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光光度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15058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分光光度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容易使用终端装置的分光光度计。本发明的分光光度计(1)的特征在于,具有:具有光源的光学系统部(3)、与上述光学系统部(3)邻接地设置并对试样进行保持的试样保持部(4)、以及对上述光学系统部(3)以及上述试样保持部(4)进行收放的壳体(2),在形成上述壳体(2)的上表面的上表面部(21)具备至少能够供板状的部件载置且能够沿着从上述上表面部(21)分离的方向立起的支撑部件(22)。上述分光光度计(1)优选经由铰链(H)将上述支撑部件(22)的下端部(22u)安装于上述上表面部(21),优选在上述支撑部件(22)以及上述上表面部(21)具备将上述支撑部件(22)的立起角度固定为预先设定的角度的固定机构(23)。作为上述板状的部件,优选具备无线或者有线连接的终端装置(D)。
【专利说明】分光光度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分光光度计。

【背景技术】
[0002]分光光度计是用于对吸收光谱进行测量的装置。在分光光度计中,存在用于对近红外部至可视部、紫外部的光谱进行测量的可视紫外分光光度计、用于对红外部的光谱进行测量的红外分光光度计等。
[0003]分光光度计通常在壳体内具备光源、分光单色仪(单色器)、试样室、光检测装置以及电信号放大装置。另外,大多具有对测量结果自动地进行记录的记录装置。另外,近年来,利用个人计算机读入测量数据、参数数据等数据文件而进行数据处理。的数据文件的读入除了通过电缆等直接连接而进行之外,也能够经由局域网等网络连接而进行。但是,若进行基于电缆等的直接连接、基于等的网络连接,则存在用于设置装置的麻烦与成本提高的问题。
[0004]在上述的状况下,近年来,完成有能够以更加简便且低成本进行的数据文件的读入的发明,并且公开于专利文献1。
[0005]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发明是测量装置,即分光光度计,该测量装置具备:突出于壳体的上表面而设置且至少一方的侧面位于比壳体的侧端更靠内侧的操作面板;以及设置于该侧面的外部存储介质。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435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9]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0]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发明中,用户需要拔插通用串行总线⑴38)存储器等外部存储介质而进行%的数据文件的读入。因此,与将数据文件直接读入至的方式进行比较难以称为便利,从而存在希望将数据文件直接读入至的较高的期望。
[0011]另一方面,最近,所谓的平板终端、便携式信息终端004)的普及不断进展,并且笔记本个人电脑(笔记本?0的小型化也正在进展,因此也存在希望利用这些终端装置来直接读入数据文件、或者进行分光光度计的操作的期望。但是,现状为未考虑如何在分光光度计容易使用终端装置。
[0012]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状况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容易使用终端装置的分光光度计。
[0013]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0014]本发明为一种分光光度计,其特征在于,具有:光学系统部,其具有光源;试样保持部,其与上述光学系统部邻接地设置,并对试样进行保持;以及壳体,其对上述光学系统部以及上述试样保持部进行收放,在构成上述壳体的上表面的上表面部具备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至少能够供板状的部件载置,并且能够沿着从上述上表面部分离的方向立起。
[0015]发明的效果
[0016]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容易使用终端装置的分光光度计。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分光光度计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并且是表示关闭在形成壳体的上表面的上表面部所具备的支撑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此外,在图1的纸面上,左下侧成为在通常使用的状态下与用户面对的前面部(正面侧)。
[0018]图2是表不本发明的分光光度计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并且是表不打开在形成壳体的上表面的上表面部所具备的支撑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此外,在图2的纸面上,左下侧成为在通常使用的状态下与用户面对的前面部(正面侧)。
