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酒开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24616发布日期:2019-12-27 14:48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酒开瓶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红酒开瓶器领域,尤其是一种红酒开瓶器。



背景技术:

红酒是经自然发酵酿造出来的果酒,其含有抗氧化物质以及白藜芦醇等物质,适量饮用具有美容养颜和促进心脏健康的效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需求,人们宴会和聚餐时逐渐采用红酒作为一种饮品。

为保证红酒的香醇和密封效果,红酒主要采用木塞封装,红酒开封时,将木塞从瓶口非常困难,需要利用开瓶器来实现,现有开瓶器主要有手动开瓶器和电动开瓶器,手动开瓶器需要人力将开瓶器的螺旋杆旋入木塞,再利用杠杆原理将木塞拔出,而电动开瓶器则通过利用电机带动螺旋杆旋入木塞并保证螺旋管位置不动,木塞相对于螺旋杆向上运动直至拔出,利用电动开瓶器可以极大的缓解人力强度。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电动开瓶器往往采用内置电源的结构,在长期使用后,若电动开瓶器电量耗尽,则无法进行使用,此时便无法打开红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红酒开瓶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红酒开瓶器,包括:

拔塞套筒,所述拔塞套筒包括第一套筒、与第一套筒的一端同轴连接的第二套筒、套接于第二套筒内的第三套筒,所述第二套筒靠近第一套筒的一端的内壁设置有挡止部;

设置于拔塞套筒内部的拔塞机构,所述拔塞机构包括插接于第一套筒内部的转动轴、与转动轴一端连接的传动轴、与转动轴另一端连接的螺旋杆以及套接于第二套筒内的弹性件,所述传动轴的一端延伸出第一套筒远离第二套筒的一端,所述螺旋杆的活动端呈悬臂式凸伸至第三套筒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第三套筒靠近第一套筒的一端,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接于第二套筒内壁的挡止部,弹性件具有受到压缩后的变形状态和伸长后的自然状态,弹性件随着第三套筒的运动压缩或伸长,当第三套筒向靠近第一套筒的方向运动时,弹性件从自然状态运动到变形状态,当第三套筒向靠近第二套筒远离第一套筒的方向运动时,弹性件从变形状态运动到自然状态;

红酒开瓶器还包括与能够插拔于第一套筒远离第二套筒一端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与传动轴配合的传动轴套,驱动装置驱动传动轴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转动,以进行拔塞或者退塞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为手动驱动装置或者电动驱动装置。所述手动驱动装置包括用于旋转所述驱动装置的手持部和遮盖拔塞套筒内部拔塞机构的遮盖部;电动驱动装置上设置有启动电动驱动装置的扳机以及控制电动驱动装置内电机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转动的转向按键,所述第一套筒远离第二套筒的一端的内壁面上设有第一卡圈,所述第一卡圈的一端面上设有交错分布的矩形卡齿,所述电动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设有第二卡圈,所述第二卡圈的一端面设有交错分布的矩形卡齿,所述第一卡圈和第二卡圈适配。此设置能够防止驱动装置在带动传动轴转动时,导致拔塞套筒也相对于驱动装置转动。

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筒包含两个半筒,所述半筒关于转动轴的轴线对称,所述半筒的对接面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第一卡扣和第一卡槽,所述两个半筒通过第一卡扣和第一卡槽卡接,能够方便打开第一套筒对拔塞机构进行维修。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筒远离第二套筒的一端设有第一台阶,所述第一台阶外径小于第一套筒的外径,所述台阶外壁套接有套环,所述第一台阶的外壁面沿其周面方向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卡扣,所述套环的内壁沿其周面方向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扣和第二卡槽适配,能够将第一套筒的两个半筒套紧,进一步防止第一套筒的两个半筒分开。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套筒靠近瓶口的一端的内壁面和第三套筒的外壁面之间设有沿第二套筒轴线方向的滑动机构,通过滑动机构能够引导第三套筒沿其轴线方向做直线运动,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块和与滑块配合的滑槽,所述滑块沿第二套筒的轴线设于第二套筒靠近瓶口的一端的内壁面,所述滑槽沿第三套筒的轴线设于第三套筒的外壁面,一方面既能保证在拔塞过程中拔出的木塞带动第三套筒沿第三套筒的轴线方向运动,另一方面能够防止第三套筒在木塞的扭矩下发生旋转,使得木塞在螺旋杆的带动下发生空转,导致木塞不能沿第三套筒的轴线方向运动,即木塞不能从酒瓶中拔出。

