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层防水结构的螺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08794发布日期:2022-06-25 01:13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双层防水结构的螺母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螺母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双层防水结构的螺母。


背景技术:

2.螺母,是用于与螺栓或螺杆拧在一起用来起紧固作用的零件,是所有生产制造机械必须用的一种元件,随着社会生产需求的不断提高,螺母的种类及对应的功能也越来越多,生产厂家也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到特种螺母的研发与设计上。
3.在螺母的具体分类中,为了让螺母具备防水效果,现有产品中存在了在螺母螺纹孔一侧开槽,在内装配橡胶圈的方式,在使用时实现对螺杆的防水密封功能。
4.然而,此类单圈的防水结构,存在螺纹内防水能力不足,橡胶圈与螺母配合不紧密产生缝隙,在装配及拆解过程中橡胶圈极易与螺母之间出现松脱,容易出现漏水及装配不便的问题,在装配操作不规范或者长时间的螺母使用后,防水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双层防水结构的螺母,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单圈的防水结构,存在螺纹内防水能力不足,以及橡胶圈与螺母配合不紧密产生缝隙,容易出现漏水的问题,在装配操作不规范或者长时间的螺母使用后,防水效果将会大打折扣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具有双层防水结构的螺母,包括螺母本体、上防水圈、下防水圈;
7.所述螺母本体包括螺纹孔,螺纹孔的上端设有上防水圈装配槽,螺纹孔的下端设有下防水圈装配槽;
8.所述上防水圈装配于上防水圈装配槽中,上防水圈的顶面突出上防水圈装配槽,且与下防水圈装配槽的尺寸相适配;
9.所述下防水圈装配于下防水圈装配槽内,下防水圈设有螺纹封堵片,所述螺纹封堵片朝向螺纹孔内设置。
10.进一步地,所述下防水圈的螺纹封堵片的侧边设有收口拉断部,收口拉断部设置于螺纹封堵片中部,收口拉断部的宽度小于螺纹封堵片的宽度。通过设置收口拉断部,使得装配完成后可以使得螺纹封堵片留存于螺纹连接区域内,方便以独立分件的形式进行防水操作。
11.进一步地,所述下防水圈的螺纹封堵片选用片状结构,螺纹封堵片的宽度与螺纹孔的螺纹宽度相适配。通过设置与螺纹孔螺纹宽度相适配的片状螺纹封堵片结构,使得在螺母旋转固定过程中,得以依靠螺纹封堵片拉紧下防水圈,避免其在旋转过程中与螺母本体松脱,保证防水效果。
12.进一步地,所述上防水圈和下防水圈选用塑料或橡胶材质。
13.进一步地,所述上防水圈和下防水圈的侧边与上防水圈装配槽和下防水圈装配槽
的内侧面过盈配合设置。通过设置过盈配合的上防水圈和下防水圈,进一步提高防水螺母的防水性能。
14.进一步地,所述螺纹封堵片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并布设于下防水圈的内侧面。
15.进一步地,所述上防水圈装配槽侧边朝向螺纹孔的一端宽度大于上防水圈装配槽另一端的宽度。通过设置上防水圈装配槽侧边朝向螺纹孔的一端宽度大于上防水圈装配槽另一端的宽度,使得上防水圈得以被限制于较宽的一侧,提高上防水圈的装配稳定性。
16.进一步地,所述螺母本体的下防水圈装配槽槽体侧壁向下方延伸设置。通过延伸设置螺母本体的下防水圈装配槽槽体侧壁,在双螺母重叠装配状态下,得以对下方螺母的上防水圈进行封闭及固定处理,避免其长时间暴露于外界环境中,限制其扩张空间,提高上防水圈的使用寿命及装配结构强度。
17.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通过设置下防水圈的螺纹封堵片,在螺母固定的过程中,螺纹封堵片可进入螺杆与螺母之间的空隙,封堵螺母与螺杆之间的间隙,避免螺纹连接区域漏水,并且依靠上防水圈和下防水圈双层防水结构,为螺母提供双层防水结构,当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螺纹连接防水措施时,可依靠双螺母结合的结构,使得位于下方的上防水圈顶面和位于上方的下防水圈顶面相抵接的方式,实现对抵接区域的进一步密封效果。
18.上述

技术实现要素:
相关记载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而可以依据说明书的文字及附图记载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易于理解,以下结合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19.附图仅用于示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原理、实现方式、应用、特点以及效果等,并不能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
20.在说明书附图中: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有双层防水结构的螺母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有双层防水结构的螺母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有双层防水结构的螺母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防水圈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防水圈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26.上述各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7.10、螺母本体;
28.11、螺纹孔;12、上防水圈装配槽;13、下防水圈装配槽;
29.20、上防水圈;
