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气液补偿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4251发布日期:2018-09-18 20:58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气动和液压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到一种便携式气液补偿设备。



背景技术:

因目前用于火炮的注气注液设备体积较大,质量较重,功能单一,在狭小空间和山岭地区使用不方便,直接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体积较小、质量较轻、功能多样,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的便携式气液补偿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包括一种便携式气液补偿设备,包括具有便携式功能的箱体以及设于所述箱体内的用于存储高压气体的储气瓶、用于存储油液的储液瓶、第一气管组件、第二气管组件以及输液管路组件,所述箱体上设有分别与所述储气瓶以及所述储液瓶连接的注气注液接头,所述储气瓶通过所述第一气管组件与所述注气注液接头连接,所述储气瓶通过所述第二气管组件与所述储液瓶连接,所述储液瓶通过所述输液管路组件与所述注气注液接头连接,所述第一气管组件上设有用于补气时打开以及用于补液时关闭的气路电磁阀,所述第二气管组件上设有用于补气时关闭以及用于补液时打开的注液气路电磁阀,所述输液管路组件上设有用于补液时打开的注液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第一气管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储气瓶连通的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通过一气瓶接头与所述储气瓶连接,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注气注液接头连接,所述第一管路上设有所述气路电磁阀、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管路内压力的压力传感器以及单向阀,所述压力传感器设于所述气路电磁阀和所述单向阀之间,所述单向阀设于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注气注液接头之间,所述气路电磁阀设于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气瓶接头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二气管组件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储气瓶以及储液瓶连通的第二管路、设于所述第二管路上的所述注液气路电磁阀,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路均连接在所述气瓶接头上,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液瓶上的气液接头连接,所述注液气路电磁阀设于所述气瓶接头与所述气液接头之间,所述注液气路电磁阀与所述气瓶接头之间还设有安全阀;

优选的,所述第二气管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的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管路连接,所述第三管路的另一端与设于箱体上的用于补充高压气体的充气高压针阀连接;

优选的,所述输液管路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气液接头连接的油管以及设于所述油管上的高压液体流量计和所述注液电磁阀,所述高压液体流量计设于所述气液接头与所述注液电磁阀之间,所述注液电磁阀设于所述高压液体流量计与所述注气注液接头之间;

优选的,所述气液接头上还设有用于防止油液因高压气体增大而外溢的注液堵头以及用于将多余的高压气体从所述储液瓶内排出的放空阀;

优选的,所述储气瓶通过一储气瓶支架平卧式固定于所述箱体内的底部,所述储液瓶通过一储液瓶支架直立式固定于所述箱体内的侧部;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顶部设有液体流量测量仪和压力控制器,所述箱体的侧部设有电源接口、压力表以及注气注液电源开关;

优选的,所述具有便携式功能的箱体包括设于所述箱体上的把手以及设于所述箱体底部且用于支撑所述箱体的脚垫或滚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便携式气液补偿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注气注液设备体积较大、质量较重、功能单一,使用不方便,直接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主视图。

在图中,1、储气瓶,2、储液瓶,3、箱体,4、气路电磁阀,5、压力传感器,6、注液气路电磁阀,7、注液电磁阀,8、高压液体流量计,9、注气注液接头,10、把手,11、气瓶接头,12、第一管路, 13、单向阀,14、储气瓶支架,21、第二管路,22、气液接头,23、第三管路,24、储液瓶支架,25、油管,26、注液堵头,27、放空阀, 31、脚垫,32、液体流量测量仪,33、压力控制器,34、充气高压针阀,35、电源接口,36、压力表,37、注气注液电源开关,50、安全阀。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气液补偿设备,包括具有便携式功能的箱体3以及设于箱体3内的用于存储高压气体的储气瓶1和用于存储油液的储液瓶2,该箱体3上还设有便携式把手10、分别与储气瓶1以及储液瓶2连接的注气注液接头9,该注气注液接头9通过外接管路与待补偿的火炮上的气液接收容器连通,该储气瓶1通过第一气管组件与该注气注液接头9连接,该储气瓶1通过第二气管组件与该储液瓶2连接,该储液瓶2通过输液管路组件与该注气注液接头9连接,该第一气管组件上设有用于补气时打开以及用于补液时关闭的气路电磁阀4,该第二气管组件上设有用于补气时关闭以及用于补液时打开的注液气路电磁阀6,该输液管路组件上设有用于补液时打开的注液电磁阀7,该第一气管组件、第二气管组件以及输液管路组件均设于该箱体3内。通过将储气瓶1、储液瓶2、注气注液接头9、第一气管组件、第二气管组件以及输液管路组件均设于箱体3内,使得设备整体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携带,通过储气瓶1向储液瓶2内通入高压气体实现对油液的自动灌注,省去了油泵的安装,减轻了整个设备质量。

