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粘合剂供料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078633发布日期:2021-02-26 17:21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粘合剂供料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0001]
本发明涉及粘合剂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粘合剂供料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湿气固化型或氧固化型粘合剂与空气接触后极易固化,因此对该类粘合剂进行供料的供料装置应当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否则空气会混入粘合剂中,使粘合剂局部固化,影响产品质量。此外,若粘合剂中混入空气,会在粘合剂中形成大量气泡,导致涂覆的粘合剂层中夹杂大量气泡,影响其粘结效果。
[0003]
在通过加压将粘合剂从喷嘴喷出进行涂覆粘接的作业过程中,通常需要将两条流体管进行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粘合剂输送流路。在压力环境下,两条流体管的连接处更容易松动,空气从松动处进入流体管内,会对粘合剂的质量和施工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粘合剂供料装置,包括加压箱和放置于所述加压箱内的料桶,所述料桶由受压变形的柔性塑料材料制成,所述加压箱外接空气增压装置,所述料桶内设有吸液管,所述吸液管通过密封装接件插接送液管;所述密封装接件包括第一密封装接单元和第二密封装接单元,所述第一密封装接单元一端与所述料桶的桶口可拆卸连接,另一端插接所述第二密封装接单元;所述第一密封装接单元内固定所述吸液管,所述第二密封装接单元内固定所述送液管。
[0005]
粘合剂进行施胶时,空气增压装置向加压箱内加压,料桶在压力作用下变形,粘合剂由吸液管流入送液管最终从送液管的出口端喷出施胶,可在出口端连接喷嘴或者其它适于施胶的工件,密封装接插件将吸液管和送液管之间密封连接,保证两者接合处的气密性,避免空气由接合处进入粘合剂中。
[0006]
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装接单元包括固定所述吸液管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环和凸出于所述第一连接环上端面的第一螺纹连接部,两端开口的第三圆筒底端与所述第一螺纹连接部螺纹连接,靠近顶端的侧壁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五通孔;所述第一连接环的下端面设有与所述桶口螺纹连接的第一圆筒;所述第二密封装接单元包括固定所述送液管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连接环和凸出于所述第二连接环上端面的第二螺纹连接部,底端开口的第八圆筒底端与所述第二螺纹连接部螺纹连接,顶端中心处设有供所述送液管通过的第七通孔;所述第二连接环的下端面设有插入所述第三圆筒的第六圆筒,所述第六圆筒的外侧壁上对称设有两个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外部套设第一弹簧,两个所述伸缩杆可对应插入所述第三圆筒的两个第五通孔内。
[0007]
优选的,所述第六圆筒的下端面固定连接第二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清理筒,所述清理筒的内侧壁滑动抵接所述送液管,所述第二弹簧自然伸长状态下,所述清理筒的下端面与所述送液管的下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0008]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连接部上端面固定设有第一防滑机构;所述第一防滑机构套设于所述吸液管的外侧壁,所述第三圆筒的上端面高于所述第一防滑机构的上端面;所述第二螺纹连接部上端面固定设有第二防滑机构;所述第二防滑机构套设于所述送液管的外侧壁。
