210之间具有第一间距j1;在第二状态下,第二座体220和第一座体210之间具有第二间距j2;其中,第一间距j1
小于第二间距j2。
55.具体而言,在第一状态下,转轴组件20处于打开状态,此时当对第二座体220施加作用力使得第二座体220相对于第一座体210转动时,进而使得转轴组件20由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切换时,第二座体220带动第一连接件230相对于第一座体210转动,与此同时,第一连接件230在第二座体220的作用力在第一滑槽221的起始端221a朝向终止端221b的方向滑动,进而使得第二座体220逐渐远离第一座体210。
56.在第二状态下,转轴组件20处于闭合状态,此时当对第二座体220施加作用力使得第二座体220相对于第一座体210转动时,进而使得转轴组件20由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切换时,第二座体220带动第一连接件230相对于第一座体210转动,与此同时,第一连接件230在第二座体220的作用力在第一滑槽221的终止端221b朝向起始端221a的方向滑动,进而使得第二座体220逐渐靠近第一座体210。
5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轴组件,通过将第一连接件与第一座体转动连接,且第一连接件与第二座体滑动连接,以使得第二座体在相对于第一座体转动的同时可以实现第二座体远离或者靠近第一座体,整体结构较为简单。同时,第二座体与中框固定连接,可以保证第二座体与中框之间的运动一致性,即转轴组件可与中框实现同步折叠。
58.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第一滑槽,使得第二座体和第一连接件之间能够产生相对滑动,进而使得第二座体在相对于第一座体转动的同时可以实现第二座体远离或者靠近第一座体,整体结构简单。
59.请参阅图6,图6是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转轴组件2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本实施例中转轴组件20与前述实施例中转轴组件30的区别在于:转轴组件20还可以包括第二连接件240,该第二连接件240可沿第一滑槽221滑动。可选地,第二连接件240可以连接于第一连接件230背离第一座体210的端部,并可相对于第一连接件230转动。其中,第一滑槽221可以设于第一连接件230和第二座体220中的一者,此时,第二连接件240连接设于第一连接件230和第二座体220中的另一者。如前述,第一滑槽221设于第二座体220,此时,第二连接件240可以连接于第一连接件230。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滑槽221设于第一连接件230,此时,第二连接件240可以连接于第二座体220,并可相对于第二座体220转动,不作赘述。
60.其中,第二连接件240可以为转轴结构,以使得第二连接件240能够相对于第一滑槽221转动。例如,第二连接件240可为转轴或者销钉等。第二连接件240穿设于第一连接件230的一端,并可插设于第一滑槽221。基于第二连接件240与第一连接件230的转动连接方式、以及第二连接件240与第一滑槽221即第二座体220的滑动连接方式,当对第二座体220施加外力使得第二座体220通过第一连接件230相对于第一座体210转动时,第二座体220通过第二连接件240带动第一连接件230相对于第一座体210转动,与此同时,第二连接件240能够在第一滑槽221内滑动以使得第二座体220能够远离或者靠近第一座体210,进而使得转轴组件20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可以理解的,通过设置转轴结构的第二连接件240连接第二座体220和第一连接件230,一方面可以使得第一连接件230能够相对于第二座体220滑动,另一方面可以使得第一连接件230能够相对于第二座体220转动。
61.具体而言,起始端221a和终止端221b可以为第一滑槽221沿第二连接件240在第一滑槽221内滑动的方向上的相对两端。在第一状态下,第二连接件240位于起始端221a,即第
二连接件240可以插设或者穿设于第一滑槽221的起始端221a。在第二状态下,第二连接件240位于终止端221b,即第二连接件240可以插设或者穿设于第一滑槽221的终止端221b。其中,起始端221a和终止端221b的连线方向相对于第一连接件230和第二连接件240的连线方向倾斜设置。在第一状态下,第二连接件240位于起始端221a,第二连接件240靠近终止端221b的一侧为自由侧,在第二座体220受到外力作用由第一状态转动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第二连接件240在基于第二座体220的作用力下一方面可以带动第一连接件230相对于第一座体210转动,另一方面可以沿第一滑槽221朝向自由侧的方向滑动。在第二状态下,第二连接件240位于终止端221b,第二连接件240靠近起始端221b的一侧为自由侧,在第二座体220受到外力作用由第二状态转动至第一状态的过程中,第二连接件240在基于第二座体220的作用力下一方面可以带动第一连接件230相对于第一座体210转动,另一方面可沿第一滑槽221朝向自由侧的方向滑动。
