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g-负荷吸收肩部的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22049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g-负荷吸收肩部的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文中公开的主题涉及涡轮发动机传感器,并且更具体而言,涉及在距转子中心线某一径向距离处设置在转子上的涡轮发动机传感器。
背景技术
在涡轮发动机中,高温流体被引导通过涡轮区段,它们在涡轮区段中与绕着转子可旋转的涡轮轮叶相互作用而产生机械能。涡轮区段内的以及转子的周围的或转子上的环境因此特征在于较高的重力负荷(g_负荷)、高温和高压。通常有利的是获得那些温度和压力的测量结果,以便确定涡轮是否在正常参数内运行。测量压力的尝试一般集中在转子上的压力测量上,但是需要压力传感器被封装在 g_负荷减小处的转子中心线处或该转子中心线的附近。典型地,波导管(管道)从压力传感器通到有测量关注性的测量点。但是,使刚性却可弯曲的管道的路线通过转子中的一系列的槽口和孔可为困难的,并且通常可导致泄露或断裂的连接。而且,波导管的使用使压力测量仅限于静态测量,因为由于传感器和测量点之间的较大体积的空气的原因,不能使用波导管来测量动态压力。这个较大的体积的空气会有效地阻尼压力波。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传感器,且其包括本体,本体设置在转子上的距离其中心线某一径向距离的测量关注点处,且具有基本圆柱形形状和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联接到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一个上的感测端,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另一个联接到通讯系统上,感测端包括构造成产生反应测量关注点处的检测到的状况的信号的感测装置,且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为限定用于吸收重力负荷的肩部部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传感器,且其包括本体,该本体设置在转子上的距其中心线某一径向距离的测量关注点处,并且具有基本圆柱形形状和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联接到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一个上的感测端,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另一个联接到通讯系统,该感测端包括构造成产生反应测量关注点处的静态压力和 /或动态压力的信号的压力传感器,且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为限定了用于吸收重力负荷的肩部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压力传感器,且其包括本体,本体设置在转子上的距其中心线一定的径向距离处的测量关注点处,并且具有基本圆柱形形状以及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联接到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一个上的感测端,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另一个联接到通讯系统,感测端包括构造成产生反应检测到的对其施加的静态压力和/或动态压力的信号的感测装置,且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为限定用于吸收与绕着中心线的转子旋转相关联的重力负荷的肩部部分。根据结合附图得到的以下描述,这些和其它优点和特征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在说明书的结论处的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和清楚地要求保护被看作本发明的主题。