[0009]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滑机构包括套设的第四圆筒、第五圆筒和设于两者之间的环形的第一主气囊,所述第四圆筒的外侧壁抵接所述第三圆筒的内侧壁,所述第五圆筒的侧壁上设有多个第六通孔,所述第一主气囊靠近所述第五圆筒一端设有多个第一气囊凸起,多个所述第一气囊凸起与所述第一主气囊连通,所述第一气囊凸起的位置与所述第六通孔的位置相对应,当所述第一气囊凸起充气时,其顶部自所述第六通孔内探出并与所述吸液管紧密贴合,所述第一主气囊连接第一通气管,所述第一通气管密封穿过所述第四圆筒和所述第三圆筒并通过第一快速接头连接第三通气管,所述第三通气管连接气泵;所述第二防滑机构包括套设的第九圆筒、第十圆筒和设于两者之间的环形的第二主气囊,所述第九圆筒的外侧壁抵接所述第八圆筒的内侧壁,所述第十圆筒的侧壁上设有多个第八通孔,所述第二主气囊靠近所述第十圆筒一端设有多个第二气囊凸起,多个所述第二气囊凸起与所述第二主气囊连通,所述第二气囊凸起的位置与所述第八通孔的位置相对应,当所述第二气囊凸起充气时,其顶部自所述第八通孔内探出并与所述送液管紧密贴合,所述第二主气囊连通第二通气管,所述第二通气管密封穿过所述第九圆筒和所述第八圆筒并通过第二快速接头连接第四通气管,所述第四通气管连接气泵。
[0010]
优选的,所述料桶包括桶体和设于所述桶体上方的桶口,所述桶口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桶口与所述桶体相接处设有肩部;所述吸液管从所述桶口插入所述桶体内,所述吸液管为可径向扩张的柔性管,其内径略小于所述送液管的外径,所述送液管可部分插入所述吸液管中并使所述吸液管被插入部分管段的内径扩张;所述吸液管的管壁上设有吸液孔;所述第一圆筒设有与所述桶口的第一外螺纹相应的第一内螺纹,所述第一圆筒的下端面设有环状凸缘,所述环状凸缘的下端面与所述桶口的肩部上端面密封贴合。
[0011]
优选的,所述加压箱为矩形箱体,包括箱顶、箱底、前侧壁、后侧壁、左侧壁和与所述左侧壁相对的所述箱门;所述箱门的下端面与所述箱底铰接,并可沿铰接处顺时针方向旋转打开所述箱门,所述箱门的外端面设有把手;所述前侧壁和所述后侧壁上分别固定设有锁紧件,所述锁紧件将所述箱门锁紧,使所述加压箱内部形成一个密封的容置空间;所述箱顶上贯穿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密封穿过所述送液管,所述第二通孔内密封穿过所述第三通气管,所述第三通孔内密封穿过所述第四通气管,所述第四通孔连接所述空气增压装置。
[0012]
优选的,所述锁紧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前侧壁或后侧壁外端面上的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上依次固定设有第二固定座和第三固定座 ,所述第二固定座设于远离所述箱门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座上固定设有气缸,所述气缸连接plc控制器,其活塞杆平行于所述第一固定座并连接滑动杆,所述滑动杆滑动贯穿所述第三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滑动杆靠近所述箱门一端设有l型的锁紧块,所述锁紧块面向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滑动杆一端间隔设有第一铰接部和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一铰接部铰接所述第一固定座,所
述第二铰接部铰接所述滑动杆,锁紧状态下,所述锁紧块的直角处分别卡住所述箱门与所述前侧壁或所述后侧壁。
[0013]
优选的,所述箱底的上端面固定设有第一滑动轨道,所述第一滑动轨道上滑动连接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上端面靠近所述箱门一端设有拉环,所述滑动板上放置所述料桶;所述箱门的内端面设有第二滑动轨道,当所述箱门打开至水平位置后,所述箱门的内端面与所述箱底的上端面高度一致,所述第二滑动轨道与所述第一滑动轨道的高度一致,所述滑动板可在所述第一滑动轨道和所述第二滑动轨道之间往复滑动。