62.在第一状态下,转轴组件20处于打开状态,此时当对第二座体220施加作用力使得第二座体220相对于第一座体210转动时,进而使得转轴组件20由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切换时,第二座体220带动第一连接件230相对于第一座体210转动,与此同时,第二连接件240在第二座体220的作用力在第一滑槽221的起始端221a朝向终止端221b的方向滑动,进而使得第二座体220逐渐远离第一座体210。
63.在第二状态下,转轴组件20处于闭合状态,此时当对第二座体220施加作用力使得第二座体220相对于第一座体210转动时,进而使得转轴组件20由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切换时,第二座体220带动第一连接件230相对于第一座体210转动,与此同时,第二连接件240在第二座体220的作用力在第一滑槽221的终止端221b朝向起始端221a的方向滑动,进而使得第二座体220逐渐靠近第一座体210。
64.请参阅图7至图9,图7是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另一状态示意图,图9是图7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结构拆分示意图。其中,图7中的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一状态下,图8中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二状态下。
65.其中,转轴组件20可以包括与第二座体220转动连接的板体250,该板体250和第二座体220设于第一座体210的同侧,第一连接件230分别与第二座体220和板体250滑动连接,以使得第二座体220和第一座体210进行相对转动时,板体250和第二座体220之间的角度能够发生改变。结合前述实施例所述,在第一状态下,板体250和第二座体220位于第一座体210的第一侧211;在第二状态下,板体250和第二座体220位于第一座体210的第二侧212。
66.结合参阅图10至图13,图10至图13分别示出了第一连接件230分别与第二座体220和板体250滑动连接的不同结构示意图。
67.可选地,如图10所示,第二座体220设有第一滑槽221,板体250设有第二滑槽251,第一连接件230分别与第一滑槽221和第二滑槽251滑动连接。
68.可选地,如图11所示,第二座体220设有第一滑槽221,第一连接件230与第一滑槽221滑动连接;第一连接件230设有第二滑槽251,板体250和第二滑槽251滑动连接。
69.可选地,如图12所示,第一连接件230设有第一滑槽221,第二座体220与第一滑槽221滑动连接;板体设有第二滑槽251,第一连接件230与第二滑槽251滑动连接。
70.可选地,第一连接件230设有第一滑槽231和第二滑槽251,第二座体220与第一滑
槽231滑动连接,板体250与第二滑槽251滑动连接。
71.可以理解的,图10至图13仅示例性地列举了第一连接件230分别与第二座体220和板体250滑动连接的不同结构,其中,以第一连接件230的相对两侧分别与第二座体220和板体250滑动连接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230可以位于第二座体220和板体250的同侧,并分别与第二座体220和板体250滑动连接。
72.下文以“第二座体220上设有第一滑槽221,板体250上设有第二滑槽251,第一连接件230分别与第一滑槽221和第二滑槽251滑动连接”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73.结合参阅图14,图14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转轴组件20的转动角度示意图,其中,以第一滑槽221和第二滑槽251的转动位置关系进行示例性说明。在第一状态下,转轴组件20呈打开状态,第一滑槽221和第二滑槽251之间具有第一角度d1。在第二状态下,转轴组件20呈闭合即折叠状态,第一滑槽221和第二滑槽251之间具有第二角度d2。其中,第一滑槽221和第二滑槽251之间的角度以其二者各自中心线之间的角度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优选地,d1》d2。
74.具体而言,在转轴组件20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中框10和第二座体220沿第一转动方向z1转动,即第二座体220上的第一滑槽221沿第一转动方向z1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连接件230沿第一转动方向z1转动。与此同时,第一连接件230自第一滑槽221的起始端沿第一滑动方向y1滑动,带动板体250相对于第二座体220转动使得第一滑槽221和第二滑槽251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
