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流阀及具有其的换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15027发布日期:2022-08-12 21:40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节流阀及具有其的换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系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节流阀及具有其的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节流阀具有单向节流阀和双向节流阀,但是单向节流阀和双向节流阀的功能具有局限性,单向节流阀只能实现单向流通;双向节流阀可以实现双向流通和双向节流,但其结构复杂,且无法满足部分换热系统双向流通以及单向节流的技术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流阀及具有其的换热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节流阀无法满足双向流通、单向节流的技术要求的问题。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节流阀,节流阀包括:阀管,阀管具有相对设置第一进出口和第二进出口;阀芯组件,设置在阀管内,阀芯组件包括壳体和阀芯,壳体固定在阀腔内,壳体具有阀腔,阀芯可移动地设置在阀腔内,阀芯的侧壁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一流通间隙,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壳体的第一端具有敞口,敞口与第一进出口连通,壳体的第二端具有相互独立的阀口和第一流通孔,阀芯具有封堵阀口的第一封堵位置和打开阀口的节流位置,第一流通孔的一端与阀腔连通,第一流通孔的另一端与第二进出口连通;密封部,可移动地设置在阀管内,且密封部位于壳体和第二进出口之间,密封部具有第二流通孔,第二流通孔对应阀口设置,密封部具有封堵第一流通孔的第二封堵位置和远离第一流通孔的避让位置;其中,当阀芯处于第一封堵位置时,密封部处于避让位置,当阀芯处于节流位置时,密封部处于第二封堵位置。
5.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密封部能够在阀管内上下移动,流体由第一进出口流入时,驱动阀芯移动并使得阀芯处于第一封堵位置,同时,流体能够驱动密封部向远离阀口方向移动,并使得密封部保持在避让位置,流体流经第二流通孔后由第二进出口流出;流体由第二进出口流入时,驱动密封部向靠近阀口方向移动,并使得密封部保持在第二封堵位置,同时,流体能够驱动阀芯移动并使得阀芯处于节流位置,流体流经第一流通间隙后由第一进出口流出。采用上述结构,使得流体能够从第一进出口或第二进出口进入阀管,从而可以通过流体驱动密封部在阀管内移动,进而能够封堵和打开第一流通孔,配合阀芯封堵或打开阀口,从而能够实现节流阀的节流和流通。并且,如此设置,能够实现节流阀的双向流通、单向节流,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操作简易。
6.进一步地,节流阀还包括:限位件,设置在阀管内,限位件具有滑腔,限位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限位件的第一端具有开口,限位件的第二端具有第三流通孔,开口和第三流通孔均与滑腔连通,限位件的第一端靠近壳体的第二端设置,密封部可移动地设置在滑腔内,第三流通孔对应第二流通孔设置。滑腔能够对密封部起导向作用,保证密封部的运动精度,避免密封部在移动过程中产生倾斜,从而能够保证密封部的密封效果,防止
流体泄露。限位件的第二端能够对密封部进行限位,同时能够降低流体对密封部的冲击。
7.进一步地,第一进出口的流通面积与第二进出口的流通面积相同,第一进出口的流通面积为s1,第一流通间隙的流通面积为s2,第一流通孔的流通面积为s3,第二流通孔的流通面积为s4;其中,s2≥s3>s4>s1,或,s1≥s2≥s3>s4。其中,当流体由第一进出口流至第二进出口时,将流通面积设置为s2≥s3>s4>s1,此时可以使节流阀处于全流通状态。其结构简单、节流阀内零件较少,便于安装。为了使用需要,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改变第二流通孔的面积,使得s1≥s2≥s3>s4,此时也能够使得节流阀实现小孔节流。
8.进一步地,阀芯具有相互连接连接段、导向段、封堵段以及节流段,连接段靠近第一进出口设置,封堵段的直径大于阀口的内径,阀口的内径大于节流段的直径,当阀芯处于第一封堵位置时,封堵段的外周与阀口抵接,当阀芯处于节流位置时,封堵段与阀口具有间隔,且节流段位于阀口内。采用上述结构,既能保证阀芯与阀口之间的封堵效果,同时能够使得流体顺利流通。