[0014]
上述粘合剂供料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0、将吸液管的上端插入第一密封装接单元中,将送液管的下端插入第二密封装接单元中;步骤s200、打开箱门,使之处于水平状态,将滑动板从箱底拉出至箱门的第二滑动轨道上;步骤s300、将吸液管从桶口插入料桶内,将第一密封装接单元与桶口螺纹连接,并使环状凸缘的下端面紧密抵靠在肩部的上端面;步骤s400、将料桶放置于滑动板上,并将滑动板推回加压箱内;步骤s500、将第二密封装接单元与第一密封装接单元插接,使送液管插入吸液管的上端;步骤s600、将第一通气管通过第一快速接头与第三通气管接通;将第二通气管通过第二快速接头与第四通气管接通;通过气泵向第一主气囊和第二主气囊内充气,使第一气囊凸起和第二气囊凸起分别紧密贴合在吸液管和送液管的外侧壁;步骤s700、关闭箱门,通过锁紧件将箱门密封锁紧,具体步骤如下:步骤s710、plc控制器控制气缸的活塞杆伸长;步骤s720、滑动杆在活塞杆的推动下向箱门方向滑移;步骤s730、滑动杆推动锁紧块与箱门卡紧;步骤s800、通过空气增压装置向加压箱内加压,料桶受到挤压变形,料桶内的粘合剂通过吸液管进入由吸液管和送液管共同构成的供料流路,最后从送液管的出料端排出使用。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1、第一密封装接单元和第二密封装接单元将吸液管和送液管之间密封连接,保证两者接合处的气密性,避免了空气由接合处进入粘合剂中,实现了密封供料,提高了粘合剂涂胶的工艺稳定性和涂胶质量;2、第一密封装接单元和第二密封装接单元上设置的第一防滑机构和第二防滑机构,可以提高吸液管和送液管与第一密封装接单元和第二密封装接单元之间的摩擦力,实现牢固连接,进一步提高工艺稳定性;3、加压箱的箱门设置于侧壁位置,并在其内设置与箱底接续的滑动轨道,可以更加方便的对料桶进行更换,省时省力;4、通过由plc控制的气缸实现锁紧件对箱门的锁紧,操作方便,锁紧效果好,进一步提高了加压箱的密封性;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粘合剂供料装置,密封效果佳,工艺稳定性好,操作方便,提高涂胶质量。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加压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加压箱的俯视图;图4为图1中料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5中第一密封装接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中第二密封装接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17]
附图标记说明:1、加压箱,2、料桶,3、吸液管,4、送液管,5、第一密封装接单元,6、第二密封装接单元,7、空气增压装置,8、气泵,11、箱门,12、后侧壁,13、左侧壁,14、前侧壁,15、箱顶,16、箱底,17、锁紧件,18、滑动板,111、把手,112、第二滑动轨道,151、第一通孔,152、第二通孔,153、第三通孔,154、第四通孔,161、第一滑动轨道,171、第一固定座,172、第二固定座,173、第三固定座,174、气缸,175、滑动杆,176、锁紧块,1761、第一铰接部,1762、第二铰接部,181、拉环,21、桶体,22、桶口,221、第一外螺纹,222、肩部,31、吸液孔,51、第一连接部,52、第一圆筒,53、第一防滑机构,54、第三圆筒,55、第一通气管,56、第一快速接头,57、第三通气管,511、第一连接环,512、第一螺纹连接部,5121、第二外螺纹,521、第一内螺纹,522、环状凸缘,531、第四圆筒,532、第五圆筒,533、第一主气囊,5321、第六通孔,5331、第一气囊凸起,541、第二内螺纹,542、第五通孔,61、第二连接部,62、第六圆筒,63、第二防滑机构,64、第八圆筒,65、第二通气管,66、第二快速接头,67、第四通气管,68、清理筒,611、第二连接环,612、第二螺纹连接部,6121、第三外螺纹,621、凹槽,622、伸缩杆,623、第一弹簧,624、第二弹簧,631、第九圆筒,632、第十圆筒,633、第二主气囊,6321、第八通孔,6331、第二气囊凸起,641、第三内螺纹,642、第七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中示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
