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内介质探测器以及探测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57917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管内介质探测器以及探测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管内介质探测器,包括具有光源(16)的发射部(11)、具有光电检测器(17)的接收部(12)、连接所述发射部和接收部的基板(13)以及导管(15),导管穿过发射部和接收部形成导管槽(14)并被限定位置,发射部和接收部面向导管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缝隙(112)和第二缝隙(122)。该技术方案中,导管和第一缝隙、第二缝隙的相对位置关系被准确限定,从而使探测器稳定,不会误报或失效。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探测器组件,包括上述管内介质探测器和探测器组件本体(20),探测器组件本体设置有容纳槽(22)以及穿过该容纳槽的通槽(23a),所述发射部、接收部安装在容纳槽内,所述导管穿过所述通孔槽。
【专利说明】管内介质探测器以及探测器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管内介质的探测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光电技术检测细管内介质变化的探测器。

【背景技术】
[0002]在分析仪器中,经常需要对流路中内径小于5毫米的细管内的液体和气体介质变化情况进行检测。目前,该类传感器的探测原理有基于光强变化的,也有基于电容变化、电阻变化、热扩散、磁场变化等原理的。对于内径小于5毫米的管道内液体的检测,基于光学原理的探测器比较多。专利CN101561517B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管内液体检测器及其检测方法,该方法基于光学原理,光线在管道内介质中的折射率与在管道壁中的折射率不同,当管道内为气体时入射光线在内壁处主要发生全反射,通过设置的接收器可以检测到光信号,而当管道内为液体时入射光线在内壁处主要发生折射,光线偏转,接收器检测不到光信号,从而可以区分管道内是否存在液体介质。
[0003]但是,当细管的外径小于8毫米,内径小于5毫米时,由于全反射的原理限制,细管安装完毕后,要求细管内壁、光源和光敏检测器三者之间的光学对准关系非常严格,细管与光源和光敏检测器之间的安装位置如果稍有偏差或晃动,检测器就会误报甚至失效。因此,如何保证细管和检测部件的准确定位并且方便使用是该检测方法应用的难点。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内介质探测器,该管内介质探测器稳定可靠,使用方便。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内介质探测器,包括:
[0006]发射部,所述发射部具有第一容纳腔和位于该第一容纳腔内的光源;
[0007]接收部,所述接收部具有第二容纳腔和位于该第二容纳腔内的光电检测器;
[0008]基板,所述发射部和所述接收部安装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发射部和接收部之间形成有导管槽;
[0009]导管,所述导管穿过所述导管槽并且卡紧在所述发射部和所述接收部之间,其中,所述发射部和所述接收部面向所述导管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彼此对应的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其中,所述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所形成的平面与所述导管的中心轴线垂直,并且所述第一缝隙的纵向中点与所述第二缝隙的纵向中点之间的连线与该导管的中心轴线不相交,所述导管至少在与所述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对应的部分是透明或半透明的。
[0010]优选地,所述导管的外径D和所述导管槽的宽度尺寸W满足关系:D_0.3毫米^ ff ^ Do
[0011]优选地,所述光源和所述光电检测器为延生方向相互平行的扁平状结构。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光源和所述光电检测器对应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的一端具有宽度尺寸减小的结构。
[0012]优选地,所述光源和所述光电检测器的电极引线向同一方向伸出。
[0013]优选地,所述光源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紧配合,和/或所述光电检测器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紧配合。
[0014]优选地,所述光源面向所述导管的一侧具有第一凸起,该第一凸起位于所述第一缝隙中,所述光电检测器面向所述导管的一侧具有第二凸起,该第二凸起位于所述第二缝隙中,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为透光材质或光传导材质。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卡紧在所述第一缝隙中,和/或所述第二凸起卡紧在所述第二缝隙中。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的纵向中点与所述第二凸起的纵向中点之间的连线与该导管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是R1-1.0毫米到R1+1.0毫米,其中Rl是所述导管的内径的半径尺寸。
