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35180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饮水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将从更换式的原水容器预先移送至临时存积箱的水作为饮用水而注入的饮水机。
【背景技术】
[0002]对于饮水机而言,若通过使用者的杆操作、旋塞操作而将阀打开,则在临时存积箱进行温度调整后的水从注水路流出,从而能够将该流出的水注入至使用者的杯等。原水容器配置于比临时存积箱更高处或者低处。在框体中,除临时存积箱、注水路以外,还设置有以规定的方式载置原水容器的容器支架、以及将载置于容器支架的原水容器内的原水向临时存积箱内输送的供水路等(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2)。
[0003]以往,作为原水容器的栓,采用具有固定于容器主体的栓主体、以及堵塞形成于该栓主体的阀孔的阀体的结构。在饮水机的框体设置有用于将阀体顶入至原水容器内的扎入棒。在扎入棒形成有供水路的原水获取口。阀体具有压入嵌合于阀孔的内周的周壁部、以及从该周壁部在整周范围突出的爪部。在将新的原水容器连接于饮水机的供水路时,扎入棒的头部在整周范围顶入爪部,由此,产生用于使爪部从头部脱离的弹性变形。若扎入棒的头部越过爪部,则产生弹性恢复,从而成为爪部在整周范围钩挂于头部的状态。之后,阀体也由扎入棒继续顶入,扎入棒代替阀体而紧贴于阀孔的内周且阀体从栓主体分离,原水获取口到达原水容器内。在将该扎入棒从栓主体拔出时,阀体的周壁部代替扎入棒而嵌合于阀孔的内周且阀体钩挂于栓主体,由此,使阀体从扎入棒分离。这样,通过将扎入棒从栓主体拔出的动作而返回至使阀体堵塞栓主体的阀孔的状态,从而不必使作业者人员留意就能够防止来自原水容器内的漏水。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28807号公报
[0005]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802299号公报
[0006]然而,在扎入棒的头部顶入阀体的爪部时,头部与爪部在整周范围紧贴,由阀体的周壁部包围的外部气体被封闭。头部如活塞那样边压缩该外部气体边向周壁部的内侧潜入,而不容易前进。在原水容器有如下情况:在因个体差的影响而爪部钩挂于头部为止未能潜入的状态下,阀体从栓主体分离。

【发明内容】

[0007]因此,本发明想要解决的课题在于,在将新的原水容器连接于饮水机的供水路时,使阀体的爪部容易钩于扎入棒的头部。
[0008]为了实现上述课题,本发明的饮水机采用如下结构,S卩,在框体具备临时存积箱、供更换式的原水容器载置的容器支架、从载置于该容器支架的原水容器向临时存积箱输送原水的供水路、以及形成有该供水路的原水获取口的扎入棒,上述原水容器的栓具有固定于容器主体的栓主体、以及堵塞形成于该栓主体的阀孔的阀体,上述阀体具有压入嵌合于上述阀孔的内周的周壁部、以及从该周壁部在整周范围突出的爪部,上述扎入棒的头部在整周范围顶入上述阀体的爪部,由此,在该爪部在整周范围钩挂于该头部后,该扎入棒代替该阀体而紧贴于上述阀孔的内周且使该阀体从上述栓主体分离,在将该扎入棒从该栓主体拔出时,上述周壁部代替该扎入棒而嵌合于该阀孔的内周且该阀体钩挂于该栓主体,由此,使该阀体从该扎入棒分离,在上述饮水机中,在上述头部中的比顶入上述爪部的部分更靠前端侧的位置,形成有使被上述周壁部包围的外部气体向上述扎入棒的内部逸散的贯通孔。
[0009]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在头部即将潜入周壁部的内侧的时期,能够使被周壁部包围的外部气体从在比顶入爪部的部分更靠前端侧的位置形成的贯通孔向扎入棒的内部逸散。因此,避免头部对该外部气体的压缩,从而使头部容易在周壁部的内侧前进。因此,本发明能够在将新的原水容器连接于饮水机的供水路时,使阀体的爪部容易钩于扎入棒的头部。
【附图说明】
[0010]图1 (a)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扎入棒顶入阀体的瞬间的局部剖视图,图1 (b)是表示扎入棒从上述图1(a)的状态进一步潜入至阀体的情况的局部剖视图。
[0011]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饮水机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0012]图3是载置实施方式的原水容器的作业时的侧视图。
[0013]图4是将实施方式的原水容器载置于容器支架的作业时的俯视图。
