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厚黄土塬区折射微测井调查方法

文档序号:6243994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巨厚黄土塬区折射微测井调查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巨厚黄土塬区折射微测井调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常规微测井的调查方法为基础,首选在巨厚黄土塬区选择合适的位置作为激发井,并设计激发井激发因素;以常规小折射的调查方法为基础,埋置多个检波器,利用不同的方向地震波传播特征来校正微测井井深引起的时差;通过微测井和小折射调查记录,获取反映近地表结构的直达波、反射波以及折射波信息;以及将微测井和小折射两种调查方法结果进行联合解释,进行巨厚黄土塬的近地表结构调查,建立精细近地表结构模型。该巨厚黄土塬区折射微测井调查方法够在巨厚黄土塬区进行精细地近地表调查,弥补类似区域难以取准近地表信息的不足,在整个黄土塬地区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专利说明】巨厚黄土塬区折射微测井调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油田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巨厚黄土塬区折射微测井调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我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黄河中下游的陕西北部、甘肃中东部、宁夏南部和山西的黄土高原,面积约2.7X 105km2,约占我国黄土面积的72.4%,发育了世界上最典型的黄土地貌。胜利油田有三个区块涉及到这一黄土塬区,即六盘山盆地的大部分、中卫盆地及磁窑堡的一部分,面积近I万km2。而胜利油田山东境内的区块总面积也就6.1万km2,胜利西部黄土塬区可谓是面积巨大。黄土之下蕴藏有丰富的油气及煤炭资源,其中西部六盘山盆地总面积9000km2,预测石油资源量2.235亿吨。黄土塬地区是世界公认的勘探难题,由于黄土覆盖巨厚,地表由于长期风化、剥蚀、冲刷作用,形成了典型的“塬、墚、峁、坡、沟”等地貌景观,切割剧烈,冲沟发育,勘探难度很大,而巨厚黄土塬区近地表调查是其中最基础,同时又是最关键的一环,以往常规采用的微测井、小折射、地面地质调查等方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针对巨厚黄土塬区效果有限,主要表现在调查的深度和精度不够,不能建立精细的近地表模型,无法给后面激发和静校正提供可靠的表层数据,从而制约着黄土塬区的勘探进展。特别是在地势平缓的塬、坡等区域,低降速带厚度太大,常规微测井很难打到高速层,而采用单一的小折射精度不够,设计的井深难以获取高品质地震资料,无法满足巨厚黄土塬区精细近地表调查的需要。为此我们发明了一种新的巨厚黄土塬区折射微测井调查方法,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立精细的近地表模型,为后面激发和静校正提供了可靠地表层信息的巨厚黄土塬区折射微测井调查方法。
[0004]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巨厚黄土塬区折射微测井调查方法,该巨厚黄土塬区折射微测井调查方法包括:步骤1,以常规微测井的调查方法为基础,首选在巨厚黄土塬区选择合适的位置作为激发井,并设计激发井激发因素;步骤2,以常规小折射的调查方法为基础,埋置多个检波器,利用不同的方向地震波传播特征来校正微测井井深引起的时差;步骤3,通过微测井和小折射调查记录,获取反映近地表结构的直达波、反射波以及折射波信息;以及步骤4,将微测井和小折射两种调查方法结果进行联合解释,进行巨厚黄土塬的近地表结构调查,建立精细近地表结构模型,获取可靠地近地表信息。
[0005]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0006]在步骤I中,井深按照该点表层地震地质条件确定,采取由井底向井口分阶次等间距激发方式。
[0007]在步骤I中,激发药量分三个阶次,第一阶次,地面至低速带,雷管5支;第二阶次,低速带至降速层,雷管10支;第三阶次,降速带及以下,雷管15-20支。
[0008]在步骤I中,激发点间距分三个阶次,第一阶次,地面至低速带0.5m ;第二阶次,低速带至降速层为Im ;第三阶次,降速带及以下为2m。
[0009]在步骤2中,在井口处埋置一个检波器,利用不同的方向地震波传播特征来校正微测井井深引起的时差,距激发井井口多点线性埋置相应个数检波器,具体个数根据实际表层地质地震条件确定;接收点距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在低降速带厚度较大时,调整接收道数,并加长炮检距。
[0010]在步骤2中,第I个检波器与第4个检波器距井口距离都为5m,利用不同的方向地震波传播特征进行联合验证微测井井深引起的时差,折射微测井不同激发点引起的时差包括井中激发深度引起的时差和炮检距引起的时差。
[0011]在步骤3中,通过分析这三种波的波形特征确定低、降速层以及高速层的分界处,确定分界面,结合特定道的时深关系式,计算界面深度。
[0012]在步骤3中,采用⑶Z-24小折射仪或428XL仪器接收数据,记录格式为SEG2或SE⑶,采样间距0.25ms施工,记录长度按照表层地震地质条件确定。
[0013]本发明中的巨厚黄土塬区折射微测井调查方法,在黄土巨厚、地表相对平缓地区,比如在部分“塬、崩、缓坡”黄土巨厚区域单井微测井无法追踪到高速层,将传统的小折射和微测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它们各自的优势,设计了折射微测井调查方法进行近地表调查,具体施工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加大井深。采取由井底向井口等间距激发方式(参照微测井调查原理)。距激发井井口等间隔线性埋置检波器,接收道数根据黄土厚度情况适当调整。该方法通过对巨厚黄土塬区域进行折射微测井近地表调查方法深入研究,首次设计的折射微测井近地表调查方法在六盘山盆地黄土塬二维攻关中取得了显著效果,特别是在“塬、峁、缓坡”区域相对于以往常规调查方法优势非常明显,建立了该区精细的近地表模型,为后面激发和静校正提供了可靠地表层信息,获取的地震资料品质相对以往有了明显的改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发明的巨厚黄土塬区折射微测井调查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
