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较大范围管径的束环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75351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适用于较大范围管径的束环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束紧装置,尤指一种适用于较大范围管径的束环体,特别是针对一般同轴套接式的管件,包含有伸缩套接不同管径的直形管或渐缩管等,使能于这些管件的接合部位的外管壁上,直接穿套本束环体,行使所需不同管径部位的束紧接固效能。
以现阶段可见及使用同轴套接式管件的物品,有如自行车椅座柱管、龙头柱管,或旗杆伸降管、洋伞伸缩管及鱼网伸缩式接管等等;通常在这些同轴套接式内、外管件间皆采用松动配合方式组套,且内、外管件间的接合部位皆设有一束紧装置,以便当伸缩调移内管或外管件至所需长度或高度时,藉该束紧装置使外管件及内管件间达到止动的定位束固效用。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使用于这些同轴套接式管件的束紧装置,有下列诸项,现将其缺点逐一随项次说明如下其一、以点接触方式锁持定位通常是利用一只或一只以上的螺钉,使穿锁于该外管件的接合部位,并藉螺钉旋导进给,进而以螺钉头部直接逼迫内管件的外壁,使达到一点或一点以上的点接触方式夹紧内管件完成定位止动作用;以此方式达到束紧作用的物品,通常可见适用于具有厚壁外管的旗杆伸降管,或为仅适用于低荷重的洋伞伸缩管上使用;虽说此单点逼锁的方式只要稍微增加其螺钉呈三点锁持,即可在管件的环周达到束固的目的;但众所周知,仅以点接触方式并无法有效且充分地束紧环周皆具分向力的内管件,因知诸如旗杆等物品本身的长度极高且重量极重,尚需承受风力等外加作用力的附加作用,且这些重力或分向作用力若再加上距离接合部位的管体长度所形成的力臂作用因素后,是必会对该接合部位的内、外管壁环周,产生极大且不定向的受力,因此仅以螺钉的点接触方式加以锁持,无法顾及内、外管件接合部位的环周壁面的均等分摊负载,是为其极易造成松动的主因。
其二、以面接触方式束紧定位通常仅利用一C形束环,于束环的开口处两侧环壁间组配螺丝,使经旋锁螺丝束缩该束环的孔径,并以该束环的孔壁去束夹外管件的外壁,使达束紧内管件的外壁至止动的效用;以此方式达到束紧作用的物品,通常可见于自行车椅座柱管、龙头柱管上使用;虽说C形束环的孔壁具有几近环周的束贴面积,可以在其束缩时与外管件的外壁间形成较大面积范围的摩擦阻力,使达束紧内管件的效用;但又知,C形束环本身束缩弧径的裕度有限,且其束缩时所产生的弧曲度并非真圆,因此导致其束紧作用力并非等圆周式的均匀分散至外管件的外壁上,当然亦使外管件无法等圆周式的均匀行使束缩作用力夹持该内管件,因而造成束固效果不明显的困扰;诸如使用于自行车椅座柱管或龙头柱管等场合中,该束环必须承受人体垫部或手臂所下压的重力,再加上骑程于颠坡路面时所传递而至的振动作用力,因此若这些处所所组置的束环无法长期有效地保持其束紧效用的话,因这些部位松动后所会导致并造成骑乘者发生意外伤害的严重性亦是不言而喻的。
针对上述两款采用锁持或束紧的现有技术手段,实无法极其精确地达到束紧内、外管件的接合部位的效用;且知,以束环的面接触的束紧方式所能达到的束紧效果,虽较以点接触的螺钉的锁持方式佳,但现有束环除其束缩时未能提供真圆式的贴触面积的缺点外,尚有因其束缩弧径的裕度范围有限,而使其无法仅利用单一规格的束环孔径,而去适用于较大范围内的各种管径的管件,使能通用组装,并达束紧的效用,因此实用效益亦较为低劣。此理,是可见证于自行车的椅座柱管与龙头柱管上,因制造商所制成的外管件的规格就已有25.4~31.8mm的管径差距,此差距并非束环本身缩径裕度的范围所能负荷,因此制造商必须分门别类地制出各款规格的束环以达适用,因此而增加了不少制作上的成本,这些困扰及不便,亦正是本实用新型特以研创改进的创作动机所在。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适用于较大范围管径的束环体,藉束环内再予设置外层环件及内层环件,使能在束缩时,增加各环件间的贴触静摩擦阻力,进而增加束环内槽壁面与管件外壁面间的最大静摩擦的束紧效力,因此得以提供管径范围在该束环的束缩裕度以内的管件进行束紧运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为将内、外层环件皆制成C形具缺口状,且其缺口弧距必大于束环本身的开口弧距,并在束环上旋组等圆周角的三道等弧距的横向迫紧螺栓,藉三爪稳固定位性最佳的特性,使能对应束环的中心环槽并顶压外层环件的外壁面;藉此使于夹缩束环本身的束缩裕度至极限后,亦能藉助各迫紧螺栓顶压并束缩该外层环件及内层环件,进而将各紧迫螺栓的点接触作用力转换成内、外层环件的面接触的束缩作用力,以达束紧较小管径范围的管件。