[0014]图5是表示在将实施方式的原水容器载置于容器支架的状态下扎入棒附近的构造的局部剖视图。
[0015]图6是表示在将实施方式的原水容器载置于容器支架的中途的状态下扎入棒附近的构造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结合附图对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饮水机的一个例子的实施方式(以下,仅称为“该饮水机”)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该饮水机在框体100具备临时存积箱10、供更换式的原水容器20载置的容器支架30、从载置于该容器支架30的原水容器20向临时存积箱10输送原水的供水路40、形成有该供水路40的原水获取口 41的扎入棒50、用于在外部注入临时存积箱10的水的注水路60、以及与原水容器20内和大气连通的进气路70。
[0017]框体100成为具有竖立于水平面上的底部的机框。如图2、图3所示,框体100具备从相比临时存积箱10处于低处的抽出口向前方抽出的滑动台101。如图3、图4所示,滑动台101能够沿着竖立于框体100的底板上的导轨在水平的直线方向上滑动。其滑动方向与该饮水机的前后方向对应。在滑动台101设置有容器支架30、以及扎入棒50。
[0018]如图2所示,临时存积箱10由调整存积水的温度的箱构成。临时存积箱10具备利用热交换器将存积水冷却的冷水箱11、利用加热器将存积水加热的热水箱12、以及平流路13。平流路13的入口设置于阻碍从供水路40流出的原水下降的挡板。冷水箱11的上部的存积水经由平流路13流向热水箱12。临时存积箱10也能够仅为冷水箱或者热水箱中的一个。
[0019]成为来自临时存积箱10的出口路的注水路60由与冷水箱11连接的冷水系统61、以及与热水箱12连接的热水系统62独立的两个系统构成。若通过使用者的操作将成为注水路60的冷水系统61或者热水系统62与临时存积箱10的边界的阀打开,则冷水箱11的下部的水或者热水箱12的上部的存积水从冷水系统或者热水系统流出,从而能够将该流出水注入杯等中。
[0020]如图3所示,原水容器20具有具备头部和肩部的容器主体21、以及将容器主体21的头部密封的栓22。容器主体21是随着剩余水量的减少而在比肩部更高的侧周部分产生自然收缩的透明的可变容器。原水通过头部内周的容器口进入容器主体21内,通过在头部安装栓22而在容器主体21内保持为规定量的填充状态。容器主体21的肩部在将上下颠倒(底部变为最上部)的原水容器20规定地用完之前被容器支架30从下方支承。对容器主体21的肩部赋予用于使原水集中于头部的斜度。一边减少积存于容器主体21的头部的剩余水量,一边将栓22沿上下方向压入嵌合,因此头部呈具有从肩部缩窄的筒内外径且具有上下方向的筒轴的筒状地突出。
[0021 ] 如图4、图5所示,容器支架30具有从下方支承容器主体21的肩部的支承面部31、从支承面部31凹陷的杯部32、以及连接设置于支承面部31的周围的包围部33。支承面部31从下方支承原水容器20的重量。杯部32在能够将容器主体21的头部从上方插入的深度以及水平位置范围内从支承面部31向下方凹陷。杯部32能够接收来自原水容器20的漏水。包围部33将自然收缩的容器主体21的侧周部分向下方向引导。若将滑动台101向前方拉动,则能够使容器支架30的上方整个区域露出至框体100的外部。在采用具有不自然收缩的刚性的原水容器的情况下,不需要包围部33。
[0022]如图3、图6所示,栓22具有固定于容器主体21的头部的栓主体23、以及堵塞形成于该栓主体23的阀孔24的阀体25。阀孔24的内周、阀体25的外周形成为水平剖面呈圆形。阀孔24、阀体25具有共同的中心线。该中心线成为沿着上下方向的朝向(以下,将沿着该中心线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与该中心线成直角的方向称为径向)。阀体25具有从轴向压入嵌合于阀孔24的内周的周壁部26、以及从该周壁部26在整周范围向径向突出的爪部27。阀孔24的内周形成为带有内径差的阶梯状。周壁部26的外周形成为带有外径差的阶梯状。周壁部26的外径大径侧的外周部分26a在轴向上钩挂于阀孔24的内径小径侧的内周部分24a,由此,防止阀体25在轴向上朝向容器内侧脱落。另外,阀体25具有外径比阀孔24的内周大的凸缘部28。凸缘部28在轴向上钩挂于阀孔24的容器内侧的开口边缘,由此,防止阀体25在轴向上朝向容器外侧脱落。在外周部分26a与阀孔24的内径大径侧的内周部分24b之间,形成有在轴向上朝向容器外侧敞开的剖面呈楔形的间隙,在比该间隙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