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0019]
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0020]
本发明提供一种粘合剂供料装置,如图1和图5所示,包括加压箱1和放置于所述加压箱1内的料桶2,所述料桶2由受压变形的柔性塑料材料制成,所述加压箱1外接空气增压装置7,所述料桶2内设有吸液管3,所述吸液管3通过密封装接件插接送液管4;所述密封装接件包括第一密封装接单元5和第二密封装接单元6,所述第一密封装接单元5一端与所述料桶2的桶口22可拆卸连接,另一端插接所述第二密封装接单元6;所述第一密封装接单元5内固定所述吸液管3,所述第二密封装接单元6内固定所述送液管4。
[0021]
粘合剂进行施胶时,空气增压装置7向加压箱1内加压,料桶2在压力作用下变形,粘合剂由吸液管3流入送液管4最终从送液管4的出口端喷出施胶,可在送液管4的出口端连接喷嘴或者其它适于施胶的工件,密封装接插件将吸液管3和送液管4之间密封连接,保证两者接合处的气密性,避免空气由接合处进入粘合剂中。
[0022]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密封装接单元5包括固定所述吸液管3的第一连接部51,所述第一连接部51包括第一连接环511和凸出于所述第一连接环511上端面的第一螺纹连接部512,第一螺纹部512设有第二外螺纹5121,两端开口的第三圆筒54底端设有与第二外螺纹5121相配合的第二内螺纹541,第三圆筒54和第一螺纹连接部512通过螺纹连接固定,第三圆筒54靠近顶端的侧壁上对称设有两个第五通孔542;所述第一连接环511的下端面设有与所述桶口22螺纹连接的第一圆筒52;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密封装接单元6包括固定所述送液管4的第二连接部61,所述第二连接部61包括第二连接环611和凸出于所述第二连接环611上端面的第二螺纹连接部612,第二螺纹部612设有第三外螺纹6121,底端开口的第八圆筒64底端设有与第三外螺纹6121相配合的第三内螺纹641,第八圆筒64和第二螺纹连接部612通过螺纹连接固定,第八圆筒64顶端中心处设有供所述送液管4通过的第七通孔642;所述第二连接环611的下端面设有插入所述第三圆筒54的第六圆筒62,所述第六圆筒62的外侧壁上对称设有两个凹槽621,所述凹槽621内固定设有伸缩杆622,所述伸缩杆622的外部套设第一弹簧623,两个所述伸缩杆622可对应插入所述第三圆筒54的两个第五通孔542内。
[0023]
如图5至图7所示,第一密封装接单元5和第二密封装接单元6通过扣合的方式实现吸液管3和送液管4的密封插接,方便快捷。使用时,先将吸液管3和送液管4分别固定在第一密封装接单元5和第二密封装接单元6中,然后进行扣合操作,将伸缩杆622对准第五通孔542的正上方,送液管4的下端面正对吸液管3的上端面,可以通过第三圆筒54的内侧壁或其他方式压紧第六圆筒62上的第一弹簧623,使伸缩杆622缩入凹槽621中,将第六圆筒62下移插入第三圆筒54中,经过第五通孔542时,压紧第一弹簧623的压力释放,第一弹簧623通过回弹性使伸缩杆622插入第五通孔542内,完成扣合,此时送液管4部分插入吸液管3中,完成吸液管3和送液管4的密封插接。拆卸时,只需反向操作即可。
[0024]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第六圆筒62的下端面固定连接第二弹簧
624的一端,所述第二弹簧62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清理筒68,所述清理筒68的内侧壁滑动抵接所述送液管4,所述第二弹簧624自然伸长状态下,所述清理筒68的下端面与所述送液管4的下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0025]
