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引擎盖碰撞触发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45257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引擎盖碰撞触发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带主动式引擎盖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引擎盖碰撞触发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主动式引擎盖是车辆被动安全设计中比较领先的技术成果应用,目前还没有针对带有此类型设计车辆的行人保护开发的试验方法和相应的误触发控制策略。

车辆开发过程中,需考虑行人保护的设计,通过试验测试出触发或误触发的门槛值,来控制引擎盖的开启,以使得引擎盖与发动机及其他部件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间,吸收碰撞能量,保护行人。

由于,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专门针对此类主动式引擎盖来试验设置门槛值,导致在出现一些误触发情形下,例如石头撞击、小鸟撞击等等情形下,引擎盖被开启,影响车辆驾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专门对主动式引擎盖进行测试的车辆引擎盖碰撞触发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车辆引擎盖碰撞触发测试系统,包括引擎盖、用于向所述引擎盖投射触发物或误触发物的投射装置、用于将所述引擎盖的后端弹起的弹起装置和用于收集被投射的所述触发物或所述误触发物与所述引擎盖碰撞后的损害数据的外部控制系统,所述弹起装置安装在所述引擎盖后端上,所述外部控制系统与所述引擎盖通过传感器连接,在所述触发物或所述误触发物与所述引擎盖碰撞之前的预定时间内,所述弹起装置处于工作状态,将所述引擎盖的后端顶起。

进一步地,所述弹起装置为引爆式气缸,所述引爆式气缸包括第一缸体、第一活塞杆和火药,所述第一活塞杆可滑动地配置在所述第一缸体内,所述火药位于所述第一缸体的底部;当所述火药被引爆时,所述火药产生的气体推动所述第一活塞杆移动,使所述引爆式气缸处于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弹起装置为气动式气缸,所述气动式气缸包括第二缸体和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可滑动地配置在所述第二缸体内,所述第二缸体的底端与外部气源连接,并且在所述第二活塞杆上设置有泄气孔;在所述触发物或误触发物与所述引擎盖碰撞之前,所述气动式气缸保持处于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引擎盖后端上设置有两个所述弹起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投射装置包括用于将所述触发物投射出的活塞杆,所述投射装置还包括用于夹持所述误触发物的夹具,所述夹具连接在所述活塞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触发物为模拟头型;所述误触发物为小鸟、篮球、石头、树枝、动物或垃圾桶。

本发明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车辆引擎盖碰撞触发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引擎盖放置在指定位置,并使其前端与投射装置相对设置;S2:在所述引擎盖上标记出需要进行测试的目标区域;S3:通过所述投射装置向所述目标区域内投射触发物或误触发物,并在所述触发物或所述误触发物与所述引擎盖碰撞之前的预定时间内,使弹起装置处于工作状态,将所述引擎盖的后端顶起;S4:在所述触发物或所述误触发物与所述引擎盖碰撞之后,通过外部控制系统收集所述触发物或所述误触发物的损害数据;S5:在收集完所述触发物的触发物损害数据和所述误触发物的误触发物损害数据后,完成测试。

进一步地,当所述弹起装置采用引爆式气缸时,所述步骤S3中还包括步骤S31:根据所述引擎盖弹起时间、触发物或误触发物的飞行所需时间,设定引爆时间,在所述触发物或误触发物飞行时间达到所述引爆时间时,引爆所述引爆式气缸。

进一步地,当所述弹起装置采用气动式气缸时,所述步骤S3中还包括步骤S32:在所述触发物或所述误触发物与所述引擎盖碰撞之前,保持所述气动式气缸处于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S6:根据收集的所述触发物损害数据和误触发物损害数据,调整所述弹起装置;当所述弹起装置接收到在所述误触发物损害数据范围内的数据时,其处于非工作状态,保持所述引擎盖处于正常状态;当所述弹起装置接收到在所述触发物损害数据范围内的数据时,其处于工作状态,将所述引擎盖的后端顶起。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引擎盖碰撞触发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可以专门针对触发和误触发,计算出触发物损害数据和误触发物损害数据,从而得出触发门槛值和误触发门槛值,以对引擎盖进行设置,使其能够在触发时开启保护行人,误触发时不开启,保持正常驾驶,提高了安全性及驾驶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引擎盖碰撞触发测试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引擎盖的后端安装有引爆式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向图2所示的引擎盖上投射模拟头型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引擎盖从闭合状态A向开启状态B转换的示意图;

图5为引爆式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引擎盖的后端安装有气动式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向图6所示的引擎盖上投射模拟头型的示意图;

图8为气动式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小鸟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篮球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石头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树枝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动物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引擎盖; 11-后端; 12-前端;

2-投射装置; 21-夹具; 22-活塞杆;

23-小鸟夹具; 231-筒壁; 24-篮球夹具;

241-前端筒壁; 242-后端筒壁; 25-石头夹具;