75.在转轴组件20由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的过程中,中框10和第二座体220沿第二转动方向z2转动,即第二座体220上的第一滑槽221沿第二转动方向z2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连接件230沿第二转动方向z2转动。与此同时,第一连接件230自第一滑槽221的终止端沿第二滑动方向y2滑动,带动板体250相对于第二座体220转动使得第一滑槽221和第二滑槽251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优选地,在第二状态下,第一滑槽221和第二滑槽251重合,即d2为0
°

76.如前述,中框10的左框和右框的折叠角度大致为90
°
,即在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时,中框10大致旋转了90
°
,即第二座体220大致旋转了90
°
。此时,板体250相对于中框10旋转的角度大致为d1,即板体250在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时,板体250旋转的角度大致为90
°
+d1。同理,在由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时,中框10大致旋转了90
°
,即第二座体220大致旋转了90
°
。此时,板体250相对于中框10旋转的角度大致为d1,即板体250在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时,板体250旋转的角度大致为90
°
+d1。
77.其中,在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时,中框10与板体250之间的夹角由180
°
切换至大于180
°
(例如180
°
+d1),以此可以在转轴组件20中形成容屏空间,该容屏空间大致呈具有水滴底部的圆形空间,以使得柔性屏30折叠时呈水滴形态。
78.可以理解的,中框10包括左框和右框,转轴结构20除了第一座体210外,其他结构均设有2个,且分别位于左框和右框。例如,第二座体220设有两个,且两个第二座体220对称分布于第一座体210的两侧,并分布连接于左框和右框。同理,与第二座体220直接或间接连接的其他结构(除第一座体210外)分别设有两个且对称分布于第一座体210的两侧。基于上述结构的对称分布,故不进行重复赘述。其中,容屏空间大致由两个板体250以及第一座体210配合围设形成。
7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轴组件,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分别与第二座体和板体滑动连接,在第二座体随中框转动折叠时,通过第一连接件进行力矩传导可以实现第一连接件和板体的上述运动,结构简单。
80.结合参阅图15和图16,图15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转轴组件20的部分结构拆分示意图,图16是图15实施例中第二座体220和板体250处于不同状态时的关系示意图。其中,板体250大致包括承载板252、自承载板252的端部延伸而出的滑动板253、自承载板252的端部延伸而出的转动板254。其中,滑动板253上形成有第二滑槽251。转动板254与第二座体252转动连接,转动板254与滑动板253设于承载板252的相对两端,且位于承载板252靠近第二座体220的一侧。
81.具体而言,第二座体2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220a和第二侧壁220b、以及设于第一侧壁220a和第二侧壁220b之间的顶壁220c和底壁220d,第一侧壁220a与转动板254转动连接,第二侧壁220b与滑动板253滑动连接,第二侧壁220b上形成有第一滑槽221。其中,第一侧壁220a和第二侧壁220b大致沿正交于第二座体220的转动方向的方向相对设置,顶壁220c和底壁220d大致沿第二座体220的转动方向相对设置。即底壁220d承载于中框10的中板上,顶壁220c设于底壁220d背离中框10的中板的一侧。第二座体220设于滑动板253和转动板254之间,第一侧壁220a靠近转动板254设置,第二侧壁220b靠近滑动板253设置。第一连接件230设于第二侧壁220b和滑动板253之间,并分别与第二侧壁220b和滑动板253滑动连接,以使得板体250能够借由第一连接件230实现与第二座体220的转动连接。
82.承载板252设于顶壁220c上,即设于顶壁220c背离底壁220d的一侧。其中,顶壁220c靠近承载板252的表面呈斜面,以为承载板252相对于第二座体220转动提供转动空间。其中,在第一状态下,承载板252和顶壁220d之间具有第一夹角e1;在第二状态下,承载板252和顶壁220d之间具有第二夹角e2;第一夹角e1大于第二夹角e2。可选地,在第二状态下,承载板252可以与顶壁220d无缝接触,即e2为0。