9.进一步地,节流段与阀口之间具有第二流通间隙,第三流通孔的流通面积为s5,第一流通间隙的流通面积为s2,第二流通孔的流通面积为s4,阀口的流通面积为s6,其中,s5≥s2>s4>s6。当节流阀节流时,流体由第二进出口流至第一进出口,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对流体进行节流,同时结构简单,操作简易。
10.进一步地,壳体的第二端具有多个第一凸起,第一凸起分别围设在第一流通孔和阀口的外周,当密封部封堵第一流通孔时,密封部与多个第一凸起抵接。如此设置,在密封部封堵第一流通孔时,能够减小密封部与壳体第二端的贴合面积,使得密封部与壳体的第二端更容易贴合,从而更好地封堵第一流通孔,保证密封部的密封效果,避免影响节流阀的节流效果。
11.进一步地,密封部的靠近阀体的一端具有多个第二凸起,第二凸起分别对应第一流通孔和阀口的外周设置,当密封部封堵第一流通孔时,多个第二凸起与壳体的第二端抵接。如此设置,能够保证密封部的密封效果,同时,在壳体的第二端设置凸起时加工难度高,而在密封部上设置第二凸起,能够降低加工难度和生产成本。
12.进一步地,限位件的外周具有限位槽,阀管的内壁具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与限位槽配合限位以固定限位件在阀管内的位置。通过限位凸起和限位槽对限位件进行固定,进一步地提高了限位件与阀管连接的稳定性,同时,进一步地提高了限位件与阀管的同轴度。
13.进一步地,节流阀还包括:弹簧,设置在壳体和阀芯之间,弹簧的一端与阀芯抵接,弹簧的另一端与壳体抵接;滤网,设置在阀管内,且位于限位件的靠近第二进出口的一端。弹簧套设在连接段上,并与导向段相抵接,弹簧能够对阀芯的运动起到缓冲作用,并能够限制阀芯的运动行程,避免阀芯从阀口中脱落。流体经过滤网进行过滤,保证流体的清洁,从而能够使得流体流通更为顺畅。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系统,该换热系统包括上述提供的节流阀。该换热系统中的流体能够实现双向流通、单向节流,且节流阀内零件少,结构简单、降低生产成本、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15.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
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6.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节流阀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节流阀处于节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示出了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9.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节流阀处于流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示出了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1.图6示出了图1中阀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流通间隙的结构示意图;
23.图8示出了图1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4.图9示出了图1中壳体的仰视图;
25.图10示出了图1中密封部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1示出了图1中密封部的剖视图;
27.图12示出了图1中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3示出了图1中限位件的俯视图;
29.图1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节流阀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5示出了图14中的密封部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节流阀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7示出了图16中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节流阀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9示出了图18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35.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36.10、阀管;11、第一进出口;12、第二进出口;13、限位凸起;20、阀芯组件;21、壳体;211、阀腔;212、第一凸起;22、阀芯;221、连接段;222、导向段;223、封堵段;224、节流段;225、第一流通间隙;231、阀口;232、第一流通孔;30、密封部;31、第二流通孔;32、第二凸起;40、限位件;41、滑腔;42、开口;43、第三流通孔;44、限位槽;50、弹簧;60、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8.