根据结合附图得到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前述和其它特征和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其中图1是涡轮发动机的侧视图;图2是图1的涡轮发动机的测量关注点的示意图;图3是压力传感器和配线的示意图;图4是压力传感器的透视图;图5是图1的涡轮发动机的前轴本体的轴向视图;图6是图5的前轴本体的前轴腔体的放大视图;图7是探测器保持器的透视图;图8是图7的探测器保持器的分解透视图;图9是图7的探测器保持器和配线组件的平面图;图10是图7的探测器保持器的内部的平面图;图11是图1的涡轮发动机的中间轴的透视图;图12是图11的中间轴的冷却空气孔的出口的放大视图;图13是探测器保持器的透视图;图14是图13的探测器保持器的分解透视图;图15是图13的探测器保持器的内部的平面图;图16是中间轴的周围的配线的侧视图;图17是图11的中间轴的前凸缘的侧视示意图;图18和19是用于安装在图17的前凸缘内的探测器保持器的分解视图;图20是图18和19的探测器保持器的内部的侧视图;图21是安装在图17的前凸缘内的图18和19的探测器保持器的透视图;图22是图1的涡轮发动机的后轴塞的透视图;图23是用于安装在图22的后轴塞内的探测器保持器的分解视图;图M是图23的探测器保持器的内部的侧视图;以及图25是后轴塞的周围的配线的轴向视图。详细描述以参照附图的实例的方式阐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以及优点和特征。部件列表10涡轮发动机11涡轮区段 12转子 13前轴 14冷却空气孔 15中间轴 16前凸缘 17后轴塞 122中心线 20测量关注点 25传感器 26本体 266平坦部 267螺纹
27、28相对的端部 277,288肩部部分 29感测端 299感测装置 30通讯系统 40第一配线区段 41前区段
42第一配线区段的一部分
421泡拼接件
50第一连接件
60第二配线区段
65温度补偿模块
70第二连接件
75不旋转的固定式记录系统
80前轴本体
81前轴腔体
82主腔体区域
83沟槽
84导线孔
85颈部部分
86肩部抵靠部分
90探测器保持器
91探测器保持器本体
92帽
93颈部
94翼
95传感器腔体955传感器腔体肩部96 表面97探测器保持器沟槽98 区段99配线组件100中间轴本体101中间轴腔体102中间轴腔体区域103第一互补性锁定特征104中间轴肩部抵靠部分110探测器保持器111探测器保持器本体112 帽113第二互补性锁定特征114 侧壁115 面117弹性元件118传感器腔体肩部119中间轴探测器保持器沟槽1191 表面120前凸缘本体121前凸缘腔体123前凸缘腔体区域124径向沟槽125凸缘肩部抵靠部分130探测器保持器131探测器保持器本体132探测器保持器塞133 螺栓134桥接环135防旋转特征136传感器腔体137弹性元件138传感器腔体肩部140探测器保持器141后盖板142前盖板143 塞
147轴向螺栓144后轴塞腔体145弹性元件146后盖板肩部部分148配线孔
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提供了能够测量涡轮的转子的关注点处的静态压力和/或动态压力内容的传感器。关注点(或测量位置)是恶劣的环境,并且传感器暴露于高的 g_负荷和极端温度。传感器和相关联的电导线各自战略性地定向和固定在探测器保持器中,探测器保持器确保传感器可承受旋转的转子的极端离心负荷。各个关注点需要独特的探测器保持器设计和导线铺设策略。探测器保持器与主转子构件的接口设计成传递重力负荷以及解决应力集中。各个探测器保持器在期望获取数据的点处将传感器封装在转子上,使得传感器的特定的高强度表面接触探测器保持器的承载表面。此布置容许传感器在极高的g_负荷处旋转。传感器另外可由弹性元件(例如弹簧)保持就位。弹簧在转子加速旋转期间使传感器保持就位,直到传感器由离心负荷保持就位为止。探测器保持器还固定导线(一个或多个),以提供应变消除以及防止短路或分离。根据各方面,获得转子上的静态压力和/或动态压力读数的能力允许设计工程师评估转子中的和转子周围的空气流。具体而言,旋转的传感器允许工程师验证通过转子内的线路的重要的冷却空气流。这种数据使得工程师能够更好地评估他们的设计,并且确保有足够的冷却空气到达涡轮区段中的空气冷却的硬件。旋转压力数据可潜在地延长燃气涡轮的寿命。旋转的传感器还允许工程师测量转子内的声学现象。某些声学现象发生在转子内的深处,并且不能由位于定子上的传感器测量到。参照图1和2,提供了涡轮发动机10,例如燃气涡轮或蒸汽涡轮发动机。涡轮发动机10包括涡轮区段11,在涡轮区段11中,从高能流体流中获得机械能;以及转子12,其绕着中心线122可旋转。涡轮发动机10进一步包括传感器25,以测量例如在距中心线122某一径向距离处限定在转子12上的测量关注点20处的静态压力和/或动态压力。