30.30、下防水圈;
31.40、螺纹封堵片;
32.41、收口拉断部。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详细说明本技术可能的应用场景,技术原理,可实施的具体方案,能实现目的与效果等,以下结合所列举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本文所记载的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34.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各个位置出现的“实施例”一词并不一定指代相同的实施例,亦不特别限定其与其它实施例之间的独立性或关联性。原则上,在本技术中,只要不存在技术矛盾或冲突,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以任意方式进行组合,以形成相应的可实施的技术方案。
3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技术术语的含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对相关术语的使用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
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用语“和/或”是一种用于描述对象之间逻辑关系的表述,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存在a,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逻辑关系。
37.在本技术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用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数量、主次或顺序等关系。
38.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在本技术中,语句中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或者其他类似的表述,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这些表述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产品中还可以存在另外的要素,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产品中不仅可以包括那些限定的要素,而且还可以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或者产品所固有的要素。
39.与《审查指南》中的理解相同,在本技术中,“大于”、“小于”、“超过”等表述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表述理解为包括本数。此外,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与之类似的与“多”相关的表述亦做此类理解,例如“多组”、“多次”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0.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表述,诸如“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垂直”“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具体实施例或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或便于读者理解,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位置、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
41.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用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所述“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设置;其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通信连接;其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其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用
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42.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双层防水结构的螺母,包括螺母本体10、上防水圈20、下防水圈30。所述螺母本体10包括一个在上下方向贯穿螺母本体的螺纹孔11,螺纹孔11的上端设有上防水圈装配槽12,螺纹孔11的下端设有下防水圈装配槽13。上防水圈装配槽12环绕设置于螺纹孔11上方,下防水圈装配槽13环绕设置于螺纹孔11上方,所述上防水圈20装配于上防水圈装配槽12中,上防水圈20的顶面突出上防水圈装配槽12(即上防水圈20的顶面高于上防水圈装配槽12的顶面),且上防水圈20的尺寸与下防水圈装配槽13的尺寸相适配。所述下防水圈30装配于下防水圈装配槽13内,下防水圈30设有螺纹封堵片40,所述螺纹封堵片40的一端朝向螺纹孔11内设置。