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为避免薄片状的内、外层环件因束缩弯矩过大后所造成的应力集中等迫害金属组织结构的现象,特将内层环件的顶缘环周弯制出内凹肋部,并将外层环件的顶缘环周弯制出外张肋部,促使该内凹及外张肋部上皆具有用以分散应力作用的等距缺口槽,如此一来经迫紧螺栓的适度旋调进给,该内、外环件皆能承受所需束紧的的弯曲弧径的顶缩,甚而呈现几近等圆周的束缩贴触面积,使予管件最密切的贴触束紧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为利用该束环内同时组套内、外层环件,使适用于具有梯柱形伸缩套管的接合部位,藉内层环件的内凹肋部挡靠于外管件的管口端壁,并藉外层环件的外张肋部挡靠于束环的端口基面上,藉以在束缩时,达到撑持并防尘及防水渗入管内的束固效果。
本实用新型尚有一目的为可附加提供一般同等管径的套管的接合部位使用,仅需将具有内凹肋部的内层环件取下,即可利用外层环件的内壁间所具有平整的非凹肋形的贴触束缩面积,即可达到束缩同等管径的套管接合部位使至稳固结合的止动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用于较大范围管径的束环体,主要是包括利用一C形束环、数只迫紧螺栓、一外层环件及另一内层环件所组成,专对具同轴套接式的内、外管件进行束缩夹紧的使用,其中束环的C形开口端的两侧穿设有束缩其中心环槽的弧径用途的螺栓及栓套,而内层及外层环件皆为制成C形具缺口的薄片环状形态,其特征为束环上开设有等圆周角的三道等弧距的横向螺孔,使能旋设迫紧螺栓对应该束环的中心环槽,并于环槽内套设外层环件,再于外层环件内套设该内层环件;外层环件的顶缘环周制有外张肋部,且内层环件的顶缘环周制有反向的内凹肋部,内凹肋部及外张肋部上皆等间距设有分散应力作用的缺口槽;综合上述构件的组配形态,使能藉由束缩该束环的中心环槽弧径,或藉由三只或三只以上的迫紧螺栓的旋导进给顶撑,进而逐层且愈加均匀式的分解传递该束紧作用力至外层环件、内层环件、外管件及内管件的贴触面上,藉此针对具有较大范围管径的同轴套接式内、外管件,行使其通用束缩至精确稳固且止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其特征还在于内层及外层环件的缺口弧距是较大于束环的开口弧距,促使该内层及外层环件具有比束环更大范围的束缩裕度;而外层环件的外张肋部于束缩作用前后,是皆能挡靠在束环的端面上撑固保持;内层环件的内凹肋部于束缩作用前后,是皆能挡靠于外管件的管口端壁上撑固保持。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配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束夹较大范围管径时的使用状态的俯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束夹较小范围管径时的使用状态的俯视图;如
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束环体主要是包括在一C形束环1上开设有等圆周角度的三道等弧距的横向螺孔11(即每一螺孔间隔120°度角),于各螺孔11内旋设迫紧螺栓2对应该束环1的中心环槽12,并于环槽12内套设外层环件3,再于外层环件3内套设另一内层环件4所组成,使能套设于外管件5的接合部位51,施行束缩外管件5管孔内松动套接的内管件52的夹固目的。其中该C形束环1具开口10,于开口10的两侧环体基面上设有贯穿的栓套孔101及螺栓孔102,并分别提供组设栓套13及螺栓14,以便随其逐渐的旋锁螺合运作,而逐渐的束缩该束环1的中心环槽12的弧径,其间该螺栓14在本实施例中是采用内六角螺栓,但实际上亦可取用快拆式螺栓组设,以达手动拆组的效果;该内、外层环件4、3是可采用不锈钢或弹簧钢等原料制成,且同制成C形具缺口41、31的薄片环状形态,该缺口41、31的弧距是较大于束环1的开口10的弧距,促使较薄的内、外层环件4、3比较厚的C形束环1具有更大的束缩裕度;该内层环件4的顶缘环周弯制有内凹肋部42,而外层环件3的顶缘环周弯制有外张肋部32,该内凹及外张肋部42及32上皆等距设有分散应力作用的数道弧形缺口槽421及321;促使一当内、外层环件4、3在接受束环1或各只迫紧螺栓2的束缩或顶压时,可藉由这些缺口槽421、321来分散作用力,使能产生挠性变形的均匀的弯曲弧度,藉以均匀分散所传递而至的束紧作用力并呈等环周面负载状态;再者,外层环件3的外张肋部32于束缩作用前后,是能挡靠在束环1的端面上,以达撑固的防止脱落效果;另观内层环件4的内凹肋部42于束缩作用前后,另能挡靠撑持于外管件51的管口端壁511上,同样的具有防止脱落的功效。