[0019]图3是表示具备固定机构的分光光度计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0020]图4是一实施方式的分光光度计的左视图。
[0021]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分光光度计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并且是表示取下封闭形成于壳体的上表面部的第一开口部的第一盖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2]图6是在图5中取下的第一盖部件的立体图。
[0023]图7是表示关闭图6所示的第一盖部件的支撑部件的样子的立体图。
[0024]图8是表示使终端装置支撑于一实施方式的分光光度计的状态的图,并且是关闭支撑部件而使终端装置卧倒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5]图9是表示使终端装置支撑于一实施方式的分光光度计的状态的图,并且是使支撑部件立起而使终端装置立起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6]图10是表示使有线连接的终端装置支撑于一实施方式的分光光度计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7]图11是表示使安装了保护罩的终端装置支撑于一实施方式的分光光度计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8]图12是表示在一实施方式的分光光度计的支撑部件的下端部设置连接终端装置的连接端子,在该连接端子连接终端装置,并且使其支撑于支撑部件的样子的立体图。
[0029]图13是表示通过防盗线对一实施方式的分光光度计与终端装置进行锁定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0030]图14是表示通过防盗线对一实施方式的分光光度计与终端装置进行锁定的另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0031]图15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分光光度计的变形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6是表不一实施方式的分光光度计的变形例的结构不意图。
[0033]图17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分光光度计的变形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参照适当的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0035]在参照的附图中,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分光光度计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并且是表示关闭在形成壳体的上表面的上表面部所具备的支撑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另外,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分光光度计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并且是表示打开在形成壳体的上表面的上表面部所具备的支撑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此外,在图1以及图2的纸面上,左下侧成为在通常使用的状态下与用户面对的前面部(正面侧)。
[0036]如图1以及图2所不,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分光光度计1具备壳体2。就壳体2而言,在其内部具有光学系统部3以及试样保持部4。换句话说,壳体2对光学系统部3以及试样保持部4进行收放。而且,如后所述,在分光光度计1中,在形成壳体2的上表面的上表面部21具备支撑部件22,该支撑部件22至少能够供板状的部件载置,并且能够沿从该上表面部21分离的方向立起(参照图2)。此外,下面对附图标记26、27所示的部件进行说明。
[0037]此处,在对支撑部件22进行说明之前,先对光学系统部3以及试样保持部4进行说明。
[0038]光学系统部3具备在通常的分光光度计所使用的光源、分光器、以及检测器(在图
1、图2中均未图示。)。
[0039]上述光源担负发出用于对试样的吸光度(透过率)、试样的反射率进行测量的光的作用。光源具备紫外区域测量用的重氢放电管以及可视近红外区域测量用的钨灯中的至少一个。
[0040]上述分光器担负将从光源发出的光划分成光谱的作用。分光器只要采用所谓的滤光式、棱镜式、光栅(衍射光栅)式中的至少一个方式即可,另外,也可以根据需要具备狭缝。作为滤光式的分光器,例如能够列举有色玻璃滤光片、干涉滤光片等。另外,作为棱镜式的分光器,例如能够列举水晶、熔融石英等。作为衍射光栅式的分光器,例如能够列举平面衍射光栅、凹面衍射光栅等。
[0041]上述检测器担负将透过试样保持部4所保持的试样的光或者在试样保持部4所保持的试样反射的光转换成电信号的作用。作为检测器,例如能够使用光半导体、光电子增倍管等。