43.根据上述结构,双层防水结构的螺母的装配过程中,将具有双层防水结构的螺母的下防水圈朝向螺杆的旋入方向,操作人员将螺母沿螺杆的螺纹旋入,螺纹孔内的螺纹与螺杆的螺纹相互适配,引导螺母转动并旋紧。螺纹封堵片旋入螺纹孔的螺纹与螺杆的螺纹之间的间隙中,对缝隙进行填充。下防水圈先行接触螺纹杆侧边,并抵接与下防水圈装配槽中,在螺母旋转一定行程后,上防水圈与螺杆接触,直至旋紧至螺杆指定位置,实现对螺杆连接区域的双层防水需求。当需要进一步进行防水操作时,在螺杆上旋入另一个螺母本体,直至处于同一螺杆上的两个螺母本体的下防水圈与相邻的螺母上防水圈接触并相互挤压抵接,使得在螺母本体的上防水圈装配槽、下防水圈装配槽和螺杆的螺纹之间形成紧密的隔水区域。通过设置下防水圈的螺纹封堵片,在螺母固定的过程中,螺纹封堵片可进入螺杆与螺母之间的空隙,封堵螺母与螺杆之间的间隙,避免螺纹连接区域漏水,并且依靠上防水圈和下防水圈双层防水结构,为螺母提供双层防水结构,当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螺纹连接防水措施时,可依靠双螺母结合的结构,使得位于下方的上防水圈顶面和位于上方的下防水圈顶面相抵接的方式,实现对抵接区域的进一步密封效果。
44.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在某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下防水圈30的螺纹封堵片40的侧边设有收口拉断部41,收口拉断部41设置于螺纹封堵片40中部,收口拉断部41的宽度小于螺纹封堵片40的宽度。在使用过程中,螺母处于旋入状态时,在旋入一定行程后,由于收口拉断部强度限制,部分螺纹封堵片将分离并进入螺杆与螺纹孔之间的缝隙中,直至其到达螺杆与螺纹孔缝隙较大区域留置,方便其对螺母及螺杆之间的公差缝隙进行填充,提高螺杆与螺母的水密性,方便以独立分件的形式进行防水操作。
45.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在某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下防水圈30的螺纹封堵片40选用片状结构,螺纹封堵片40的宽度与螺纹孔11的螺纹宽度相适配。通过设置片状结构的螺纹封堵片,并将螺纹封堵片的宽度与螺纹孔的螺纹宽度适配,使得螺母旋转过程中得以将下防水圈拉住,避免其与下防水圈装配槽分离。得以依靠螺纹封堵片拉紧下防水圈,避免其在旋转过程中与螺母本体松脱,保证防水效果。
46.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在某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上防水圈20和下防水圈30选用塑料或橡胶材质。通过选用上防水圈和下防水圈的塑料或橡胶材质,方便防水圈具备弹性,实现过盈配合或者适配螺杆螺纹结构进行适配。
47.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在某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上防水圈20和下防水圈30的侧边与上防水圈装配槽12和下防水圈装配槽13的内侧面过盈配合设置。通过设置过盈配合的上防水圈和下防水圈,方便上防水圈和下防水圈固定在上防水圈装配槽和下防水圈装配槽
内。
48.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在某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螺纹封堵片40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并布设于下防水圈30的内侧面。通过设置数量为两个以上的螺纹封堵片,方便对螺杆及螺母具备多个间隙的区域进行封堵。
49.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在某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上防水圈装配槽12侧边朝向螺纹孔11的一端宽度大于上防水圈装配槽12另一端的宽度。通过设置一侧较宽宽度的上防水圈装配槽,在上防水圈装入的过程中,容易依靠过盈配合的上防水圈配合上防水圈装配槽的侧面保持其在上防水圈装配槽内的装配状态。在其他实施例中,下防水圈及下防水圈装配槽也可采用同样的斜面结构进行适配,进一步提高下防水圈的装配稳定性。
50.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在某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螺母本体10的下防水圈装配槽13槽体侧壁向下方延伸设置。通过将螺母本体10的下防水圈装配槽13槽体侧壁向下方延伸设置,使得在多个螺母首尾相接的配合过程中,可以依靠延伸设置的区域引导相邻的螺母的上防水圈进行定位,并在相邻的上防水圈装配槽、下防水圈装配槽及延伸区域围成的空间内进行过盈配合操作,进一步提高防水效果。
51.在某些优选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水效果,也可将三个以上的螺母,使之首尾相接,使得相邻的上防水圈和下防水圈相互接触并旋紧挤压,实现其隔水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并且,依靠多个防水圈的固定,使得螺母的旋转固定的稳定性大幅提高,在存在震动及设备转动的情况下,降低螺母松脱的概率。
52.在上述实施例中,螺母可以为六角螺母,也可以为侧边面数量为偶数个的螺母,或者底部设有法兰结构的防滑螺母,也可采用底面为平面,适配添加防滑垫圈的螺母,其材质可以为纯金属、合金材质,例如碳钢、不锈钢或者纯铜材质,表面可设置镀铬等防锈层。
53.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技术的说明书文字及附图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不能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基于本技术的实质理念,利用本技术说明书文字及附图记载的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替换或修改产生的技术方案,以及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实施于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等,均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