[0017]优选地,所述管内介质探测器还包括相对于所述基板固定连接的压板,所述压板至少具有接触部,所述导管压紧在该接触部与所述基板之间。
[00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由发射部、接收部和基板构成的导管槽的结构,导管位于导管槽中,由形成导管槽的发射部和接收部限定导管在与基板平行的第一方向上的位置,由基板限定其在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同时,光源和光电检测器分别安装在发射部和接收部内,并设置有彼此对应的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由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确定了光束带相对基板的位置,因此导管和所述光束带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被准确限定,不会因为晃动或变形而发生偏差,从而该探测器稳定,不会误报或失效。另外,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导管槽的发射部、接收部和基板能够一体化批量生产,同时光源和光电检测器也可以批量化生产,本实用新型的管内介质探测器各部件安装简单,因此具有生产成本低廉的特点。
[001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探测器组件,所述探测器组件包括:
[0020]管内介质探测器,所述管内介质探测器为上述任意一种管内介质探测器;
[0021]探测器组件本体,所述探测器组件本体设置有容纳槽以及穿过该容纳槽的通槽,其中,所述管内介质探测器安装在所述探测器组件本体上,以使所述发射部、接收部落入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导管穿过所述通槽。
[00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探测器组件还有的另外一种结构形式,包括:
[0023]管内介质探测器,所述管内介质探测器为上述任意一种管内介质探测器;
[0024]探测器组件本体,所述探测器组件本体设置有容纳槽以及穿过该容纳槽的通孔,其中,所述管内介质探测器安装在所述探测器组件本体上,以使所述发射部、接收部落入所述容纳槽内,所述导管穿过所述通孔。
[0025]优选地,所述通孔从位于容纳槽一定距离处向两端延伸的方向上依次形成为锥形孔和螺纹孔,所述探测器组件还包括梭形套管和螺纹套管,所述梭形套管具有和所述锥形孔相适应的的锥面,所述螺纹套管具有和所述螺纹孔相配合的螺纹并且其一端具有与所述梭形套管相适应的锥面,所述梭形套管和螺纹套管分别安装在所述锥形孔和螺纹孔中,所述导管穿过所述梭形套管和螺纹套管。
[0026]优选地,所述导管由多节组成,至少包括穿过所述导管槽的第一导管和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导管两端的第二导管和第三导管,所述第一导管与所述第二导管以及所述第一导管与所述第三导管之间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梭形套管内。
[0027]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管与所述第二导管以及所述第一导管与所述第三导管之间连接部位的内径平滑过渡。
[0028]优选地,所述第二导管和/或第三导管为可弯曲的导管。
[0029]优选地,所述容纳槽的底部沿纵向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导管接触,以与所述基板共同约束所述导管。
[0030]优选地,所述探测器本体上设置有安装面,所述基板通过该安装面与所述探测器本体固定安装。
[0031]优选地,所述管内介质探测器连接有电路板,所述光源和所述光电检测器的电极引线电连接在所述电路板上。
[0032]优选地,所述导管的材质为塑料、玻璃、石英或它们的组合。
[0033]上述探测器组件进一步包括了探测器组件本体,探测器组件本体具有容纳槽和穿过该容纳槽的的通槽或通孔,管内介质探测器安装在该探测器组件本体上,发射部和接收部位于所述容纳槽中,导管穿过所述通槽或通孔。采用该技术方案后,导管进一步由探测器组件本体固定,并且在第二方向上同时由基板和探测器组件本体限制,因此该结构使得导管和所述光束带的对应关系更加稳定。另外,探测器组件本体的其它部位可以设置各种形式的安装结构,用于和其它部件进行安装或固定,使探测器组件的使用更加方便。
[0034]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5]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36]图1是本实用新型管内介质探测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37]图2是图1中管内介质探测器的剖视图。
[0038]图3是图1中管内介质探测器的基板、发射部和接收部剖开后的立体示意图。
[0039]图4是本实用新型探测器组件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40]图5是图4中探测器组件的剖视图。
[0041]图6是图5沿A-A方向的剖视图。
[0042]图7是本实用新型探测器组件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43]图8是图7中探测器组件的剖视图。