为了避免在退塞过程中第三套筒随着木塞从第二套筒中退出,作为一种优选地,所述第二套筒靠近瓶口一端的内径小于第三套筒靠近瓶口一端的外径。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套筒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多个沿其周面方向均匀分布的定位棱,能够夹紧木塞,防止木塞转动,所述定位棱靠近第四套筒的一端设有倒角,能够易于木塞沿第三套筒滑动,便于将木塞夹紧,防止木塞转动。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轴靠近中部的位置设有第二台阶,所述第二台阶的两侧分别套接有垫圈,所述垫圈的直径大于台阶的直径,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壁面设有限位槽,所述垫圈安置于限位槽内,既能够防止转动轴沿其轴线方向移动,又能够避免转动轴的第二台阶和限位槽摩擦,损坏限位槽。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轴靠近传动轴的一端横截面为正六边形,所述传动轴靠近转动轴的一端开设有正六边形槽,所述转动轴插接于传动轴的正六边形槽内,能够保证传动轴带动转动轴转动,并将驱动机构给予的转动扭矩传导到转动轴上带动螺旋杆转动,同时可以保证传动轴和转动轴的同轴度,避免产生转动离心力,损坏拔塞机构。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套筒的挡止部上开设有多个螺钉孔,所述第一套筒靠近第二套筒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与挡止部相对的位置开设有同等数量的螺钉孔,螺钉穿过挡止部上的螺钉孔和连接部上的螺钉孔将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连接在一起,能够便于连接和拆装拔塞套筒。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套筒靠近瓶口的一端是指,在使用红酒开瓶器进行拔塞或者退塞工作时,第二套筒靠近红酒瓶瓶口的自由端,为了便于阐述,即使在没有使用红酒开瓶器进行拔塞或者退塞工作,仍将第二套筒的自由端称为靠近瓶口的一端;同样,为了便于阐述,将第三套筒靠近第二套筒自由端的一端称为靠近瓶口的一端。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红酒开瓶器克服了传统的电动红酒开瓶器在开封红酒时电动开瓶器的电源耗尽无法打开红酒以及传统的电动开瓶器内置电源导致结构偏大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既能手动打开红酒瓶又能电动打开红酒瓶的无需内置电源的红酒开瓶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手动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动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套筒的半筒和第二套筒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套筒的半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套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卡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转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传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红酒开瓶器100、第一套筒11、第一卡扣111、第一卡槽112、第一台阶113、第二卡扣114、限位槽115、连接部116、半筒117、第二套筒12、挡止部121、滑块122、第三套筒13、滑槽131、定位棱132、转动轴16、第二台阶161、传动轴17、正六边形槽171、螺旋杆18、螺旋弹簧19、电动驱动装置20、扳机201、转向按键202、套环21、第二卡槽211、垫圈22、第一卡圈23、第二卡圈24、螺钉25、手动驱动装置26、传动轴套261、手持部262、遮盖部263。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红酒开瓶器100,包括拔塞套筒、设置于拔塞套筒内部的拔塞机构以及驱动装置。

拔塞套筒包括第一套筒11、与第一套筒11的一端同轴联接的第二套筒12、套接于第二套筒12内的第三套筒13。

拔塞机构包括插接于第一套筒11内部的转动轴16、与转动轴16一端连接的传动轴17、与转动轴16另一端连接的螺旋杆18以及套接于第二套筒12内的弹性件19,第二套筒12靠近第一套筒11的一端的内壁设置有挡止部121。所述传动轴17的一端延伸出第一套筒11远离第二套筒12的一端,所述螺旋杆18的活动端延伸于第三套筒13靠近瓶口的一端,所述弹性件19的一端与第三套筒13远离瓶口的一端连接,弹性件19的另一端抵接于第二套筒12内壁的挡止部121。弹性件19具有受到压缩后的变形状态和伸长后的自然状态,第三套筒13随着弹性件19的压缩和伸长而运动,当弹性件19从自然状态运动到变形状态时,第三套筒13向靠近第一套筒11的方向运动;当弹性件从变形状态运动到自然状态时,第三套筒13向靠近瓶口的方向运动。第二套筒12靠近瓶口的一端的内径小于第三套筒13靠近瓶口一端的外径。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件19采用圆柱螺旋弹簧,螺旋弹簧19的内径大于螺旋杆18的外径,并且传动轴17、转动轴16、螺旋杆18以及螺旋弹簧19均同轴安装,确保拔塞机构工作时的直线度。

