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品质鉴定方法

文档序号:5883613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普洱茶品质鉴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普洱茶的品质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茶叶品质是由滋味、香气和外形等多种因素决定的,而茶叶的滋味、香气又是由茶叶的内含成分含量及其组成比例所决定。成品茶中化学成分含量和组成除了受到鲜叶原料的影响,更主要的取决于加工工艺。各种茶类由于其加工工艺的不同,从而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品质风格。
普洱茶是由鲜叶采摘、杀青、揉捻、部分干燥、渥堆和充分干燥等工序制造而成的成品茶叶。普洱茶的主要特征主要由“渥堆”这一特殊工序所决定。“渥堆”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茶叶产生发酵作用。目前,普洱茶品质评价主要依靠感官审评法。感官审评法就是由专业的评茶师通过视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知途径对普洱茶干茶的外形、茶汤滋味、香气、汤色以及叶底等项目进行评价并打分,由总分的高低来判断不同普洱茶样品之间的品质优劣。虽然感官审评法是目前普洱茶品质评价最常用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品质评价结果往往受到评茶师的专业训练程度、经验积累丰富程度以及个人喜好和敏感性等因素的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使用简便,且能保证鉴定结果基本不受人为因素影响、更客观公正的普洱茶品质鉴定方法。
本发明为达到以上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提供一种普洱茶品质鉴定方法,包括对该普洱茶香精油中的香叶醇含量、正己醛含量和芳樟醇氧化物I含量的检测,以及将冲泡时间为10分钟、茶水比为1g/50ml的该普洱茶滤液分别进行多酚类含量和咖啡因含量的检测,然后按照TQS=61.47-0.18 Geraniol+0.33 Polyphenols-1.14 n-Caproaldehyde-1.38Linalool oxide I+0.21 Caffeine进行计算,所得的TQS即为该普洱茶评价总分;式中的Geraniol代表香叶醇含量、Polyphenols代表多酚类含量、n-Caproaldehyde代表正己醛含量、Linalool oxide I代表芳樟醇氧化物I含量、Caffeine代表咖啡因含量,除了Polyphenols和Caffeine的计量单位为mg·g-1外,其余计量单位均为μg·g-1。
本发明还提供了同一发明构思下的另一种普洱茶品质鉴定方法,包括对该普洱茶香精油中的橙花醛含量、正己醛含量、芳樟醇氧化物I含量的检测,以及将冲泡时间为10分钟、茶水比为1g/50ml的该普洱茶滤液分别进行多酚类含量和咖啡因含量的检测,然后按照TQS=61.42-0.03 Citral+0.33Polyphenols-1.14n-Caproaldehyde-1.40 Linalool oxide I+0.20 Caffeine进行计算,所得的TQS即为该普洱茶评价总分;式中的Citral代表橙花醛含量、Polyphenols代表多酚类含量、n-Caproaldehyde代表正己醛含量、Linalool oxideI代表芳樟醇氧化物I含量、Caffeine代表咖啡因含量,除了Polyphenols和Caffeine的计量单位为mg·g-1外,其余均为μg·g-1。
本发明的普洱茶品质鉴定方法,是在收集众多的不同级别普洱茶样品的基础上,通过对样品全氮量、咖啡因、氨基酸、多酚类、儿茶素类单体、挥发性香精油等化学成分的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手段,所建立的普洱茶品质鉴定的新方法。鉴定过程以仪器分析为主,人为影响因素少;因此较目前现有的感官审评法更为客观公正;而且鉴定过程简便,所使用的各项检测技术均为现有技术。使用本发明的普洱茶品质鉴定方法,对普洱茶品质鉴定的置信度p<0.01,鉴定标准误差|e|≤0.5,可用于有效地鉴定各种普洱茶的品质。实际应用时,可选用上述方法中的任意一种。
上述2种鉴定方法中,普洱茶滤液中的多酚类含量的分析采用酒石酸铁比色法;咖啡因含量的分析采用液相色谱法;香叶醇含量、橙花醛含量、正己醛含量和芳樟醇氧化物I含量的分析,通过连续蒸馏萃取法(SDE)或者顶空富集法收集普洱茶挥发性香精油,并采用气相色谱法,以外标法进行定性和定量。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普洱茶分别采用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普洱茶特级(s1)和五级(s2)样品。由多位专业评茶师感官审评,结果分别为91.6±1.8分和77.4±1.6分。
分别采用了以下2种本发明的普洱茶品质鉴定方法,所测得的化学成分值的计量单位,除了Polyphenols和Caffeine为(mg·g-1)外,其余均为(μg·g-1)。具体过程如下方法1、1)、通过SDE法收集两种普洱茶(s1、s2)香精油,采用气相色谱分析,以外标法分别对香精油中的香叶醇含量、正己醛含量、芳樟醇氧化物I含量进行检测;2)、将上述普洱茶样品(s1、s2)分别以1g/50ml的茶水比冲泡10分钟,将过滤后所得的普洱茶滤液分别进行多酚类含量、咖啡因含量的检测,然后按照TQS=61.47-0.18 Geraniol+0.33 Polyphenols-1.14 n-Caproaldehyde-1.38Linalool oxide I+0.21 Caffeine进行计算,所得的TQS即为所述普洱茶评价总分;式中的Geraniol代表香叶醇含量、Polyphenols代表多酚类含量、n-Caproaldehyde代表正己醛含量、Linalool oxide I代表芳樟醇氧化物I含量、Caffeine代表咖啡因含量。
方法2、1)、通过SDE法收集两种普洱茶(s1、s2)香精油,采用气相色谱分析,以外标法分别对香精油中的橙花醛含量、正己醛含量、芳樟醇氧化物I含量进行检测;2)、将上述普洱茶样品(s1、s2)分别以1g/50ml的茶水比冲泡10分钟,将过滤后所得的普洱茶滤液分别进行多酚类含量、咖啡因含量的检测,然后按照TQS=61.42-0.03 Citral+0.33Polyphenols-1.14 n-Caproaldehyde-1.40Linalool oxide I+0.20 Caffeine进行计算,所得的TQS即为所述普洱茶评价总分;式中的Citral代表橙花醛含量、Polyphenols代表多酚类含量、n-Caproaldehyde代表正己醛含量、Linalool oxide I代表芳樟醇氧化物I含量、Caffeine代表咖啡因含量。
具体结果如下表所示表1、待评普洱茶样品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表2、感官审评法及本发明的方法1~2对普洱茶品质评分(分)

