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电力工程测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79950发布日期:2022-06-04 08:14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电力工程测量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电力工程测量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的测量仪主体都是固定在底座上的,角度无法偏转,不能满足操作人员从不同角度观察仪器上的度数,从而影响工作效率,且仪器主体是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上,一端时间后螺栓会生锈,从而会会使仪器很难拆卸,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智能电力工程测量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电力工程测量设备,解决了测量仪主体角度无法偏转以及固定螺栓生锈后仪器很难拆卸的问题。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智能电力工程测量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安装有凵型框,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安装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和凵型框的内壁之间安装有螺杆,所述螺杆的表面安装有螺纹座,所述凵型框的两侧壁之间于轴承座的一侧铰接有铰座,所述铰座的上表面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下表面对应安装有两个连接件,所述螺纹座的两侧均安装有连接杆,每个所述连接杆与和其同侧的连接件之间设置有支撑板;
5.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对应安装有两个安装座,每个所述安装座的侧面均开设有滑槽,每个所述安装座内于滑槽的上方均对应开设有两个第一空腔,每个所述第一空腔内均安装有第二弹簧,每个所述第一空腔内于第一弹簧的下端均安装有第一限位件,每个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下表面均安装有延伸至滑槽的卡座,每个所述卡座的一侧均设置为倾斜状,其中一个所述安装座的一端铰接有挡板。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另一个所述安装座的内部靠近挡板处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空腔内于第二弹簧的下端安装有第二限位件。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下表面安装有延伸至安装座外部的按钮,所述安装座的端头开设有与第二空腔连通的通槽。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挡板的侧面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侧面安装有穿过通槽和卡槽的卡件。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每个所述支撑板一端与连接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杆转动连接,每个所述连接杆一端均延伸至凵型框的外表面,所述凵型框的侧壁对应开设有两个与连接杆相适配的调节槽每个所述连接杆的端头均安装有第二限位板,每个所述连接杆的表面于支撑板的一侧安装有第一限位板。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两个所述安装座之间安装有测量仪主体,所述测量仪主体的两侧位于滑槽内对应第一空腔的下方均安装有固定座,每个固定座的表面
均开设有与卡座相适配的固定槽,所述螺杆的一端延伸至凵型框的外表面并安装有调节帽。
11.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电力工程测量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一种智能电力工程测量设备,通过将测量仪安装在与凵型框转动连接的安装板上,从而利用旋转螺杆带动螺纹座移动,使得移动的螺纹座通过连接杆和支撑板带动铰座与凵型框连接处旋转,从而带动测量仪角度发生偏转,使得工作人员调节测量仪偏转角度使其达到最佳观测位置。
14.2、一种智能电力工程测量设备,通过卡座卡入固定座的固定槽内实现对测量仪的固定,然后利用挡板对测量仪进行限位,不需要运用螺栓固定,装卸简单,且不要借助专业工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种智能电力工程测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一种智能电力工程测量设备的收纳状态图;