涡轮发动机10进一步包括通讯系统30和用于各个传感器25的探测器保持器90、110、130和140 (分别参见图7、13、20和24)。通讯系统30可为有线系统或无线系统,并且容许静态压力和/ 或动态压力传感器信号通过例如用来传输旋转信号的滑环、遥测系统或任何其它合适的传输装置而从传感器25传输到不旋转的记录系统75。探测器保持器90、110、130和140在测量关注点20中的各个的附近将传感器25和通讯系统30的一部分固定在转子12上。根据实施例,测量关注点20可相对于涡轮发动机10的各种构件位于各种位置处。 这些包括由前轴13的本体的外部径向部分沿周缘在中心线122的周围形成的抽气腔体和限定成沿轴向延伸通过中间轴15的冷却空气孔14的出口处。位置还可包括在中间轴15 的前凸缘16的附近的区域和在后轴塞17的附近的区域处。对于抽气腔体处的测量关注点 20,传感器25的纵向轴线基本平行于转子12的径向尺寸,对于冷却空气孔14出口处的测量关注点20,传感器25的纵向轴线基本平行于转子12的周向尺寸,而对于前凸缘16和后轴塞17附近的相应的测量关注点20,传感器25的纵向轴线基本平行于转子12的轴向尺寸。在各个情况下,在转子12绕着中心线122旋转时,传感器25暴露于静态压力和/或动态压力两者。参照图3和4,各个传感器25包括具有基本圆柱形形状且具有相对的第一端27和第二端观的本体26。感测端四联接到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27或观中的一个上且从该一个的相应的面沿纵向突起,而(相对的第一端27和第二端观中的)另一个联接到通讯系统30的第一配线区段40上。相对的第一端27和第二端观形成为分别限定肩部部分 277和观8,以吸收重力负荷。肩部部分277和观8限定在相对的第一端27和第二端28的相应的面处,远离感测端四和与第一配线区段40的联接部。本体沈还可形成为限定用于校准的平坦部沈6,例如扳手平坦部,并且感测端四可形成有螺纹沈7。感测端四可包括感测装置四9,其构造成产生反映检测到的对其施加的静态压力和/或动态压力的电信号。当静态压力施加到感测装置299上时,感测装置299就产生具有反映静态压力的幅度的直流(DC)电信号。当动态压力施加到感测装置299上时,感测装置299就叠加在DC电信号上而产生具有反映动态压力的幅度的交流(AC)电信号。感测装置299可包括压阻元件或相似类型的装置。根据本发明的各方面,提供了用于通讯的系统,并且其包括用以测量在距中心线 122 (转子12绕着其可旋转)某一径向距离处限定在转子12上的测量关注点处的静态压力和/或动态压力的传感器25,以及通讯系统30。为了清楚和简洁的目的,将关于用于一个测量关注点20处的一个传感器25来描述该系统。通讯系统30可通过配线装置或通过无线装置来运行。当通讯系统30为有线的时,其在距中心线122某一径向距离处设置在转子 12上,并且包括在前区段41处联接到传感器25上的第一配线区段40,例如导线。通讯系统30进一步包括第二配线区段60和第一连接件50,第一配线区段40和第二配线区段60 可通过第一连接件50来连接。第一配线区段40可由例如两根不锈钢高温线或类似地结实的配线形成。第一配线区段40形成为经受和承受存在于涡轮发动机10内的重力负荷、高温和高压。第一连接件50可包括密封连接器或类似的装置,使得涡轮发动机10内的高温和高压可密封在其中。该系统可进一步包括沿着第二配线区段60而设置的温度补偿模块65和第二连接件70。温度补偿模块65调节感测装置299产生的电信号,并且通常将沿着第一配线区段 40而布置在第一连接件50的另一侧。然而,因为测量关注点20位于温度和压力特别高的区域处,所以将温度补偿模块移动到第二配线区段60提供了比将以别的方式从暴露于涡轮状况的温度补偿模块可获得的(温度补偿操作)更精确的温度补偿操作。第二连接件70 容许与转子12 —起绕着中心线122旋转的第二配线区段60通过滑环、遥测系统或任何其它合适的传输装置将与感测装置299和温度补偿模块65产生的电信号一致的信号传输到不旋转的固定式记录系统75或元件。参照图5-10,测量关注点20中的一个位于由前轴13的前轴本体80的外部径向部分沿周缘在中心线122的周围形成的抽气腔体处。抽气腔体在前轴本体80中形成为从其面向后部的表面凹入的环形凹陷。如图5和6中显示,前轴腔体81在前轴本体80中形成于抽气腔体附近的位置处,并且可作为在抽气腔体的周围间隔开的多个前轴腔体81来提供。 各个前轴腔体81具有限定在前轴本体80内的主腔体区域82、沟槽83和导线孔84。主腔体区域82包括通入抽气腔体中的颈部部分85以及较平坦的且较宽地从颈部部分85延伸的肩部抵靠部分86。导线孔84容许第一配线区段40沿轴向方向穿过(thread through) 前轴本体80而从前侧穿到面向后部的表面,而沟槽83容许第一配线区段40沿径向向外朝向主腔体区域82而引导。