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道换热器流通特性检测仪及检测方法

文档序号:6180791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微通道换热器流通特性检测仪及检测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流通特性检测仪,涉及制冷配件检测,现有技术无法检测内漏的,本发明包括工控机以及连在用于通入压缩气体的管路上的入口压力传感器、出口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入口压力传感器位于出口压力传感器之前,入口压力传感器、出口压力传感器分别设有管路接口用于将被测换热器连接在入口压力传感器、出口压力传感器之间。本发明只需向管路中通入洁净干燥的压缩空气,按程序设定测试并记录被测换热器的流阻,与工控机中已设定的标准流阻区间进行比对,自动诊断存在的缺陷。
【专利说明】微通道换热器流通特性检测仪及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制冷配件检测,用于微通道换热器的流通特性检测。
【背景技术】
[0002]如图1所示,微通道换热器包括两个集流管111、112,连通两集流管111、112的若干微通道扁管120以及设置在微通道扁管之间的翅片130,一个集流管112的中间部位设置隔板115而把该集流管112分成上室、下室两个部分,上室、下室分别设有供制冷剂进出的入口接管113和出口接管114,集流管111、112上下两端均有端盖116,起到微通道热交换器的流道的封闭作用。
[0003]工作时,制冷剂从入口接管113进入到集流管上室,再通过连接上室的微通道扁管进入到集流管111,通过连接下室的微通道扁管回到集流管112的下室,通过出口接管114流出换热器。
[0004]微通道换热器具有外部缺陷和内部缺陷两大类。
[0005]外部缺陷主要为外漏,可通过目视或者气检、氦检等办法筛选出。对目前而言是成熟的工艺。
[0006]外漏缺陷主要集中在:集流管111、集流管112、入口接管113、出口接管114、隔板115、端盖116、微通道扁管120等部件本身材料或加工缺陷引起的向微通道换热器外的泄漏,以及集流管111、集流管112与微通道扁管120的焊接处,集流管111与入口接管113、出口接管114的焊接处,集流管111、集流管112与端盖116的焊接处,以及集流管112与隔板115在集流管外管壁的焊接处。其缺陷结果是:内部流通管道和外部大气相通,制冷剂泄漏,换热功能丧失。
[0007]内部缺陷最直观的办法是直接解剖。但解剖会导致产品报废,所以只能抽样,不能100%进行。目前还没有好的办法。内部缺陷主要为内堵、内漏两类。
[0008]内漏缺陷主要集中在:集流管112和隔板115在集流管内管壁的焊接处。我们把集流管上、下室通过隔板的泄漏叫做内漏。在实际生产中由于隔板未充分隔断集流管112,导致部分制冷剂从集流管112上室直接通过漏孔进入集流管112的下室。由于这部分泄漏的制冷剂未通过扁管和翅片换热,使这部分制冷剂未充分发挥换热效能,从而导致压降变小,换热效果降低。
[0009]内堵缺陷主要集中在:微通道扁管120在焊接或其他意外损坏后出现的微通道扁管管道的堵塞。其缺陷结果是:内部流通管道数量变少,换热效果下降。一般客户或者换热器生产厂家会规定一个能接受的内堵率,一般以(内堵扁管的数量/全部扁管的数量)的百分比作为判定依据。
[0010]现有常用技术中,一种设备只能检测一种缺陷,对于微通道换热器,有外漏、内漏、内堵三种常见缺陷。
[0011 ] 外漏目前常用的检测办法:保压法气检,保压法水检,氦检等三种,一般大的外漏采用前两种办法,微漏采用氦检。[0012]内漏目前没有好的检测,只能随机抽检解剖,查看隔板。
[0013]内堵目前常用的检测办法有零背压式、压差式两种
零背压式如图2所示:根据经验,人为设定一个输入压力PA,由压力比例阀01调出PA,在换热器07入口处和压力比例阀01之间连接入口压力传感器2,换热器07直接排空。通过检测换热器的入口压力传感阀02上的压力P1,来鉴别产品是否存在内堵。
[0014]零背压式检测方法把hw=Q/AP=Q/(Pl-P2)简化为:hw=QA/Pl,其中hw为流阻,Q为管路中的气体流量,ΛΡ为换热器前后的压力差,Pl为入口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换热器前的压力,P2为出口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换热器后的压力;从而导致检测的精度变差,具体分析如下:该方法默认换热器出口排空端气压P2始终为0,AP=(Pl-O)=Pl0但实际出口端压力P2受天气、厂房环境变化而变化;该方法默认通过换热器的流量Q为定值QA,未进行检测,但实际流量会根据检测气体的变化(特别是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该方法只有一个输入压力PA,对不同产品而言,检测的敏感度不一定合适,导致对不同的产品检测精度不同。
[0015]压差式如
【发明者】刘君华, 吴桂仙 申请人:刘君华, 吴桂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