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接式基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35700发布日期:2022-07-30 01:07阅读:96来源:国知局
组接式基座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器支架的基座,特别涉及一种可拆装的组接式基座。


背景技术:

2.市面上用于支撑显示器的支架在出货及运送的时候,常会将支架拆解为多个部件的方式包装配送,并让使用者自行组装。而现有的可拆装式的支架,各部件间大多是通过螺丝锁固的方式连接,使用者将支架与显示器连接之前,需先将支架各部件(包含立柱及基座等)分别组装并锁固,才可使支架能够稳固地承载显示器。然而,现有的螺丝锁固的组装方式需依赖额外的组装工具(如螺丝起子),且运送的时候需另外附带组装用的螺丝,可想见地,在组装上不够直观且会有螺丝遗失的风险。
3.有鉴于此,目前仍亟需一种方便安装、具节省包装材料及减少包装体积的基座,以提供支撑显示器的支架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接式基座,可拆分为多个部件以利于包装及运送,且组接式基座可供使用者自行组装。其中,本实用新型的组接式基座的各部件不需通过螺丝锁固而连接,而是以卡扣方式固定,让使用者在组装时,将支撑模块插入至中央本体,即可将支撑模块的支脚与中央本体卡合固定,省去螺丝锁固的步骤,在操作上更直观且简单便利。
5.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组接式基座,用于与立柱连接并在工作面上支撑显示器。该组接式基座包括中央本体以及支撑模块。该中央本体与该立柱连接,该中央本体立于该工作面上并定义轴线。该支撑模块包含多个支脚。其中,所述支脚分别可拆装地插设至该中央本体,并由该中央本体远离该轴线延伸,以局部抵靠于该工作面上。
6.各所述支脚具有连接部及支撑段,所述连接部与该中央本体接合,所述支撑段用于抵靠该工作面。
7.该中央本体包含座体部及多个容置部,所述容置部以该轴线为中心呈周向分布地形成于该座体部上,并分别供各所述支脚的所述连接部插设。
8.所述容置部具有第一插孔及第二插孔,所述连接部具有第一插榫及第二插榫,所述第一插孔分别供所述第一插榫插设,所述第二插孔分别供所述第二插榫插设。
9.各所述支脚还具有第一卡扣件及第二卡扣件,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该第一插榫及该第二插榫上,所述第一卡扣件用于与所述第一插孔卡合,所述第二卡扣件用于与所述第二插孔卡合。
10.各所述容置部具有第一止挡沿及第二止挡沿,该第一止挡沿邻设于所述第一插孔,该第二止挡沿邻设于所述第二插孔,各所述第卡扣件具有第一按压部,各所述第二卡扣件具有第二按压部,当所述支脚的所述连接部插设于所述容置部,所述第一插榫及所述第一卡扣件穿设于所述第一插孔,所述第二插榫及所述第二卡扣件穿设于所述第二插孔,且所述第一按压部抵靠于所述第一止挡沿,所述第二按压部抵靠于所述第二止挡沿。
11.当所述第一按压部以及所述第二按压部同时受力而对应离开所述第一止挡沿及所述第二止挡沿,所述连接部可从该容置部分离。
12.各该容置部中的该第一插孔及该第二插孔相对于该轴线彼此错开设置。
13.该中央本体还包含多个壳件,所述壳件周向间隔地排列固设于该座体部上,且分别位于所述容置部之间。
14.所述支脚其中之一的该支撑段的长度,较其他所述支脚的所述支撑段的长度短,且设置为实质上远离该显示器的背面延伸。
15.具有长度较短的该支撑段的该支脚的该连接部,与其他所述支脚所对应的所述容置部不匹配。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接式基座一实施例与立柱连接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接式基座一实施例与立柱共同承载显示器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接式基座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组接式基座一实施例的俯视爆炸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组接式基座一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组接式基座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组接式基座一实施例的局部底视图;
23.图8为本实用新型组接式基座一实施例的组装是意图;
24.图9为本实用新型组接式基座一实施例的局部爆炸图;以及
25.图10为本实用新型组接式基座一实施例的另一局部立体图。
26.【附图中符号说明】
27.1000-组接式基座;
28.2000-立柱;
29.3000-显示器;
30.1-中央本体;
31.11-座体部;
32.12-容置部;
33.121-第一插孔;
34.122-第二插孔;
35.123-第一止挡沿;
36.124-第二止挡沿;
37.13-壳件;
38.2-支撑模块;
39.21-支脚;
40.211-连接部;
41.2111-第一插榫;
42.2112-第二插榫;
43.212-支撑段;
44.213-第一卡扣件;
45.2131-第一按压部;
46.214-第二卡扣件;
47.2141-第二按压部;
48.p-工作面;