清理筒62可以通过第二弹簧624实现在送液管4外侧壁的往复滑动,清除送液管4外侧壁的污染物,避免了操作过程中粘合剂粘附于送液管4外侧壁的情况,进一步保证插接的顺利进行。
[0026]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第一螺纹连接部512上端面固定设有第一防滑机构53;所述第一防滑机构53套设于所述吸液管3的外侧壁,所述第三圆筒54的上端面高于所述第一防滑机构53的上端面;所述第二螺纹连接部612上端面固定设有第二防滑机构63;所述第二防滑机构63套设于所述送液管4的外侧壁。
[0027]
所述第一防滑机构53包括套设的第四圆筒531、第五圆筒532和设于两者之间的环形的第一主气囊533,所述第四圆筒531的外侧壁抵接所述第三圆筒54的内侧壁,所述第五圆筒532的侧壁上设有多个第六通孔5321,所述第一主气囊533靠近所述第五圆筒532一端设有多个第一气囊凸起5331,多个所述第一气囊凸起5331与所述第一主气囊533连通,所述第一气囊凸起5331的位置与所述第六通孔5321的位置相对应,当所述第一气囊凸起5331充气时,其顶部自所述第六通孔5321内探出并与所述吸液管3紧密贴合,所述第一主气囊533连接第一通气管55,所述第一通气管55密封穿过所述第四圆筒531和所述第三圆筒54并通过第一快速接头56连接第三通气管57,所述第三通气管57连接气泵8;所述第二防滑机构63包括套设的第九圆筒631、第十圆筒632和设于两者之间的环形的第二主气囊633,所述第九圆筒631的外侧壁抵接所述第八圆筒64的内侧壁,所述第十圆筒632的侧壁上设有多个第八通孔6321,所述第二主气囊633靠近所述第十圆筒632一端设有多个第二气囊凸起6331,多个所述第二气囊凸起6331与所述第二主气囊633连通,所述第二气囊凸起6331的位置与所述第八通孔6321的位置相对应,当所述第二气囊凸起6331充气时,其顶部自所述第八通孔6321内探出并与所述送液管4紧密贴合,所述第二主气囊633连通第二通气管65,所述第二通气管65密封穿过所述第九圆筒631和所述第八圆筒64并通过第二快速接头66连接第四通气管67,所述第四通气管67连接气泵8。
[0028]
由于料桶2是通过受压变形实现供料,因此在料桶2变形扭曲过程中容易使吸液管3和送液管4也随之发生扭曲,从而导致吸液管3和送液管4在第一密封装接单元5和第二密封装接单元6内发生滑转移动,影响其密封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第一防滑机构53和第二防滑机构63,可以增加吸液管3和送液管4与第一防滑机构53和第二防滑机构63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提高连接的密封稳定性,从而加强密封效果。
[0029]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料桶2包括桶体21和设于所述桶体21上方的桶口22,所述桶口22设有第一外螺纹221,所述桶口22与所述桶体21相接处设有肩部222;如图1所示,所述吸液管3从所述桶口22插入所述桶体21内;所述吸液管3为可径向扩张的柔性管,其内径略小于所述送液管4的外径,所述送液管4可部分插入所述吸液管3中并使所述吸液管3被插入部分管段的内径扩张;所述吸液管3的管壁上设有吸液孔31;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圆筒52设有与所述桶口22的第一外螺纹221相应的第一内螺纹521,所述第一圆筒52的下端面设有环状凸缘522,所述环状凸缘522的下端面与所述桶口22的肩部222上
端面密封贴合。
[0030]
吸液管3具有一定的柔性,其内径的尺寸略小于送液管4的外径尺寸,这样在送液管4插入时,可以实现吸液管3和送液管4的过盈配合,使连接更加牢固紧密,为了更易于插入,可以在送液管4的下端面开设锥形的倒角。同样的,也可以进行相反的设置,使送液管4具有一定的柔性,其内径尺寸略小于吸液管3的外径尺寸,然后将吸液管3插入送液管4中,实现连接的牢固紧密。
