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醇基燃料装卸的可转向机械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14594发布日期:2021-08-27 10:48阅读:67来源:国知局
用于醇基燃料装卸的可转向机械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装卸领域,特别是用于醇基燃料装卸的可转向机械臂。



背景技术:

醇基燃料就是以醇类(如甲醇、乙醇、丁醇等)物质为主体配置的燃料。它是以液体或者固体形式存在的。它也是一种生物质能,和核能、太阳能、风力能、水力能一样,是各国政府大力推广的环保洁净能源;面对石化能源的枯竭,醇基燃料是最有潜力的新型替代能源,深受各国企业组织的青睐。

醇基燃料进行装卸时,地面设备与液体槽车(或其它可移动容器)之间传输液体和气体产品采用陆用流体装卸臂,装卸臂结构采用立柱安装与地面上,并固定安装有鹤管内臂和鹤管外臂,通过支吊架结构对鹤管内臂和鹤管外臂进行支撑,鹤管内臂和鹤管外臂之间通过有弹簧缸进行转向升降,实现对液体流向的调节;但现有的机械臂结构中,机械臂与立柱为固定安装形式,机械臂仅为一个伸出方向上进行上下、横向位置调节,无法对机械臂进行周向调节,使机械臂周围的任意位置均可通过鹤管实现装卸。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醇基燃料装卸的可转向机械臂,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用于醇基燃料装卸的可转向机械臂,包括立柱、底盘、第一托盘、底旋转架、第一轴承、驱动电机、驱动齿轮、第一顶盘、固定螺栓、第二托盘、顶旋转架、第二轴承、连接杆、第二顶盘、顶杆、连接轴和旋转齿轮;

所述底盘设置于所述立柱的底端,所述立柱与所述底盘垂直固定设置;所述第一托盘周向设置于所述立柱的外壁底侧,并与所述立柱呈固定设置;所述底旋转架设置于所述立柱的外壁,并置于所述第一托盘的顶面,所述底旋转架的底面侧边呈坡面状锯齿结构,形成底旋转架转齿;所述底旋转架的顶面侧边周向设有锁紧片,所述锁紧片与所述底旋转架呈垂直固定设置,每个所述锁紧片上横向设有锁紧孔;所述底旋转架的中心呈通孔状结构,形成底旋转架通孔,所述底旋转架通孔的内侧壁周向呈凹槽状,形成第一轴承嵌槽;所述底旋转架的两侧壁设有底支撑架,所述底支撑架与所述底旋转架固定,一侧所述底支撑架的端部通过紧固件与管道环抱固定;所述第一轴承嵌入所述第一轴承嵌槽内,所述立柱贯穿所述底旋转架通孔,所述底旋转架与所述立柱呈可转动设置;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立柱的侧壁,并与所述立柱垂直固定设置;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驱动电机呈同轴转动;所述驱动齿轮于所述底旋转架转齿啮合,实现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底旋转架传动;所述第一顶盘设置于所述底旋转架的顶面,并与所述立柱呈固定设置,所述第一顶盘嵌入所述锁紧片内,所述第一顶盘与所述第一托盘对所述底旋转架纵向夹持限位,所述第一顶盘的顶面侧边设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与所述第一顶盘呈垂直固定设置,并贴合于所述锁紧片的内侧壁,所述连接筒的侧壁周向设有连接筒通孔;所述固定螺栓贯穿所述连接筒通孔和锁紧孔,并配合螺母实现所述底旋转架与所述第一顶盘固定;