如图7-10中显示,探测器保持器90可插入前轴腔体81中,并且成形为基本类似于主腔体区域82的形状,但是这仅是示例性而非必需的,只要探测器保持器90以别的方式可固定在其中且能够承受和吸收与转子12旋转相关联的高重力负荷、高温和高压即可。探测器保持器90包括探测器保持器本体91和帽92。探测器保持器本体91装配在主腔体区域81内,并且具有装配在颈部部分85内的颈部93和装配在肩部抵靠部分86内的翼94。 翼94与肩部抵靠部分86的抵靠会吸收重力负荷。当探测器保持器90插入前轴腔体81中时,颈部93径向最外部面基本与抽气腔体的内径对齐。探测器保持器本体91进一步形成为在其中限定传感器腔体95,并且例如两个传感器25可插入传感器腔体95中,使得各个传感器25的纵向轴线与转子12的径向尺寸对齐,并且使得感测装置299与颈部93的径向最外部面和抽气腔体的内径对齐。帽92可附连到探测器保持器本体91上,以将传感器25固定在此位置上,至少直到转子12旋转开始为止。传感器腔体95进一步限定为具有肩部部分277所抵靠的传感器腔体肩部955。当转子12旋转开始时,传感器腔体肩部955与肩部部分277的抵靠会吸收重力负荷。探测器保持器本体91进一步形成为限定表面96和探测器保持器沟槽97。第一配线区段40的部分42可固定到表面96上且可穿过探测器保持器沟槽97,以与传感器25连接,使得为部分42提供应变消除。通过在限定在配线组件99的前面和后面的区段98处对部分42提供松弛部来实现应变消除。配线组件99可包括薄箔箍或者将部分42固定到表面96上而不容许配线和探测器保持器90有相对运动的类似材料。在运行期间,区段98处的松弛部允许对配线施加应变,而不会有断开或类似故障的风险。参照图11-16,另一个测量关注点20位于通过中间轴本体100而沿轴向延伸到其面向后部的表面的冷却空气孔14中的至少一些的出口处,其中,多个冷却空气孔14出口排列在转子中心线122的周围。如图12中显示,第一中间轴腔体101在中间轴本体100中形成于冷却空气孔14出口附近的位置处,并且可作为绕着转子中心线122间隔开的多个第一中间轴腔体101来提供。各个中间轴腔体101具有中间轴腔体区域102和第一互补性锁定特征103。中间轴腔体区域102基本为管状的,可在相邻的冷却空气孔14出口之间延伸,并且包括较平坦的且沿着轴腔体区域102的长度较宽地延伸的中间轴肩部抵靠部分104。如图13-15中显示,探测器保持器110可插入中间轴腔体区域102中,并且成形为基本类似于中间轴腔体区域102的形状,但是这仅是示例性而非必需的,只要探测器保持器110以别的方式可固定在其中且能够承受与转子12旋转相关联的高重力负荷、高温和高压即可。探测器保持器110包括探测器保持器本体111和帽112。探测器保持器本体111 装配在中间轴腔体区域101内,并且具有与第一锁定特征103匹配的第二互补性锁定特征 113和抵靠在中间轴肩部抵靠部分104上的侧壁114。探测器保持器本体111通过第一互补性锁定特征103和第二互补性锁定特征113的协作而固定,并且侧壁114与中间轴肩部抵靠部分104的抵靠会吸收重力负荷。另外,可通过将中间轴15的面向后部的表面用桩固定(stake)在探测器保持器本体111附近来防止探测器保持器本体111的轴向运动。
探测器保持器本体111的面115可基本与冷却空气孔14出口的外径的曲率对齐, 而帽112的后端可与相邻的冷却空气孔14出口的曲率对齐。探测器保持器本体111进一步形成为在其中限定传感器腔体116,并且传感器25可插入传感器腔体116中,使得其纵向轴线与转子12的周向尺寸对齐,并且使得感测装置299与面115对齐。帽112可附连到探测器保持器本体111上,并且为弹性元件117提供锚定,弹性元件117可为弹簧或线圈。弹性元件117将传感器25固定在其周向位置上。传感器腔体116进一步限定为具有传感器腔体肩部118,肩部部分277抵靠在传感器腔体肩部118上以吸收重力负荷。探测器保持器本体111进一步形成为限定中间轴探测器保持器沟槽119和表面 1191。第一配线区段40的部分42可固定到表面1191上,并且可穿过中间轴探测器保持器沟槽119,以与传感器25连接,使得为部分42提供应变消除。通过以与如上所述提供应变消除的方式相类似的方式在区段98处对部分42提供松弛部来实现应变消除。参照图16,第一配线区段40可沿着中间轴15的后部面沿径向向外穿引且然后沿轴向沿着中间轴15的外表面沿向前方向穿引,并且沿轴向方向穿过前凸缘16。第一配线区段40可沿着这个路线设有线拼接件421。参照图17-21,另一个测量关注点20位于中间轴15的前凸缘16附近的区域处。 前凸缘16形成为从中间轴15的前侧突起的环形突起,并且沿周缘在中心线122的周围延伸。