[0044]图9是图7中探测器组件优选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45]图10是图9中探测器组件的剖视图。
[0046]附图标记说明
[0047]10 管内介质探测器 11 发射部
[0048]12接收部13 基板
[0049]14导管槽15 导管
[0050]16光源17 光电检测器
[0051]18 压板20 探测器组件本体
[0052]21凸台22 容纳槽
[0053]23a通槽23b通孔
[0054]24安装面25梭形套管
[0055]26螺纹套管111第一容纳腔
[0056]112第一缝隙121第二容纳腔
[0057]122第二缝隙151第一导管
[0058]152第二导管153第三导管
[0059]161第一凸起171第二凸起
[0060]181接触部231锥形孔
[0061]232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6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63]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管内介质探测器包括发射部11、接收部12、基板13和导管15。所述基板13分别与所述发射部11和接收部12连接,发射部11和接收部12位于基板的同一侧,具有相对平行的面,该相对平行的面与基板13 —起形成了导管槽14。基板13和发射部11、接收部12可以一体制造,为塑料材质,也可以通过安装固定连接在一起。
[0064]参见图2,导管15穿过上述导管槽14,并且与发射部11、接收部12和基板13接触,导管15卡紧在发射部11和接收部12之间,形成紧配合。紧配合使导管15的位置固定,不会发生晃动。在此定义所述导管15的外径尺寸为D,所述导管槽14的宽度尺寸即发射部11和接收部12相对面之间的距离为W,进一步优选所述紧配合满足以下关系:D-0.3毫米 <W〈D。
[0065]所述发射部11内设置有第一容纳腔111,接收部12内设置有第二容纳腔121,在该第一容纳腔111内有设置有能够发光的光源16,第二容纳腔121内设置有能够检测光源16发出光线的光电检测器17。
[0066]参见图3,所述发射部11和接收部12面向导管槽14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彼此对应的第一缝隙112和第二缝隙122,该第一缝隙112和第二缝隙122分别与第一容纳腔111和第二容纳腔121相通,其中,所述第一缝隙112和第二缝隙122所形成的平面与所述导管15的中心轴线垂直,第一缝隙112和第二缝隙122设置为窄的矩形,比如宽度0.2毫米?1.0毫米,优选0.3?0.5毫米,纵向高度2?5毫米。在此定义所述导管15的内径的半径尺寸为R1,优选地,所述连线与所述导管15的轴线的距离是R1-1.0毫米到R1+1.0毫米。所述导管15至少在与所述第一缝隙112和第二缝隙122对应的部分是透明或半透明的,所述导管15最好在所述导管槽14内的部分都是透明或半透明的。检测时,光源16发出的光通过所述第一缝隙112形成光束带,该光束带垂直于导管15,穿入导管15及导管内介质,根据导管内介质的不同最终出射光束带沿原来方向或者偏离原来方向,因而能够进入或者不能进入第二缝隙122,通过光电检测器17是否接收到光信号来判断导管内介质的状态。
[0067]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采用了由发射部11、接收部12和基板13构成的导管槽14的结构,导管15位于导管槽14中,由形成导管槽的发射部11和接收部12限定导管15在与基板平行的第一方向上的位置,由基板13限定导管15在与该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同时,光源16和光电检测器17分别安装在发射部11和接收部12内,并设置有彼此对应的第一缝隙112和第二缝隙122,由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确定了光束带相对基板13的位置,因此导管15和所述光束带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被准确限定,不会因为晃动或变形而发生偏差,从而使探测器稳定,不会误报或失效。另外,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导管槽的发射部11、接收部12和基板13能够一体化并批量生产,同时光源16和光电检测器17也可以批量化生产,由于各部件安装简单,因此具有生产成本低廉的特点。
[0068]所述光源16为任何能够发光的电子器件,优选为发光二极管,更优选为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光源16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11内,其电极引线伸出第一容纳腔111外;所述光电检测器17与光源16相对应,能够检测光源16发出的光信号,当光源16为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时,光电检测器17为红外线光电检测器,光电检测器17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121中,其电极引线伸出第二容纳腔121外。
[0069]参见图1所不,所述光源16和所述光电检测器17为扁平状结构,且在延伸方向相互平行,光源16和光电检测器17可以分别通过插入的方式装入到所述第一容纳腔111和第二容纳腔121中。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光源16和光电检测器17对应于插入到所述第一容纳腔111和第二容纳腔121的一端具有宽度尺寸减小的结构,即为舌状结构,采用该宽度尺寸减小的舌状结构便于光源和光电检测器插入容纳腔中。