如附图2所示,该第一气管组件还包括与该储气瓶1连通的第一管路12,第一管路12的一端通过一气瓶接头11与该储气瓶1连接,该第一管路12的另一端与该注气注液接头9连接,该第一管路12上设有该气路电磁阀4、用于检测第一管路12内压力的压力传感器5 以及单向阀13,该压力传感器5设于该气路电磁阀4和该单向阀13 之间,该单向阀13设于该压力传感器5与该注气注液接头9之间,该气路电磁阀4设于该压力传感器5与气瓶接头11之间。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5实时检测第一管路12内的压力,不仅可以提高灌注高压气体的精度,还能防止压力过大而损坏第一管路以及待补气的火炮。该第二气管组件还包括分别与该储气瓶1以及储液瓶2连通的第二管路21、设于该第二管路21上的该注液气路电磁阀6,第二管路 21的一端与该第一管路12均连接在该气瓶接头11上,该第二管路 21的另一端与该储液瓶2上的气液接头22连接,该注液气路电磁阀 6设于该气瓶接头11与该气液接头22之间,该注液气路电磁阀6与该气瓶接头11之间设有用于在第二管路21气压过大时自动打开泄压的安全阀50。该第二气管组件还包括与该第二管路21连通的第三管路23,该第三管路23的一端与该第二管路21连接,该第三管路23 的另一端与设于箱体3上的用于补充高压气体的充气高压针阀34连接。该输液管路组件还包括与该气液接头22连接的油管25以及设于该油管25上的高压液体流量计8和该注液电磁阀7,该高压液体流量计8设于该气液接头22与注液电磁阀7之间,该注液电磁阀7设于该高压液体流量计8与该注气注液接头9之间。该气液接头22上还设有用于防止油液因高压气体增大而外溢的注液堵头26以及用于将多余的高压气体从储液瓶2内排出的放空阀27。通过将第一管路 12与第二管路21并联可以实现同时向待补偿的火炮进行高压气体和油液的灌注,也可以实现分别向待补偿的火炮进行高压气体或油液的灌注,使得针对不同的需要分别进行不同的操作,解决现有功能性单一的问题。

如附图2所示,该储气瓶1通过储气瓶支架14平卧式固定于箱体3内的底部,该储液瓶1通过储液瓶支架24直立式固定于箱体3 内的侧部。

如附图1所示,该箱体3的顶部设有用于检测该储液瓶2内有液量的液体流量测量仪32,以方便及时补充油液和用于控制压力控制器33,该箱体3的侧部设有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电源接口35、用于显示注液时和注气时管道内压力值的压力表36以及注气注液电源开关37。

如附图2所示,该箱体3的底部设于用于支撑该箱体3的脚垫 31或滚轮。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得而有益效果,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通过外接的高压压缩机(图中未示出)向储存高压气体的储气瓶1内灌装高压气体,通过外接的储油罐向储液瓶2内灌装一定量的油液,当需要对待补偿的火炮进行高压气体补充时,在箱体3上的电源接口35上接上所需外部电源(也可以通过设于箱体内的电源设备直接供电),将注气注液电源开关37 按到注气档位,气路电磁阀4打开,储气瓶1对火炮灌注高压气体,当压力传感器5检测到第一管路12中的气体压力达到设定压力时,气路电磁阀4自动关闭,停止对火炮进行灌注高压气体。当待补偿的火炮需要补充油液时,将注气注液电源开关37按到注液档位,注液气路电磁阀6和注液电磁阀7同时打开,储气瓶1内的高压气体注入储液瓶2内,通过设于储液瓶2内且插入油液中的吸油管(图中未示出),将油液压入吸油管并从该吸油管输送至高压液体流量计8内,再经注液电磁阀7向注气注液接头9灌注到待补偿的火炮内,当高压液体流量计8检测到内部油液达到设于液位时,即待补偿的火炮的油液量补充完成,注液气路电磁阀6和注液电磁阀7关闭,停止对火炮进行灌注油液,完成对待补偿的火炮进行高压气体和油液的补充。当待补偿的火炮需要补充油液和高压气体时,将注气注液电源开关37 按到注气注液档位,储气瓶1内的高压气体分别经过第一管路12与第二管路21向待补偿的火炮同时补充高压气体和油液,实现快速补偿,当需要对储气瓶1进行补充高压气体时,只需打开充气高压针阀 34,外接上高压气体源即可,当需要对储液瓶2进行补充油液时,外接储油罐连接气液接头22上的注油管道向储液瓶2内补充油液即可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