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81323发布日期:2022-06-04 08:44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氮车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能源开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极高安全性的液氮车。


背景技术:

2.液氮车能够将低压低温的液氮气化成高压常温的氮气,并利用这些氮气与其他设备如压裂车、混砂车等配合作业,其主要应用于低压低产气井/深井的压后排液、多层分层压裂、冲砂解堵、酸化、修井、固井等井下作业。
3.现有的直燃式液氮车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主要原因有:其控制室布置于靠近液氮输送管汇、氮气输送管汇以及蒸发器的位置,这严重威胁了在控制室内进行操控作业的工人的生命安全,如若液氮输送管汇发生泄漏,液氮接触空气而受热,气化成氮气,氮气极有可能进入控制室内,造成工人窒息而亡;再如,蒸发器作业时,其风扇转动产生的噪音高达120分贝,工人长期处于120分贝的噪音环境中,其听力甚至是身心健康都会受到严重影响;不仅如此,蒸发器内流通着高压液氮以及高温空气,这些气体一旦泄漏,便会严重危害到工人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氮车,旨在优化液氮车上的设备的布置位置,以保证使用该液氮车的工人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
5.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氮车,其包括:底盘;控制室,其布置于所述底盘的头部;台上发动机,其布置于所述底盘的中部;散热器,其布置于所述底盘的中部且位于所述台上发动机背离所述控制室的一侧,所述散热器用于所述台上发动机的散热;柱塞泵,其布置于所述底盘的中部且位于所述台上发动机背离所述控制室的一侧,所述柱塞泵与所述台上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蒸发器,其布置于所述底盘的尾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柱塞泵之间连通有第一液氮传输管汇,所述第一液氮传输管汇布置于所述底盘的尾部,所述蒸发器的出气口连接有氮气传输管汇;液氮储罐,其布置于所述底盘的尾部,所述液氮储罐与所述柱塞泵之间连通有第二液氮传输管汇,所述第二液氮传输管汇布置于所述底盘的尾部。
6.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液氮传输管汇、所述氮气传输管汇和所述第二液氮传输管汇均布置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方。
7.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底盘的尾部设有安装平台,所述蒸发器布置于所述安装平台上,所述第一液氮传输管汇、所述氮气传输管汇和所述第二液氮传输管汇均布置于所述安装平台下方。
8.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液氮储罐布置于所述台上发动机和所述安装平台之间,且所述液氮储罐的布置高度与所述蒸发器的布置高度相错开。
9.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柱塞泵布置于所述安装平台的下方。
10.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散热器包括翅片式散热器。
11.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翅片式散热器呈卧躺状布置于所述底盘上。
12.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还包括液压泵,所述液压泵布置于所述底盘的中部,所述液压泵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台上发动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液压泵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翅片式散热器连接。
13.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控制室内设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台上发动机、所述蒸发器、所述散热器以及所述液氮储罐电连接。
14.在一些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包括底盘车,所述底盘车具有驾驶室和所述底盘,且所述驾驶室布置于所述底盘的头部。
1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氮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6.在本技术中,将控制室布置于底盘的头部,将台上发动机布置于底盘的中部,且将散热器、柱塞泵布置于底盘的中部且位于台上发动机背离控制室的一侧,将蒸发器、液氮储罐布置于底盘的尾部,将第一液氮传输管汇布置于底盘的尾部,用于蒸发器与柱塞泵之间的连通,将氮气传输管汇布置于底盘的尾部并与蒸发器的出气口连接,将第二液氮传输管汇布置于底盘的尾部,用于液氮储罐和柱塞泵之间的连通;工人能够在控制室内进行操控作业,对台上发动机、散热器、柱塞泵、蒸发器和液氮储罐等进行操控,而由于散热器和柱塞泵位于台上发动机背离控制室的一侧、蒸发器位于底盘的尾部,因而,无论是散热器、柱塞泵还是蒸发器,其三者在工作时,所产生的工作噪音对位于控制室内的工人而言不会产生多大影响;再者,柱塞泵、蒸发器、液氮储罐、第一液氮传输管汇、第二液氮传输管汇和氮气传输管汇分别布置于底盘的中、尾部,远离了控制室,即使液氮发生泄漏,气化成氮气,也不会对控制室内的工人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至于蒸发器内的高温空气,更不会对位于控制室内的工人产生影响;因此,本技术能够优化液氮车上设备的布置位置,优化底盘上的空间,将控制室布置于安全的位置,以此保证位于控制室内的工人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另外,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且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8.图1是本技术中液氮车的示意图;
