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变形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54521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渗透变形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渗透变形试验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渗透变形仪。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渗透变形试验仪器分两类垂直渗透变形仪及水平渗透变形仪。[0003] 常规渗透变形试验设备大多是圆形垂直的,仪器主体为内径300 600mm钢筒,如图1所示的垂直渗透变形仪,该仪器包括筒身101、上盖102、上透水板103、下透水板104、斜透水板105、上进水口 (溢水口 )106、下进水口 (溢水口 )107、测压孔108、排气孔109、上排气孔110、橡皮止水111、集砂器112和支架113,这种仪器只能进行垂直流向的渗透变形试验,试验结束后拆卸样品需要从仪器上口一点一点挖出,费时费力且很不方便。[0004] 另外还有一种常规试验设备如图2所示的水平渗透变形仪,该仪器包括排气孔201、进水口 202、透水板203、集砂器204、水箱(可升降)205和测压头206。这种试验仪器只能进行水平流向的渗透变形试验。该试验仪器是用钢板焊接而成的长槽形。样品装填在试样段,然后将上面的盖板合上去。实际中使用这种设备,把样品装进去,并止水合上上盖十分难以实现,亦不能有效控制样品的装样密度。仪器本身为了止水设置许多固定螺栓,拆装费时费力,也是仪器显得繁琐缺乏科学性。 综上所述,现有的渗透变形仪都存在不具有垂直与水平渗透变形双重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渗透变形仪,以实现该渗透变形仪垂直位置与水平位置的切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种渗透变形仪,包括筒身和支架,所述筒身包括出水段、试样段和进水段,[0009] 所述出水段、试样段和进水段之间分别设有第一止水法兰和第二止水法兰,所述进水段铰接在所述支架上; 所述支架一侧设置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铰接于所述旋转齿轮箱上,所述旋转齿轮箱设置有铰接在所述第二止水法兰上的推拉齿杆,该推拉齿杆可通过伸拉运动调节筒身的倾斜角度;所述支架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部,该第二支撑部在所述筒身处于水平位置时与所述第二止水法兰相接触。 优选的,在上述渗透变形仪中,所述推拉齿杆为蜗杆。 优选的,在上述渗透变形仪中,所述旋转齿轮箱上还配合设有旋转电机。 优选的,在上述渗透变形仪中,所述旋转电机为同步电机。 优选的,在上述渗透变形仪中,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至少2个用于控制所述电机工作与否的限位开关。 优选的,在上述渗透变形仪中,所述限位开关包括第一限位开关和第二限位开关。[0016] 优选的,在上述渗透变形仪中,所述第一限位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部,当所述筒身置于水平位置时,开关启动关闭所述旋转电机。 优选的,在上述渗透变形仪中,所述第二限位开关设置在所述筒身处于垂直状态与所述支架相接触的位置。 优选的,在上述渗透变形仪中,所述进水段与所述出水段为铝合金,所述试样段为有机玻璃。 优选的,在上述渗透变形仪中,所述试样段为透明的有机玻璃。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设备仪器体(筒身)与支架之间不再是固定的,而是通过铰接与支架相连,实现了垂直位置与水平位置的切换,克服现有设备结构不科学、功能单一、外观笨拙、使用不便的不足,该设备把垂直、水平渗透变形试验仪融合为一体,还可以进行任意流向的渗透变形试验。 除此之外,仪器体可以通过上部电机驱动的旋转装置旋转,并稳固地停留在任意位置,从而实现任意方向的试验要求。仪器体旋转的极限位置是垂直位置和水平位置,为了避免仪器体在旋转过程中超越极限位置而损坏,在极限位置设置了限位开关,从而使仪器体在旋转到极限位置时自动停止。 仪器体采用轻型铝合金分三段由止水法兰连接,样品段为透明有机玻璃,试验过程中便于观察样品边壁的结构变化。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垂直渗透变形仪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水平渗透变形仪主视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水平渗透变形仪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渗透变形仪示意图1 ;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渗透变形仪示意图2。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渗透变形仪,以实现该渗透变形仪垂直位置与水平位置的切换。 该渗透变形仪包括筒身31和支架32,如图4和图5所示, 其中,筒身31包括,出水段311 、试样段312、进水段313,通过第一止水法兰314和第二止水法兰314将出水段311、试样段312和进水段313相连,其中试样段为透明有机玻璃,观察实验结果,在出水段311上设有出水口 316,在试样段312设有出水口 317 ;[0033] 支架32包括第一支撑部321和第二支撑部322,在第一支撑部321上铰接有旋转齿轮箱323,该旋转齿轮箱323铰接在第一支撑部321上,在旋转齿轮箱323上设有推拉齿杆324,该推拉齿杆324设计成蜗杆,该蜗杆与第一止水法兰314铰接,该蜗杆配合旋转齿轮箱323中的蜗轮,在传动件的带动下,蜗杆可实现伸縮运动,由于,旋转齿轮箱与第一支撑部为铰接,在蜗杆伸縮运动的同时,还可以上下转动,通过调节筒身的倾斜角度,起到定位的作用。 