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量油泵转子组中的增量耐磨外转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09133发布日期:2022-08-03 12:04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定量油泵转子组中的增量耐磨外转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泵内的转子组,具体涉及一种定量油泵转子组中的增量耐磨外转子。


背景技术:

2.机油泵作用就是将低流速的油加速,通常都是通过油泵内的转子组将油通过挤压而形成高速流动的状态,转子组的原理就是内转子偏心安装,然后带动外转子转动,通过转子齿缝将油从进油孔带进出油孔,大量的油在出油口处汇聚后产生了挤压就导致了油会从出油孔高速流出,但是对于机油泵来说,流量越大越好,流量越大效率越高,但是在同一个油泵上增加流量比较困难。外转子安装在油泵外壳内时,往往上下两面都会与油泵外壳的内壁贴合接触,油泵在工作时内部的外转子的转速一般能达到五六千转以上,高转速下的外转子上下面由于是和外壳内壁贴合的,就会摩擦产生大量的热,并且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膨胀的外转子和外壳摩擦的更加严重,会导致转子使用寿命的急剧缩短,虽然油泵中全是润滑作用的油,但是由于装配的原因,外转子一些部位必须与外壳贴合的比较紧,油就很难进入这些接触面,即使一小部分的油进入接触面,由于产生的温度比较高,些许都油很快就会被蒸发,起到润滑降温的效果微乎其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同一个油泵上增加流量,油泵中的有无法进入外转子与油泵外壳的重合接触面,无法对其接触面润滑,从而导致会产生大量的热,外转子与油泵外壳接触面磨损严重;针对所述问题提出一种定量油泵转子组中的增量耐磨外转子,所述内转子为内齿轮,外齿轮上包括两组第一储油孔、两条环形储油槽、多个第二储油孔和若干个扩量槽,两组第一储油孔开设在外转子的上下两面,两条环形储油槽分别开设在外转子的上下两面,多个第二储油孔阵列开设在的外转子的外侧壁上,若干个扩量槽对应开设在外转子的每一个齿上;
4.扩量槽开设在齿的一侧斜面上,所有扩量槽的槽口朝向相同。
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开设扩量槽来增加每个齿缝之间的携油量;开设两组第一储油孔、两条环形储油槽和多个第二储油孔将油引入内转子与油泵外壳贴合处进行润滑降温,从而降低高温对内转子与油泵外壳所带来的影响和损耗。
6.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每组第一储油孔数量与外转子齿的个数相同,两组第一储油孔对应开设在每个齿的上下面,将孔开设在齿的上下面,是因为齿装配在油泵外壳里,齿的上下面也会和油泵外壳贴合的比较紧密,虽然每个齿在向前运动时接触的面都被油从齿缝中进入浸泡过,但是通常因为齿与油泵外壳贴合紧密的原因,齿前方大部分的油都会被推开,只有极小部分油才会进入齿面与油泵外壳的接触面内部,虽然可以对齿与油泵外壳的接触面进行一定的润滑,但是效果很小,时间一长还是会产生高温对齿产生损耗,将每个齿的两面上都开设第一储油孔是为了使油从内部向外流,这样才能更好的对
齿面与油泵外壳的接触面进行润滑降温。
7.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两条环形储油槽避开齿的表面开设在外转子的上下面,环形储油槽与同一面上的所有第一储油孔连通,由于油泵在工作时,外转子的转速能达到六千转往上,转速越高则摩擦产生的热越高,第一储油孔的油虽然能起到润滑降温的作用,但是由于油泵外壳进油孔的滞油槽至出油孔的滞油槽此段距离比较远,为了防止第一储油孔中的油量在还没有到达出油孔的滞油槽处就已经蒸发干,就将储油孔和环形储油槽连通,因为环形储油槽一直都会与油泵外壳的进油孔滞油槽连通,油就会通过储油槽源源不断的进入第一储油孔中。
8.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扩量槽一侧连通齿的下平面,另一侧与齿的上平面不连通,并留有齿原有厚度的1/4至1/3之间的齿体厚度,留有齿原有厚度的1/4至1/3之间的的齿体间距是因为给齿轮一些支撑,如果连通上下两面的话一侧就失去了支撑,内转子上的齿轮与外转子上的齿轮在高速旋转碰撞时就有可能导致齿轮倒塌或出现断齿的情况。
9.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扩量槽开设在不参与工作的斜齿面上,因为开设扩量槽的原因,剩余的齿体比较薄,强度比较低,再加上与内转子的齿高速碰撞,时间长了就会使齿崩坏,所以开设在另一面上就避免了此种情况。
10.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六个第二储油孔阵列开设在外转子外壁上,第二储油孔会出现与第一储油孔同样的问题,并通过之间开设引流槽相互连通,引流槽作用是可以与油泵外壳上进油孔的滞油槽一直联通,给第二储油孔一直供油,避免了第二储油孔出现空油的时候。
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2.1.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开设扩量槽来增加每个齿缝之间的携油量。
