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压缩氢气的卸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16040发布日期:2021-02-20 19:43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压缩氢气的卸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氢气运输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压缩氢气的卸气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加氢站用于对燃料电池汽车进行氢燃料加注,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是一种以氢气为燃料,通过燃料电池将氢气转换为电能作为动力源的高效率、零排放的清洁汽车技术;加氢站通过外部供氢时,长管拖车利用卸气桩将拖车内的氢气进行卸气,由于拖车内的氢气压强不够,往往需要对氢气进行压缩,目前市面上的加氢站从卸气到压缩的过程中管道内有可能存在杂质气体,存在安全隐患,不符合安全性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压缩氢气的卸气系统,不仅可以对氢气进行压缩,还可以利用氮气进行吹扫,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0004]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可压缩氢气的卸气系统,包括运氢车、卸气软管、氢气主管道、过滤器、急停装置、压缩机、氢气输入管和氢气输出管;所述卸气软管的输出端与所述氢气主管道连通;所述氢气主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氢气阀门和所述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氢气阀门的输出端;所述急停装置设置于所述氢气主管道上,且所述急停装置位于所述过滤器的输出端;所述氢气输入管的输入端连通至所述氢气主管道的输出端,所述氢气输入管的输出端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氢气输入端;所述氢气输出管的输入端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氢气输出端;所述氢气输入管设有氢气输入球阀和氢气输入止回阀。
[0006]
优选的,还包括氮气输入管;所述氮气输入管的输入端为氮气输入口;所述氮气输入管的输出端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氮气输入端,且所述氮气输入管设有氮气输入阀。
[0007]
优选的,还包括放散输出管;所述放散输出管的输入端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放散输出端,所述放散输出管的输出端为放散口,所述放散输出管设有放散阀。
[0008]
优选的,还包括氮气放气管,其一端连通至所述氮气输入管,所述氮气放气管的输出端与所述放散输出管连通,所述氮气放气管上设有氮气放气阀。
[0009]
优选的,所述压缩机设有两台。
[0010]
优选的,所述第一氢气阀门、氮气输入阀、氮气放气阀和放散阀均为球阀。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2]
本实用新型根据上述内容提出一种可压缩氢气的卸气系统,通过所述压缩机对氢气进行压缩,增大氢气的压强,提高加氢站的工作效率;同时本系统可以通入氮气对整个系统进行吹扫,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0014]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图。
[0015]
其中:运氢车21、卸气软管22、氢气主管道23、第一氢气阀门231、过滤器24、急停装置25、压缩机31、氢气输入端311、氢气输出端312、氮气输入端313、放散输出端314、氢气输入管32、氢气输入球阀321、氢气输入止回阀 322、氢气输出管33、氮气输入管34、氮气输入阀341、氮气放气管342、氮气放气阀343、氮气输入口344、放散输出管35、放散阀351、放散口352。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1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0018]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0019]