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节流阀,该节流阀包括阀管10、阀芯组件20、密封部30。阀管10具有相对设置第一进出口11和第二进出口12,流体能够由第一进出口11流至第二进出口12,或流体能够由第二进出口12流至第一进出口11。阀芯组件20设置在阀管10内,阀芯组件20包括壳体21和阀芯22,壳体21固定在阀腔211内,壳体21具有阀腔211,阀芯22可移动地设置在阀腔211内,壳体21能够对阀芯22起导向作用,保证阀芯22在壳体21中移动时保持平稳。阀芯22的侧壁与壳体21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一流通间隙225,流体
能够通过第一间隙在壳体21的两端之间流通。壳体2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壳体21的第一端具有敞口,敞口与第一进出口11连通,壳体21的第二端具有相互独立的阀口231和第一流通孔232,阀芯组件20可通过敞口放置在阀管10中,并通过缩径工艺固定在阀管10内。阀芯22具有封堵阀口231的第一封堵位置和打开阀口231的节流位置,第一流通孔232的一端与阀腔211连通,第一流通孔232的另一端与第二进出口12连通。密封部30可移动地设置在阀管10内,且密封部30位于壳体21和第二进出口12之间,密封部30具有第二流通孔31,第二流通孔31对应阀口231设置,密封部30具有封堵第一流通孔232的第二封堵位置和远离第一流通孔232的避让位置。其中,当阀芯22处于第一封堵位置时,密封部30处于避让位置,当阀芯22处于节流位置时,密封部30处于第二封堵位置。
39.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密封部30能够在阀管10内上下移动,流体由第一进出口11流入时,驱动阀芯22移动并使得阀芯22处于第一封堵位置,同时,流体能够驱动密封部30向远离阀口231方向移动,并使得密封部30保持在避让位置,流体流经第二流通孔31后由第二进出口12流出;流体由第二进出口12流入时,驱动密封部30向靠近阀口231方向移动,并使得密封部30保持在第二封堵位置,同时,流体能够驱动阀芯22移动并使得阀芯22处于节流位置,流体流经第一流通间隙225后由第一进出口11流出。采用上述结构,使得流体能够从第一进出口11或第二进出口12进入阀管10,从而可以通过流体驱动密封部30在阀管10内移动,进而能够封堵和打开第一流通孔232,配合阀芯22封堵或打开阀口231,从而能够实现节流阀的节流和流通。并且,如此设置,能够实现节流阀的双向流通、单向节流,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操作简易。
40.如图12和图13所示,节流阀还包括限位件40,限位件40设置在阀管10内,限位件40具有滑腔41,限位件4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限位件40的第一端具有开口42,限位件40的第二端具有第三流通孔43,开口42和第三流通孔43均与滑腔41连通,限位件40的第一端靠近壳体21的第二端设置,密封部30可移动地设置在滑腔41内,第三流通孔43对应第二流通孔31设置。流体能够由开口42或者第三流通孔43进入滑腔41内,驱动密封部30上下移动。滑腔41能够对密封部30起导向作用,保证密封部30的运动精度,避免密封部30在移动过程中产生倾斜,从而能够保证密封部30的密封效果,防止流体泄露。限位件40的第二端能够对密封部30进行限位,同时能够降低流体对密封部30的冲击。其中,可以在第三流通孔43外圈增设第四流通孔,使得流体流通更为顺畅。
41.如图8至图11所示,第一进出口11的流通面积与第二进出口12的流通面积相同,第一进出口11的流通面积为s1,第一流通间隙225的流通面积为s2,第一流通孔232的流通面积为s3,第二流通孔31的流通面积为s4。其中,当流体由第一进出口11流至第二进出口12时,将流通面积设置为s2≥s3>s4>s1,此时可以使节流阀处于全流通状态。其结构简单、节流阀内零件较少,便于安装。为了使用需要,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改变第二流通孔31的面积,使得s1≥s2≥s3>s4,此时也能够使得节流阀实现小孔节流。上述节流阀能够通过使用不同的密封部30使得该节流阀可以实现双向流通、单向节流,也可以实现双向流通、双向节流,提高了该节流阀的适用范围,且由于节流阀内零件较少,更换密封部30时操作简易。
42.其中,阀芯22具有相互连接连接段221、导向段222、封堵段223以及节流段224,连接段221靠近第一进出口11设置,封堵段223的直径大于阀口231的内径,如此能够对阀口231进行封堵,且保证封堵端的密封效果,阀口231的内径大于节流段224的直径,节流段224