17.图3为一种智能电力工程测量设备的测量仪主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一种智能电力工程测量设备的固定组件横剖图;
19.图5为一种智能电力工程测量设备的固定组件纵剖图;
20.图6为图2中a部分放大图。
21.图中:1、底座;2、凵型框;3、轴承座;4、螺杆;5、螺纹座;6、铰座;7、安装板;8、连接件;9、支撑板;10、安装座;11、滑槽;12、第一空腔;13、第一弹簧;14、第一限位件;15、卡座;16、挡板;17、第二空腔;18、第二弹簧;19、第二限位件;20、按钮;21、通槽;22、卡件;23、卡槽;24、第一限位板;25、第二限位板;26、调节槽;27、调节帽;28、连接杆;29、测量仪主体;30、固定座;31、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电力工程测量设备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电力工程测量设备,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表面安装有凵型框2,底座1的上表面安装有轴承座3,轴承座3和凵型框2的内壁之间安装有螺杆4,螺杆4的表面安装有螺纹座5,凵型框2的两侧壁之间于轴承座3的一侧铰接有铰座6,铰座6的上表面安装有安装板7,安装板7的下表面对应安装有两个连接件8,螺纹座5的两侧均安装有连接杆28,每个连接杆28与和其同侧的连接件8之间设置有支撑板9,每个支撑板9一端与连接件8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杆28转动连接,每个连接杆28一端均延伸至凵型框2的外表面,凵型框2的侧壁对应开设有两个与连接杆28相适配的调节槽26每个连接杆28的端头均安装有第二限位板25,每个连接杆28的
表面于支撑板9的一侧安装有第一限位板24,在使用时,需要对测量仪主体29的角度进行调节时,正转调节帽27带动螺杆4正转,正转的螺杆4带动螺纹座5向轴承座3的方向移动,移动的螺纹座5带动连接杆28移动,移动的连接杆28带动支撑板9围绕与连接杆28连接处旋转,从而旋转的连接杆28通过连接件8带动安装板7和铰座6围绕与凵型框2连接处旋转,从而旋转的安装板7带动测量仪主体29角度偏转。
24.请参阅图1、图4和图5,安装板7的上表面对应安装有两个安装座10,每个安装座10的侧面均开设有滑槽11,每个安装座10内于滑槽11的上方均对应开设有两个第一空腔12,每个第一空腔12内均安装有第二弹簧18,每个第一空腔12内于第一弹簧13的下端均安装有第一限位件14,每个第一限位件14的下表面均安装有延伸至滑槽11的卡座15,每个卡座15的一侧均设置为倾斜状,其中一个安装座10的一端铰接有挡板16,两个安装座10之间安装有测量仪主体29,测量仪主体29的两侧位于滑槽11内对应第一空腔12的下方均安装有固定座30,每个固定座30的表面均开设有与卡座15相适配的固定槽31,在使用时,将测量仪主体29对准两个安装座10之间且固定座30与滑槽对其,向内推动测量仪主体29,固定座30进入滑槽11内,第一个固定座30首先碰到第一个卡座15,由于卡座15一边倾斜状,从而移动的固定座30先将第一个卡座15推入第一空腔12内,同时压缩第一弹簧13,然后当第一个卡座15对准第一个固定座30的固定槽31内,第一弹簧13反弹将卡座15卡入固定槽31内,然后第一个固定槽31继续向内移动,如上述原理卡座15脱离第一个固定座30,测量仪主体29继续向内,直至其两侧的固定座30的固定槽31内均卡入卡座15,且测量仪主体29尾部抵住挡板16,安装完成,需要拆卸时,打开挡板16,然后从挡板16方向推出测量仪主体29即可。
25.请参阅图6,另一个安装座10的内部靠近挡板16处开设有第二空腔17,第二空腔17内安装有第二弹簧18,第二空腔17内于第二弹簧18的下端安装有第二限位件19,第二限位件19的下表面安装有延伸至安装座10外部的按钮20,安装座10的端头开设有与第二空腔17连通的通槽21,挡板16的侧面开设有卡槽23,第二限位件19的侧面安装有穿过通槽21和卡槽23的卡件22,螺杆4的一端延伸至凵型框2的外表面并安装有调节帽27,在使用时,按压按钮20,同时通过第二限位件19压缩第二弹簧18,然后移动的第二限位件19带动卡件22移动,直至解除对挡板16的固定,挡板16即可围绕铰接处旋转。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需要对测量仪主体29的角度进行调节时,正转调节帽27带动螺杆4正转,正转的螺杆4带动螺纹座5向轴承座3的方向移动,移动的螺纹座5带动连接杆28移动,移动的连接杆28带动支撑板9围绕与连接杆28连接处旋转,旋转的支撑板9通过连接件8带动安装板7和铰座6围绕与凵型框2连接处旋转,旋转的安装板7带动测量仪主体29角度偏转;
27.将测量仪主体29对准两个安装座10之间且固定座30与滑槽对其,向内推动测量仪主体29,固定座30进入滑槽11内,第一个固定座30首先碰到第一个卡座15,由于卡座15一边倾斜状,第一个卡座15首先卡入第一个固定槽31内,然后第一个固定槽31继续向内移动,卡座15脱离第一个固定座30,测量仪主体29继续向内,直至其两侧的固定座30的固定槽31内均卡入卡座15,且测量仪主体29尾部抵住挡板16,安装完成,需要拆卸时,打开挡板16,然后从挡板16方向推出测量仪主体29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