参图3和图4,红酒开瓶器100还包括能够插拔于第一套筒11远离第二套筒12一端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传动轴17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旋转,以进行拔塞或者退塞工作。所述驱动装置可以是手动驱动装置26,也可以是电动驱动装置20(例如手持电钻)。手动驱动装置26包括与传动轴17配合的传动轴套261,用于旋转驱动装置的手持部262和遮盖拔塞套筒内部拔塞机构的遮盖部263。传动轴套261的内径略大于传动轴17的直径,在红酒开瓶器100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将手动驱动装置26插接于第一套筒11远离第二套筒12的一端,同时,手动驱动装置26内的传动轴套261套接于传动轴17,可以保护传动轴17,同时可以避免长久放置时,灰尘和水汽进入拔塞套筒内产生累积,污染和腐蚀拔塞机构。在使用电动驱动装置20时,拔掉套接在第一套筒11上的手动驱动装置,套接上电动驱动装置,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动驱动装置为手持电钻20。手持电钻20上设置有启动手持电钻20的扳机201以及控制手持电钻20内电机正反向转动的转向按键202,手持电钻20带动拔塞机构的传动轴17正向转动或者反向转动。下文中,以使用手持电钻20作驱动装置为具体实施例,进行本实用新型红酒开瓶器的说明。

结合图5至图8,第一套筒11包含两个关于转动轴16的轴线对称的半筒117,所述半筒117的对接面上分别设置第一卡扣111和第一卡槽112,这两个半筒117通过第一卡扣111和第一卡槽112卡接,第一套筒11分体设置的好处是,能够方便打开第一套筒11对拔塞机构进行维修,本实施例中,两个半筒117的对接面上分别设置了四个第一卡扣111和四个第一卡槽112,以保证两个半筒117卡接的效果,在实际运用中,为进一步提升两个半筒117的卡接效果,可以增加第一卡扣111和第一卡槽112的数量,减小两个半筒117卡接配合的缝隙,防止灰尘渗入,同时提升美观度。

为防止第一套筒11的两个半筒117开裂,第一套筒11远离第二套筒12的一端设有第一台阶113,第一台阶113的外壁套接有套环21。第一台阶113的外径小于第一套筒11的外径,并且为了防止套环21脱离第一台阶113,在第一台阶113的外壁面沿其周面方向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卡扣114,在套环21的内壁沿其周面方向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卡槽211,第二卡扣114和第二卡槽211适配,能够将第一套筒11套紧,提高两个半筒117的卡接效果,防止第一套筒11的两个半筒117分开。

结合图9和图10,第二套筒12靠近瓶口的一端的内壁面和第三套筒13的外壁面之间设有沿第二套筒12轴线方向的滑动机构,通过滑动机构能够引导第三套筒13沿其轴线方向做直线运动。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块122和与滑块122配合的滑槽131,滑块122沿第二套筒12的轴线设于第二套筒12靠近瓶口的一端的内壁面,滑槽131沿第三套筒13的轴线设于第三套筒13的外壁面。在将木塞从酒瓶中拔出时,木塞在螺旋杆18的带动下进入第三套筒13内,并带动第三套筒13沿其轴线向上滑动,同时,螺旋杆18转动时会对木塞产生旋转扭矩,木塞会将该旋转扭矩传导至第三套筒13上,如果第三套筒13在此扭矩下发生旋转,即木塞同样旋转,则木塞和旋转螺旋之间将无法产生轴线方向上的相对运动,即木塞不能从酒瓶中拔出,因此通过设置滑块122和滑槽131,既能保证在拔塞过程中引导木塞带动第三套筒13沿第三套筒13的轴线方向运动,又能够防止第三套筒13在木塞的扭矩下发生旋转,避免木塞在螺旋杆18的带动下发生空转,发生木塞无法从酒瓶中拔出的情况。

第三套筒13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多个沿其周面方向均匀分布的定位棱132,该定位棱132的方向平行于第三套筒13的轴线方向,在螺旋杆18将木塞从酒瓶中拔出时,木塞进入第三套筒13,通过定位棱132能够夹紧木塞,防止木塞转动,所述定位棱132靠近瓶口的一端设有倒角,能够引导木塞进入第三套筒13,便于定位棱132将木塞夹紧。

结合图7,为防止转动轴16发生轴线方向上的直线运动,转动轴16靠近中部的位置设有第二台阶161,第二台阶161的两侧分别套接有垫圈22,垫圈22的直径大于第二台阶161的直径,第一套筒11的内壁面设有限位槽115,所述垫圈22安置于限位槽115内,既能够防止转动轴16沿其轴线方向移动,又能够避免转动轴16的第二台阶161和限位槽115摩擦,损坏限位槽115,当然在实际运用中,使用者可以在转动轴16、垫圈22以及第一套筒11的接触位置涂抹润滑油,一方面可以增加润滑度减少摩擦阻力,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摩擦部位的热量散失。