83.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夹角e1和第一角度d1大致相同。
84.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夹角e1大于第一角度d1。
85.可选地,第一夹角e1和第二夹角e2之差大致为板体250相对于第二座体220的转动角度,第一角度d1和第二角度d2之差大致为板体250相对于第二座体220的转动角度,即e1-e2=d1-d2。
86.在一实施例中,转动板254和第一侧壁220a转动连接,并设于第一侧壁220a背离第二侧壁220b的一侧。
87.可选地,第一侧壁220a与转动板254中的一者上设有凸起254a、另一者上设有凹槽254b,凸起254a和凹槽254b配合以限位引导转动板254相对于第二座体220的转动轨迹。如图15所示,以第一侧壁220a上设有凸起254a、转动板254上设有凹槽254b为例,凸起254a大致呈弧形条状,且其弧形延伸轨迹大致与转动板254相对于第二座体220转动的轨迹相一致。同理,凹槽254b大致呈弧形槽状结构,并与凸起254a的形状相适配,以使得转动板254相对于第二座体220转动时,凸起254a嵌设于凹槽254b并同步相对于凹槽254b转动。
88.可选地,滑动板253与第二侧壁220b间隔设置,并设于第二侧壁220b背离第一侧壁220a的一侧。第二侧壁220b上形成有第一滑槽221,滑动板253上形成有第二滑槽251。第一连接件230设于滑动板253和第二侧壁220b之间,并分别与第一滑槽221和第二滑槽251滑动
连接。
89.如前述,板体250通过第一连接件230与第二座体220实现转动连接,且第一连接件230分别与板体250和第二座体230滑动连接。其中,第一连接件230可分别直接与板体250和第二座体230滑动连接,即如前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当然,第一连接件230还可以通过第二连接件240分别与板体250和第二座体230实现间接滑动连接。
90.结合参阅图17,图17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240的连接配合结构示意图,第二连接件240连接于第一连接件230,并分别与第一滑槽221和第二滑槽251滑动连接。
91.其中,第一连接件230设于第二侧壁220b和滑动板253之间,第二侧壁220b上形成有第一滑槽221,滑动板253上形成有第二滑槽251。第二连接件240依次穿设于第一滑槽221、第一连接件230以及第二滑槽251。即第二连接件240穿设于第一连接件230的相对两端分别插设/穿设于第一滑槽221和第二滑槽251,以使得板体250借由第二连接件240实现与第二座体220的转动连接、使得第一连接件230借由第二连接件240实现与第二座体220的转动连接和滑动连接。
92.在第一状态下,转轴组件20呈打开状态,第二连接件240位于第一滑槽221的起始端,第一滑槽221和第二滑槽251之间具有第一角度d1。在第二状态下,转轴组件20呈闭合即折叠状态,第二连接件240位于第一滑槽221的终止端,第一滑槽221和第二滑槽251之间具有第二角度d2。其中,第一滑槽221和第二滑槽251之间的角度以其二者各自中心线之间的角度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优选地,d1》d2。
93.在转轴组件20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中框10和第二座体220沿第一转动方向z1转动,即第二座体220上的第一滑槽221沿第一转动方向z1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连接件230以及第二连接件240沿第一转动方向z1转动。与此同时,第二连接件240自第一滑槽221的起始端沿第一滑动方向y1滑动,带动板体250相对于第二座体220转动使得第一滑槽221和第二滑槽251之间的夹角逐渐减小。在转轴组件20由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的过程中,中框10和第二座体220沿第二转动方向z2转动,即第二座体220上的第一滑槽221沿第二转动方向z2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连接件230以及第二连接件240沿第二转动方向z2转动。与此同时,第二连接件240自第一滑槽221的终止端沿第二滑动方向y2滑动,带动板体250相对于第二座体220转动使得第一滑槽221和第二滑槽251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优选地,在第二状态下,第一滑槽221和第二滑槽251重合,即d2为0
°

