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液氧罐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79302发布日期:2022-04-30 20:39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液氧罐体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液氧储存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便携式液氧罐体。


背景技术:

2.液氧罐体用于储存低温液氧,并在需要使用时将液氧挥发产生的氧气排出。液氧在挥发之前为储存在液氧罐体内的液态氧气。相关技术中对于液氧的储存一般是通过直管充装入罐体内,其仅仅利用了罐体内部本身的空间进行储存,导致储存量受到罐体体积的限制,储存量较小,使用时间较短。
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液氧罐体仅仅利用了罐体内部本身的空间进行储存,导致储存量受到罐体体积的限制,储存量较小,使用时间较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液氧罐体,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液氧罐体仅仅利用了罐体内部本身的空间进行储存,导致储存量受到罐体体积的限制,储存量较小,使用时间较短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液氧罐体,该便携式液氧罐体包括:外罐体、内罐体以及设于所述外罐体和所述内罐体之间的真空层;其中,
6.所述内罐体的外侧设置有充装管路,所述充装管路呈螺旋状套设在所述内罐体外侧;
7.所述充装管路的出液端延伸入所述内罐体内,所述充装管路的进液端延伸出所述外罐体。
8.进一步的,充装管路的出液端从所述内罐体的下端延伸入所述内罐体内,所述充装管路的进液端从所述内罐体的上端延伸出所述外罐体。
9.进一步的,充装管路的出液端竖直延伸入所述内罐体的气相区域。
10.进一步的,内罐体的上端还设置有出气管路,所述出气管路呈螺旋状设置,所述出气管路的进气端与所述内罐体的上端连通,所述出气管路的出气端延伸出所述外罐体。
11.进一步的,内罐体的外侧依次设置有防辐射涂层、分子吸附膜和隔热膜。
12.进一步的,内罐体的内侧设置有陶瓷防氧化涂层。
13.进一步的,内罐体和所述外罐体的下端均设置有多个加强凸点。
14.进一步的,内罐体的上端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外罐体的上端连接,以使所述内罐体悬空。
15.进一步的,连接件采用低导热率材料制成。
16.进一步的,连接件设置为玻璃钢。
1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外罐体、内罐体以及设于所述外罐体和所述内罐体之间的真空层;其中,所述内罐体的外侧设置有充装管路,所述充装管路呈螺旋状套设在所
述内罐体外侧;所述充装管路的出液端延伸入所述内罐体内,所述充装管路的进液端延伸出所述外罐体,由于充装管路呈螺旋状设置,因此达到了增加充装管路的充装容积,使得液氧储存在内罐体中的同时还可储存在螺旋状的充装管路中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增加该液氧罐体的储液量,提供更多的供养续航能力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液氧罐体仅仅利用了罐体内部本身的空间进行储存,导致储存量受到罐体体积的限制,储存量较小,使用时间较短的问题。
附图说明
18.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内罐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其中,38外罐体,39内罐体,40充装管路,401进液端,402出液端,41真空层,42出气管路,421出气端,422进气端,43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
24.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5.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6.此外,术语“设置”、“设有”、“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7.另外,术语“多个”的含义应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2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9.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液氧罐体,该便携式液氧罐体
