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位三通电磁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26545发布日期:2022-09-06 20:42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二位三通电磁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阀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二位三通电磁阀。


背景技术:

2.对于制造塑料瓶、特别是pp瓶和pet瓶来说,坯料或预加工料在空心体吹气机的吹气缸中通常在两个步骤中被充气制成其最终的形状。为此,坯料已经基本上具有完成的瓶头部,其保持在空心体吹气机的风嘴中并且与压缩空气系统连接。通过吹入压缩空气经过瓶头部,坯料被充气并最后变为其最终的形状。
3.其中,上述充气过程通常在一种二位三通电磁阀分为两个阶段的方法中实施,其中预吹气作为第一阶段以在2bar至20bar之间的压力值通过预吹气阀来进行,并且随后在第二阶段里,最终吹气,也就是说使塑料瓶成形为其最终形状,以在15bar至40bar之间的压力值通过主吹气阀来进行。进而透过上述二阶段不同压力而分别地达到塑料瓶开口的模塑成形并增强其结构特性。
4.传统的二阶段充气步骤中,通常是透过二个压力源分别由二个气压输入阀口而完成,进而将不同强度的气压依序地导入一模塑成形腔中,以制成塑料瓶开口;其中,值得提出说明的是,上述二个气压输入阀口分别透过电控单元而进行控制,并且,当第一阶段气压供给时,对应于第二阶段气压的气压输入阀口即进行关闭,反之,当第二阶段气压供给时,对应于第一阶段气压的气压输入阀口即进行关闭,如此,以避免二种不同的气压互相影响。
5.现有的高压吹瓶机其控制管路中一般采用两个二位三通电磁阀来控制气路以实现高压吹塑的目的,即需要设置一路与电磁阀配合的低压控制管路,而上述结构导致管路臃肿,整体体积较大,且电磁阀的连接装配较为繁琐,现有的应用于高压吹瓶机的电磁阀如图一所示,其在阀体底部(阀盖)上设置一排气道,使得阀杆下移时,下端腔室内的气体能够被顺利排出,但是该设置容易导致灰尘等杂质通过排气道进入阀体内部而影响其正常运行,甚至造成该电磁阀的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位三通电磁阀,先导阀组件能够达到4mpa的压力,同时该电磁阀采用双活塞平衡式结构,使得该结构更加紧凑,通用性更强,通过在第一活塞上设置导气道以使进气口p与第一腔室连通,当阀杆下移时能够将第一腔室内的气体排出至排气口p,该内排式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该结构能够防止灰尘等杂质进入阀体内影响其正常运行。
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二位三通电磁阀,包括阀体和先导阀组件,所述阀体内设有阀腔、进气口p、出气口a、排气口r和先导通道,所述阀腔内容置有阀杆,所述阀杆设有与阀腔滑动配合的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与阀体之间形成有第一腔室,第二活塞与阀体之间形成有第二腔室,第一活塞设有连通第一腔室和进气口p 的导气道,第一腔室内设有驱动阀杆朝第二活塞一侧运动的第一弹
簧,阀体设有连通先导通道和第二腔室的第一阀口,先导阀组件用于导通或隔断第一阀口,所述先导阀组件包括隔磁管、静铁芯、动铁芯和线圈,隔磁管通过隔磁座连接于阀体对应第一阀口的位置,线圈绕设于隔磁管的外周,静铁芯固定设置于隔磁管内,动铁芯滑动设置于隔磁管内,所述隔磁座内设有驱动动铁芯朝靠近第一阀口方向运动的第二弹簧,所述动铁芯设有用于密封第一阀口的第一密封塞。
8.进一步地,所述隔磁管与静铁芯通过滚压固定为一体。
9.进一步地,所述隔磁管与隔磁座一体成型。
10.进一步地,所述阀体设有连通进气口p与出气口a的第二阀口和连通出气口a与排气口r的第三阀口,所述阀杆靠近进气口p一侧设有用于密封第二阀口的第二密封塞,阀杆靠近排气口r一侧设有用于密封第三阀口的第三密封塞。
11.进一步地,所述阀体包括阀主体和固定连接于阀主体两侧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腔室由第一端盖、阀主体和第一活塞围覆形成,所述第二腔室由第二端盖、阀主体和第二活塞围覆形成。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分别通过螺母固定在阀杆的上端和下端。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分别包括圆柱体一和外径大于圆柱体一的圆柱体二,所述圆柱体二与阀腔滑动配合,所述圆柱体二的外周设有密封环,通过第二阀口与下端的圆柱体一配合以限制阀杆的上移行程,通过第三口与上端的圆柱体一配合以限制阀杆的下移行程。
14.进一步地,所述动铁芯的下端螺纹连接有安装块,通过安装块将第一密封塞固定安装于动铁芯的下部,所述安装块的下部凸设有凸缘,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作用于隔磁座,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作用于凸缘。
15.进一步地,所述静铁芯的中部设有连通第二腔室的排气通道,所述动铁芯的上端设有用于隔断排气通道的第四密封塞。