[0015]图2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折射微测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0017]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的巨厚黄土塬区折射微测井调查方法的流程图。
[0018]在步骤101,在单井微测井如无法追踪到高速层时,以常规微测井的调查方法为基础,首选在巨厚黄土塬区选择合适的位置作为激发井,井深按照该点表层地震地质条件确定,采取由井底向井口分阶次等间距激发方式。在一实施例中,激发药量分三个阶次,第一阶次,地面至低速带,雷管5支;第二阶次,低速带至降速层,雷管10支;第三阶次,降速带及以下,雷管15-20支。激发点间距分三个阶次,第一阶次,地面至低速带0.5m ;第二阶次,低速带至降速层为lm,;第三阶次,降速带及以下为2m。流程进入到步骤102。
[0019]在步骤102,以常规小折射的调查方法为基础,在井口处埋置一个检波器,利用不同的方向地震波传播特征来校正微测井井深引起的时差,距激发井井口 lm、3m、5m、10m、15m、20m、30m、40m、50m、65m、80m、10m…线性埋置相应个数检波器,具体个数根据实际表层地质地震条件确定;接收点距离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在低降速带厚度较大时,适当调整接收道数,并加长炮检距。在一实施例中,第I个检波器与第4个检波器距井口距离都为5m,利用不同的方向地震波传播特征进行联合验证微测井井深引起的时差。折射微测井不同激发点引起的时差包括井中激发深度引起的时差和炮检距引起的时差。如图2所示,图2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折射微测井的示意图。流程进入到步骤103。
[0020]在步骤103,从第二道开始一直到最后一道,通过微测井和小折射调查记录,可以获取反映近地表结构的直达波、反射波以及折射波信息,通过分析这三种波的波形特征确定低、降速层以及高速层的分界面,可以明显确定分界面,结合特定道的时深关系式,计算界面深度。在一实施例中,采用⑶Z-24小折射仪或428XL仪器接收数据,记录格式为SEG2或SE⑶,采样间距0.25ms施工,记录长度按照表层地震地质条件确定。流程进入到步骤104。
[0021]在步骤104,将微测井和小折射两种调查方法结果进行联合解释,充分利用它们各自的优势,可以进行巨厚黄土塬的近地表结构调查,建立精细近地表结构模型,获取可靠地近地表信息。
[0022]本发明中的巨厚黄土塬区折射微测井调查方法,能够在巨厚黄土塬区进行精细地近地表调查,弥补类似区域难以取准近地表信息的不足,在整个黄土塬地区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甚至可以有针对性地借鉴到西部巨厚沙漠区以及雅丹地貌区域,应用领域范围大,应用前景良好。
【权利要求】
1.巨厚黄土塬区折射微测井调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巨厚黄土塬区折射微测井调查方法包括: 步骤1,以常规微测井的调查方法为基础,首选在巨厚黄土塬区选择合适的位置作为激发井,并设计激发井激发因素; 步骤2,以常规小折射的调查方法为基础,埋置多个检波器,利用不同的方向地震波传播特征来校正微测井井深引起的时差; 步骤3,通过微测井和小折射调查记录,获取反映近地表结构的直达波、反射波以及折射波信息;以及 步骤4,将微测井和小折射两种调查方法结果进行联合解释,进行巨厚黄土塬的近地表结构调查,建立精细近地表结构模型,获取可靠地近地表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巨厚黄土塬区折射微测井调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I中,井深按照该点表层地震地质条件确定,采取由井底向井口分阶次等间距激发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巨厚黄土塬区折射微测井调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I中,激发药量分三个阶次,第一阶次,地面至低速带,雷管5支;第二阶次,低速带至降速层,雷管10支;第三阶次,降速带及以下,雷管15-20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巨厚黄土塬区折射微测井调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I中,激发点间距分三个阶次,第一阶次,地面至低速带0.5m ;第二阶次,低速带至降速层为Im ;第三阶次,降速带及以下为2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巨厚黄土塬区折射微测井调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在井口处埋置一个检波器,利用不同的方向地震波传播特征来校正微测井井深引起的时差,距激发井井口多点线性埋置相应个数检波器,具体个数根据实际表层地质地震条件确定;接收点距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在低降速带厚度较大时,调整接收道数,并加长炮检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巨厚黄土塬区折射微测井调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第I个检波器与第4个检波器距井口距离都为5m,利用不同的方向地震波传播特征进行联合验证微测井井深引起的时差,折射微测井不同激发点引起的时差包括井中激发深度引起的时差和炮检距引起的时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巨厚黄土塬区折射微测井调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通过分析这三种波的波形特征确定低、降速层以及高速层的分界处,确定分界面,结合特定道的时深关系式,计算界面深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巨厚黄土塬区折射微测井调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采用⑶Z-24小折射仪或428XL仪器接收数据,记录格式为SEG2或SE⑶,采样间距.0.25ms施工,记录长度按照表层地震地质条件确定。
【文档编号】G01V1/42GK104297797SQ201410541715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4日
【发明者】何京国, 张志林, 段卫星, 许孝坤, 潘家智, 宁鹏鹏, 王福宝, 高芦潞, 卢湘鹏, 孙丽 申请人: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胜利分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