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液位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51805阅读:1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液位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温带压容器内液位的测量装置。特别是一种差压原理投入式电子液位计。
1、采用电浮桶测量方法如

图1所示。
在带压容器1侧壁的上下端各设置一个带连接法兰的通口,与电浮桶2连接法兰的通口相连接,形成连通器。电浮桶2内通过杠杆4安装有内浮桶3,当内浮桶3受到浮力时,通过杠杆4,经轴密封件5将浮力传递给杠杆6,杠杆6将传递的浮力加到力传感器7上,传感器7将接受到的浮力转成电信号,经信号处理器8处理后,输出标准信号,实现容器内液位的测量。
从电浮桶的测量方法可以看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当内浮桶3振动时,产生的误差很大,有时甚至无法测量;由于杠杆4是通过轴密封件5将浮力传出,轴密封件5与杠杆4之间存在阻力与摩擦力,其同容器内动压力有关,所以影响测量的因素不能确定,系统测量误差较大。因此,作为普通信号处理,系统测量精度一般在5%F.S左右;既使采用最先进的智能信号处理系统,最好精度也只能在1%F.S左右。所用设备一般造价在2万元左右,售价在2.5元以上,故影响其推广应用。
2、采用差压远传双法兰测量方法如图2所示。
当带压容器1内液位高度产生的压力加上容器的内压,作用于差压变送器6的一端远传法兰13上时,通过其上的波纹膜片、毛细管12中的导压介质传给差压变送器6的传感器一端。其中容器1的内压亦同时作用在差压变送器6的另一个法兰9上,并通过其上的膜片、毛细管10中的导压介质传给差压传感器6的另一端。两端压力中的容器内压抵消,差压传感器6将传出的液位产生的压力信号,经处理后变成液位高度信号输出。
这种测量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其一是与双法兰连接的远传毛细管10、12的位置不好固定,容易产生误差;其二是双法兰在安装时,上下有很大高度差,偏置压力太大,系统只要安装,就要进行大范围零点迁移;其三是容器内温度变化时,产生的液位误差较大,振动时产生的误差也大。因此,累计误差就更大。双法兰在运输与安装过程中,操作很麻烦。在使用过程中器具也容易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装置包括与带压容器相接的壳体及固装其上的差压传感器或变送器,其技术要点是组装壳体内的压力补偿器利用接管并通过毛细管分别与差压传感器或变送器一测压端相接及与带压容器的底部相通,置于带压容器底部的感压器利用壳体内的接管并通过毛细管与差压传感器或变送器另一测压端相接,感压器和压力补偿器的端部分别设置感压膜片,感压器的空腔及与其连通的毛细管内封装导压介质。
由于本实用新型仍采用差压测量原理设计的投入式结构,所以除保留差压测量原理具有的优点外,还可以替代电浮桶,单孔投入测地下容器。因该装置通过带压容器底部的感压器及利用带压容器底部的毛细管连通的压力补偿器,分别与差压传感器或变送器的两个测压端相接,故不用进行零点迁移,测量精度在0.5%F.S~0.2%F.S左右,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效提高测量精度。其结构紧凑,体积小,造价低,运输时毛细管可以盘卷,不易损坏,单孔安装操作简单、方便,
图1是电浮桶测量原理图。
图2是差压远传双法兰测量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结构示意图。
使用时,将该装置固装在带压容器1上。容器底部的液位产生的压力加上容器内压力,通过感压器24上的感压膜片25,经毛细管23、19内的导压介质,传给差压传感器或变送器18的一个测压端;容器内部压力通过压力补偿器15上的感压膜片17,再经毛细管17、同差压传感器或变送器18的另一个测压端相连。差压传感器或变送器18收到的差压信号净值,经常规处理后,将液位信号输出。在这一系统中,毛细管14用作偏置压力补偿,同时在有倾斜和振动、温度变化时,亦起到补偿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液位计,包括与带压容器相接的壳体及固装其上的差压传感器或变送器,其特征在于组装壳体内的压力补偿器利用接管并通过毛细管分别与差压传感器或变送器一测压端相接及与带压容器的底部相通,置于带压容器底部的感压器利用壳体内的接管并通过毛细管与差压传感器或变送器另一测压端相接,感压器和压力补偿器的端部分别设置感压膜片,感压器的空腔及与其连通的毛细管内封装导压介质。
专利摘要一种差压原理投入式电子液位计,包括与带压容器相接的壳体及固装其上的差压传感器或变送器,其技术要点是组装壳体内的压力补偿器利用接管并通过毛细管分别与差压传感器或变送器一测压端相接及与带压容器的底部相通,置于带压容器底部的感压器利用壳体内的接管并通过毛细管与差压传感器或变送器另一测压端相接,感压器和压力补偿器的端部分别设置感压膜片,感压器的空腔及与其连通的毛细管内封装导压介质。它结构紧凑,体积小,运输方便,不易损坏,单孔安装操作很简单,不用进行零点迁移,有效降低成本和提高测量精度。
文档编号G01F23/14GK2559970SQ0227496
公开日2003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27日
发明者段祥照 申请人:段祥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