[0042]试样保持部4担负以适于对试样进行测量的方式以及丨或者满足特定的测量条件的任意的方式对试样进行保持的作用。
[0043]此处,作为试样,能够列举液体的液体试样、固体的固体试样等。作为液体试样,例如能够列举培养微生物、细胞的培养液、包含任意的测量对象物质的溶液等。作为固体试样,例如能够列举小型磁盘等光盘、半导体晶片、玻璃薄膜等。此外,上述的半导体晶片也被称为大型试样等。在固体试样中也包含有包含任意的测量对象物质的粉状体等。
[0044]另外,作为特定的测量条件,例如能够列举:在近红外部、可视部、紫外部的至少一个范围内进行测量;仅以特定的波长(光谱)进行测量;以使特定的温度范围继续地变化的方式进行测量;以一定的温度随时间推移地进行测量等。
[0045]试样保持部4的上述任意的方式能够根据上述的各种试样、特定的测量条件而从接下来的方式之中适当地选择。作为试样保持部4,例如能够从以下适当地选择而使用:进行相对于入射角5度的基准样本的相对反射率测量的5度正反射附属装置(相对)或者垂直5度正反射附属装置(相对)、进行入射角5度的绝对反射率测量的5度正反射附属装置(绝对)、使用支架进行微小样本的入射角5度的绝对反射率测量的微小5度正反射附属装置(绝对)、进行入射角12度的绝对反射率测量的12度正反射附属装置(绝对)、进行入射角30度的绝对反射率测量的30度正反射附属装置(绝对)、进行入射角45度的绝对反射率测量的45度正反射附属装置(绝对〉、在光束透过试样后扩大的情况下所使用的¢60全球积分球附属装置、对60全球积分球内表面涂覆3^16(31:1^1011 (注册商标)的高灵敏度积分球附属装置、进行相对于立方体棱镜(16111111?60111111)的入射角45度的绝对反射率测量与透过率测量的棱镜测量附属装置、进行相对于微小立方体棱镜(5^?20^)的入射角45度的绝对反射率测量的微小棱镜测量附属装置、能够对入射角10度?60度的每10度的绝对反射率进行测量的角度可变绝对反射附属装置(10-60^能够对入射角15度?65度的每10度的绝对反射率进行测量的角度可变绝对反射附属装置(15-65)、能够以任意的入射角(20度?60度)对样本的相对反射率进行测量的角度可变绝对反射附属装置(相对)、使用旋转工作台而能够进行任意的入射角(0度?60度)的透过率测量的角度可变透过测量附属装置、对透镜的透过率进行测量的透镜透过测量附属装置、使用V工作台且能够对大型透镜的透过率进行测量的大型透镜测量附属装置、对如玻璃滤光片那样的板状固体试样的透过率以及/或者吸光度进行测量的玻璃滤光片支架、对薄膜状的试样进行测量的薄膜支架、使用10臟角单元对液体的透过率、吸光度进行测量的方形10臟单元支架、联装多个10皿角单元的联装支架、对使试样温度连续地变化时的吸光度的变化进行测量的附带程序功能的恒温机构支架、电子冷热式的恒定温度控制恒温单元支架(也可以内置磁搅拌器。)、使恒温槽的水在单元支架部循环而将单元部保持为恒定温度的恒温单元支架、能够安装对微量试样进行连续测量的流程单元或者微流程单元、20皿单元、30皿单元、40皿单元、50111111单元以及/或者100111111三元之类的方形长单元的方形长机构支架、能够安装多个方形长机构的联装机构支架、能够安装10皿的圆筒单元、20皿的圆筒单元、50皿的圆筒单元以及/或者100皿的圆筒单元的安装的圆筒单元支架、用于使用微量单元的微量机构支架等。然而,试样保持部4不限定于此,只要是称为附属部件、附属装置、选配件而附属于以往公知的分光光度计的其他的各种装置、各种支架,任何装置、支架均能够应用。
[0046]接下来,对具有以上进行了说明的光学系统部3以及试样保持部4的分光光度计1的支撑部件22进行说明。
[0047]参照图1以及图2,如上所述,支撑部件22是呈长方形的板状的部件,并具备于形成壳体2的上表面的上表面部21,沿着从上表面部21分离的方向(使支撑部件22的上表面朝向前方立起的方向)立起。此外,不言而喻,该支撑部件22能够从立起的状态朝向壳体2的上表面部21关闭。换句话说,如图1以及图2所示,支撑部件22以能够开闭自如的方式设置于壳体2的上表面部21。据此,能够在使用无线连接的终端装置0 (参照图8、图9)时使支撑部件22立起,能够对终端装置0进行支撑。另一方面,在未使用终端装置0时,能够使对终端装置0进行支撑的支撑部件22朝向壳体2的上表面部21关闭。通过关闭支撑部件22,能够使分光高度计1的外观简洁,另外也能够避免与装置以外的物体的接触。此外,上述的至少板状的部件相当于终端装置0。作为终端装置0,例如能够列举平板终端、
八、笔记本等。
[0048]为了能够进行上述的动作,只要在壳体2的上表面部21经由铰链!1(参照图3)安装支撑部件22的下端部22“连结)即可。据此,能够相对于上表面部21使支撑部件22可靠地开闭自如地进行转动。此外,上表面部21与支撑部件22也可以由不同的部件构成,但也可以由相同的部件构成。换句话说,也可以在板厚方向上切开上表面部21的一部分而形成支撑部件22。
[0049]图3是表示具备了固定机构的分光光度计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此外,在图3的纸面上,右下侧成为在通常使用的状态下与用户面对的前面部(正面侧)。
[0050]在经由铰链!I将支撑部件22安装于壳体2的上表面部21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优选在支撑部件22以及上表面部21具备将支撑部件22的立起角度固定为预先设定的角度的固定机构23。
[0051]上述的固定机构23例如能够包括:设置于支撑部件22的背面的支撑杆233 ;以及设置于上表面部21的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凹部23匕
