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护理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5948发布日期:2019-01-13 17:42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护理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护理辅助用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医用护理工具。



背景技术:

在医疗领域中,经常会遇到医护人员需要开启安瓿瓶以用于病人输液的情况。安瓿瓶是用于盛装药液小型玻璃容器,也就是平时常见的用于液体药液的针剂瓶,一般用于存放注射用药液。

目前很多医院的护士在输液加药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过程开启安瓿瓶,首先用手弹一下,然后用砂轮磨一下,最后用手掰断。用手掰断瓶颈的过程中有可能会伤到手指,造成感染,且在护士工作时,既要用砂轮打磨瓶体,又要掰断瓶颈,工作步骤繁琐,耽误护理工作的时间,降低护士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护理工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开启安瓿瓶具有安全隐患,且影响工作效率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医用护理工具,包括座体、与座体侧面固接的盒体、设置于座体上且用于切割安瓿瓶的砂轮切割组件、与砂轮切割组件相邻设置于座体上且用于容纳安瓿瓶头部的掰头组件、设置于盒体内部的医用胶带组件以及设置于盒体外侧且用于割断医用胶带的胶带切割组件,砂轮切割组件向前突出于座体设置;座体上设有前后贯穿且开口向上的矩形槽,矩形槽的底部设有开口向上的V型槽,砂轮切割组件包括设置于V型槽内壁上的砂轮条、设置于砂轮条上方且用于与矩形槽的侧壁滑动连接并锁定的压实块以及设置于座体外侧且用于压紧压实块的顶丝,压实块的下部设有前后贯穿且开口向下的倒V型槽。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掰头组件包括设置于座体前侧上方的受力座以及设置于受力座下底面并向上延伸且用于容纳安瓿瓶头部的放置槽,放置槽内设有柔性橡胶层。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放置槽设有至少两个,且两个放置槽的内径大小不等。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医用胶带组件包括设置于盒体中且用于缠绕医用胶带的第一转盘以及设置于第一转盘下方且用于缠绕输液针胶带的第二转盘,第一转盘中心的第一轴和第二转盘中心的第二轴分别与盒体的前后侧壁转动连接,盒体侧部设有供医用胶带拉出的第一出口,盒体的侧部还设有供输液针胶带拉出的第二出口。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胶带切割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之间且位于盒体外侧的刀座、设置于刀座上方且用于切割医用胶带的第一刀头以及设置于刀座下方且用于切割输液针胶带的第二刀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用护理工具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用护理工具,通过设置于座体上的砂轮切割组件进行安瓿瓶的切割,然后将安瓿瓶放入掰头组件中用手向上掰安瓿瓶实现瓶颈的掉落,在为患者进行输液后,通过胶带切割组件对盒体中的医用胶带组件进行切割后用以对患者扎针部位进行固定,整个过程简化了医护人员为患者输液的操作过程,也避免了打开安瓿瓶造成手部划伤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用护理工具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座体;110-矩形槽;120-V型槽;200-盒体;210-第一出口;220-第二出口;300-砂轮切割组件;310-砂轮条;320-压实块;321-倒V型槽;330-顶丝;400-掰头组件;410-受力座;420-放置槽;430-柔性橡胶层;500-医用胶带组件;510-第一转盘;520-第二转盘; 600-胶带切割组件;610-刀座;620-第一刀头;630-第二刀头;700-医用胶带; 800-输液针胶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至2,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用护理工具进行说明。医用护理工具,包括座体100、与座体100侧面固接的盒体200、设置于座体100上且用于切割安瓿瓶的砂轮切割组件300、与砂轮切割组件300相邻设置于座体100上且用于容纳安瓿瓶头部的掰头组件400、设置于盒体200内部的医用胶带组件500以及设置于盒体200外侧且用于割断医用胶带的胶带切割组件600,砂轮切割组件300向前突出于座体100设置;座体100上设有前后贯穿且开口向上的矩形槽110,矩形槽的底部设有开口向上的V型槽120,砂轮切割组件300包括设置于V型槽120内壁上的砂轮条310、设置于砂轮条310上方且用于与矩形槽110的侧壁滑动连接并锁定的压实块320以及设置于座体100外侧且用于压紧压实块320的顶丝330,压实块320的下部设有前后贯穿且开口向下的倒V型槽32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医用护理工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用护理工具,通过设置于座体100上的砂轮切割组件300进行安瓿瓶的切割,然后将安瓿瓶放入掰头组件400中用手向上掰安瓿瓶实现瓶颈的掉落,在为患者进行输液后,通过胶带切割组件600对盒体200中的医用胶带组件500进行切割后用以对患者扎针部位进行固定,整个过程简化了医护人员为患者输液的操作过程,也避免了打开安瓿瓶造成手部划伤的问题。