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健康智能监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54635发布日期:2022-07-06 00:40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健康智能监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多功能健康智能监测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身体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健康智能监测设备的普及也越来越广,现有的健康智能监测设备大多难以移动,灵活性较低,并且功能单一,仅能对使用者一时的健康状况进行反馈,无法实时对使用者的状况进行监控,现在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由于工作原因而疏于对父母的照顾,父母常常处于一个无人照管的状态,而老年人本身抵抗力差,容易生病,当意外突然发生时,很可能由于无人发现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功能多样,能实时对使用者状况进行监控,且监控范围更广,便于移动和锁止固定,灵活性更高,稳定性更好的多功能健康智能监测设备。
4.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健康智能监测设备,包括移动底座、监控装置和健康智能监测仪,所述健康智能监测仪设于移动底座上,所述监控装置设于健康智能监测仪上,所述移动底座包括双向螺纹杆、驱动单元、升降板、自锁式万向轮和座体,所述健康智能监测仪设于座体上,所述座体内设有空腔和轮孔,所述空腔通过轮孔与外界连通,所述双向螺纹杆旋转设于空腔内,所述驱动单元设于双向螺纹杆上,所述升降板设于驱动单元上,所述空腔内设有限位杆,所述升降板滑动套接设于限位杆上,所述自锁式万向轮设于升降板上且可滑动贯穿轮孔,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套接块、滑块和连接杆,所述套接块滑动套接设于双向螺纹杆上,所述套接块与双向螺纹杆通过螺纹啮合,所述空腔内设有滑槽,所述滑块设于套接块上且滑动设于滑槽内,所述连接杆铰接设于套接块上,所述升降板铰接设于连接杆上。
5.进一步地,所述监控装置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转动柱、安装板、气缸和摄像头,所述健康智能监测仪上设有支撑板,所述第一齿轮旋转设于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圆孔,所述转动柱旋转设于圆孔内,所述第二齿轮设于转动柱上且与第一齿轮啮合,所述安装板设于转动柱上,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连接板,所述摄像头上设有固定轴,所述摄像头通过固定轴旋转设于连接板上,所述气缸铰接设于安装板上且铰接设于摄像头上。
6.进一步地,所述健康智能监测仪上设有显示器。
7.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底座上设有防滑垫。
8.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底座上设有第一电机,所述双向螺纹杆的一端旋转贯穿空腔设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
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旋转贯穿支撑板,
所述第一齿轮设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
10.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单元对称设有两组。
11.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设有移动底座和第一电机,当需要对该设备进行移动时,启动第一电机,使第一电机带动双向螺纹杆转动,双向螺纹杆带动两组套接块相互靠近,套接块带动升降板下移,升降板带动自锁式万向轮下移,使自锁式万向轮滑动穿过轮孔与地面接触,并将座体顶起,使座体脱离地面,此时关闭第一电机,方可通过自锁式万向轮对该设备进行移动,使得该设备的灵活性更高,移动好该设备后,使第一电机反向转动,从而驱动两组套接块相互远离并通过连接杆带动升降板上移,升降板带动自锁式万向轮上移,将自锁式万向轮收进空腔内,使座体与地面接触,使得该设备的稳定性更高;本方案设有监控装置,通过摄像头便于对使用者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且便于对摄像头的俯仰角度和转动角度进行调整,扩大监控范围,更利于进行全方位监测。
附图说明
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3.图1为本方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方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中a部分的放大图;
15.图3为本方案的右视图。
16.其中,1、移动底座,2、监控装置,3、健康智能监测仪,4、双向螺纹杆,5、驱动单元,6、升降板,7、自锁式万向轮,8、座体,9、套接块,10、滑块,11、连接杆,12、第一齿轮,13、第二齿轮,14、转动柱,15、安装板,16、气缸,17、摄像头,18、显示器,19、防滑垫,20、第一电机,21、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9.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健康智能监测设备,包括移动底座1、监控装置2和健康智能监测仪3,健康智能监测仪3设于移动底座1上,监控装置2设于健康智能监测仪3上,移动底座1包括双向螺纹杆4、驱动单元5、升降板6、自锁式万向轮7和座体8,健康智能监测仪3设于座体8上,座体8内设有空腔和轮孔,空腔通过轮孔与外界连通,双向螺纹杆4旋转设于空腔内,驱动单元5设于双向螺纹杆4上,升降板6设于驱动单元5上,空腔内设有限位杆,升降板6滑动套接设于限位杆上,自锁式万向轮7设于升降板6上且可滑动贯穿轮孔,驱动单元5对称设有两组,驱动单元5包括套接块9、滑块10和连接杆11,套接块9滑动套
接设于双向螺纹杆4上,套接块9与双向螺纹杆4通过螺纹啮合,空腔内设有滑槽,滑块10设于套接块9上且滑动设于滑槽内,连接杆11铰接设于套接块9上,升降板6铰接设于连接杆11上;监控装置2包括第一齿轮12、第二齿轮13、转动柱14、安装板15、气缸16和摄像头17,健康智能监测仪3上设有支撑板,第一齿轮12旋转设于支撑板上,支撑板上设有圆孔,转动柱14旋转设于圆孔内,第二齿轮13设于转动柱14上且与第一齿轮12啮合,安装板15设于转动柱14上,安装板15上设有连接板,摄像头17上设有固定轴,摄像头17通过固定轴旋转设于连接板上,气缸16铰接设于安装板15上且铰接设于摄像头17上;健康智能监测仪3上设有显示器18;移动底座1上设有防滑垫19;移动底座1上设有第一电机20,双向螺纹杆4的一端旋转贯穿空腔设于第一电机20的输出轴上;支撑板上设有第二电机21,第二电机21的输出轴旋转贯穿支撑板,第一齿轮12设于第二电机21的输出轴上。
20.具体使用时,当需要对该设备进行移动时,启动第一电机20,使第一电机20带动双向螺纹杆4转动,双向螺纹杆4带动两组套接块9相互靠近,套接块9带动升降板6下移,升降板6带动自锁式万向轮7下移,使自锁式万向轮7穿过轮孔与地面接触,并将座体8顶起,使座体8脱离地面,此时关闭第一电机20,方可通过自锁式万向轮7对该设备进行移动,使得该设备的灵活性更高,移动好该设备后,使第一电机20反向转动,从而驱动两组套接块9相互远离并通过连接杆11带动升降板6上移,升降板6带动自锁式万向轮7上移,将自锁式万向轮7收进空腔内,使座体8与地面接触,使得该设备的稳定性更高,通过防滑垫19能增大地面与座体8的摩擦力,使得该设备更加稳定,当使用者需要对健康情况进行检查监测时,只需站上健康智能监测仪3上,通过健康智能监测仪3自动对使用者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监测结果通过显示器18进行展示,更便于使用者观察,通过摄像头17可在日常中对使用者的生活及健康状态进行实时监视,摄像头17可将监测到的画面传递给第二人的移动客户端上,使得第二人可以观察到监控画面,当意外发生时,通过第二人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当需要改变摄像头17的转动角度时,通过移动客户端可以控制第二电机21启动,第二电机21带动第一齿轮12转动,第一齿轮12带动第二齿轮13转动,第二齿轮13带动转动柱14转动,转动柱14带动安装板15转动,安装板15带动摄像头17转动,由此实现对摄像头17转动角度的调整,当需要对摄像头17的俯仰角度进行调整时,通过移动客户端可以控制气缸16启动,使气缸16带动摄像头17转动,由此实现对摄像头17俯仰角度的调整,通过对摄像头17的调整,可以扩大监控范围,实现全方位监控。
2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2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
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23.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