[0052]例如如图3所示,支撑杆233呈在两条平行的纵杆部分之间包含与其垂直的横杆部分的大致V字状。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支撑杆233设置为纵杆部分的前端枢轴安装于支撑部件22的背面的一部分,横杆部分相对于分光光度计1的左右方向为平行。
[0053]与此相对,凹部236以能够供支撑杆233的横杆部分嵌入的方式,以与支撑杆233的横杆部分对应的方向以及尺寸凹陷设置。因此,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凹部236形成为相对于分光光度计1的左右方向平行的槽。
[0054]若做成上述的固定机构23,则在使支撑部件22立起后,使位于支撑部件22的背面的支撑杆233以规定的角度转动,使横杆部分嵌入凹部231从而能够对支撑部件22进行固定。
[0055]图4是一实施方式的分光光度计的左视图。
[0056]如图4所示,凹部236平行地设置有多个。据此,使支撑杆23^以任意的角度转动,从而如图4中利用实线以及虚线表示的那样,能够使支撑部件22以任意的立起角度固定。因此,例如,在用户希望以落座的状态进行测量的情况下,能够以使支撑部件22立起的状态进行支撑,在用户希望以站立的状态进行测量的情况下,能够使支撑部件22以卧倒的状态进行支撑。此外,不论用户以落座的状态,还是以站立的状态,不言而喻均能够使终端装置0以希望的角度支撑于支撑部件22。
[0057]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分光光度计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并且是表示取下封闭形成于壳体的上表面部的第一开口部的第一盖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6是在图5中取下的第一盖部件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封闭图6所示的第一盖部件的支撑部件的样子的立体图。
[0058]如参照图1以及图2进行说明的那样,支撑部件22也可以直接具备于壳体2的上表面部21,但如图5、图6所不,更加优选具备于对形成于壳体2的上表面部21的第一开口部24进行封闭的第一盖部件25(参照图6)上。
[0059]这样,在壳体2的上表面部21形成有第一开口部24,因此能够容易地通向壳体2内。因此,容易对位于壳体2内的部件进行维护等。存在上述的优点,因此第一开口部24优选形成于光学系统部3的上部。通过第一开口部24,能够容易对光学系统部3的光源、分光器、检测器等进行维护。另外,支撑部件22(参照图6)具备于第一盖部件25上,因此能够使支撑部件22从壳体2的上表面部21、更具体而言从第一盖部件25立起。因此,与支撑部件22具备于壳体2的上表面部21的情况相同,能够在使用终端装置0时使支撑部件22立起(直立),由此对终端装置0进行支撑,能够在不使用终端装置0时使支撑部件22朝向壳体2的第一盖部件25关闭。
[0060]如图6所示,第一盖部件25优选通过螺钉等安装部件253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于第一开口部24。据此,不仅第一盖部件25的装卸较容易,在安装后,即使开闭支撑部件22,第一盖部件25也不从第一开口部24脱离,因此操作变得容易。
[0061]另外,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将支撑部件22安装于第一盖部件25的情况下,优选在第一盖部件25经由铰链安装支撑部件22的下端部2211。据此,能够相对于第一盖部件25使支撑部件22可靠地开闭自如地转动。
[0062]另外,在该情况下,优选在支撑部件22以及第一盖部件25具备将支撑部件22的立起角度固定为预先设定的角度的固定机构23。固定机构23能够包括:设置于支撑部件22的背面的支撑杆23?以及设置于第一盖部件25的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凹部23匕通过支撑杆233和凹部236带来的作用效果与参照图3以及图4进行说明的效果相同,因此此处省略其说明。
[0063]如图1?图5所示,覆盖壳体2的光学系统部3的上部的部分优选呈在通常使用的状态下从与用户面对的前面部朝向后方逐渐上升的形状,优选以沿着该形状的方式设置有支撑部件22。在该情况下,支撑部件22也可以具备于壳体2的上表面部21,也可以具备于第一盖部件25。使覆盖壳体2的光学系统部3的上部的部分为从前面部朝向后方逐渐上升的形状,从而能够提高从前面观察的可视性,用户能够容易使支撑部件22立起。
[0064]返回图4继续说明。如图4所示,分光光度计1优选在支撑部件22的比下端部2211更靠前面部附近的位置具备高度尺寸高于支撑部件22的下端部2211的卡定部2匕。通过具备卡定部2匕,能够对被支撑部件22支撑的终端装置0的下端部011 (参照图8、图9)进行卡定。因此,能够防止终端装置0从分光光度计1的上表面部21滑落。上述的卡定部218的高度例如只要比支撑部件22的下端部2211高1?3挪即可,但只要能够对终端装置0的下端部011进行卡定即可,不限定于该范围。卡定部21&优选为从下方至上方缓慢地描绘弧的弓形的形状等。据此,能够使终端装置0更加难以滑落。另外,优选在供终端装置0的下端部011抵接的面预先设置防滑用的橡胶材料等。据此,不仅能够缓和载置终端装置0时的冲击,也能够使终端装置0更加难以滑落。