参照图1-2所示,一种可压缩氢气的卸气系统,包括运氢车21、卸气软管 22、氢气主管道23、过滤器24、急停装置25、压缩机31、氢气输入管32和氢气输出管33;所述卸气软管22的输出端与所述氢气主管道23连通;所述氢气主管道23上设置有第一氢气阀门231和所述过滤器24;所述过滤器24设置于所述第一氢气阀门231的输出端;所述急停装置25设置于所述氢气主管道23 上,且所述急停装置25位于所述过滤器24的输出端;所述氢气输入管32的输入端连通至所述氢气主管道23的输出端,所述氢气输入管32的输出端连通至所述压缩机31的氢气输入端311;所述氢气输出管33的输入端连通至所述压缩机31的氢气输出端312;所述氢气输入管32设有氢气输入球阀321和氢气输入止回阀322。
[0020]
具体的,在使用时,将所述卸气软管22的输入端连接至运氢车21的储氢罐上,储氢罐的氢气通过所述卸气软管22输出至所述氢气主管道23内,所述第一氢气阀门231用于控制所述氢气主管道23的通闭;
[0021]
在正常情况下,当需要把所述储氢罐内的氢气卸载时,则打开所述第一氢气阀门231,从而实现所述氢气主管道23的导通;反之,则将关闭所述第一氢气阀门231,从而实现所述氢气主管道23的关闭。
[0022]
在卸载所述储氢罐内的氢气且当氢气经过所述过滤器24时,所述过滤器24 可以对所述运氢车21卸下的氢气进行过滤,保证所述氢气的纯净度;当出现紧急情况需要停止
氢气的输送时,可以通过所述急停装置25将所述氢气主管道23 关闭,从而阻止氢气的流通,达到急停的效果,提高本卸气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0023]
另外,所述压缩机31为现有的压缩机,所述压缩机31的氢气输入端311 与所述氢气输入管32连通,通过所述氢气输入管32与所述卸氢系统2连通;打开所述氢气输入球阀321,氢气通过所述氢气主管道23输入到所述压缩机31,所述氢气输入止回阀322可以防止氢气倒流回所述卸氢系统2;所述压缩机31 将氢气进行压缩,增大氢气的压强,然后通过从所述氢气输出端312输出到氢气输出管32,并输送到所述加氢系统5对加氢车辆进行加氢,压缩过的氢气压强较大,可以提高加氢站的加氢效率。
[0024]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氮气输入管34;所述氮气输入管34的输入端为氮气输入口344;所述氮气输入管34的输出端连通至所述压缩机31的氮气输入端313,且所述氮气输入管34设有氮气输入阀341。
[0025]
具体的,打开所述氮气输入阀341,氮气通过所述氮气输入口344进入所述氮气输入管34,并从所述氮气输入端313输入到所述压缩机31内;当所述压缩机31存在杂质气体时,可以通过所述氮气输入管34向所述压缩机31内通入氮气,同时打开所述氮气放气阀343,氮气就会把所述压缩机31的气体输出至所述放散输出端314,通过所述放散口352对气体进行排放,然后再开启所述氢气输入管32的氢气输入球阀321,此时输入的氢气就不会与杂质气体混合,降低氢气与杂质气体混合爆炸的风险。
[0026]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放散输出管35;所述放散输出管35的输入端连通至所述压缩机31的放散输出端314,所述放散输出管35的输出端为放散口352,所述放散输出管35设有放散阀351。
[0027]
具体的,当所述压缩机31内存在空气等杂质气体时,可以打开所述放散阀 351,所述压缩机31内的气体从所述放散输出端314输送到放散输出管35内,气体经过放散输出管35后通过放散口352排放,从而把所述压缩机31内的杂质气体排出,保证所述压缩机31的运行的安全。
[0028]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氮气放气管342,其一端连通至所述氮气输入管34,所述氮气放气管342的输出端与所述放散输出管35连通,所述氮气放气管342 上设有氮气放气阀343。
[0029]
具体的,所述氮气放气管342可以对所述氮气输入管34内的气体进行排放,当所述氮气输入管34的输入端输入的氮气不纯净时,可以打开所述氮气放气阀 343对氮气进行排放,防止不纯净的氮气进入到所述压缩机31内。
[0030]
进一步的是,所述压缩机31设有两台。
[0031]
具体的,其中一台所述压缩机31为常用状态,另一台所述压缩机31为备用状态,在正常情况时,启用常用状态的所述压缩机31,当需要用气量大的时候,就可以开启备用的所述压缩机31,将氢气输送到两台所述压缩机31,利用两台所述压缩机31对氢气进行压缩输出,可以提高本实用新型对氢气压缩的效率。
[0032]
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氢气阀门231、氮气输入阀341、氮气放气阀343和放散阀351均为球阀。
[0033]
具体的,球阀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密封性好还有维修方便等特点,在真空系统中广泛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第一氢气阀门231、氮气输入阀341、氮气放气
阀343和放散阀351应用球阀为优选方案。
[0034]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