251-筒壁; 26-树枝夹具; 261-夹持槽;

27-动物夹具; 271-圆筒部; 3-弹起装置;

31-引爆式气缸; 311-第一缸体; 312-第一活塞杆;

313-火药; 32-点爆装置; 33-引线;

34-气动式气缸; 341-第二缸体; 342-第二活塞杆;

343-泄气孔; 35-外部气源; 36-稳压阀;

37-气管分接器; 38-气管; 4-外部控制系统;

41-传感器; 5-模拟头型; 6-小鸟;

7-篮球; 8-石头; 9-树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引擎盖碰撞触发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主要用于对主动式引擎盖进行测试,以测定触发或误触发的门槛值,本发明中将上述门槛值称之为损害数据,以根据损害数据或门槛值的具体范围,来设定主动式引擎盖被开启或保持关闭。

当引擎盖被开启时,其与发动机舱内的发动机或其他零部件之间形成一定空间,用于吸收碰撞能量,保护行人。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引擎盖碰撞触发测试系统,包括引擎盖1、用于向引擎盖1投射触发物或误触发物的投射装置2、用于将引擎盖1的后端11弹起的弹起装置3和用于收集被投射的触发物或误触发 物与引擎盖1碰撞后的损害数据的外部控制系统4。

弹起装置3安装在引擎盖1的后端11上,外部控制系统4与引擎盖1通过传感器41连接。

在触发物或误触发物与引擎盖1碰撞之前的预定时间内,弹起装置3处于工作状态,将引擎盖1的后端11顶起。

该引擎盖1为主动式引擎盖,其前端12活动安装在车体上,其后端11上设置有弹起装置3。

如图3-4、图7、图9-12所示,本发明中的触发物是指按照规定,其与引擎盖1碰撞后,需要将引擎盖1弹起或将其后端11顶起的物件,该物件可以为模拟头型5,以更好地模拟人与引擎盖的碰撞。本发明中的误触发物是指按照规定,其与引擎盖1碰撞后,引擎盖1保持正常关闭,保证车辆正常行驶,避免误触发的物件,该物件可以为小鸟6、篮球7、石头8、树枝9、动物或垃圾桶等。

外部控制系统4与引擎盖1通过传感器41连接,用于收集碰撞后触发物的损害数据或误触发物的损害数据。

在触发物或误触发物与引擎盖1碰撞之前的预定时间内,弹起装置3处于工作状态,将引擎盖1的后端11顶起,当触发物或误触发物碰撞引擎盖1之后,由于引擎盖的后端11处于顶起状态,其与下部的零部件之间具有一定空间,可以吸收误触发物或触发物传递来的碰撞能量,降低损害。

碰撞之后,通过外部控制系统4来收集触发物的损害数据或误触发物的损害数据,以根据上述损害数据对引擎盖1的结构进行改进,直至满足要求。

上述损害数据的主要采集点为加速度、变形量、碰撞力等等方面。

根据收集的触发物损害数据和误触发物损害数据,可以调整弹起装置3;当弹起装置3接收到在误触发物损害数据范围内的数据时,其处于非工作状态,保持引擎盖1处于正常状态,保证车辆正常行驶;当弹起装置3接收到在触发物损害数据范围内的数据时,其处于工作状态,将引擎盖1的后端11顶起,保护行人。

由此,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引擎盖碰撞触发测试系统,可以专门针对触发和误触发,计算出触发物损害数据和误触发物损害数据,从而得出触发门槛值和误触发门槛值,以对引擎盖进行设置,使其能够在触发时开启保护行人,误触发时不开启,保持正常驾驶,提高了安全性及驾驶便利性。

较佳地,2-5所示,弹起装置3为引爆式气缸31,引爆式气缸31包括第一缸体311、第一活塞杆312和火药313,第一活塞杆312可滑动地配置在第一缸体311内,火药313位于第一缸体311的底部。

当火药313被引爆时,火药313产生的气体推动第一活塞杆312移动,使引爆式气缸31处于工作状态。

第一活塞杆312的上端与引擎盖1的后端11连接,其下端位于第一缸体311内,火药313位于第一缸体311的底部,并通过引线33与点爆装置32连接。在合适的时间,通过点爆装置32引爆火药313,其产生的气体推动第一活塞杆312移动,使引爆式气缸31处于工作状态,将引擎盖1的后端11顶起。如图4所示,引擎盖1从闭合状态A转换为开启状态B。

采用引爆式气缸31进行测试或实验的过程称之为动态测试或实验,好处是可以最大限度模拟现实碰撞情形,测得的数据更加准确。

较佳地,如图6-8所示,弹起装置3为气动式气缸34,气动式气缸34包括第二缸体341和第二活塞杆342,第二活塞杆342可滑动地配置在第二缸体341内,第二缸体341的底端与外部气源35连接,并且在第二活塞杆342上设置有泄气孔343。