如图17中显示,前凸缘16包括前凸缘本体120,前凸缘腔体121限定成通过前凸缘本体 120,在一些情况下,多个前凸缘腔体121限定成通过前凸缘本体120,并且绕着中心线122 间隔开。在各种实施例中,前凸缘腔体121均勻地和不均勻地分布在中心线122的周围。如图20和21中显示,各个前凸缘腔体121具有限定在前凸缘本体120内的前凸缘腔体区域123和径向沟槽124。前凸缘腔体区域123基本是管状的且可延伸通过前凸缘 16。因而,前凸缘腔体区域123包括沿着前凸缘腔体区域123的长度延伸的凸缘肩部抵靠部分125。径向沟槽124容许第一配线区段40穿引到中间轴15的前部面,沿径向向外穿引,并且然后穿引进入前凸缘腔体区域123中。如图18和19中显示,探测器保持器130可从后面方向插入前凸缘腔体121中,并且成形为基本类似于前凸缘腔体区域123的形状,但是这仅是示例性而非必需的,只要探测器保持器130以别的方式可固定在其中且能够承受与转子12旋转相关联的高重力负荷、 高温和高压即可。探测器保持器130包括探测器保持器本体131、探测器保持器塞132、螺栓133和桥接环134。探测器保持器本体131进一步包括防止其在前凸缘腔体区域123内旋转的防旋转特征135。探测器保持器本体131从后面方向安装且与探测器保持器塞132 —起向前通过前凸缘腔体区域123,探测器保持器塞132可插入探测器保持器本体131中。可通过例如螺纹连接和/或焊接固定到探测器保持器塞132上的螺栓133可沿后面方向插入。然后桥接环134在螺栓133后面通过滑动配合和/或焊接而安装到前凸缘腔体区域123中,以提供通往径向沟槽123的配线路径。当发生转子12旋转时,通过使探测器保持器本体131和防旋转特征135、探测器保持器塞132、螺栓133和桥接环134与凸缘肩部抵靠部分125抵靠来固定探测器保持器本体131。探测器保持器本体131的轴向最后部面基本与前凸缘16的最后部面对齐。探测器保持器本体131进一步形成为在其中限定传感器腔体136,并且弹性元件137(例如压缩弹簧)和传感器25可插入传感器腔体136中。弹性元件137可锚定在探测器保持器塞132 上,并且偏置传感器25,使得传感器25的纵向轴线保持在与转子12的轴向尺寸对齐的位置上,并且使得感测装置299保持在与探测器保持器本体131的轴向最后部面和前凸缘16的最后部面对齐的位置上。传感器腔体136进一步限定成具有传感器25的肩部部分277抵靠在其上的传感器腔体肩部138。在第一配线区段40沿着径向沟槽IM穿引的情况下,以与如上所述提供应变消除的方式类似的方式在区段98处为第一配线区段40的部分42提供应变消除。参照图22-25,另一个测量关注点20位于沿周缘在中心线122的周围形成的后轴塞17的后部面的附近的区域处。如图22和M中显示,探测器保持器140形成为可插入限定在后轴塞17中的膛孔中。探测器保持器140包括分别提供于孔的后侧和前侧上的后盖板141和前盖板142,以及夹在通过轴向螺栓147栓接在一起的后盖板141和前盖板142之间的塞143。塞143和后盖板141协作地限定弹性元件145(例如压缩弹簧)和传感器25 可设置到其中的后轴塞腔体144。在后盖板141和前盖板142栓接在一起的情况下,弹性元件145沿后面方向推动传感器25,使得感测装置四9与后盖板141的后部面和后轴塞17的后部面排齐。弹性元件145可为压缩弹簧,或者可备选地使用机械加工的间隔件。后盖板肩部部分146逆着弹性元件145施加的力而抵靠肩部部分277。塞143和前盖板142协作地限定配线孔148,第一配线区段40的部分42可穿过配线孔148,并且可以与上述类似的方式对部分42提供应变消除。如图23中显示,通过将传感器25和弹性元件145插在后轴塞腔体144内来组装探测器保持器140。然后,在塞143的任一侧用螺栓147将后盖板141和前盖板142栓接到彼此上,从而将传感器25固定就位。第一配线区段40的部分42然后沿向前方向穿过配线孔148且然后沿着后轴塞17的前部面沿径向向外穿引。如图25中显示,第一配线区段40沿着前盖板142和后轴塞17的前部面沿径向向外穿引。在各种实施例中,后轴塞腔体144在数量方面可为复数,并且可均勻地以及不均勻地分布在中心线122的周围。虽然结合了仅有限数量的实施例来详细地描述本发明,但是应当容易地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公开的实施例。相反,可修改本发明,以结合前文未描述的但与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相当的任何数量的变型、改变、替代或等效布置。另外,虽然描述了本发明的多种实施例,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方面可包括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仅一些。