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将隔磁管和隔磁座一体成型设置,能够增加隔磁管与隔磁座的连接强度,隔磁管与静铁芯通过滚压固定为一体,该固定方式相对于传统的焊接方式,操作更为方便且能够有效防止因动铁芯的撞击导致隔磁管与静铁芯分离,同时使该先导阀组件的压力能够达到4mpa以适应高压吹瓶机的工作要求;
18.2. 该电磁阀采用双活塞平衡式结构,使得该结构更加紧凑,通用性更强;
19.3. 通过在第一活塞上设置导气道以使进气口p与第一腔室连通,当阀杆下移时能够将第一腔室内的气体排出至排气口p,该内排式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该结构能够防止灰尘等杂质进入阀体内影响其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图。
23.图中:1、阀体;11、阀腔;12、先导通道;13、第一阀口;14、第二阀口;15、第三阀口;2、先导阀组件;21、隔磁管;22、静铁芯;221、排气通道;23、动铁芯; 231、第四密封塞;24、线
圈;25、隔磁座;26、第二弹簧;27、第一密封塞;28、安装块;281、凸缘;3、阀杆;31、第一活塞;311、第一腔室;312、导气道;32、第二活塞;321、第二腔室;33、第二密封塞;34、第三密封塞;35、螺母;4、第一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25.如图2-3所示,一种二位三通电磁阀,包括阀体1和先导阀组件2,所述阀体1内设有阀腔11、进气口p、出气口a、排气口r和先导通道12,所述阀腔11内容置有阀杆3,所述阀杆3设有与阀腔11滑动配合的第一活塞31和第二活塞32,所述第一活塞31与阀体1之间形成有第一腔室311,第二活塞32与阀体1之间形成有第二腔室321,第一活塞31设有连通第一腔室311和进气口p 的导气道312,第一腔室311内设有驱动阀杆3朝第二活塞32一侧运动的第一弹簧4,阀体1设有连通先导通道12和第二腔室321的第一阀口13,先导阀组件2用于导通或隔断第一阀口13,该电磁阀采用双活塞平衡式结构,使得该结构更加紧凑,通用性更强。
26.通过在第一活塞31上设置导气道312以使进气口p与第一腔室311连通,当阀杆3下移时能够将第一腔室311内的气体排出至排气口p,该内排式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该结构能够防止灰尘等杂质进入阀体1内影响其正常运行。
27.所述阀体1包括阀主体和固定连接于阀主体两侧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腔室311由第一端盖、阀主体和第一活塞31围覆形成,所述第二腔室321由第二端盖、阀主体和第二活塞32围覆形成。
28.所述阀体1设有连通进气口p与出气口a的第二阀口14和连通出气口a与排气口r的第三阀口15,所述阀杆3靠近进气口p一侧设有用于密封第二阀口14的第二密封塞33,阀杆3靠近排气口r一侧设有用于密封第三阀口15的第三密封塞3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密封塞33设置在第一活塞31的上端面,所述第三密封塞34设置在第二活塞33的下端面。
29.所述第一活塞31和第二活塞32分别通过螺母35固定在阀杆3的上端和下端,所述第一活塞31和第二活塞32分别包括圆柱体一和外径大于圆柱体一的圆柱体二,所述圆柱体二与阀腔11滑动配合,所述圆柱体二的外周设有密封环,通过第二阀口14与下端的圆柱体一配合以限制阀杆3的上移行程,通过第三口与上端的圆柱体一配合以限制阀杆3的下移行程。
30.所述先导阀组件2包括隔磁管21、静铁芯22、动铁芯23和线圈24,隔磁管21通过隔磁座25连接于阀体1对应第一阀口13的位置,线圈24绕设于隔磁管21的外周,静铁芯22固定设置于隔磁管21内,动铁芯23滑动设置于隔磁管21内,所述隔磁座25内设有驱动动铁芯23朝靠近第一阀口13方向运动的第二弹簧26,所述动铁芯23设有用于密封第一阀口13的第一密封塞2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隔磁管21与静铁芯22通过滚压固定为一体,所述隔磁管21与隔磁座25一体成型,将隔磁管21和隔磁座25一体成型设置,能够增加隔磁管21与隔磁座25的连接强度,隔磁管21与静铁芯22通过滚压固定为一体,该固定方式相对于传统的焊接方式,操作更为方便且能够有效防止因动铁芯23的撞击导致隔磁管21与静铁芯22分离,同时使该先导阀组件2的压力能够达到4mpa以适应高压吹瓶机的工作要求。
31.所述动铁芯23的下端螺纹连接有安装块28,通过安装块28将第一密封塞27固定安装于动铁芯23的下部,所述安装块28的下部凸设有凸缘281,所述第二弹簧26的上端作用于
隔磁座25,所述第二弹簧26的下端作用于凸缘281,通过设置安装块28,使得第一密封塞27的安装更加方便且稳定性更强。
32.所述静铁芯22的中部设有连通第二腔室321的排气通道221,所述动铁芯23的上端设有用于隔断排气通道221的第四密封塞 231,当线圈24断电,动铁芯23在第二弹簧26的作用下下移使得第一密封塞27密封第一阀口13时,先导通道12与第二腔室321被隔断,所述阀杆3在第一弹簧4的作用下上移,第二腔室321内的气体通过排气通道221排出。
3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