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测量冲击形变的铁路动态称重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01799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测量冲击形变的铁路动态称重承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具有测量冲击形变的铁路动态称重承载装置,它属于铁路运输动态称重的承载机构领域,它与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相连通可实现自动检测通过列车车辆的载重,总重及超偏重。
背景技术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对于铁路运输的安全、准确、迅速高效愈来愈加重视,亦为市场和客户的迫切要求。尤其是随着铁路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安全也显得更为重要。而车辆超载、偏载往往是引起轨道、车辆、轨枕严重损伤甚至脱轨的主要原因,它直接危及铁路行车安全,特别是旅客列车和快速列车的安全。因此,如何解决好铁路动态称重问题,已成为紧迫的事情。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华横新技术开发公司,在对国内外类似产品以及用户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研制成新的铁路货车超偏载检测装置,较好地解决了铁路货车超载、偏载的检测问题。该装置的称重承载机构是组合式钢枕承载机构,它包括特制的钢枕和连接钢枕的连接构件,装在钢枕上的轨座式传感器及装在钢轨钻孔内的剪力传感器。这种承载机构还存在着有待改进的问题。例如由于运动中车辆的冲击力作用,测量精度不高;通讯线路有盲区,铁路必须采取特殊维护;工务正常维修不方便;在钢轨上钻孔是铁路工务标准所不允许的等诸多问题。
三、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运行中车辆的每根车轴动态冲击的相对弹性变形问题,更精确地测量运行中的车辆的实重,并且便利于工务维修以及消除轨道通讯的电路盲区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测量冲击形变的铁路动态称重承载装置的实现方案是它是一种框架机构,由水泥轨枕及传感器组合而成,其特点是所说的传感器是压力传感器与位移传感器构成的组合测力传感器,它还包括一个传感器连接及稳固结构。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呈平板形且有螺孔,它是在钢轨与水泥轨枕之间,其位移传感器位于两个水泥轨枕之间,其顶部呈拱形,并且与钢轨紧密接触,位移传感器的下部稳固在传感器连接及稳固结构上。传感器连接及稳固结构是由托板及支撑板构成,其托板连接于压力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对照,其有益效果是采用压力传感器与位移传感器组合测力,可以测得运行中车辆每根车轴动态冲击相对弹性变形,能够更精确地测量运行中铁路动态称重中的实重;采用水泥轨枕消除了轨道通讯电路的盲区,由于不采用整体道床,便于了工务维修。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于铁路的示意图的前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于铁路的示意图的俯视图五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3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测量冲击形变的铁路动态称重承载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
予以描述根据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它是一种框架结构,是由水泥轨枕4及传感器组合而成,传感器是由压力传感器3与位移传感器2构成的组合传感器,它还包括一个传感器连接及稳固结构5,压力传感器3呈平板形且有螺孔,它是在钢轨1与水泥轨枕4之间,其位移传感器2位于两个水泥轨枕4之间,其顶呈拱形,并且与钢轨1紧密接触,位移传感器2的下部稳固在传感器连接及稳固结构5上,传感器连接及稳固结构5是由托板6及支撑7构成,其托板6连接于压力传感器3。由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呈多组组合装于铁路,其两端分别有两端稳固水泥墩8,其下有石渣9。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测量冲击形变的铁路动态称重承载装置,它是一种框架结构,由水泥轨枕(4)及传感器组合而成,其特征是传感器是由压力传感器(3)与位移传感器(2)构成的组合测力传感器,它还包括一个传感器连接及稳固结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测量冲击形变的铁路动态称重承载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压力传感器(3)呈平板形且有螺孔,它是在钢轨(1)与水泥轨枕(4)之间,其位移传感器(2)位于两个水泥轨枕(4)之间,其顶部呈拱形,并且与钢轨(1)紧密接触,位移传感器(2)的下部稳固在传感器连接及稳固结构(5)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测量冲击形变的铁路动态称重承载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传感器连接及稳固结构(5)是由托板(6)及支撑板(7)构成,其托板(6)连接于压力传感器(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具有测量冲击形变的铁路动态称重承载装置,属于铁路运输动态称重承载机构领域,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框架结构,由水泥轨枕及传感器组合而成,其传感器是由压力传感器与位移传感器构成的组合测力传感器,它还包一个传感器连接及稳固结构,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测得运行中车辆每根车轴动态冲击相对弹性变形,能够更精确地测量运行中铁路动态称重的实重,由于采用水泥轨枕消除了轨道通讯电路的盲区,由于不采用整体道床,便于了工务维修,本实用新型与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相连通可实现自动检测通过列车车辆的载重、总重及超偏重。
文档编号G01G19/02GK2613752SQ0324565
公开日2004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10日
发明者张汉涛 申请人:张汉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