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稠液体蘸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6422阅读:1543来源:国知局
粘稠液体蘸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蘸取器,特别涉及一种粘稠液体蘸取器。



背景技术:

蘸料棒,是一种粘稠液体取用工具,从瓶中蘸取粘稠液体时,可以将蘸取的粘稠液体长时间留存在粘稠液体棒上,不易滴落,当施加外力时或在清水中搅动时,粘稠液体会脱离粘稠液体棒的工具。目前市面上使用的粘稠液体棒多为螺旋状设计,该设计虽一定程度上使粘稠液体能留存在粘稠液体棒上,但保持时间较短,且稍有倾斜角度时便会大量滴落粘稠液体,造成使用不便;另一种网孔状设计的粘稠液体棒,存在同样问题,粘稠液体留存在粘稠液体棒上的时间更短,造成粘稠液体的浪费和使用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粘稠液体蘸取器,达到使粘稠液体速度变慢的目的,解决了现有蘸取棒蘸取粘稠液体后粘稠液体仍大量滴落的难题。

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圆筒形的外壳、蘸取芯,在外壳的侧壁上标注刻度,在外壳的中下部外壁上开设有椭圆状的蘸取孔,在外壳的内壁上从上往下依次设有多个导流板,在外壳的内部设有圆柱状的蘸取芯,蘸取芯贯穿多个导流板,蘸取芯的顶部设有按钮,按钮通过外壳卡住,蘸取芯的底部为圆锥形的蘸取芯探头,所述外壳底部设有开口,蘸取芯底部的蘸取芯探头从开口处伸出,在蘸取芯的中上部套装有弹簧,在蘸取芯与按钮之间设有旋转连接器,旋转连接器的下部与弹簧的上部接触,所述按钮为中空的,按钮套在旋转连接器的上部。

上述导流板为上部直径大于下部直径的漏斗形。

上述外壳下部开口处设有扶正筒。

上述扶正筒的内直径与外壳底部开口的直径相同,导流板的下部直径大于扶正筒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达到使粘稠液体速度变慢的目的,解决了现有蘸取棒蘸取粘稠液体后粘稠液体仍大量滴落的难题,该新型侧面开设有蘸取孔,利用蘸取孔蘸取粘稠液体,该新型的外壳为圆筒状,利用圆筒状的外壳来存储蘸取粘稠液体,在外壳的内壁上从上往下依次设有多个导流板,通过导流板使粘稠液体流向壳体内,加快粘稠液体的流速,更快的蘸取粘稠液体,该新型蘸取芯底部的蘸取芯探头为圆锥状,利用蘸取芯锥形头圆锥状设计,形成半封闭,达到使粘稠液体滴落速度变慢的目的,解决了现有蘸取棒蘸取粘稠液体后粘稠液体仍大量滴落的难题。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蘸取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扶正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外壳1、导流板2、扶正筒3、按钮4、旋转连接器5、蘸取芯6、弹簧7、蘸取芯探头8、蘸取孔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包括圆筒形的外壳1、蘸取芯6,在外壳1的侧壁上标注刻度,在外壳1的中下部外壁上开设有椭圆状的蘸取孔9,在外壳1的内壁上从上往下依次设有多个导流板2,在外壳1的内部设有圆柱状的蘸取芯6,蘸取芯6贯穿多个导流板2,蘸取芯6的顶部设有按钮4,按钮4通过外壳1卡住,蘸取芯6的底部为圆锥形的蘸取芯探头8,所述外壳1底部设有开口,蘸取芯6底部的蘸取芯探头8从开口处伸出,在蘸取芯6的中上部套装有弹簧7,在蘸取芯6与按钮4之间设有旋转连接器5,旋转连接器5的下部与弹簧7的上部接触,所述按钮4为中空的,按钮4套在旋转连接器5的上部。

其中,所述导流板2为上部直径大于下部直径的漏斗形,通过导流板使粘稠液体流向壳体内,加快粘稠液体的流速,更快的蘸取粘稠液体。

另外,在所述外壳1下部开口处设有扶正筒3,通过扶正筒扶正蘸取芯。

另外,所述扶正筒3的内直径与外壳1底部开口的直径相同,导流板2的下部直径大于扶正筒3的直径,通过扶正筒扶正蘸取芯,使蘸取芯顺利从外壳底部出口伸出或缩进。

保持图蘸取芯不伸出的状态,将本新型放到粘稠液体中,待粘稠液体通过蘸取孔进入导流板,通过导流板进入壳体内,通过本新型外侧的刻度尺来准确的判断粘稠液体的量,待存储粘稠液体量达到取用目标量时,按下按钮,通过旋转连接器和弹簧将使蘸取芯的锥形头伸出,本新型处于半封闭状态,蘸取芯锥形头为锥形体,粘稠液体滴落时所受的阻力加大,粘稠液体不易滴落。

本实用新型达到使粘稠液体速度变慢的目的,解决了现有蘸取棒蘸取粘稠液体后粘稠液体仍大量滴落的难题,该新型侧面开设有蘸取孔,利用蘸取孔蘸取粘稠液体,该新型的外壳为圆筒状,利用圆筒状的外壳来存储蘸取粘稠液体,在外壳的内壁上从上往下依次设有多个导流板,通过导流板使粘稠液体流向壳体内,加快粘稠液体的流速,更快的蘸取粘稠液体,该新型蘸取芯底部的蘸取芯探头为圆锥状,利用蘸取芯锥形头圆锥状设计,形成半封闭,达到使粘稠液体滴落速度变慢的目的,解决了现有蘸取棒蘸取粘稠液体后粘稠液体仍大量滴落的难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