19.图2是本技术中控制系统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控制室;2、台上发动机;3、散热器;31、翅片式散热器;4、柱塞泵;5、蒸发器;51、直燃式蒸发器;6、第一液氮传输管汇;7、氮气传输管汇;8、液氮储罐;9、第二液氮传输管汇;10、安装平台;11、液压泵;12、传动轴;100、底盘车;200、驾驶室;300、底盘;400、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
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氮车,其包括:底盘300;控制室1,其布置于底盘300的头部;台上发动机2,其布置于底盘300的中部;散热器3,其布置于底盘300的中部且位于台上发动机2背离控制室1的一侧,散热器3用于台上发动机2的散热;柱塞泵4,其布置于底盘300的中部且位于台上发动机2背离控制室1的一侧,柱塞泵4与台上发动机2的动力输出端连接;蒸发器5,其布置于底盘300的尾部,蒸发器5与柱塞泵4之间连通有第一液氮传输管汇6,第一液氮传输管汇6布置于底盘300的尾部,蒸发器5的出气口连接有氮气传输管汇7;液氮储罐8,其布置于底盘300的尾部,液氮储罐8与柱塞泵4之间连通有第二液氮传输管汇9,第二液氮传输管汇9布置于底盘300的尾部。
24.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在本技术中,将控制室1布置于底盘300的头部,将台上发动机2布置于底盘300的中部,且将散热器3、柱塞泵4布置于底盘300的中部且位于台上发动机2背离控制室1的一侧,将蒸发器5、液氮储罐8布置于底盘300的尾部,将第一液氮传输管汇6布置于底盘300的尾部,用于蒸发器5与柱塞泵4之间的连通,将氮气传输管汇7布置于底盘300的尾部并与蒸发器5的出气口连接,将第二液氮传输管汇9布置于底盘300的尾部,用于液氮储罐8和柱塞泵4之间的连通;工人能够在控制室1内进行操控作业,对台上发动机2、散热器3、柱塞泵4、蒸发器5和液氮储罐8等进行操控,而由于散热器3和柱塞泵4位于台上发动机2背离控制室1的一侧、蒸发器5位于底盘300的尾部,因而,无论是散热器3、柱塞泵4还是蒸发器5,其三者在工作时,所产生的工作噪音对位于控制室1内的工人而言,不会产生多大影响;再者,柱塞泵4、蒸发器5、液氮储罐8、第一液氮传输管汇6、第二液氮传输管汇9和氮气传输管汇7分别布置于底盘300的中、尾部,远离了控制室1,即使液氮发生泄漏,气化成氮气,也不会对控制室1内的工人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至于蒸发器5内的高温空气,更不会对位于控制室1内的工人产生影响;因此,本技术能够优化液氮车上设备的布置位置,优化底盘300上的空间,将控制室1布置于安全的位置,以此保证位于控制室1内的工人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
25.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室1内设有控制系统400,控制系统400分别与台上发动机2、蒸发器5、散热器3以及液氮储罐8电连接,在工作时,工人可以在控制室1内进行操控作业,通过控制系统400,控制液氮储罐8开启,液氮储罐8能够通过第二液氮传输管汇9往柱塞泵4内传输低压液氮;之后,控制台上发动机2运转,台上发动机2通过变速箱和传动轴12,驱动柱塞泵4工作,以对位于其内部的低压液氮进行加压,升高液氮的液体压力,并使加压后的液氮经第一液氮传输管汇6,传输至蒸发器5中;之后,通过控制蒸发器5运转,对加压后的液氮进行加热,使得液氮能够蒸发、气化成氮气,并将氮气经氮气传输管汇7传输至目标设备,用作于目标设备的动力来源;本技术中,目标设备包括压裂车、混砂车等相关的能源开采设备。
26.在一些实施例中,蒸发器5包括直燃式蒸发器51,直燃式蒸发器51能够通过将柴油燃烧所释放的热量,来对液氮进行加热,使液氮气化,变成氮气。
2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液氮传输管汇6、氮气传输管汇7和第二液氮传输管汇9均布置于蒸发器5的下方,在本技术,第二液氮传输管汇9用于将液氮储罐8内的液氮传输至柱塞泵4中,此时,液氮的液体压力较低;第一液氮传输管汇6用于将柱塞泵4内的液氮传输至蒸
且其间具有中间特征或层的含义,并且“在
……
以上”或者“在
……
之上”不仅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的含义,还可以包括“在某物以上”或“之上”且其间没有中间特征或层(即,直接处于某物上)的含义。
36.此外,文中为了便于说明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例如,“下面”、“以下”、“下方”、“以上”、“上方”等,以描述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其他元件或特征的如图所示的关系。空间相对术语意在包含除了附图所示的取向之外的处于使用或操作中的器件的不同取向。装置可以具有其他取向(旋转90度或者处于其他取向上),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词可以同样被相应地解释。
3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