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性刮板式防砂腰轮流量计的计量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206121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弹性刮板式防砂腰轮流量计的计量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性刮板式防砂腰轮流量计的计量装置,属石工行业流量计量【技术领域】。它由壳体、转轴和腰轮构成,壳体上安装有两根转轴,两根转轴上分别安装有一腰轮,所述的腰轮长轴方向的两圆弧端上分别制作有容污腔,容污腔的底部安装有弹性刮板,弹性刮板的顶端比腰轮长轴方向的两圆弧端面高。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腰轮部件的两端制作有弹性刮板,腰轮在转动计量过程中与壳体和另一个腰轮为弹性接触,使腰轮在转动计量时具有一定的回弹余地,当介质中含有较多杂质或固体粒度较大时也可正常工作,不会发生卡死的现象。解决了现有普通腰轮式流量计只适用于洁净的介质计量,在用于未经处理的井口原油计量时容易被固体颗粒卡死的问题。
【专利说明】一种弹性刮板式防砂腰轮流量计的计量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性刮板式防砂腰轮流量计的计量装置,属石工行业流量计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腰轮式流量计属于容积式流量计,具有对上游流速分布不敏感,测量精度高,可用于高粘度流体的测量,并具有能直接得到流体累积流量的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环保等行业。但普通腰轮式流量计只适用于洁净的介质,当腰轮式流量计在测量原油的流量时,由于原油的特殊性,且每口井来液的组成也非常复杂,除含有原油外还包含水、气、细砂、蜡等;使得现有的腰轮式流量计由于受自身结构的限制,很难达到油田单井介质成分复杂流体的计量工作要求。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普通腰轮式流量计只适用于洁净的介质,对未经处理的井口原油容易被固体颗粒卡死的不足,提供一种对腰轮部件的结构进行改进,在腰轮部件的两端制作有弹性刮板,使腰轮部件在转动计量过程中与壳体和另一个腰轮为弹性接触的弹性刮板式防砂腰轮流量计的计量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
[0005]该弹性刮板式防砂腰轮流量计的计量装置由壳体、转轴和腰轮构成,壳体上安装有两根转轴,两根转轴上分别安装有一腰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腰轮长轴方向的两圆弧端上分别制作有容污腔,容污腔的底部安装有弹性刮板,弹性刮板顶端的圆弧表面与腰轮两圆弧端的理论圆弧重合。
[000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7]该弹性刮板式防砂腰轮流量计的计量装置在腰轮部件的两端制作有弹性刮板,腰轮在正常的转动计量过程中与壳体和另一个腰轮保持微小的间隙,等同于普通的腰轮流量计。当遇到杂质或固体颗粒时弹性刮板和容污腔能有效的消除杂质或固体颗粒对转动的影响而不会发生卡死现象。解决了现有普通腰轮式流量计只适用于洁净的介质计量,在用于井口原油计量时容易被固体颗粒卡死的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现有腰轮流量计的计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弹性刮板式防砂腰轮流量计的计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中:1、进口,2、壳体,3、弹性刮板,4、容污腔,5、转轴,6、腰轮,7、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1]该弹性刮板式防砂腰轮流量计的计量装置由壳体2、转轴5和腰轮6构成,壳体2上安装有两根转轴5,两根转轴5上分别安装有一腰轮6,所述的腰轮6的长轴方向的两圆弧端上分别制作有容污腔4,容污腔4的底部上安装有弹性刮板3,弹性刮板3的顶端的圆弧表面与腰轮8的两圆弧端的理论圆弧重合。
[0012]该弹性刮板式防砂腰轮流量计的计量装置工作时,当一个腰轮6的长轴方向的两圆弧凸面顶部与另一个腰轮6的短轴方向的两圆弧凹面底部相对移动时,以及腰轮6的长轴方向的两圆弧凸面顶部与壳体2相对移动时,都是由弹性刮板3与其保持微小的间隙,等同于普通的腰轮流量计。当遇到杂质或固体颗粒时,杂质或固体颗粒由容污腔4收集,当杂质或固体颗粒卡在弹性刮板3和壳体2及另一腰轮的圆弧凹面时,由于弹性刮板3具有一定的回弹余地和形变,使腰轮6的转动不受影响从而不会发生流量计卡死的现象。
[0013]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上述举例说明不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说明书后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具体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或变形,以及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弹性刮板式防砂腰轮流量计的计量装置,它由壳体(2)、转轴(5)和腰轮(6)构成,壳体(2)上安装有两根转轴(5),两根转轴(5)上分别安装有一腰轮(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腰轮(6)长轴方向的两圆弧端上分别制作有容污腔(4),容污腔(4)的底部安装有弹性刮板(3),弹性刮板(3)顶端的圆弧表面与腰轮(6)两圆弧端的理论圆弧重合。
【文档编号】G01F15/12GK203551015SQ201320726569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8日
【发明者】袁伯利, 李南春, 齐文东, 王雄, 戴刚, 田心春 申请人:荆州市明德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