[0031]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加压箱1为矩形箱体,包括箱顶15、箱底16、前侧壁14、后侧壁12、左侧壁13和与所述左侧壁13相对的所述箱门11;所述箱门11的下端面与所述箱底16铰接,并可沿铰接处顺时针方向旋转打开所述箱门11,所述箱门11的外端面设有把手111;所述前侧壁14和所述后侧壁12上分别固定设有锁紧件17,所述锁紧件17将所述箱门11锁紧,使所述加压箱1内部形成一个密封的容置空间;所述箱顶15上贯穿设有第一通孔151、第二通孔152、第三通孔153和第四通孔154,所述第一通孔151内密封穿过所述送液管4,所述第二通孔152内密封穿过所述第三通气管57,所述第三通孔153内密封穿过所述第四通气管67,所述第四通孔154连接所述空气增压装置7。
[0032]
箱门11设置在加压箱1的侧壁位置,可以更加方便的对料桶2进行更换。
[0033]
能够将箱门11在竖直状态下锁紧,使加压箱1内部形成密闭空间的锁紧装置都可以作为本发明的锁紧件1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优选的锁紧件17,如图3所示,所述锁紧件17包括固定于所述前侧壁14或后侧壁12外端面上的第一固定座171,所述第一固定座171上依次固定设有第二固定座172和第三固定座 173,所述第二固定座172设于远离所述箱门11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座172上固定设有气缸174,所述气缸174连接plc控制器,其活塞杆平行于所述第一固定座171并连接滑动杆175,所述滑动杆175滑动贯穿所述第三固定座173,所述第一固定座171和所述滑动杆175靠近所述箱门11一端设有l型的锁紧块176,所述锁紧块176面向所述第一固定座171和所述滑动杆175一端间隔设有第一铰接部1761和第二铰接部1762,所述第一铰接部1761铰接所述第一固定座171,所述第二铰接部1762铰接所述滑动杆175,锁紧状态下,所述锁紧块176的直角处分别卡住所述箱门11与所述前侧壁14或所述后侧壁12。
[0034]
通过plc控制气缸174实现锁紧件17对箱门11的锁紧,锁紧效果好,可以进一步提高加压箱1的密封性。
[0035]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箱底16的上端面固定设有第一滑动轨道161,所述第一滑动轨道161上滑动连接滑动板18,所述滑动板18的上端面靠近所述箱门11一端设有拉环181,所述滑动板18上放置所述料桶2;所述箱门11的内端面设有第二滑动轨道112,当所述箱门11打开至水平位置后,所述箱门11的内端面与所述箱底16的上端面高度一致,所述第二滑动轨道112与所述第一滑动轨道161的高度一致,所述滑动板18可在所述第一滑动轨道161和所述第二滑动轨道112之间往复滑动。
[0036]
设置第一滑动轨道161和第二滑动轨道112,可以方便对料桶2的更换,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0037]
上述粘合剂供料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将吸液管3的上端插入第一密封装接单元5中,将送液管4的下端插入第二密封装接单元6中;步骤s200、打开箱门11,使之处于水平状态,将滑动板18从箱底16拉出至箱门11的第二滑动轨道112上;步骤s300、将吸液管3从桶口22插入料桶2内,将第一密封装接单元5与桶口22螺纹连接,并使环状凸缘522的下端面紧密抵靠在肩部222的上端面;步骤s400、将料桶2放置于滑动板18上,并将滑动板18推回加压箱1内;步骤s500、将第二密封装接单元6与第一密封装接单元5插接,使送液管4插入吸液管3的上端;步骤s600、将第一通气管55通过第一快速接头56与第三通气管57接通;将第二通气管65通过第二快速接头66与第四通气管67接通;通过气泵8向第一主气囊533和第二主气囊633内充气,使第一气囊凸起5331和第二气囊凸起6331分别紧密贴合在吸液管3和送液管4的外侧壁;步骤s700、关闭箱门11,通过锁紧件17将箱门11密封锁紧,具体步骤如下:步骤s710、plc控制器控制气缸174的活塞杆伸长;步骤s720、滑动杆175在活塞杆的推动下向箱门11方向滑移;步骤s730、滑动杆175推动锁紧块176与箱门11卡紧;步骤s800、通过空气增压装置7向加压箱1内加压,料桶2受到挤压变形,料桶2内的粘合剂通过吸液管3进入由吸液管3和送液管4共同构成的供料流路,最后从送液管4的出料端排出使用。
[0038]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