结合图11,第一套筒11远离第二套筒12的一端的内壁面嵌有第一卡圈23,第一卡圈23的一端面上设有交错分布的矩形卡齿,手持电钻20的的输出端设有第二卡圈24,第二卡圈24与第一卡圈23相对的端面上设有交错分布的矩形卡齿,第一卡圈23和第二卡圈24适配,在拔塞时,手持电钻20的输出端和第一套筒11远离第一套筒11的一端连接,使得第一卡圈23和第二卡圈24配合锁紧,扣动手持电钻20的扳机201,手持电钻20带动传动轴17转动,第一卡圈23和第二卡圈24的设置可以避免拔塞套筒相对于手持电钻20转动。

结合图12和图13,转动轴16靠近传动轴17的一端横截面为正六边形,传动轴17靠近转动轴16的一端开设有正六边形槽171,转动轴16插接于传动轴17的正六边形槽171内。当传动轴17转动时能够带动转动轴16一起转动,并将手持电钻20给予的转动扭矩传导到转动轴16上带动螺旋杆18转动,为了避免产生转动离心力而使转动轴16在转动过程中发生偏移,同时导致螺旋杆18的活动端在转动过程中碰撞到酒瓶的内壁,以至于损坏拔塞机构,应保证传动轴17和转动轴16的同轴度。

第二套筒12的挡止部121上开设有多个螺钉孔,第一套筒11靠近第二套筒12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部116,连接部116上与挡止部121相对位置同样开设有同等数量螺钉孔,螺钉25穿过挡止部121上的螺钉孔和连接部上的螺钉孔将第一套筒11和第二套筒12连接在一起,在保证第一套筒11和第二套筒12的连接效果的同时,当拔塞机构发生损坏时,如此设置能够便于拆装拔塞套筒其内部的拔塞机构进行维修和更换。

本申请中,将拔塞套筒的第一套筒11和手持电钻20的输出端连接,只需通过电动驱动装置(手持电钻)提供整个红酒开瓶器的电源,而避免了在红酒开瓶器的拔塞套筒或者拔塞机构中设置电源装置,简化了拔塞套筒和拔塞机构。在拔塞过程中,将需要开瓶的红酒瓶的瓶口插入第三套筒13,使瓶口处的木塞和螺旋杆18的活动端抵接;扣动手持电钻20的扳手,手持电钻20带动传动轴17转动,传动轴17带动输出轴转动,输出轴带动螺旋杆18转动,并使螺旋杆18的活动端转入木塞当中,手握酒瓶使得无法转动,且木塞和酒瓶之间因为摩擦阻力的存在也无法转动,木塞在螺旋杆18的转动下沿其轴线方向向上运动并抵入第三套筒13,此时弹性件19从自然状态运动到变形状态,第三套筒13向靠近第一套筒11的方向运动,而酒瓶因为第二套筒12口径的限制,无法继续伸入红酒开瓶器100的内部,木塞从酒瓶中拔出,即拔塞机构拔塞;当木塞部分从酒瓶中拔出时,木塞的拔出的部分进入第三套筒13内,第三套筒13内的定位棱132继续夹紧木塞防止木塞在旋转螺杆的转动下发生空转,木塞继续向上运动,直至从酒瓶中拔出,并按下控制手持电钻20反向转动的转向按键202,扣动扳手,手持电钻20反转,同样的带动螺旋杆18反转,木塞在第三套筒13内的定位棱132的夹紧下依据无法转动,木塞只能沿第三套筒13的轴线方向向下运动,而第三套筒13在螺旋弹簧19的反弹力作用下也沿其轴线方向向下运动,此时弹性件(螺旋弹簧19)从变形状态运动到自然状态,第三套筒13向靠近瓶口的方向运动,第二套筒靠近瓶口的一端的内径小于第三套筒的外径,所以当第三套筒13靠近瓶口的一端抵持到第二套筒12靠近瓶口的一端时,第三套筒13停止运动,此时木塞在螺旋杆18的转动下继续沿第三套筒13的轴线方向向下运动,直至从第二套筒12的端口处退出,即拔塞机构退塞。

当然了,本申请中所述红酒开瓶器不止限于红酒瓶的拔塞,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可以用于其他瓶子的拔塞。本申请中,所述拔塞是指将瓶塞从酒瓶中拔出;所述退塞是指将瓶塞从红酒开瓶器中退出。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变换,这些等同变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