[0065]而且,如图1?图3、图5所示,优选在壳体2的一部分形成有通向上述的试样保持部4的第二开口部26,并且设置有开闭自如地封闭该第二开口部26的第二盖部件27。第二开口部26只要与第一开口部24邻接地形成即可,例如,如图1?图3、图5所示,也可以形成于第一开口部24的右侧。对于第二开口部26而言,若在分光光度计1的后方经由铰链(未图示)设置有上述的第二盖部件27,则通过其进行开闭而能够容易地将试样保持于试样保持部4或者从试样保持部4取下。此外,第二盖部件27的安装方法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第二开口部26的右侧或者左侧设置铰链(未图示)并经由该铰链而形成,另夕卜,也可以设置为向后方、右侧或者左侧滑动。并且,虽未图示,但第二开口部26以及第二盖部件27也可以设置于分光光度计1的上表面部21、前面部(参照图17,参照后述的方式〉、或者相对于该前面部构成侧面的侧面部。通过上述的方式,也能够容易将试样保持于试样保持部4或者从试样保持部4取下试样。
[0066]如图3、图4所示,优选在分光光度计1的上表面部21形成有通向试样保持部4的第二开口部26,设置有开闭自如地封闭该第二开口部26的第二盖部件27,并且形成该第二开口部26的形成材料、即侧壁部263以高于支撑部件22的至少一部分的高度尺寸进行设置。据此,能够进行终端装置0的横向的定位。因此,在开闭第二盖部件27时,不仅终端装置0不容易成为妨碍,也能够进一步防止终端装置0的滑落。形成第二开口部26的形成材料的高度只要能够进行终端装置0的横向的定位即可,不特别地限定,例如只要比支撑部件22的下端部2211高2?5(3111即可。
[0067]图8是表示使终端装置支撑于一实施方式的分光光度计的状态的图,并且是关闭支撑部件而使终端装置卧倒的状态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使终端装置支撑于一实施方式的分光光度计的状态的图,并且是使支撑部件立起而使终端装置立起的状态的立体图。
[0068]如图8以及图9所示,能够通过上述的支撑部件22以任意的角度支撑终端装置0。另外,通过支撑部件22的下端部2211和第二开口部26的形成侧壁部263使右侧与终端装置0的下端部011定位。因此,终端装置0难以滑落,并且难以妨碍第二盖部件27的开闭。
[0069]图10是表示使有线连接的终端装置支撑于一实施方式的分光光度计的状态的立体图。
[0070]终端装置0也可以如上所述地通过无线与分光光度计1连接,但也可以如图10所示地有线连接。即便在使终端装置0通过有线与分光光度计1连接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该终端装置0支撑于分光光度计1的支撑部件22。
[0071]有线连接例如能够具体体现为:设置于分光光度计1的任意的位置的连接端子(在图10中未图示。参照图4的附图标记29。);以及一端与该连接端子连接且另一端与终端装置0的连接端子29 (参照图4)连接的电缆0(3。上述的连接端子29例如只要为…8端子等即可,上述的电缆00例如只要为…8电缆等即可,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为适于其他的规格的连接端子以及电缆等。此外,若通过有线对终端装置0与分光光度计1进行连接,则不仅通过该有线进行操作信号、数据文件等的收发信号,也能够进行终端装置0所具备的二次电池的充电。
[0072]图11是表示使安装了保护罩的终端装置支撑于一实施方式的分光光度计的状态的立体图。
[0073]如图11所示,对于分光光度计1而言,即便为安装了保护罩如的终端装置0,也能够使支撑部件22(参照图2)立起而对其进行支撑。此外,保护罩如只要为硅酮橡胶制、塑料制、皮革制等即可,只要保护终端装置0,则不限定于这些,能够使用任意的部件。
[0074]图12是表示在一实施方式的分光光度计的支撑部件的下端部设置连接终端装置的连接端子,在该连接端子连接终端装置,并且使其支撑于支撑部件的样子的立体图。
[0075]如图12所示,若在分光光度计1的支撑部件22的下端部2211设置用于与终端装置0的端子口 01连接的连接端子221,则能够不经由电缆对分光光度计1与终端装置0直接进行连接。据此,能够直接进行操作信号、数据文件等的收发信号,并且能够进行终端装置0所具备的二次电池的充电。终端装置0的端子口 01与分光光度计1的连接端子221只要为能够相互直接进行操作信号、数据文件等的收发信号的适当的规格的端子口以及连接端子即可。此外,即使支撑部件22为任意的角度,也能够使连接端子221的角度与支撑部件22的角度一同变化,以使端子口 01与连接端子221正对。
[0076]图13是表示通过防盗线对一实施方式的分光光度计与终端装置进行锁定的样子的立体图。
[0077]如图13所示,在通过防盗线I对分光光度计1与终端装置0进行锁定的情况下,也可以使防盗线I的使一端弄圆而形成为环的环状部II通过设置于分光光度计1的侧面的下方的柱部28,进一步使防盗线I的另一端12插通该轮状部II,从而将设置于该另一端12的锁定零件肋插入并锁定于终端装置0的锁定插口(未图示据此,能够使终端装置0难以被盗取。此外,在锁定零件肋设置有通过插入锁定插口而能够进行锁定的钥匙部件,通过将该钥匙部件插入锁定插口,能够进行锁定。防盗线I只要能够防止被盗取则不被特别限定地使用。该锁定零件肋优选具备能够使I字形状的钥匙部件旋转,并且能够对钥匙部件的旋转进行固定的机构。当在终端装置0不存在锁定插口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设置有锁定插口的保护罩(未图示)安装于终端装置0,从而利用锁定零件肋进行锁定。