13.2.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开设两组第一储油孔、两条环形储油槽和多个第二储油孔将油引入内转子与油泵外壳贴合处进行润滑降温,从而降低高温对内转子与油泵外壳所带来的影响和损耗。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定量油泵转子组中的增量耐磨外转子斜俯视图;
15.图2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定量油泵转子组中的增量耐磨外转子斜仰视图;
16.图3为油泵外壳立体展示图;
17.图4为外转子装配在油泵外壳上与内转子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
19.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
ꢀ“
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
ꢀ“
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闭合,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0.实施例1
21.如图1-4所示,一种定量油泵转子组中的增量耐磨外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子为内齿轮,外齿轮上包括两组第一储油孔1、两条环形储油槽2、多个第二储油孔3和若干个扩量槽4,两组第一储油孔1设置在外转子的上下两面上,两条环形储油槽2分别开设在外转子的上下两面,多个第二储油孔3阵列开设在的外转子的外侧壁上,若干个扩量槽4对应开设在外转子的每一个齿上。
22.扩量槽4开设在齿的一侧斜面上,所有扩量槽4的槽口朝向相同。
23.第一储油孔1与第二储油孔3的深度都不能太深,避免影响到齿和体的刚性。
24.每组第一储油孔1数量与外转子齿的个数相同,两组第一储油孔1对应开设在每个齿的上下面,将孔开设在齿的上下面,是因为齿装配在油泵外壳里,齿的上下面也会和油泵外壳贴合的比较紧密,虽然每个齿在向前运动时接触的面都被油从齿缝中进入浸泡过,但是通常因为齿与油泵外壳贴合紧密的原因,齿前方大部分的油都会被推开,只有极小部分油才会进入齿面与油泵外壳的接触面内部,虽然可以对齿与油泵外壳的接触面进行一定的润滑,但是效果很小,时间一长还是会产生高温对齿产生损耗,将每个齿的两面上都开设第一储油孔1是为了使油从内部向外流,这样才能更好的对齿面与油泵外壳的接触面进行润滑降温。
25.两条环形储油槽2避开齿的表面开设在外转子的上下面,外转子中磨损最严重的除了外传的外表面,就是除去齿表面之外的外转子上下表面,将环形储油槽2开设在此处目的就是为了将油源源不断的往此处引,其实润滑降温,从而降低磨损。
26.环形储油槽2与同一面上的所有第一储油孔1连通,由于油泵在工作时,外转子的转速能达到六千转往上,转速越高则摩擦产生的热越高,第一储油孔1的油虽然能起到润滑降温的作用,但是由于油泵进油孔处的滞油槽到出油孔处的滞油槽距离比较远,为了防止第一储油孔1中的油量在还没有到达出油孔的滞油槽处就已经蒸发干,就将第一储油孔1和环形储油槽2连通,因为环形储油槽2一直都会与油泵外壳的进油孔滞油槽连通,油就会通过环形储油槽2源源不断的进入第一储油孔1中。
27.扩量槽4一侧连通齿的下平面,另一侧与齿的上平面不连通,并留有齿原有厚度的1/4至1/3之间的齿体厚度,留有齿原有厚度的1/4至1/3之间的的齿体间距是因为给齿轮一些支撑,如果连通上下两面的话一侧就失去了支撑,内转子上的齿轮与外转子上的齿轮在高速旋转碰撞时就有可能导致齿轮倒塌或出现断齿的情况。
28.扩量槽4的开设方法就是就用钻刀的顶点刀心对准外转子齿的下表面的一条斜边的中心点向下钻,或者用铣刀从齿的一面向另一面铣。
29.扩量槽4开设在不参与工作的斜齿面上,因为开设扩量槽4的原因,剩余的齿体比较薄,强度比较低,再加上与内转子的齿高速碰撞,时间长了就会使齿崩坏,所以开设在另一面上就避免了此种情况。
30.六个第二储油孔3阵列开设在外转子外壁上,并通过之间开设引流槽31相互连通,第二储油孔会出现与第一储油孔同样的问题,并通过之间开设引流槽31相互连通,引流槽31作用是可以与油泵外壳上进油孔的滞油槽一直联通,给第二储油孔3一直供油,避免了第二储油孔出现空油的时候。
31.如图3和图4所述,油泵外壳的右边为进油孔,左边为出油孔,内转子带动外转子逆时针旋转。
32.本实施例的一种定量油泵转子组中的增量耐磨外转子使用方法如下:将外转子装配在油泵外壳内,需注意的是先要确定内转子是顺时针转动还是逆时针转动,然后根据转动的方向来安装外转子,确保内转子在转动时,内转子的齿不会与外转子的齿所开设扩量槽4的一面;外转子在旋转的时候环形储油槽2里面的油瞬间充满齿缝和扩油槽,外转子继续旋转将油带入出油孔的滞油槽内,当第一储油孔1和第二储油孔3在经过油泵外壳的进油孔滞油槽时,油会充满第一储油孔1和第二储油孔3,当储油孔进入外转子与外壳贴合的地方时,孔内的油会流出,油会对接触面进行润滑降温,由于温度比较高,储油孔内的油会因为高温快速的蒸发,但是由于所有第一储油孔1与环形储油槽2连通,所有第二储油孔3由引流槽31连通,环形储油槽2和引流槽31一直都与滞油槽连通,油就会时时刻刻从环形储油槽2和引流槽31流入第一和第二储油孔3当中,由此可以一直确保储油孔中拥有油,确保了储油孔在旋转到接触面末端时同样拥有油来进行润滑,这样就大大的减少了热的产生,也降低了磨损。
33.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