94.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座体220的顶壁220c上形成有避让槽222,该避让槽222连通于第一滑槽221,并位于第一滑槽221背离第一连接件230的一侧。可选地,第二连接件240大致包括轴体241、设于轴体241一端的抵接部242、以及设于轴体241另一端的紧固部243。具体而言,轴体241依次穿设于第二滑槽251、第一连接件230以及第一滑槽221,抵接部242设于板体250的滑动板253背离第一连接件230的一侧,并抵接于滑动板253,以限位轴体241沿其轴线方向上的移动。轴体241穿设于第一滑槽221并伸入避让槽222内,轴体241伸入避让槽222的端部设有卡槽241a,紧固件243嵌设于卡槽241a并抵接于第二座体220的第二侧壁220b,以限位轴体241沿其轴线方向上的移动。
95.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230可通过第二连接件240与第二座体220滑动连接,第一连接件230与板体250滑动连接。或者,第一连接件230可通过第二连接件240与板体250滑动连接,第一连接件230与第二座体220滑动连接。换言之,第二连接件240设于第
一连接件230靠近板体250或者第二座体220的一侧,以使得第一连接件230能够借由第二连接件240实现与板体250或者第二座体220的滑动连接。
96.请参阅图18至图20,图18是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9是图18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另一状态示意图,图20是图18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结构拆分示意图。其中,图18中的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一状态下,图19中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二状态下。转轴组件20还可以包括第三连接件26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未尽详述的技术特征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具体描述。
97.具体而言,第三连接件260连接第一座体210和第二座体220,第三连接件260与第一座体210转动连接,以使得第二座体220可以通过第三连接件260相对于第一座体210转动。换言之,第二座体220可通过第三连接件260实现与第一座体210的转动连接。可选地,第三连接件260可以通过转轴、销钉等结构件实现与第一座体210的转动连接。
98.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座体210靠近第二座体220的一侧设有转槽213,第三连接件260的一端可以设于转槽213内,并可借由转轴、销钉等结构件实现与第一座体210的转动连接。
99.如前述,第一连接件230连接于第一座体210的第一侧211和第二侧212的交界处。基于此,第三连接件260可同样连接于第一座体210的第一侧211和第二侧212的交界处。其中,第三连接件260位于第二座体220的第一侧壁220a和第二侧壁220b之间。即第一连接件230和第三连接件260沿第一侧壁220a指向第二侧壁220b的方向上间隔设置。
100.在一实施例中,第三连接件260包括与第一座体210转动连接的转动部261、以及与第二座体220滑动连接的滑动部262。其中,在转动部261相对于第一座体210转动时,滑动部262可伸缩于第二座体220。进一步地,第二座体220设有第三滑槽223,第三滑槽223设于第一侧壁220a和第二侧壁220b之间。滑动部262至少部分容置于第三滑槽223,并可借由转轴、销钉等结构件实现与第三滑槽223槽壁的滑动连接。滑动部262可伸缩于第三滑槽223。
101.结合参阅图21,图21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座体220和第三连接件260处于不同状态时的关系示意图。如前述,第二座体220在相对于第一座体210的转动过程中,第二座体220可以远离或者靠近第一座体210,以此带动第三连接件260伸缩于第三滑槽223。
102.具体而言,在第一状态下,转轴组件20处于打开状态,此时当对第二座体220施加作用力使得第二座体220相对于第一座体210转动时,即当转轴组件20由第一状态向第二状态切换时,第二座体220带动第一连接件230以及第三连接件260相对于第一座体210转动,与此同时,第二连接件240在第二座体220的作用力在第一滑槽221的起始端221a朝向终止端221b的方向滑动,进而使得第二座体220逐渐远离第一座体210,从而使得第三连接件260的滑动部262逐渐伸出第三滑槽223。
103.在第二状态下,转轴组件20处于闭合状态,此时当对第二座体220施加作用力使得第二座体220相对于第一座体210转动时,即当转轴组件20由第二状态向第一状态切换时,第二座体220带动第一连接件230以及第三连接件260相对于第一座体210转动,与此同时,第二连接件240在第二座体220的作用力在第一滑槽221的终止端221b朝向起始端221a的方向滑动,进而使得第二座体220逐渐靠近第一座体210,从而使得第三连接件260的滑动部262逐渐缩回第三滑槽223。
