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针针尖检测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066021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医用针针尖检测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针针尖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用于放置医用针;光源,所述光源用于发光,并照射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的医用针;透光板,所述透光板用于接收经所述医用针反射后的光线;所述光源与所述透光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两侧,所述光源发射的光经所述医用针反射后投射在所述透光板上形成针尖图像;根据针尖在所述透光板上形成的图像,判断针尖的角度是否合格。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检测针尖的角度,并且检测速度快、检测准确,精度高。由于针尖角度经反射光线放大,透光板又能使光线分布均匀,避免形成光斑,因此反射的光束在透光板上形成的图像清晰度高,从而方便测量和判断,并且精确度高、检测速度快、适用范围广,通用性强。
【专利说明】医用针针尖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装置,具体是涉及一种针头检测装置,特别是一种医用针针尖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医用针包括多种用途的针,如注射针、留置针等。这些医用针一般由具有流体流通腔的长管或套管形成,近端通常固定注射器上,远端具有一定几何形状,以穿透弹性隔膜和/或病人的肌肉或组织,输送保存在注射器中的药剂。由于医用针使用时需要刺破皮肤,因此,对其性能要求较高。在使用之前,对其各种性能的检测是必不可少的。对医用针针尖的检测指标主要包括针尖的角度,针尖的长度等。但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肉眼观察的方式检测,这样容易造成眼疲劳,而且检测结果也难保证精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医用针针尖检测装置。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医用针针尖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用于放置医用针;光源,所述光源用于发光,并照射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的医用针;透光板,所述透光板用于接收经所述医用针反射后的光线;所述光源与所述透光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两侧,所述光源发射的光经所述医用针反射后投射在所述透光板上形成针尖图像;根据针尖在所述透光板上形成的图像,判断针尖的角度是否合格。
[0006]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测量针尖上斜面的角度,并且检测速度快、检测准确,精度高。由于针尖角度经反射光线放大,透光板又能使光线分布均匀,避免形成光斑,因此反射的光束在透光板上形成的图像清晰度高,从而方便测量和判断,并且精确度高。
[0007]优选的,所述光源可升降或者可调整水平位置地设置。
[0008]优选的,还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竖直安装有可旋转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上套装有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一螺杆螺纹配合,所述第一螺杆旋转时,可使所述第一底座升降;所述第一底座上水平安装有可旋转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上套装有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与所述第二螺杆螺纹配合,所述第二螺杆旋转时,可使所述第二底座水平移动;所述光源安装于所述第二底座上。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刻度线,所述第一刻度线用于标示所述第一底座的位置;所述第一底座上设置有第二刻度线,所述第二刻度线用于标示第二底座的位置。
[0010]优选的,还包括第一相机,所述第一相机用于拍摄针尖在所述透光板上形成的图像。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相机可升降或者可调整水平位置地设置。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相机安装于第三底座上,所述第三底座安装于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设置有竖直方向延伸的凹槽,螺栓穿过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三底座螺纹配合;螺栓抵顶在所述第二支架上,将所述第三底座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
[0013]优选的,还包括第二相机或第三相机,所述第二相机及所述第三相机位于所述支撑架上方,分别用于拍摄医用针的针尖及整体,根据所述第二相机及所述第三相机拍摄的针尖图像,可判断针尖刃面长度及医用针的整体长度。采用多个相机,不仅针尖角度数据检测精确,而且全面。
[0014]优选的,所述第二相机或所述第三相机可升降或者可调整水平位置地设置。
[0015]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可驱动医用针旋转地设置。