[0078]图14是表示通过防盗线对一实施方式的分光光度计与终端装置进行锁定的另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0079]利用防盗线I的分光光度计1与终端装置0的锁定也能够如图14所示。就图14所示的防盗线I而言,一端与终端装置0以任意的形式安装,在另一端具备锁定零件肋。因此,将该锁定零件肋插入设置于分光光度计1的侧面下方、背面等任意的位置的锁定插口28“参照图4),从而能够对终端装置0进行锁定。在该情况下也与上述相同,能够使终端装置0难以被盗取。此外,防盗线I的一端与终端装置0的安装形式例如也可以在在终端装置0具有锁定插口(未图示)的情况、安装了设置有锁定插口的保护罩(未图示)的情况下,在该锁定插口插入锁定零件的钥匙部件而进行锁定。因此,该情况下的防盗线I优选使用在两端具备锁定零件的结构。
[0080]以上,对在分光光度计1的左侧设置光学系统部3以及支撑部件22且在分光光度计1的右侧设置试样保持部4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分光光度计1不限定于上述的方式。以下,参照图15?图17,对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分光光度计的构成例进行说明。此外,图15?图17是分别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分光光度计1的变形例的结构示意图。
[0081]图15所示的分光光度计匕在纸面上以近前侧(装置的正面侧)为基准,在左侧设置试样保持部4且在右侧设置光学系统部3。换句话说,分光光度计匕与作为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详述的分光光度计1在变更了光学系统部3与试样保持部4的位置的结构这点不同。
[0082]如图15所不,分光光度计匕在构成设置于壳体2的右侧的光学系统部3的上表面的上表面部21具备沿从该上表面部21分离的方向立起的支撑部件22。因此,通过使该支撑部件22立起,能够对终端装置0进行支撑。
[0083]另外,图16所示的分光光度计化在纸面上以近前侧(装置的正面侧)为基准,在近前侧设置试样保持部4且在后侧设置光学系统部3。换句话说,分光光度计化与作为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详述的分光光度计1在前后配置试样保持部4与光学系统部3的结构这点不同。
[0084]如图16所不,分光光度计113在构成设置于壳体2的后侧的光学系统部3的上表面的上表面部21具备沿从该上表面部21分离的方向立起的支撑部件22。因此,通过使该支撑部件22立起,能够对终端装置0进行支撑。上述的分光光度计化能够缩小装置的左右的尺寸,因此能够在实验台上确保左右宽度的空间较宽较困难的情况下容易进行设置。
[0085]而且,图17所示的分光光度计重叠地设置试样保持部4与光学系统部3,在上层设置试样保持部4且在下层设置光学系统部3。换句话说,分光光度计化与作为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详述的分光光度计1在上下重叠地设置试样保持部4与光学系统部3的结构这点不同。
[0086]如图17所示,该分光光度计化在光学系统部3的上方设置试样保持部4。因此,在分光光度计化中,在壳体2的上表面、更具体而言形成试样保持部4的上表面的上表面部21具备沿从该上表面部21分离的方向立起的支撑部件22。因此,通过使该支撑部件22立起,能够对终端装置0进行支撑。上述的分光光度计能够缩小装置的左右的尺寸,并且也能够缩小装置的前后的尺寸。因此,能够在实验台上确保左右宽度以及前后宽度的空间较宽较困难的情况下容易进行设置。此外,分光光度计化的试样保持部4如图17中的实线以及虚线所示的那样,成为通过使第二盖部件27前后滑动而能够使试样出入壳体2内的构造。通向试样保持部4的第二盖部件27具体体现为例如在该试样保持部4的近前侧立设与第二开口部26大致相同的形状的板材。
[0087]如以上进行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分光光度计1,在构成壳体2的上表面的上表面部21具备沿从该上表面部21分离的方向立起的支撑部件22,因此能够容易使用终端装置0。
[0088]以上,通过对发明进行实施的方式,对本发明的内容详细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内容,包含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说明而详细地进行了说明,未必限定于具备进行了说明的全部的结构。另外,能够将某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成其他的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也能够对某实施方式的结构添加其他的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也能够对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其他的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0089]另外,就上述的各结构、功能、处理部、处理机构等而言,也可以使上述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通过例如在集成电路上设计等而由硬件实现。另外,上述的各结构、功能等也可以通过处理器对实现各自的功能的程序进行解释、执行而由软件实现。实现各功能的程序、表、文件等信息能够放置于存储器、硬盘、330(3011(10^1%)等记录装置、或者卡、070等记录介质。