49.x-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50.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51.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的组接式基座1000用于与立柱2000连接并在工作面p上支撑显示器3000。组接式基座1000可拆卸及组装的特性,主要是因应显示器支撑座出货时,为减少包装材料及体积而设计。组接式基座1000包括中央本体1以及支撑模块2,支撑模块2可拆卸地与中央本体1连接。
52.请再一并参阅图3至图7,中央本体1与立柱2000连接,立于工作面p上并定义轴线x。中央本体1包含座体部11、多个容置部12以及多个壳件13。座体部11供立柱2000插设。所述容置部12以轴线x为中心呈周向分布地形成于座体部11上,并用于供支撑模块2插设。所述壳件13为装饰用的壳盖,所述壳件13周向间隔地排列固设于座体部11上,且分别位于所述容置部12之间。所述容置部12具有第一插孔121、第二插孔122、第一止挡沿123及第二止挡沿124。其中,各容置部12中的第一插孔121及第二插孔122相对于轴线x彼此错开设置。第一止挡沿123邻设于所述第一插孔121,第二止挡沿124邻设于所述第二插孔122。
53.请参阅图4,支撑模块2包含多个支脚21,所述支脚21分别可拆装地插设至中央本体1,并由中央本体1远离轴线x延伸,以局部抵靠于工作面p上。各所述支脚21具有连接部211、支撑段212、第一卡扣件213及第二卡扣件214。所述连接部211用于与中央本体1接合,所述支撑段212用于增加组接式基座1000抵靠工作面p的面积。所述连接部211分别插设于所述容置部12,并具有第一插榫2111及第二插榫2112,所述第一插榫2111分别插设所述第一插孔121,所述第二插榫2112分别插设所述第二插孔122。如图9所示,第一卡扣件213及第二卡扣件214分别设置于所述连接部211的第一插榫2111及第二插榫2112上,如图7及图8所示,所述第一卡扣件213用于与所述第一插孔121卡合,所述第二卡扣件214用于与所述第二插孔122卡合。第一插榫2111与第一卡扣件213的形状对应且可容置于第一插孔121中,第二插榫2112及第二卡扣件214的形状对应且可容置于第二插孔122中。其中,插孔与插榫可具有防呆设计,如第一插孔121及第二插孔122的形状不同。通过第一插孔121及第二插孔122的形状差异,第一插榫2111及第一卡扣件213无法插设至第二插孔122,第二插榫2112及第二卡扣件214无法插设至第一插孔121,使得上述插孔只能与相匹配的插榫及其卡扣件接合。
54.请参阅图5及图7至图10,各第一卡扣件213具有第一按压部2131,各第二卡扣件
214具有第二按压部2141。当所述支脚21的所述连接部211插设于所述容置部12,所述第一插榫2111及所述第一卡扣件213穿设于所述第一插孔121,且所述第一按压部2131抵靠于所述第一止挡沿123,第一卡扣件213借此与第一插孔121扣合。同样地,所述第二插榫2112及所述第二卡扣件214穿设于所述第二插孔122,且所述第二按压部2141抵靠于所述第二止挡沿124,第二卡扣件214借此与第二插孔122扣合。当其中一支脚21的第一按压部2131以及第二按压部2141同时受力而对应离开第一止挡沿123及第二止挡沿124,支脚21的连接部211可从容置部12分离。
55.须说明的是,如图1及图3所示,所述支脚21其中之一的支撑段212的长度,较其他所述支脚21的所述支撑段212的长度短,且设置为实质上远离显示器3000的背面延伸。该支脚21的支撑段212较短,主要是为了有效利用组接式基座1000的设置空间。由于该支脚21是远离显示器3000背面延伸,在显示器3000后方的工作面p上,该支脚21延伸相应的距离内不能有其他物体,才不会使该支脚21受干涉,因此若远离显示器3000延伸的该支脚21长度与其他所述支脚21相同,则会需要较大的空间以容纳组接式基座1000。通过缩短该支脚21的长度,可缩小容置组接式基座1000所需的空间。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还包含防呆设计,具有长度较短的支撑段212的支脚21的连接部211,与其他所述支脚21所对应的所述容置部12不匹配,借此让使用者在将支脚21组配至中央本体1时,不会发生误装的情况。
5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组接式基座的中央本体及支撑模块通过卡扣件插设至插孔的方式接合,省去螺丝锁固所需的零件及组装工具,又简化了组装的过程,使组接式基座的组装操作相对简易。且在各部件组装结构还设有防呆设计,以防止使用者将支脚上下颠倒地插设至中央本体,或插设至不对应的容置部,避免误装的可能性。
57.上述的实施例仅用来例举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形式,以及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完成的改变或均等性的安排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主张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5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实已达突破性的结构设计,而具有改良的新型内容,同时又能够达到产业上的利用性与创造性,且本实用新型未见于任何刊物,也具新颖性,符合专利法相关法条的规定,因此依法提出实用新型申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