在触发物或误触发物与引擎盖1碰撞之前,气动式气缸34保持处于工作状态。

第二活塞杆342的上端与引擎盖1的后端连接,其下端滑动地配置在第二缸体341内,第二缸体341的底部通过气管38与外部气源35连接,并在气缸38上设置有稳压阀36和气管分接器37,以保证气压稳定和便于向多个气动式气缸34供气。

第二活塞杆342上还设置有泄气孔343,当向第二缸体341内供气后, 第二活塞杆342处于工作状态,其上面的泄气孔343位于第二缸体341的外部。当触发物或误触发物与引擎盖1碰撞后,第二活塞杆342在受到外力作用下,或向下移动,当泄气孔343处于第二缸体341内时,第二缸体341内的气体泻出,第二活塞杆342收回至第二缸体341内。

该泄气孔343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第二活塞杆342上的指定位置,以确定气动式气缸34的作用时间的长短。

在触发物或误触发物与引擎盖1碰撞之前,气动式气缸34保持处于工作状态。当触发物或误触发物与引擎盖1碰撞之后指定时间或测试完成后,气动式气缸34处于非工作状态。

采用气动式气缸34进行测试或实验的过程称之为静态测试或实验,好处是可以重复使用,节约成本。

较佳地,如图2和图6所示,引擎盖1的后端11上设置有两个弹起装置3,以保证引擎盖1的后端被稳定的顶起。

较佳地,如图1和图9所示,投射装置2包括用于将触发物投射出的活塞杆22,投射装置2还包括用于夹持误触发物的夹具21,夹具21连接在活塞杆22上。

当投射触发物,具体为投射模拟头型5时,将模拟头型5直接放置在活塞杆22上,活塞杆22在动力作用下运动,将模拟头型5投出,模拟头型5以自由落体的方式下落到引擎盖1上指定区域内,进行测试。

当投射误触发物时,通过夹具21来夹持误触发物,夹具21连接在活塞杆22上,投射时,误触发物从夹具21内以自由落体的方式下落到引擎盖1上指定区域内,进行测试。

如图10-13所示,夹具21包括小鸟夹具23、篮球夹具24、石头夹具25、树枝夹具26、动物夹具27等。

小鸟夹具23包括由筒壁231形成的腔体,小鸟6放置在该腔体内。

篮球夹具24包括由前端筒壁241围成的圆筒状腔体和由后端筒壁242围成的半球状腔体,篮球7放置在半球状腔体和圆筒状腔体内。

石头夹具25包括由筒壁251形成的腔体,石头8放置在腔体内。

树枝夹具26包括在一侧设置的夹持槽261,树枝放置在夹持槽261 内。

动物夹具27包括形成的多个圆筒部271,动物被放置在圆通部271内。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引擎盖碰撞触发测试系统,可以对触发物和误触发物进行精准测算数据,来设定引擎盖,避免误触发,保证了行车安全。

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引擎盖碰撞触发测试方法,如图1-8所示,其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引擎盖1放置在指定位置,并使其前端12与投射装置2相对设置;

S2:在引擎盖1上标记出需要进行测试的目标区域;

S3:通过投射装置2向目标区域内投射触发物或误触发物,并在触发物或误触发物与引擎盖1碰撞之前的预定时间内,使弹起装置3处于工作状态,将引擎盖3的后端11顶起;

S4:在触发物或误触发物与引擎盖1碰撞之后,通过外部控制系统4收集触发物或误触发物的损害数据;

S5:在收集完触发物的触发物损害数据和误触发物的误触发物损害数据后,完成测试。

较佳地,如图2-5所示,当弹起装置3采用引爆式气缸31时,步骤S3中还包括步骤S31:根据引擎盖1弹起时间、触发物或误触发物的飞行所需时间,设定引爆时间,在触发物或误触发物飞行时间达到引爆时间时,引爆该引爆式气缸31,使其将引擎盖1的后端11顶起,并使得当引擎盖1的后端开启至最高位置时,触发物或误触发物正好与引擎盖1碰撞。

较佳地,如图6-8所示,当弹起装置3采用气动式气缸34时,步骤S3中还包括步骤S32:在触发物或误触发物与引擎盖碰撞之前,保持气动式气缸34处于工作状态。

较佳地,还包括步骤S6:根据收集的触发物损害数据和误触发物损害数据,调整弹起装置3;

当弹起装置3接收到在误触发物损害数据范围内的数据时,其处于非工作状态,保持引擎盖1处于正常状态;

当弹起装置3接收到在触发物损害数据范围内的数据时,其处于工作状态,将引擎盖1的后端11顶起。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引擎盖碰撞触发测试方法,可以对触发物和误触发物进行精准测算数据,来设定引擎盖,避免误触发,保证了行车安全。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发明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