[0070]所述光源16与第一容纳腔111之间、所述光电检测器17与第二容纳腔121之间可以采用多种适合的固定方式,比如封装、紧固件紧固等。优选地,所述光源16与所述第一容纳腔111紧配合,和/或所述光电检测器17与所述第二容纳腔121紧配合。采用紧配合的方式只需要将两者插入即可,方便快捷。
[0071]优选地,所述光源16和所述光电检测器17的电极引线向同一方向伸出。电极引线向同一方向伸出,方便与其它电路的连接。
[0072]如图1、图2所示,优选所述光源16面向所述导管15的一侧具有第一凸起161,该第一凸起161位于所述第一缝隙112中,所述光电检测器17面向所述导管15的一侧具有第二凸起171,该第二凸起171位于所述第二缝隙122中,所述第一凸起161和所述第二凸起171均为透光材质或光传导材质。该第一凸起161对光源16发出的光线具有准直作用,同时该第一凸起161卡接在所述第一缝隙112中,可以进一步固定所述光源16。该第二凸起171对穿过所述导管的光线具有汇聚的作用,同时该第二凸起171卡接在所述第二缝隙122中,可以进一步固定所述光电检测器17。优选所述第一凸起161和/或第二凸起171与所述第一缝隙112和/或第二缝隙122之间紧配合,即分别卡紧在所述第一缝隙112和第二缝隙122中。优选所述第一凸起161的纵向中点与所述第二凸起171的纵向中点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导管15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是R1-1.0毫米到R1+1.0毫米,其中R1是所述导管(15)的内径的半径尺寸。如此设置可以使通过光源16和光电检测器17的光束偏离导管15的中心轴线。
[0073]如图1、图2所示,优选地,所述管内介质探测器还包括压板18,所述压板18具有接触部181,该接触部181伸入导管槽14内,与所述导管15接触,所述导管15压紧在该接触部181与所述基板13之间。相对于所述基板13而言,该接触部181位于导管15的另一侦牝因此,所述导管15在第二方向上由基板13和压板18共同限定其位置,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导管15位置的稳定性。所述压板18相对于所述基板13固定连接,比如可以通过压板18两侧延伸的部分与基板13通过螺钉直接固定连接。
[0074]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探测器组件分解图。该探测器组件包括管内介质探测器10和探测器组件本体20。所述管内介质探测器10为上述任意一种管内介质探测器。所述探测器组件本体20设置有容纳槽22以及穿过该容纳槽22的通槽23a,所述管内介质探测器10安装在所述探测器组件本体20上,以使管内介质探测器10的发射部11、接收部12落入所述容纳槽22内,所述导管15穿过所述通槽23a。
[0075]参见图4、图5和图6,具体地,所述探测器组件本体20上设置容纳槽22的一侧加工有安装面24,该安装面24与管内介质探测器10的基板13固定连接,发射部11和接收部12容纳在该容纳槽22中,导管15位于通23a中并穿过容纳槽22。在容纳槽22内,导管15穿过所述发射部11、接收部12和基板13形成的导管槽14,导管15在与基板平行的第一方向上由发射部11和接收部12约束,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由基板13约束;另外,导管15还由探测器组件本体20的通槽23a提供约束。优选地,在容纳槽22的底部沿纵向设置凸台21,在导管15位于容纳槽22内的部分,导管15的一侧与基板13接触,相对的另一侧与该凸台21接触,从而该凸台21和基板13在第二方向上共同约束导管15。
[0076]探测器组件本体20的安装面24与基板13之间可以通过粘接或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或者优选在安装面24上设置螺孔,通过设置在基板13上的螺钉与螺孔安装,从而实现管内介质探测器10和探测器组件本体20之间的可拆卸安装。
[0077]所述管内介质探测器10还可以连接有电路板,光源16和光电检测器17的电极引线电连接在电路板上,电路板上设置有相关的芯片和电路,用于给光源16和光电检测器17供电以及控制它们的工作。电路板的一种连接方式是与基板13直接连接,并位于基板13上相对于发射部11和接收部12的另一侧。
[0078]探测器组件包括了探测器组件本体20,探测器组件本体20具有容纳槽22和穿过该容纳槽22的通槽23a,管内介质探测器10安装在该探测器组件本体20上,发射部11和接收部12位于所述容纳槽22中,导管15穿过所述通槽23a。采用该技术方案后,导管15由探测器组件本体20进一步固定,并且在第二方向上同时由基板13和探测器组件本体20限制,因此该结构使得导管15与由发射部11和接收部12所确定光束带之间的对应关系更加稳定。另外,探测器组件本体20的其它部位可以设置各种形式的安装结构,用于和其它部件进行安装或固定,使探测器组件能够更加方便地使用。
[0079]图7和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在图4、图5和图6中导管15穿过探测器组件本体20的一侧的通槽23a,而图6和图7中导管15沿探测器组件本体20的纵向设置的通孔23b中穿过。另外图7和图8中还展示了优选的结构,探测器组件本体20的通孔23b分成了多段,从位于容纳槽22 —定距离处向两端延伸的方向上依次形成有锥形孔231和螺纹孔232,所述锥形孔231的位置相应安装有梭形套管25,梭形套管25的两端具有与锥形孔231相适应的锥面,所述螺纹孔232的位置相应安装有螺纹套管26,螺纹套管26具有和螺纹孔232相配合的螺纹,并且螺纹套管26与梭形套管25相接触的一端具有与所述梭形套管(25)相适应的锥面,螺纹套管26的另一端伸出通孔23b之外。螺纹套管26和探测器组件本体20的螺纹孔232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并将梭形套管25固定在锥形孔231中。所述导管15位于所述通孔23b中,并且穿过梭形套管25和螺纹套管26,从而通过梭形套管25和螺纹套管26进一步与探测器组件本体20固定。