砂轮切割组件300采用在V型槽120中设置砂轮条310的方式,V型槽120两侧的砂轮条310的夹角也为V型,便于将安瓿瓶按压在砂轮条310上方,实现安瓿瓶上端外周的切割,继而便于将安瓿瓶上端部伸入掰头组件400中,对安瓿瓶下部施加一定向上掰的力后,实现安瓿瓶瓶颈的掰断,避免了医护人员手指被割伤的风险。压实块320设置于矩形槽110内且位于砂轮条310的上方,通过调整压实块320的位置并利用顶丝330顶紧,实现压实块下方倒V型槽321和砂轮条310之间大小空间的调整,该空间稍大于安瓿瓶瓶颈尺寸,便于安瓿瓶进出,且便于保证安瓿瓶在砂轮条310上切割时,不会造成瓶体顶端的翘起,有助于保证施力过程中瓶体的稳定性,也便于适用于不同规格的安瓿瓶的切割。将安瓿瓶颈部送入倒V型槽321和 砂轮条310之间的空间后,将安瓿瓶与砂轮条310之间压紧并旋转安瓿瓶,实现砂轮条310对安瓿瓶瓶颈的切割,砂轮条310之间采用V型而不采用弧形,一方面是为了形成安瓿瓶颈部与砂轮条310之间的点接触,便于保证切割效果,另一方面是因为日常会用到不同规格尺寸的安瓿瓶,设置为一种固定尺寸的砂轮条310形式,不利于保证后续对多种瓶体的适用性。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请一并参阅图1至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用护理工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掰头组件400包括设置于座体100前侧上方的受力座410以及设置于受力座410下底面并向上延伸且用于容纳安瓿瓶头部的放置槽420,放置槽420内设有柔性橡胶层430。柔性橡胶层430设置为较薄的一层,厚度大约为2-4毫米,目的是避免硬性挤压造成的安瓿瓶的瓶体碎裂,具有一定的缓冲力,同时,柔性橡胶层430厚度不可过厚,避免柔性过大造成安瓿瓶上端部受力不足造成的无法掰断的问题。放置槽420设置为与竖直方向有一定夹角的形式,自上而下向外侧倾斜,便于安瓿瓶的放入和施加向上掰断的力,避免垂直设置造成掰断施力不便且容易被掉落的瓶颈割伤的风险。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请一并参阅图1至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用护理工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放置槽420设有至少两个,且两个放置槽420的内径大小不等。放置槽420是用于将安瓿瓶放入,并对瓶体下部施加向下的压力,使安瓿瓶瓶颈和放置槽420发生挤压,继而实现瓶体上部切割部位的彻底断裂,最终实现安瓿瓶的开启。两个内径不同的放置槽420便于不同规格的安瓿瓶的使用。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请一并参阅图1至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用护理工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医用胶带组件500包括设置于盒体200中且用于缠绕医用胶带700的第一转盘510以及设置于第一转盘510下方且用于缠绕输液针胶带800的第二转盘520,第一转盘510中心的第一轴和第二转盘520中心的第二轴分别与盒体200的前后侧壁转动连接,盒体200侧部设有供医用胶带700拉出的第一出口210,盒体200的侧部还设有供输液针胶带800拉出的第二出口220。医用胶带700从第一出口210中牵引出且前端可以固定在胶带切割组件600上,输液针胶带800从第二出口220处牵引出,也可以固定在胶带切割组件600靠近下部的位置。医用胶带组件500主要用于对患者进行输液操作之后的固定,医用胶带700主要是对输液管进行固定时使用,胶带上整体覆有胶层,而输液针胶带800是用于对输液针针头与手部接触位置的固定,在针头上方的位置会设置一个消毒棉矩形块,避免后期拔针过程中与针头粘和带来对患者皮肤的刺伤,所以第一转盘510和第二转盘520上对应设置两种不同形式的胶带,便于使用过程中的需要,由于对输液管的固定远多余对针头的固定,所以医用胶带700设置于上方较大的第一转盘510上,医用胶带700使用频率高设置于上方操作较方便,而输液针胶带800设置于下方较小的第二转盘520上,这是由于输液针胶带800使用频率较少,使用量也相对少。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请一并参阅图1至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用护理工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胶带切割组件600包括设置于第一出口210和第二出口220之间且位于盒体200外侧的刀座610、设置于刀座610上方且用于切割医用胶带700的第一刀头620以及设置于刀座610下方且用于切割输液针胶带800的第二刀头630。胶带切割组件600在对医用胶带700和输液针胶带800分别进行切割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对其各自前端的固定,便于后续使用过程中能够从盒体200外侧之间牵引出医用胶带700或输液针胶带800。第一刀头620和第二刀头630设置于刀座610上远离盒体200的一侧,且第一刀头620向上突出于刀座610,第二刀头630向下突出于刀座610,在第一出口210和第一刀头620之间的医用胶带的下方留有足够空间便于下次医用胶带的取用,且第一刀头620的刀刃设置在刀头远离盒体200的一侧,使刀头上未设置刀刃的部位能够与医用胶带形成粘合,避免医用胶带回缩在成的取用不便的问题,同理使用于第二刀头630的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医用护理工具,通过设置于座体上的砂轮切割组件进行安瓿瓶的切割,然后将安瓿瓶放入掰头组件中用手向上掰安瓿瓶实现瓶颈的掉落,在为患者进行输液后,通过胶带切割组件对盒体中的医用胶带组件进行切割后用以对患者扎针部位进行固定,整个过程简化了医护人员为患者输液的操作过程,也避免了打开安瓿瓶造成手部划伤的问题。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