能够在阀口231内上下移动,且能够使得流体通过阀口231与节流段224之间的间隙顺利流通。当阀芯22处于第一封堵位置时,封堵段223的外周与阀口231抵接,流体通过第一流通孔232流通;当阀芯22处于节流位置时,封堵段223与阀口231具有间隔,且节流段224位于阀口231内,节流段224部分位于密封部30内。采用上述结构,既能保证阀芯22与阀口231之间的封堵效果,同时能够使得流体顺利流通。其中,导向段222为圆柱体结构,在导向段222上设置四个切面结构,切面与壳体21之间分别具有流通间隙,第一流通间隙225的流通面积为s2为四个流通间隙的流通面积之和。
43.具体地,节流段224与阀口231之间具有第二流通间隙,第三流通孔43的流通面积为s5,第一流通间隙225的流通面积为s2,第二流通孔31的流通面积为s4,阀口231的流通面积为s6,其中,s5≥s2>s4>s6。当节流阀节流时,流体由第二进出口12流至第一进出口11,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对流体进行节流,同时结构简单,操作简易。
44.如图18和图19所示,壳体21的第二端可以直接与密封部30相抵接,也可以在壳体21的第二端或者密封部30上设置凸起,保证密封部30的密封效果。如图8所示,壳体21的第二端具有多个第一凸起212,第一凸起212分别围设在第一流通孔232和阀口231的外周,当密封部30封堵第一流通孔232时,密封部30与多个第一凸起212抵接。如此设置,在密封部30封堵第一流通孔232时,能够减小密封部30与壳体21第二端的贴合面积,使得密封部30与壳体21的第二端更容易贴合,从而更好地封堵第一流通孔232,保证密封部30的密封效果,避免影响节流阀的节流效果。
45.进一步地,节流阀还包括弹簧50和滤网60。弹簧50设置在壳体21和阀芯22之间,弹簧50的一端与阀芯22抵接,弹簧50的另一端与壳体21抵接。滤网60设置在阀管10内,且位于限位件40的靠近第二进出口12的一端。弹簧50套设在连接段221上,并与导向段222相抵接,弹簧50能够对阀芯22的运动起到缓冲作用,并能够限制阀芯22的运动行程,避免阀芯22从阀口231中脱落。同时,弹簧50能够驱动阀芯22复位,保证阀芯22能够自动封堵阀口231。其中,也可以在节流阀中增设封头,使得弹簧50的一端与阀芯22抵接,弹簧50的另一端与封头相抵接,封头可以铆接在壳体21上,进一步地提高了阀芯22与壳体21的同轴度。流体经过滤网60进行过滤,保证流体的清洁,从而能够使得流体流通更为顺畅。在本技术中,滤网60通过缩径固定在阀管10上,如此能够保证滤网60固定的稳定性,同时,限位件40的第二端与滤网60相抵接。
46.如图14和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一种节流阀,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密封部30的靠近阀体的一端具有多个第二凸起32,第二凸起32分别对应第一流通孔232和阀口231的外周设置,当密封部30封堵第一流通孔232时,多个第二凸起32与壳体21的第二端抵接。如此设置,能够保证密封部30的密封效果,同时,在壳体21的第二端设置凸起时加工难度高,而在密封部30上设置第二凸起32,能够降低加工难度和生产成本。
47.如图16和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一种节流阀,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限位件40的外周具有限位槽44,阀管10的内壁具有限位凸起13,限位凸起13与限位槽44配合限位以固定限位件40在阀管10内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40第二端的高度大于实施例一中第二端的高度,如此便于在限位件40的外周设置限位槽44,从而便于通过限位凸起13和限位槽44对限位件40进行固定,进一步地提高了限位件40与阀管10连接的稳定性,同时,进一步地提高了限位件40与阀管10的同轴度。其中,可以通过缩径对限位件40进
行固定,如此既保证了连接的稳定性,同时操作方便、结构简单。
48.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系统,该换热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节流阀。该换热系统中的流体能够实现双向流通、单向节流,且节流阀内零件少,结构简单、降低生产成本、安装方便。
49.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50.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5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52.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53.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5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