此外,在旋转齿轮箱323上还装有旋转电机325,该旋转电机,通过皮带带动旋转齿轮箱323内的蜗轮运转,进而带动蜗杆伸縮运动,改变筒身的倾斜角度,由于齿轮传动自身的优点,能够保证更各部件的运行平稳。 通常试验时,主要是运用垂直和水平两种状态。在支架32上设有限位开关326和327,限位开关主要是来控制旋转电动机325的。当筒身31与限位开关相接触时,电动机切断电源,停止工作,达到限位的目的。 装样时,将仪器体旋转至垂直位,借助于重力作用装填样品,可以很好地控制装样密度,使样品装填均匀,并与仪器边壁接触充分; 试验时,将仪器体旋转至试验角度,可以进行任意方向的渗透变形试验; 试验结束卸样时,可以将仪器体旋转至水平位,便于颗粒样品的取出及仪器内清洗。 本设备仪器体与支架之间不再是固定的,而是通过固定铰接与支架相连,仪器体可以通过上部电机驱动的旋转装置旋转,并稳固地停留在任意位置,从而实现任意方向的试验要求。仪器体旋转的极限位置是垂直位置和水平位置,为了避免仪器体在旋转过程中超越极限位置而损坏,在极限位置设置了限位开关,从而使仪器体在旋转到极限位置时自动停止,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无论进行任何方向的渗透变形试验,仪器体的旋转是由电机驱动旋转装置自动运行的,运行平稳,有效避免了人工作业对样品的扰动。极限位置是最常使用的仪器状态,设置的限位开关可以使仪器体安全达到试验状态,使仪器使用安全方便。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渗透变形仪,包括筒身和支架,所述筒身包括出水段、试样段和进水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段、试样段和进水段之间分别设有第一止水法兰和第二止水法兰,所述进水段铰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一侧设置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铰接于所述旋转齿轮箱上,所述旋转齿轮箱设置有铰接在所述第二止水法兰上的推拉齿杆,该推拉齿杆可通过伸拉运动调节筒身的倾斜角度;所述支架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部,该第二支撑部在所述筒身处于水平位置时与所述第二止水法兰相接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透变形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齿杆为蜗杆。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透变形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齿轮箱上还配合设有旋转电机。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渗透变形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电机为同步电机。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渗透变形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至少2个用于控制所述电机工作与否的限位开关。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渗透变形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开关包括第一限位开关和第二限位开关。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渗透变形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部,当所述筒身置于水平位置时,开关启动关闭所述旋转电机。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渗透变形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开关设置在所述筒身处于垂直状态与所述支架相接触的位置。
9. 根据权利要求l-8任意一项所述的渗透变形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段与所述出水段为铝合金,所述试样段为有机玻璃。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渗透变形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试样段为透明的有机玻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渗透变形仪,包括筒身和支架,所述筒身包括出水段、试样段和进水段,所述出水段、试样段和进水段之间分别设有第一止水法兰和第二止水法兰,所述进水段铰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一侧设置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铰接于所述旋转齿轮箱上,所述旋转齿轮箱设置有铰接在所述第二止水法兰上的推拉齿杆,该推拉齿杆可通过伸拉运动调节筒身的倾斜角度;所述支架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支撑部,该第二支撑部在所述筒身处于水平位置时与所述第二止水法兰相接触,由于筒身与支架之间是通过铰接与支架相连,实现了垂直位置与水平位置的切换。
文档编号G01N15/08GK201535745SQ20092016246
公开日2010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30日
发明者吴中伟, 张广禹, 路新景, 马玉萍 申请人: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