[0016]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凸片,凸片环绕支撑杆设置;两个支撑杆上的凸片相互交错设置,两个支撑杆上的凸片支撑医用针;两个支撑杆均可转动地设置。
[0017]优选的,还包括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可转动地设置,且与两个支撑杆上的凸片均接触,所述驱动轴通过电机驱动旋转,所述驱动轴旋转时,驱动两个支撑杆及凸片旋转;所述凸片旋转时,可带动医用针转动。两个螺杆由同一驱动轴驱动,不仅使两螺杆运动方向一致,而且能避免旋转不同步,同时结构简单。
[0018]优选的,还包括数据采集卡、第二相机、第三相机及计算机,数据采集卡可采集第一相机、第二相机和第三相机拍摄的照片,并传输至计算机。由于数据处理装置能使数据实现集中处理或实时处理,因此医用针针尖检测装置能实现自动检测。
[0019]优选地是,还包括检测箱和第一相机,所述检测箱具有容腔和箱门,所述箱门可移动地设置;所述支撑架、光源、透光板、第一相机、第二相机和第三相机均设置于所述容腔内;所述显示器和计算机设置于所述容腔之外。
[0020]本实用新型医用针针尖检测装置检测准确,精度高。支撑架、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相互配合,分别支承针、第一相机和光源,针尖角度经反射光线放大,透光板又能使光线分布均匀,避免形成光斑,因此反射的光束在透光板上形成的图像清晰度高,从而方便测量和判断,并且检测准确、精度高,不易造成眼疲劳。支撑架采用两个支撑杆形成,结构简单,医用针针尖检测装置成本低。支撑杆上的凸片相互交错设置,使针运行平稳,有利于第一相机、第二相机和第三相机对针尖及针成像。上述结构形成的医用针针尖检测装置适用的针包括医用注射针、医用留置针等,适用范围广,非常具有通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整体示意图。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7]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医用针针尖检测装置100,包括第一相机10、第二相机20、第三相机30、光源40和透光板50。光源40与第一相机10分别设置在透光板50两侧。医用针放置在透光板50与光源40之间。第二相机20和第三相机30均设置在医用针70上方。光源40照射医用针70的针尖,光线经针尖反射后透射在透光板50上形成针尖图像。第一相机10用于拍摄反射在透光板50上的针尖图像,对针尖图像进行分析,可检测针尖的角度。对针尖角度的检测,既可以采用肉眼观察,也可以采用图像分析软件。第二相机20和第三相机30可分别用于对针尖拍照,分别可用于检测针尖的长度及针尖的刃面是否存在缺口或者毛刺。当刃面存在缺口或毛刺时,在光源40照射下,该位置的亮度与其他部位不同,且通常是比其他部位更亮。拍照后,在其图像上可以看到亮点,通过观察图像上是否存在亮点,可确定刃面是否存在缺口及毛刺。根据第二相机20拍摄的照片,还可以分析医用针的整体长度,以及针尖长度在医用针整体长度中的比例。
[0028]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检测箱60,检测箱60具有容腔61和箱门62。箱门62可移动地设置,可将容腔61关闭,使其形成一个黑暗的空间,有利于检测顺利进行。
[0029]容腔61内设置有光源40和透光板50。光源40与透光板50分别设置于支撑架71两侧。光源40用于发光,并照射放置于支撑架71上的医用针70的针尖。如图4所示,光源40位置可调整地安装在第一支架31上。第一支架31上竖直安装有可旋转的第一螺杆32,该第一螺杆32上套装有第一底座33,第一底座33与第一螺杆32螺纹配合。第一螺杆32旋转时,可使第一底座33升降。第一底座33上水平安装有可旋转的第二螺杆34,该第二螺杆34上套装有第二底座35,第二底座35与第二螺杆34螺纹配合,第二螺杆34旋转时,可使第二底座35水平移动。第一支架31与第一底座上还可以设置有刻度线利用刻度线标示光源40的移动距离。
[0030]支撑架71用于放置医用针70。支撑架71可驱动医用针70旋转。支撑架71包括两个支撑杆73。两个支撑杆73上设置有凸片74。凸片74环绕支撑杆73设置。两个支撑杆73上的凸片74相互交错设置。医用针70支撑在两个支撑杆73的凸片74上。两个支撑杆73均可转动地设置,且转动方向相反。两个支撑杆73均抵靠在驱动轴75上。驱动轴75由步进电机80通过皮带82驱动旋转。驱动轴75旋转时,带动两个支撑杆73旋转。两个支撑杆73旋转时,可带动凸片74同向旋转。两个支撑杆73上的凸片74旋转时,可带动医用针70转动,以此可调整医用针的角度。
[0031]第一相机10安装在透光板50另一侧,用于拍摄反射在透光板50上的针尖图像。第一相机10安装于第二支架11上。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案,第一相机10也可以位置可调整地设置。调整第一相机10位置的结果可参照光源40的设置方式。
[0032]第二相机20及第三相机30位于支撑架71上方,分别用于拍摄医用针70的针尖及整体。根据所述第二相机20及第三相机30拍摄的针尖图像,可判断针尖刃面长度及医用针的整体长度。第二相机20或第三相机30拍摄的图像还可以用来检测刃面是否存在缺口或毛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相机20及第三相机30位置可调整地设置更佳。其位置调整装置的结构可参照光源40的设置方式。
[0033]第一相机10、第二相机20和第三相机30拍摄的照片可利用数据采集卡输送至计算机(图中未示出),并由计算机显示在显示器81上。显示器81设置在容腔61之外,方便观察。检测时,既可以由工人肉眼观察拍照的图像进行分析,判断针尖角度、长度及是否存在毛刺或缺口。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程序自动进行分析。