包括:外罐体38、内罐体39以及设于外罐体38和内罐体39之间的真空层41;其中,
30.内罐体39的外侧设置有充装管路40,充装管路40呈螺旋状套设在内罐体39外侧;
31.充装管路40的出液端402延伸入内罐体39内,充装管路40的进液端401延伸出外罐体38。
32.本实施例中,该便携式液氧罐体由外罐体38和内罐体39两部分组成,外罐体38和内罐体39之间形成真空层41,通过真空层41可起到降低热传导和保温的作用。内罐体39用于储存液氧,充装管路40安装在内罐体39的外侧,充装管路40的出液端402与内罐体39连通,进液端401延伸出外罐体38,用于与液氧充装设备连接,从而将液氧从液氧充装设备中充入内罐体39内。
33.由于充装管路40设置为螺旋状并套设在内罐体39上,而呈螺旋状的充装管路40相对于相关技术中呈直管状的充装管路40而言,本实施例中的充装管路40具有更多的充装容积,也就意味着该充装管路40内可容纳更多的液氧。因此,对于容积相同的内罐体39而言,采用本实施例中螺旋状的充装管路40可将液氧储存在内罐体39中的同时,还可将部分液氧储存在充装管路40内。从而实现了增加该液氧罐体的储液量,提供更多的供养续航能力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液氧罐体仅仅利用了罐体内部本身的空间进行储存,导致储存量受到罐体体积的限制,储存量较小,使用时间较短的问题。
34.充装管路40可采用大管径镀膜铝合金管道卷制而成,流道流速快,便于快速充装。内罐体39也可采用铝制成,具体可由液氧储存铝zl15制造,该材料常用于飞机等高速超低温设备外壳。
35.如图1至图2所示,充装管路40的出液端402从内罐体39的下端延伸入内罐体39内,使得液氧可从内罐体39的下端充装入内罐体39中,便于在充装时将内罐体39中的空气从上端排出,充装管路40的进液端401从内罐体39的上端延伸出外罐体38,使得充装管路40可全面的覆盖在内罐体39的外侧,充装管路40可紧密的螺旋缠绕在内罐体39上,从而可在有限的空间内,进一步增加充装管路40的容积,提高液氧罐体的储液量。
36.为避免该液氧罐体在倾倒时液氧泄露的问题,本实施例中充装管路40的出液端402竖直延伸入内罐体39的气相区域,使得充装管路40的出液端402在内罐体39中的位置较高,当液氧罐体发生倾倒时,内罐体39中的液氧也不会从充装管路40排出。
37.如图1至图2所示,内罐体39的上端还设置有出气管路42,出气管路42呈螺旋状设置,出气管路42的进气端422与内罐体39的上端连通,出气管路42的出气端421延伸出外罐体38。
38.具体的,需要说明的是,内罐体39上端的出气管路42用于在使用液氧罐体时将液氧挥发产生的氧气排出。由于出气管路42呈螺旋状设置,因此可增加挥发的氧气在出气管路42中的行程,从而达到减少蒸发的效果,让设备运行时间更长。更进一步,通过将出气管路42的进气端422设置在内罐体39的上端,因此当液氧罐体倾倒时,液氧也不会从出气管路42排出,进一步起到防倾倒的作用。
39.真空层41的抽真空口开设在液氧罐体的下端,即开设在外罐体38的下端,内罐体39和外罐体38的结构强度可满足达到较高的真空度。为进一步提高真空层41的真空度,内罐体39的外侧依次设置有防辐射涂层、分子吸附膜和隔热膜,由防辐射涂层可消除部分分子藏匿空间,减少辐射传递,而分子吸附膜则可吸附真空层41中的部分游离分子,隔热膜可
降低内罐体39的热传导,通过上述结构可进一步降低真空层41的导热率。
40.如图1至图2所示,内罐体39的内侧设置有陶瓷防氧化涂层,从而能够隔绝铝型材被液氧氧化,从而使设备获得超高的使用年限。
41.如图1至图2所示,内罐体39和外罐体38的下端均设置有多个加强凸点,从而达到合理的结构强度,该设计在采用铝型材的情况下,通过各项受力分析,下部凸点采用集中力分散原理,能够将设备抽真空及罐体自身的压力进行分散,从而达到设备的整体力学稳定性。
42.如图1至图2所示,内罐体39的上端通过连接件43与外罐体38的上端连接,以使内罐体39悬空,相对于相关技术中内罐体39两端均和外罐体38连接而言,本实施例仅将内罐体39的上端和外罐体38连接,从而降低内罐体39和外罐体38的连接点,有效降低温度传递。连接件43的两端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为进一步降低导热率,连接件43采用低导热率材料制成,具体的,连接件43设置为玻璃钢。
4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