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离合器封油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97668发布日期:2022-07-19 20:55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铝合金离合器封油盖。


背景技术:

2.干湿式双离合变速器设有能防止变速器油渗漏的封油盖,但在变速器内部的油压作用下或是压装不良的情况下,易导致封油盖的外骨架局部或整体变形,盖子上用来密封的橡胶处于不良使用情况,因而存在渗漏的风险;原先的封油盖为一种薄壁冲压件,边缘仅靠橡胶和箱体过盈配合来实现盖子的固定和润滑油的密封,通过压装机压装到变速器壳体上,但由于橡胶的材料的特殊性,极不好掌握是否压装到位,时常有压装偏斜的情况;由于变速器的下线存在返修,原薄壁式封油盖拆卸下来即变形或破坏,且拆卸困难,需要专用的复杂工装,即便拆下来未有肉眼可见的损坏,也没有合适的检验手段判断该零件能再次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铝合金离合器封油盖,本实用新型有利于降低封油盖的变形量,使密封性能获得保证。
4.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5.铝合金离合器封油盖,包括封油盖本体、外密封部件、内密封部件,封油盖本体的周面上设有第一环槽,封油盖本体的轴向端面上设第一通孔,外密封部件与第一环槽配合,内密封部件与第一通孔配合,封油盖本体上设有减小封油盖本体形变量且位于第一环槽两侧的第一凸起,封油盖本体上还设有减小封油盖本体形变量且环绕在第一通孔孔口周围的第二凸起。
6.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封油盖本体上设置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之后,使得封油盖本体在周面位置以及中部位置的整体刚性会大幅提升,能够承受更大的气压,变形量更小,密封效果也更好。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零件的质量与冲压出来的零件质量相当;由于加工工艺有所不同,本实用新型的尺寸精度更高,更容易得到实施和保证;另外极大的提升了零件的复用率,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成本。
附图说明
7.图1是铝合金离合器封油盖的立体图;
8.图2是铝合金离合器封油盖的剖视图;
9.图3是内密封部件的立体图;
10.图4是内密封部件的剖视图;
11.附图中的标记:
12.封油盖本体1,第一环槽10,第一通孔11,第一凸起12,第二凸起13,安装座14,起翘压板15,隆起部16;
13.外密封部件2;
14.内密封部件3,外密封部31、唇边32、主唇33、副唇34、弹簧35。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16.本实用新型的铝合金离合器封油盖,包括封油盖本体1、外密封部件2、内密封部件3,封油盖本体1的周面上设有第一环槽10,封油盖本体1的轴向端面上设第一通孔11,外密封部件2与第一环槽10配合,内密封部件3与第一通孔11配合,封油盖本体1上设有减小封油盖本体1形变量且位于第一环槽10两侧的第一凸起12,封油盖本体1上还设有减小封油盖本体1形变量且环绕在第一通孔11孔口周围的第二凸起13。
17.本实施例中,其封油盖本体1采用模具铸造成型,通过在封油盖本体1上设置第一凸起12和第二凸起13之后,使得封油盖本体1在周面位置以及中部位置的整体刚性会大幅提升,能够承受更大的气压,变形量更小(最大变形0.2mm),密封效果也更好。
18.封油盖本体1的结构,跟随离合器的轮廓变化而变化,与离合器保持间距外与变速器外侧的双质量飞轮也需要保持安全距离,封油盖本体1设计时可以考虑平台化和兼容性。
19.所述封油盖本体1上还设有延伸到该封油盖本体1周面之外且用于封油盖本体1轴向定位的安装座14。本实用新型中,将封油盖本体1的固定和周向的密封分开来实现,封油盖本体1的固定,采用与封油盖本体1一体成形的安装座14进行轴向限位,例如,安装座14与箱体通过螺钉紧固成一体,从而使封油盖本体1的轴向受力由安装座14来承担,进而规避封油盖本体1压装偏斜形成高低差的情况。而密封采用外密封部件2(外密封部件2采用o形密封圈)镶嵌在第一环槽10中结合箱体一起实现径向密封,由于第一环槽10是后期通过机加保证尺寸精度的,因此,封油盖本体1上的位于第一环槽10两侧周面和箱体是过渡配合,可以最大程度对封油盖本体1形成径向限位,又由于铝合金盖子和箱体采用同种材料,其膨胀系数一致,可以使外密封部件2圈始终处在最合适的使用范围内,从而保证密封效果。
20.所述封油盖本体1上还设有用于拆卸封油盖本体1的起翘压板15,起翘压板15的一部分延伸到封油盖本体1周面之外,在起翘压板15与封油盖本体1之间形成供起翘工具插入的腔体。本实施例,优选地,起翘压板15与第一凸起12结合。更优选地,起翘压板15还与安装座14结合。
21.起翘压板15与封油盖本体1一体成型,当需要拆卸封油盖本体1时,只需要几个钩子或是稍长的螺丝刀即可将封油盖本体1起翘或钩起来,从而使封油盖本体1与箱体分离,且可最大程度的保护箱体和封油盖,为封油盖的重复利用助力。
22.本实施例中,封油盖本体1周面的一部分与箱体过渡配合,封油盖本体1周面的另一部分与箱体采用间隙配合,首次装配时,封油盖本体1的周面不会刮化箱体的配合面而导致外密封部件2被划伤,所以使用一次的封油盖只需要检查第一环槽10的槽面、封油盖本体1的周面有无划痕、刮花,就可确定该封油盖是否能重新使用了(如有必要可以更换密封o圈);
23.所述封油盖本体1的中部设置机加工该封油盖本体1时用于装夹的隆起部16。由于封油盖需要出模后装夹再次机加工(例如机加工第一环槽10),需要考虑工艺装夹,因此在封油盖本体1上设置隆起部16,隆起部16的高度满足装夹需求即可。隆起部16可以在铸造时
通过模具成型,也可以在铸造后通过冲压成型,该冲压的方式是从封油盖本体1的一个轴向端面向另一个轴向端面冲压,进而形成隆起部16。
24.内密封部件3的装配位置,由于整个封油盖本体1采用机加工,安装内密封部件3的第一通孔11的轴向位置可以根据各个变速器的尺寸链计算结果进行调整,在第一通孔11内形成调整内密封部件3安装倒角来确定密封部件3的安装位置。
25.本实施例中,内密封部件3包括外密封部31、唇边32、主唇33、副唇34、弹簧35,外密封部31呈环形,外密封部31的外周面与第一通孔11的孔壁面配合,主唇33的一端与外密封部31的内周面结合,主唇33倾斜于外密封部31的轴向,使得主唇33的另一端向外密封部31的中部延伸,唇边32的一端与主唇33的另一端结合,唇边32的另一端向外密封部31的内壁延伸,在唇边32与主唇33形成沟槽,弹簧35安装在沟槽中。安装时,输入轴或离合器轴穿过内密封部件3,输入轴或离合器轴与主唇33配合,在弹簧35的收缩作用下,使主唇33与输入轴或离合器轴形成紧密配合。
2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当更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另外,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直接或间接的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