所述第二托盘周向设置于所述立柱的外壁顶侧,并与所述立柱呈固定设置;所述顶旋转架设置于所述立柱的外壁,并置于所述第二托盘的顶面,所述顶旋转架的顶面呈坡面状锯齿结构,形成顶旋转架转齿;所述顶旋转架的中心呈通孔状结构,形成顶旋转架通孔,所述顶旋转架通孔的内侧壁周向呈凹槽状,形成第二轴承嵌槽,所述第二轴承嵌入所述第二轴承嵌槽内,所述立柱贯穿所述顶旋转架通孔,所述顶旋转架与所述立柱呈可转动设置;所述顶旋转架的两侧壁设有顶支撑架,所述顶支撑架与所述顶旋转架固定,一侧所述顶支撑架的端部通过紧固件与管道环抱固定;所述连接杆设置于所述立柱的两侧,每个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顶支撑架固定设置,每个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底支撑架固定设置;所述第二顶盘设置于所述顶旋转架的顶面,并与所述立柱外壁固定设置,所述第二顶盘与所述第二托盘对所述顶旋转架纵向夹持限位;所述顶杆垂直设置于所述立柱的顶端,并与所述立柱呈垂直设置;所述连接轴设置于所述顶杆的侧壁,并与所述顶杆垂直固定设置;所述旋转齿轮设置于所述连接轴的端部,并通过轴承与所述连接轴呈转动设置,所述旋转齿轮与所述顶旋转架转齿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托盘的顶面周向呈凸起状结构,形成底限位圈,所述底限位圈呈圆圈状结构,并与所述第一托盘呈一体式结构;所述底旋转架的底面周向呈凹槽状结构,形成底限位槽,所述底限位槽的形状与所述底限位圈的形状相适应,所述底限位圈嵌入所述底限位槽内,实现所述底旋转架与所述第一托盘呈限位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底旋转架呈圆盘状结构,所述底旋转架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托盘的外径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片的数量为四个,呈“十”字设置,所述锁紧片的外侧壁与所述底旋转架的外侧壁平齐;每个所述锁紧片呈弯弧状结构;每个所述锁紧片上设置的锁紧孔形状为腰型孔结构,并呈横向设置于所述锁紧片的侧壁。

进一步的,所述底支撑架对称设置于所述底旋转架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托盘的底侧。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齿轮、旋转齿轮均采用锥形齿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托盘的顶面周向呈凸起状结构,形成顶限位圈,所述顶限位圈呈圆圈状结构,并与所述第二托盘呈一体式结构;所述顶旋转架的底面周向呈凹槽状结构,形成顶限位槽,所述顶限位槽的形状与所述顶限位圈的形状相适应,所述顶限位圈嵌入所述顶限位槽内,实现所述顶旋转架与所述第二托盘呈限位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顶支撑架对称设置于所述顶旋转架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轴的数量为两个,对称设置于所述顶杆的两侧,且与所述连接轴相连的旋转齿轮的数量为两个,呈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对用于醇基燃料装卸的机械臂结构处设计有可转向的结构,通过驱动电机驱动底旋转架转动,并通过连杆装置联动顶旋转架转动,将机械臂结构于立柱之间设计为可转动形式,可将机械臂管道与立柱之间实现周向转动,实现机械臂可于任意点位停留装卸,提高了机械臂结构的装配灵活性。

本机械臂结构的可转动结构,结构稳定,转动到合适位置后整体装置可通过螺栓连接处于稳固的连接状态,装置的稳定性强,装置的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柱底侧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立柱底侧的局部装配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立柱顶侧的局部装配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立柱顶侧的局部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立柱1;

底盘2;

第一托盘3、底限位圈3-1;

底旋转架4、底旋转架转齿4-1、锁紧片4-2、锁紧孔4-2-1、底旋转架通孔4-3、第一轴承嵌槽4-4、底支撑架4-5、底限位槽4-6;

第一轴承5;

驱动电机6;

驱动齿轮7;

第一顶盘8、连接筒8-1、连接筒通孔8-2;

固定螺栓9;

第二托盘10、顶限位圈10-1;

顶旋转架11、顶旋转架转齿11-1、顶旋转架通孔11-2、第二轴承嵌槽11-3、顶支撑架11-4、顶限位槽11-5;

第二轴承12;