因此,本发明不应当看作由前面的描述所限制,而是仅由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传感器(25),包括本体(26),设置在转子(1 上的距该转子的中心线(12 某一径向距离的测量关注点 (20)处,且具有基本圆柱形形状和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07,观);和感测端( ),联接到所述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一个上,所述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另一个联接到通讯系统(30),所述感测端09)包括构造成产生反应所述测量关注点OO)处的检测到的状况的信号的感测装置099),且所述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07二8)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为限定用于吸收重力负荷的肩部部分(277,28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25),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06)形成为限定了用于校准的扳手平坦部(26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25),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测端09)包括螺纹(沈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25),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测装置(四9)包括压力传感器来检测所述测量关注点处的静态压力和/或动态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25),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测端09)从所述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07J8)中的一个的面突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感器(25),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部部分077,288)限定在所述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07,观)中的所述一个的远离所述感测端09)的面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G-负荷吸收肩部的传感器。提供了一种传感器(25),且其包括本体(26),该本体设置于转子(12)上的距其中心线(122)某一径向距离的测量关注点(20)上,并且具有基本圆柱形形状以及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27,28);以及联接到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27,28)中的一个上的感测端(29),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27,28)中的另一个联接到通讯系统(30)上,感测端(29)包括构造成产生反应测量关注点(20)处的检测到的状况的信号的感测装置(299),且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27,28)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为限定了用于吸收重力负荷的肩部部分(277,288)。
文档编号G01L9/00GK102564677SQ20111034853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1日
发明者J·Y·朴, K·K·施莱夫, P·M·卡鲁索, R·D·琼斯, S-W·蔡 申请人:通用电气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