[0080]图9和图10中,所述导管15由多节组成,至少包括穿过所述导管槽14的第一导管151和分别位于第一导管151两端的第二导管152和第三导管153。优选地,第一导管151和第二导管152以及第一导管151和第三导管153的连接处分别位于导管槽14两侧的梭形套管25内。导管采用分节设计,各节导管可以单独选用材质和尺寸,比如第一导管151采用经过特殊处理后光线透过性能、或者抗腐蚀性能、或者抗内壁污染性能更好的材质,而第二导管152和第三导管153可以采用能够弯曲的材质或者价格便宜的材质,这样既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又能满足导管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弯曲需求,还可以降低总体成本。
[0081]优选第一导管151和第二导管152之间以及第一导管151和第三导管153之间连接部位的内径优选平滑过渡或具有相同的尺寸。
[0082]导管15的材料优选为塑料、玻璃或石英,或者是它们的组合。
[0083]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84]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在附图7和附图8的实施例中某些优选的方式同样可以适用附图4-6中的实施例,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85]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管内介质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内介质探测器包括: 发射部(11),所述发射部(11)具有第一容纳腔(111)和位于该第一容纳腔(111)内的光源(16); 接收部(12),所述接收部(12)具有第二容纳腔(121)和位于该第二容纳腔(121)内的光电检测器(17); 基板(13),所述发射部(11)和所述接收部(12)安装在所述基板(13)上,所述发射部(11)和接收部(12)之间形成有导管槽(14); 导管(15),所述导管(15)穿过所述导管槽(14)并且卡紧在所述发射部(11)和所述接收部(12)之间,其中,所述发射部(11)和所述接收部(12)面向所述导管(15)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彼此对应的第一缝隙(112)和第二缝隙(122),其中,所述第一缝隙(112)和第二缝隙(122)所形成的平面与所述导管(15)的中心轴线垂直,所述导管(15)至少在与所述第一缝隙(112)和第二缝隙(122)对应的部分是透明或半透明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内介质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5)的外径D和所述导管槽(14)的宽度尺寸W满足关系:D-0.3毫米彡W^D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内介质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16)和所述光电检测器(17)为延伸方向相互平行的扁平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内介质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16)和所述光电检测器(17)对应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11)和第二容纳腔(121)的一端具有宽度尺寸减小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内介质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16)和所述光电检测器(17)的电极引线向同一方向伸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内介质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16)与所述第一容纳腔(111)紧配合,和/或所述光电检测器(17)与所述第二容纳腔(121)紧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内介质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16)面向所述导管(15)的一侧具有第一凸起(161),该第一凸起(161)位于所述第一缝隙(112)中,所述光电检测器(17)面向所述导管(15)的一侧具有第二凸起(171),该第二凸起(171)位于所述第二缝隙(122)中,所述第一凸起(161)和所述第二凸起(171)为透光材质或光传导材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内介质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161)卡紧在所述第一缝隙(112)中,和/或所述第二凸起(171)卡紧在所述第二缝隙(122)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内介质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161)的纵向中点与所述第二凸起(171)的纵向中点之间的连线与所述导管(15)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是R1-1.0毫米到R1+1.0毫米,其中Rl是所述导管(15)的内径的半径尺寸。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管内介质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内介质探测器还包括相对于所述基板(13)固定连接的压板(18),所述压板(18)至少具有接触部(181),所述导管(15)压紧在该接触部(181)与所述基板(13)之间。