连接杆13;

第二顶盘14;

顶杆15;

连接轴16;

旋转齿轮17;

管道1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固定连接,固定设置、固定结构均为焊接、螺钉连接、螺栓螺母连接、铆接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公知技术。

结合附图可见,用于醇基燃料装卸的可转向机械臂,包括立柱1、底盘2、第一托盘3、底旋转架4、第一轴承5、驱动电机6、驱动齿轮7、第一顶盘8、固定螺栓9、第二托盘10、顶旋转架11、第二轴承12、连接杆13、第二顶盘14、顶杆15、连接轴16和旋转齿轮17;

所述底盘2设置于所述立柱1的底端,所述立柱1与所述底盘2垂直固定设置;所述第一托盘3周向设置于所述立柱1的外壁底侧,并与所述立柱1呈固定设置;所述底旋转架4设置于所述立柱1的外壁,并置于所述第一托盘的顶面,所述底旋转架4的底面侧边呈坡面状锯齿结构,形成底旋转架转齿4-1;所述底旋转架4的顶面侧边周向设有锁紧片4-2,所述锁紧片4-2与所述底旋转架4呈垂直固定设置,每个所述锁紧片4-2上横向设有锁紧孔4-2-1;所述底旋转架4的中心呈通孔状结构,形成底旋转架通孔4-3,所述底旋转架通孔4-3的内侧壁周向呈凹槽状,形成第一轴承嵌槽4-4;所述底旋转架4的两侧壁设有底支撑架4-5,所述底支撑架4-5与所述底旋转架4固定,一侧所述底支撑架4-5的端部通过紧固件与管道18环抱固定;所述第一轴承5嵌入所述第一轴承嵌槽4-4内,所述立柱1贯穿所述底旋转架通孔4-3,所述底旋转架4与所述立柱1呈可转动设置;所述驱动电机6设置于所述立柱1的侧壁,并与所述立柱1垂直固定设置;所述驱动齿轮7与所述驱动电机6呈同轴转动;所述驱动齿轮7于所述底旋转架转齿4-1啮合,实现所述驱动电机6与所述底旋转架4传动;所述第一顶盘8设置于所述底旋转架4的顶面,并与所述立柱1呈固定设置,所述第一顶盘8嵌入所述锁紧片4-2内,所述第一顶盘8与所述第一托盘3对所述底旋转架4纵向夹持限位,所述第一顶盘8的顶面侧边设有连接筒8-1,所述连接筒8-1与所述第一顶盘8呈垂直固定设置,并贴合于所述锁紧片4-2的内侧壁,所述连接筒8-1的侧壁周向设有连接筒通孔8-2;所述固定螺栓9贯穿所述连接筒通孔8-2和锁紧孔4-2-1,并配合螺母实现所述底旋转架4与所述第一顶盘8固定;