[0090]另外,控制线、信息线示出了考虑为在说明上为必须的,在产品上未必限定于示出全部的控制线、信息线。实际上也可以考虑几乎全部的结构相互连接。
[0091]符号的说明
[0092]1—分光光度计,2—壳体,21—上表面部,2匕一卡定部,22—支撑部件,23—固定机构,24—第一开口部,25—第一盖部件,26—第二开口部,27—第二盖部件,3—光学系统部,4一试样保持部,!!一铰链。
【权利要求】
1.一种分光光度计,其特征在于,具有: 光学系统部,其具有光源; 试样保持部,其与所述光学系统部邻接地设置,并对试样进行保持;以及 壳体,其对所述光学系统部以及所述试样保持部进行收放, 在构成所述壳体的上表面的上表面部具备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至少能够供板状的部件载置,并且能够沿着从所述上表面部分离的方向立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光光度计,其特征在于, 经由铰链将所述支撑部件的下端部安装于所述上表面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光光度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撑部件以及所述上表面部具备将所述支撑部件的立起角度固定为预先设定的角度的固定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光光度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表面部形成有通向所述壳体内的第一开口部, 所述支撑部件设置于封闭所述第一开口部的第一盖部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光光度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盖部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框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光光度计,其特征在于, 经由铰链将所述支撑部件的下端部安装于所述第一盖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光光度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撑部件以及所述第一盖部件具备将所述支撑部件的立起角度固定为预先设定的角度的固定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光光度计,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覆盖所述光学系统部的上部的部分为从通常使用的状态下与用户面对的前面部朝向后方逐渐上升的形状, 沿着该形状具备所述支撑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光光度计,其特征在于, 在比所述支撑部件的下端部更靠所述前面部附近的位置具备高度尺寸高于该下端部的卡定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光光度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的一部分形成有通向所述试样保持部的第二开口部,并且设置有开闭自如地封闭该第二开口部的第二盖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光光度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开口部以及所述第二盖部件设置于所述上表面部、通常使用的状态下与用户面对的前面部、或者相对于所述前面部构成侧面的侧面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光光度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表面部形成有通向所述试样保持部的第二开口部,设置有开闭自如地封闭该第二开口部的第二盖部件,并且 形成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形成材料以高于所述支撑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的高度尺寸进行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分光光度计,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板状的部件,具备无线或者有线连接的终端装置。
【文档编号】G01N21/27GK104508457SQ201380040934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4日
【发明者】能田弘行, 的场浩介, 山本浩司, 中岛莉乃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