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超声声场测量系统中使用的组织固定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069062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聚焦超声声场测量系统中使用的组织固定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聚焦超声声场测量系统中使用的组织固定装置,包括一个用于盛装生物组织的密封盒体和一个用于将所述密封盒体固定在聚焦超声声场测量系统中的支架,所述密封盒体的上下两面具有由透声薄膜构成的盒壁,所述密封盒体的四周侧壁采用有机玻璃制成,所述密封盒体上设置有可被打开的盖子。本实用新型的组织固定装置能够使生物组织维持一定的形状,并牢固地固定在密封盒体内部,且密封盒体上下两面的透声薄膜设计使得密封盒体固定生物组织的同时不会对声波的传播产生干扰,通过密封盒体对生物组织的固定不但提高了实验的精确度,同时避免了组织在实验过程中的分解和脱落,使得测量系统所处的水槽不会被生物组织污染。
【专利说明】聚焦超声声场测量系统中使用的组织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超声波实验用机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聚焦超声声场测量系统中使用的组织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高强度聚焦超声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无创治疗肿瘤技术,其治疗的原理是:通过一定形式的超声聚焦换能器,将超声能量聚焦于治疗靶区组织,使靶组织迅速发生不可逆的凝固性坏死,而对靶区周围组织不发生损伤,从而达到无创治疗的目的。从体外投入的超声能量在被聚焦到靶区之前,需要经过皮肤、皮下脂肪、肌肉以及体内脏器等多层组织,由于组织的吸收和散射等原因,使聚焦超声到达靶区的能量发生衰减,声场分布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将会对聚焦超声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聚焦超声通过生物组织后的能量衰减及声场分布等可以通过辐射力法、水听器法及插入式脉冲取代法等方法进行测量,目前这些方法中所使用的组织盛放装置较为简陋,不能对组织进行很好的固定,组织容易漂浮;不能密封,使得组织脱落的碎屑污染整个水槽,造成测量的误差;另外可重复使用性较差。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人设计了一种专门用于聚焦超声声场测量系统中使用的组织固定装置,可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焦超声声场测量系统中使用的组织固定装置,通过该组织固定装置对生物组织的固定,可有效地解决采用现有超声声场特性自动测量系统做生物组织传播衰减测量时生物组织振动漂浮、水槽污染严重以及测量误差大等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聚焦超声声场测量系统中使用的组织固定装置,包括一个用于盛装生物组织的密封盒体和一个用于将所述密封盒体固定在聚焦超声声场测量系统中的支架,所述密封盒体的上下两面具有由透声薄膜构成的盒壁,所述密封盒体的四周侧壁采用有机玻璃制成,所述密封盒体上设置有可被打开的盖子。
[0007]进一步,所述密封盒体侧壁上面设置有连通密封盒体内部的注液通孔,所述注液通孔处设置有密封塞。
[0008]进一步,所述密封盒体内设置有用于固定生物组织的夹子或中空的垫框,所述垫框的外侧轮廓与密封盒体侧壁内侧轮廓相配适。
[0009]进一步,所述支架主要由横梁和竖向设置在所述横梁上且高度可调的吊臂组成,所述横梁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导轨,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两个导轨滑动配合,所述吊臂通过丝杠机构来调节和固定其在横梁上的位置,所述吊臂的下端与所述密封盒体的侧壁固定连接。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聚焦超声声场测量系统中使用的组织固定装置,包括一个用于盛装生物组织的密封盒体和一个用于将所述密封盒体固定在聚焦超声声场测量系统中的支架,所述密封盒体的上下两面具有由透声薄膜构成的盒壁,所述密封盒体的四周侧壁采用有机玻璃制成,所述密封盒体上设置有可被打开的盖子。本实用新型的组织固定装置能够使生物组织维持一定的形状,并牢固地固定在密封盒体内部,且密封盒体上下两面的透声薄膜设计使得密封盒体固定生物组织的同时不会对超声波产生干扰,通过密封盒体对生物组织的固定不但提高了实验的精确度,同时避免了生物组织在实验过程中的分解和脱落,使得水槽不会被生物组织污染,进而提高了实验装置的可重复使用性倉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织固定装置中密封盒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织固定装置中密封盒体与支架连接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织固定装置中垫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组织固定装置在聚焦超声声场测量系统中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示:
[0017]本实施例中的聚焦超声声场测量系统中使用的组织固定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一个用于盛装生物组织的密封盒体I和一个用于将所述密封盒体固定在聚焦超声声场测量系统中的支架2,所述密封盒体I的上下两面具有由透声薄膜11构成的盒壁,所述透声薄膜11可采用聚氨酯弹性体材料,所述密封盒体I的四周侧壁采用有机玻璃制成,以降低对超声波的干扰,所述密封盒体I上设置有可被打开的盖子12,优选的,所述密封盒体I侧壁上面设置有连通密封盒体内部的注液通孔13,所述注液通孔13处设置有密封塞14。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盒体I呈方形,所述密封盒体I的顶部设置有盖子12,当然,所述密封盒体I也可以设计成圆柱形的,所述盖子12可密封盖扣在所述密封盒体I上,并通过卡勾固定在密封盒体上,当然所述盖子也可以采用与密封盒体螺纹紧固的方式来盖封住所述密封盒体,所述盖子12中部和密封盒体I的底部采用透声薄膜11制成。使用时,打开盖子,将生物组织放置到所述密封盒体I内部,将盖子盖扣在密封盒体上,打开密封塞14,将液体注入到密封盒体中,然后用密封塞14堵住注液通孔13,将所述密封盒体通过支架固定设置在聚焦超声声场测量系统的水听器和超声波发生器之间,所述密封盒体的上下两面分别朝向水听器和超声波发生器。本实用新型的组织固定装置能够使生物组织维持一定的形状,并牢固地固定在密封盒体内部,且密封盒体上下两面的透声薄膜设计使得密封盒体固定生物组织的同时不会对声波的传播产生干扰,通过密封盒体对生物组织的固定不但提高了实验的精确度,同时避免了组织样品在实验过程中的和脱落,使得测量系统所处的水槽不会被生物组织污染,进而提高了实验装置的可重复使用性能。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盒体I内设置有用于固定生物组织的夹子或中空的垫框15,所述垫框15的外侧轮廓与密封盒体I侧壁内侧轮廓相配适。所述垫框15可压住样品周边的生物组织,使生物组织得以在密封盒体中固定,当然也可在密封盒体内部设置一个夹子,夹子的一面固定在密封盒体的侧壁上,另一边夹持住放置在密封盒体中的生物组织,同样可以达到防止生物组织在密封盒体中运动的目的。
[00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2主要由横梁21和竖向设置在所述横梁21上且高度可调的吊臂22组成,所述横梁21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导轨23,所述横梁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两个导轨23滑动配合,所述吊臂22通过丝杠机构来调节和固定其在横梁21上的位置,所述吊臂22的下端与所述密封盒体I的侧壁固定连接。现有技术中聚焦超声声场测量系统一般包括水槽3、水听器4、超声波发生器固定架5和一个用于控制所述水听器4在水槽3位置的运动系统组成,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两个导轨23分别设置在水槽3顶部的两侧,通过丝杠机构可调节吊臂22在横梁21上的位置,所述吊臂22可以采用气缸,以实现对密封盒体高度的控制,当然采用丝杠机构中的丝杆作为吊臂22同样可以达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改进可实现对密封盒体I在水槽3中三维空间位置的任意调节,从而可使聚焦超声波焦点能够精确地作用在样品的指定位置上,进而可显著地提高实验的精确度,另外,系统中密封盒体的设计提高了系统自身的可重复使用性能。
[0020]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聚焦超声声场测量系统中使用的组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用于盛装生物组织的密封盒体(I)和一个用于将所述密封盒体固定在聚焦超声声场测量系统中的支架(2),所述密封盒体(I)的上下两面具有由透声薄膜(11)构成的盒壁,所述密封盒体(O的四周侧壁采用有机玻璃制成,所述密封盒体(I)上设置有可被打开的盖子(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盒体(I)侧壁上面设置有连通密封盒体内部的注液通孔(13),所述注液通孔(13)处设置有密封塞(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盒体(I)内设置有用于固定生物组织的夹子或中空的垫框(15),所述垫框(15)的外侧轮廓与密封盒体(I)侧壁内侧轮廓相配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主要由横梁(21)和竖向设置在所述横梁(21)上且高度可调的吊臂(22)组成,所述横梁(21)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导轨(23),所述横梁(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两个导轨(23)滑动配合,所述吊臂(22)通过丝杠机构来调节和固定其在横梁(21)上的位置,所述吊臂(22)的下端与所述密封盒体(I)的侧壁固定连接。
【文档编号】G01N29/11GK204177774SQ201420517028
【公开日】2015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0日
【发明者】史琳, 李发琪 申请人:重庆医科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