11.一种探测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器组件包括: 管内介质探测器(10),所述管内介质探测器(10)为根据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管内介质探测器; 探测器组件本体(20),所述探测器组件本体(20)设置有容纳槽(22)以及穿过该容纳槽(22)的通槽(23a),其中,所述管内介质探测器(10)安装在所述探测器组件本体(20)上,以使所述发射部(11)、接收部(12)落入所述容纳槽(22)内,所述导管(15)穿过所述通槽(23a)。
12.—种探测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器组件包括: 管内介质探测器(10),所述管内介质探测器(10)为根据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管内介质探测器; 探测器组件本体(20),所述探测器组件本体(20)设置有容纳槽(22)以及穿过该容纳槽(22)的通孔(23b),其中,所述管内介质探测器(10)安装在所述探测器组件本体(20)上,以使所述发射部(11)、接收部(12)落入所述容纳槽(22)内,所述导管(15)穿过所述通孔(23b)。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探测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3b)从位于容纳槽(22)一定距离处向两端延伸的方向上依次形成为锥形孔(231)和螺纹孔(232),所述探测器组件还包括梭形套管(25)和螺纹套管(26),所述梭形套管(25)具有和所述锥形孔(231)相适应的的锥面,所述螺纹套管(26)具有和所述螺纹孔(232)相配合的螺纹并且其一端具有与所述梭形套管(25)相适应的锥面,所述梭形套管(25)和螺纹套管(26)分别安装在所述锥形孔(231)和螺纹孔(232)中,所述导管(15)穿过所述梭形套管(25)和螺纹套管(26)。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探测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5)由多节组成,至少包括穿过所述导管槽(14)的第一导管(151)和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导管(151)两端的第二导管(152)和第三导管(153),所述第一导管(151)与所述第二导管(152)以及所述第一导管(151)与所述第三导管(153)之间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梭形套管(25)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探测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管(151)与所述第二导管(152)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导管(151)与所述第三导管(153)之间连接部位的内径平滑过渡。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探测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管(152)和/或第三导管(153)为可弯曲的导管。
17.根据权利要求11-16任意一项所述的探测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22)的底部沿纵向设置有凸台(21),所述凸台(21)与所述导管(15)接触,以与所述基板(13)共同约束所述导管(15)。
18.根据权利要求11-16任意一项所述的探测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器本体(20)上设置有安装面(24),所述基板(13)通过该安装面(24)与所述探测器本体(20)固定安装。
19.根据权利要求11-16任意一项所述的探测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内介质探测器(10)连接有电路板,所述光源(16)和所述光电检测器(17)的电极引线电连接在所述电路板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1-16任意一项所述的探测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5)的材质为塑料、玻璃或石英。
【文档编号】G01V8/12GK204086577SQ201420287018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30日
【发明者】肖巍, 田海涛 申请人:肖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