如图3所示,当所欲施行束夹的外管件5的管径A,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束环体的束缩裕度C以内时,即可直接藉由锁紧束环1上的螺栓14,束缩该束环1的中心环槽12的弧径,藉此逐渐以等环周的面对面接触磨擦的阻力,经外层环件3而至内层环件4的环周壁面,逐渐传递该均匀的束缩作用力至内载的外管件5的外壁接合部位51,藉此均匀分散该束缩作用力至内管件52上,达到极佳化束紧锁固效力。其间若经发现内层环件4与外管件5间的贴触束缩面积未呈等环周的真圆贴触现象时,即可藉由较近侧的横向组置的迫紧螺栓2,加以补强式的旋锁进给,以便将非真圆贴触的面积部位加以顶撑贴合,消除其未贴触的间隙,进而让真圆式的等环周贴触面积中,皆能发挥其紧密贴实并均匀传递束缩作用力的精确束紧效果。
如图4所示,当所欲施行束夹的外管件5的管径B,小于本实用新型束环体的最小极限的束缩裕度C时,该内层环件4的内壁为已无法再接受束环1本身的束缩作用,此刻内、外环件4、3上的缺口41、31,仍具有适当范围的束缩裕度,因此便再经束环1的环周上所穿设的各只迫紧螺栓2,使经逐次旋锁一进给量D,而压触外层环件3,经分解该各横向组置的追紧螺栓2的点接触作用力至其环周肋面后,再以面接触方式传递束缩的摩擦阻力使至内层环件4的等环周肋面上,经此,藉由内层环件4的内环周壁逐渐束紧贴触外管件5的外壁接合部位51后,即可均匀分散该束缩作用力至内管件52上,终而同样的发挥极佳化的束紧锁固效力。
经由以上说明,必能清楚的获悉本实用新型仅需利用单一规格的束环体,即可实际使用于具有较大范围管径变化的同轴套接式管件上,并且能够有效的达到等环周的面接触式的束紧效力,实较现有者更具实用进步性,同时亦完全吻合实用新型专利的创作要求,故提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适用于较大范围管径的束环体,主要是包括利用一C形束环、数只迫紧螺栓、一外层环件及另一内层环件所组成,专对具同轴套接式的内、外管件进行束缩夹紧的使用,其中束环的C形开口端的两侧穿设有束缩其中心环槽的弧径用途的螺栓及栓套,而内层及外层环件皆为制成C形具缺口的薄片环状形态,其特征为束环上开设有等圆周角的三道等弧距的横向螺孔,使能旋设迫紧螺栓对应该束环的中心环槽,并于环槽内套设外层环件,再于外层环件内套设该内层环件;外层环件的顶缘环周制有外张肋部,且内层环件的顶缘环周制有反向的内凹肋部,内凹肋部及外张肋部上皆等间距设有分散应力作用的缺口槽;综合上述构件的组配形态,使能藉由束缩该束环的中心环槽弧径,或藉由三只或三只以上的迫紧螺栓的旋导进给顶撑,进而逐层且愈加均匀式的分解传递该束紧作用力至外层环件、内层环件、外管件及内管件的贴触面上,藉此针对具有较大范围管径的同轴套接式内、外管件,行使其通用束缩至精确稳固且止动的目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束环体,其特征在于内层及外层环件的缺口弧距是较大于束环的开口弧距,促使该内层及外层环件具有比束环更大范围的束缩裕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束环体,其特征在于外层环件的外张肋部于束缩作用前后,是皆能挡靠在束环的端面上撑固保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束环体,其特征在于内层环件的内凹肋部于束缩作用前后,是皆能挡靠于外管件的管口端壁上撑固保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较大范围管径的束环体,主要是在一C形束环上等圆周角度开设三道等弧距的横向螺孔,于各螺孔内旋设迫紧螺栓对应该束环的中心环槽,并于环槽内套设外层环件,再于外层环件内套设另一内层环件构成,其中内、外层环件同制成C形具缺口状且其缺口弧距较大于束环的开口弧距,内层环件的顶缘环周弯制有内凹肋部,而外层环件的顶缘环周弯制有外张肋部,该内凹及外张肋部上皆等距设有分散应力作用的缺口槽。
文档编号F16L27/12GK2284333SQ9621393
公开日1998年6月17日 申请日期1996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1996年6月25日
发明者曾绍谦 申请人:曾绍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