所述第二托盘10周向设置于所述立柱1的外壁顶侧,并与所述立柱1呈固定设置;所述顶旋转架11设置于所述立柱1的外壁,并置于所述第二托盘10的顶面,所述顶旋转架11的顶面呈坡面状锯齿结构,形成顶旋转架转齿11-1;所述顶旋转架11的中心呈通孔状结构,形成顶旋转架通孔11-2,所述顶旋转架通孔11-2的内侧壁周向呈凹槽状,形成第二轴承嵌槽11-3,所述第二轴承12嵌入所述第二轴承嵌槽11-3内,所述立柱1贯穿所述顶旋转架通孔11-2,所述顶旋转架11与所述立柱1呈可转动设置;所述顶旋转架11的两侧壁设有顶支撑架11-4,所述顶支撑架11-4与所述顶旋转架11固定,一侧所述顶支撑架11-4的端部通过紧固件与管道18环抱固定;所述连接杆13设置于所述立柱1的两侧,每个所述连接杆13的一端与所述顶支撑架11-4固定设置,每个所述连接杆13的一端与所述底支撑架4-5固定设置;所述第二顶盘14设置于所述顶旋转架11的顶面,并与所述立柱1外壁固定设置,所述第二顶盘14与所述第二托盘10对所述顶旋转架11纵向夹持限位;所述顶杆15垂直设置于所述立柱的顶端,并与所述立柱呈垂直设置;所述连接轴16设置于所述顶杆15的侧壁,并与所述顶杆15垂直固定设置;所述旋转齿轮17设置于所述连接轴16的端部,并通过轴承与所述连接轴16呈转动设置,所述旋转齿轮17与所述顶旋转架转齿11-1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托盘3的顶面周向呈凸起状结构,形成底限位圈3-1,所述底限位圈3-1呈圆圈状结构,并与所述第一托盘3呈一体式结构;所述底旋转架4的底面周向呈凹槽状结构,形成底限位槽4-6,所述底限位槽4-6的形状与所述底限位圈3-1的形状相适应,所述底限位圈3-1嵌入所述底限位槽4-6内,实现所述底旋转架4与所述第一托盘3呈限位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底旋转架4呈圆盘状结构,所述底旋转架4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托盘3的外径尺寸。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片4-2的数量为四个,呈“十”字设置,所述锁紧片4-2的外侧壁与所述底旋转架4的外侧壁平齐;每个所述锁紧片4-2呈弯弧状结构;每个所述锁紧片4-2上设置的锁紧孔4-2-1形状为腰型孔结构,并呈横向设置于所述锁紧片4-2的侧壁。

进一步的,所述底支撑架4-5对称设置于所述底旋转架4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6设置于所述第一托盘3的底侧。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齿轮7、旋转齿轮17均采用锥形齿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托盘10的顶面周向呈凸起状结构,形成顶限位圈10-1,所述顶限位圈10-1呈圆圈状结构,并与所述第二托盘10呈一体式结构;所述顶旋转架11的底面周向呈凹槽状结构,形成顶限位槽11-5,所述顶限位槽11-5的形状与所述顶限位圈10-1的形状相适应,所述顶限位圈10-1嵌入所述顶限位槽11-5内,实现所述顶旋转架11与所述第二托盘10呈限位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顶支撑架11-4对称设置于所述顶旋转架11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轴16的数量为两个,对称设置于所述顶杆15的两侧,且与所述连接轴16相连的旋转齿轮17的数量为两个,呈相对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是:

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驱动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啮合底旋转架转齿带动底旋转架以立柱为中心进行转动,底限位圈在底限位槽内进行限位转动,第一托盘和第一顶盘对底旋转架进行纵向夹持,锁紧片在连接筒的内壁贴合转动,同时底旋转架带动两侧底支撑架转动,管道进行周向转动,两侧底支撑架通过连接杆的联动,带动顶侧顶旋转架以立柱为中心进行转动,顶限位圈在顶限位槽内进行限位转动,第二托盘和第二顶盘对顶旋转架进行纵向夹持,顶杆两侧的连接轴带动旋转齿轮压合于顶旋转架转齿的顶面,旋转齿轮对顶旋转架的外圈压合限位;最后当管道旋转到合适角度后,将固定螺栓贯穿连接筒的连接筒通孔,并从对位的锁紧孔中穿出,并配合螺母螺纹固定,实现管道于立柱的固定,可打开与管道相连的机械臂进行装卸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对用于醇基燃料装卸的机械臂结构处设计有可转向的结构,通过驱动电机驱动底旋转架转动,并通过连杆装置联动顶旋转架转动,将机械臂结构于立柱之间设计为可转动形式,可将机械臂管道与立柱之间实现周向转动,实现机械臂可于任意点位停留装卸,提高了机械臂结构的装配灵活性。

本机械臂结构的可转动结构,结构稳定,转动到合适位置后整体装置可通过螺栓连接处于稳固的连接状态,装置的稳定性强,装置的使用寿命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