注上述表中方法1、2的误差为计算值-感官审评均值。
实施例2、普洱茶分别选用来自云南大理茶厂1级样品(s3)和3级样品(s4),由多位专业评茶师感官审评的分数分别为87.6±1.2分和83.2±1.6分。
所分别采用的2种本发明的普洱茶品质鉴定方法,同实施例1。
具体结果如下表所示表1、待评普洱茶样品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表2、感官审评法及本发明的方法1~2对普洱茶品质评分(分)

注上述表中方法1、2的误差为计算值-感官审评均值。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若干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普洱茶品质鉴定方法,包括对该普洱茶香精油中的香叶醇含量、正己醛含量、芳樟醇氧化物I含量的检测,以及将冲泡时间为10分钟、茶水比为1g/50ml的该普洱茶滤液分别进行多酚类含量、咖啡因含量的检测,其特征在于按照TQS=61.47-0.18 Geraniol+0.33 Polyphenols-1.14n-Caproaldehyde-1.38Linalool oxide I+0.21 Caffeine进行计算,所得的TQS即为所述普洱茶评价总分;式中的Geraniol代表香叶醇含量、Polyphenols代表多酚类含量、n-Caproaldehyde代表正己醛含量、Linalool oxide I代表芳樟醇氧化物I含量、Caffeine代表咖啡因含量,除了Polyphenols和Caffeine的计量单位为mg·g-1外,其余计量单位均为μg·g-1。
2.一种普洱茶品质鉴定方法,包括对该普洱茶香精油中的橙花醛含量、正己醛含量、芳樟醇氧化物I含量的检测,以及将冲泡时间为10分钟、茶水比为1g/50ml的该普洱茶滤液分别进行多酚类含量、咖啡因含量的检测,其特征在于按照TQS=61.42-0.03 Citral+0.33 Polyphenols-1.14n-Caproaldehyde-1.40Linalool oxide I+0.20 Caffeine进行计算,所得的TQS即为所述普洱茶评价总分;式中的Citral代表橙花醛含量、Polyphenols代表多酚类含量、n-Caproaldehyde代表正己醛含量、Linalool oxide I代表芳樟醇氧化物I含量、Caffeine代表咖啡因含量,除了Polyphenols和Caffeine的计量单位为mg·g-1外,其余计量单位均为μg·g-1。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两种普洱茶品质鉴定方法,方法一普洱茶评价总分=61.47-0.18Geraniol+0.33Polyphenols-1.14n-Caproaldehyde-1.38Linalool oxide I+0.21Caffeine;方法二普洱茶评价总分=61.42-0.03Citral+0.33Polyphenols-1.14n-Caproaldehyde-1.40Linalool oxide I+0.20Caffeine。本发明的普洱茶品质鉴定方法,使用简便,且能保证鉴定结果基本不受人为因素影响、更客观公正。
文档编号G01N30/00GK1763542SQ20051006090
公开日2006年4月26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7日
发明者梁月荣, 林晨, 陆建良, 叶俭慧, 叶倩, 周巨根 申请人:浙江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