[0034]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实质上等同的替代,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医用针针尖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用于放置医用针; 光源,所述光源用于发光,并照射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的医用针; 透光板,所述透光板用于接收经所述医用针反射后的光线; 所述光源与所述透光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两侧,所述光源发射的光经所述医用针反射后投射在所述透光板上形成针尖图像;根据针尖在所述透光板上形成的图像,判断针尖的角度是否合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针针尖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可升降或者可调整水平位置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针针尖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上竖直安装有可旋转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上套装有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一螺杆螺纹配合,所述第一螺杆旋转时,可使所述第一底座升降;所述第一底座上水平安装有可旋转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上套装有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与所述第二螺杆螺纹配合,所述第二螺杆旋转时,可使所述第二底座水平移动;所述光源安装于所述第二底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用针针尖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上设置有第一刻度线,所述第一刻度线用于标示所述第一底座的位置;所述第一底座上设置有第二刻度线,所述第二刻度线用于标示第二底座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针针尖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相机,所述第一相机用于拍摄针尖在所述透光板上形成的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用针针尖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机可升降或者可调整水平位置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用针针尖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机安装于第三底座上,所述第三底座安装于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设置有竖直方向延伸的凹槽,螺栓穿过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三底座螺纹配合;螺栓抵顶在所述第二支架上,将所述第三底座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针针尖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相机或第三相机,所述第二相机及所述第三相机位于所述支撑架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医用针针尖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相机或所述第三相机可升降或者可调整水平位置地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针针尖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可驱动医用针旋转地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医用针针尖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凸片,凸片环绕支撑杆设置;两个支撑杆上的凸片相互交错设置,两个支撑杆上的凸片支撑医用针;两个支撑杆均可转动地设置;还包括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可转动地设置,且与两个支撑杆上的凸片均接触,所述驱动轴通过电机驱动旋转,所述驱动轴旋转时,驱动两个支撑杆及凸片旋转;所述凸片旋转时,可带动医用针转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针针尖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数据采集卡、第二相机、第三相机、计算机及显示器,数据采集卡可采集第一相机、第二相机和第三相机拍摄的照片,并传输至计算机,所述计算机将照片显示在所述显示器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医用针针尖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箱和第一相机,所述检测箱具有容腔和箱门,所述箱门可移动地设置;所述支撑架、光源、透光板、第一相机、第二相机和第三相机均设置于所述容腔内;所述显示器和计算机设置于所述容腔之外。
【文档编号】G01B11/02GK204007547SQ201420447388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8日
【发明者】钱军 申请人:上海点键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