104.其中,滑动部262大致呈板状或其他形状,转动部261的外形大致呈圆柱体或其他
形状,且转动部261和滑动部262之间弯折连接。
105.在一实施例中,第三滑槽223内设有垫片223a,该垫片223a在垂直于滑动部262的滑动方向上与滑动部262堆叠设置,以限制滑动部262的滑动行程。换言之,通过在第三滑槽223内设置垫片223a,可以保证滑动部262在相对于第三滑槽223滑动时的稳定性,避免出现晃动。此外,通过设置垫片233a,还可以减少第二座体220的整体厚度,利于转轴组件以及电子设备整机轻薄化设计需求。
106.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座体210上还设有装饰件210a,该装饰件210设于第一座体210背离柔性屏30的一侧。具体而言,在第一状态下,第一座体210位于中框10和柔性屏30之间;在第二状态下,第一座体210位于中框10的端部区域,即第一座体210的部分暴露于外部。
107.可选地,第一座体210还可以包括与第一侧相对设置的第三侧、以及与第二侧相对设置的第四侧。柔性屏30位于第一座体210的第二侧,装饰件210包覆于第一座体210的第一侧、第三侧以及第四侧,以提升电子设备100的外观美感。
10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轴组件以及电子设备,通过将转轴组件的第二座体与电子设备的中框固定连接,则在转动过程中,可以保证第二座体的转动角度与中框的转动角度一致。进一步地,转轴组件的第二座体与第三连接件滑动连接,且第三连接件与第一座体转动连接,可以保证第二座体在相对于第一座体转动时带动第三连接件转动,即保证了第二座体的转动角度与第三连接件的转动角度一致。另外,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转轴组件以及电子设备,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板体和第二座体,减少了运动构件之间的配合关系,结构简单。
109.结合上述实施例可知,第三连接件与第一座体转动连接以形成转动低副,第一连接件与第一座体转动连接以形成转动低副,第一连接件与板体转动连接以形成转动低副,第一连接件与第二座体连接以形成滑动高副,第二座体与斜板之间转动连接以形成转动低副,第二座体与第三连接件之间滑动连接以形成滑动低副。基于机械原理可以,在二维平面即xy平面中,物体通常具有3个方向的自由度,即第二座体、第一连接件、第三连接件以及板体四个运动构件的自由度之和为12。而基于本技术实施例上述结构设置,即低副限制2个方向的自由度,高副限制一个方向的自由度,由此本技术实施例中转轴组件的原动件为第二座体时,其运动构件的自由度为12-2*5-1*1=1,转轴组件具有确定的运动轨迹。这是因为,运动构件组成的转轴组件,其自由度和原动件的数量一样时,转轴组件具有确定的运动轨迹。
110.另外,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设备,请参阅图22,图22是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设备900的结构组成示意图,该移动终端设备900可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以及可穿戴设备等,本技术实施例图示以手机为例。该移动终端设备900的结构大致上可包括rf电路910、存储器920、输入单元930、显示单元940(即上述实施例中的柔性屏30)、传感器950、音频电路960、wifi模块970、处理器980以及电源990等。其中,rf电路910、存储器920、输入单元930、显示单元940、传感器950、音频电路960以及wifi模块970分别与处理器980连接;电源990用于为整个移动终端设备900提供电能。
111.具体而言,rf电路910用于接发信号;存储器920用于存储数据指令信息;输入单元930用于输入信息,具体可以包括触控面板931以及操作按键等其他输入设备932;显示单元940则可以包括显示面板941(即上述实施例中的柔性屏30)等;传感器950包括红外传感器、
激光传感器、前述实施例中的压力传感器和位置传感器等,用于检测用户接近信号、距离信号、压力信号以及位置信号等;扬声器961以及传声器(或者麦克风)962通过音频电路960与处理器980连接,用于接发声音信号;wifi模块970则用于接收和发射wifi信号,处理器980用于处理移动终端设备的数据信息。可以理解的,本技术实施例未尽详述的技术特征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具体描述,故本实施例不再进行赘述。
112.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置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11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