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故障点无损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3097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线电缆检测领域,特别是一种电线断点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缆电线的生产或布线过程中,往往需要对生产的电缆电线进行故障测试或伤害探测,防止故障电缆所带来的损失;电力电缆出现了高压、中压、低压三种等级电力电缆齐头并进的形势,敷设环境更为复杂,故障类型越来越多,如果不及时发现处理,后果不堪设想。当连续生产作业的生产线(如电缆生产线)时,需要在绕线轮上缠绕的铜线,需要在绕线或放线时对电缆电线进行故障点检测。

因此,需要一种电缆故障点无损检测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电缆故障点无损检测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缆故障点无损检测系统,包括检测支座、超声波发射端、超声波接收端、比较器、控制器和标示器;

所述超声波发射端在电缆通过检测支座时向电缆发射预设能量的入射超声波;

所述入射超声波透过电缆后的透射超声波入射到超声波接收端;

所述超声波接收端,位于透射超声波的传输路径上,将接收到的透射超声波能量转化为相应的电量值;

所述比较器的输入端与超声波接收端连接用于接收电量值;

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连接用于向控制器发送高电平信号;

所述标示器与控制器连接用于接收到高电平信号并在电缆上打印提醒标记。

进一步,还包括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控制器连接用于在控制器接收高电平信号时发出报警信号。

进一步,所述检测支座包括第一支柱、第二支柱和固定支柱;

所述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相对应设置于固定支柱上;所述第一支柱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支柱上设置有与第一支柱的凹槽向对应的凹槽,所述凹槽用于限定电缆位置并使得电缆位于凹槽间通过;所述超声波发射端设置于第一支柱上的凹槽处;所述超声波接收端设置于第 二支柱上的凹槽处;所述比较器和控制器设置于固定支柱上;所述标示器设置于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上的凹槽处。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

本发明采用超声波检测器对电线电缆进行故障点检测,可以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对电线电缆进行探测,对人员无辐射,探测结果准确率高,避免人工肉眼识别,减少误判,提高检测效率。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的电缆故障点无损检测系统示意图。

图中:11为检测支座、12为超声波发射端、13为超声波接收端、14为比较器、15为控制器、16为标示器、17为报警器、111为第一支柱、112为第二支柱、113为固定支柱、114为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缆故障点无损检测系统,包括检测支座11、超声波发射端12、超声波接收端13、比较器14、控制器15和标示器16;

所述超声波发射端在电缆通过检测支座时向电缆发射预设能量的入射超声波,

所述入射超声波透过电缆后的透射超声波入射到超声波接收端;

所述超声波接收端,位于透射超声波的传输路径上,将接收到的透射超声波能量转化为相应的电量值;

其中,透射超声波能量越大,转化得到的电量值也越大;

所述比较器的输入端接收转化得到的电量值并比较电量值是否小于预设电量值;

所述比较强的输出端在转化得到的电量值小于预设电量值时向控制器发送高电平信号;

当所述标示器接收到高电平信号后在电缆上打印提醒标记。

还包括报警器17,所述报警器与控制器连接用于在控制器接收高电平信号时发出报警信号。

所述检测支座包括第一支柱111、第二支柱112和固定支柱113;

所述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相对应设置于固定支柱上;所述第一支柱设置有凹槽114;所述第二支柱上设置有与第一支柱的凹槽向对应的凹槽,所述凹槽用于限定电缆位置并使得电缆位于凹槽间通过;所述超声波发射端设置于第一支柱上的凹槽处;所述超声波接收端设置于第二支柱上的凹槽处;所述比较器和控制器设置于固定支柱上;所述标示器设置于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上的凹槽处。

本实施例中的比较器和控制器可以采用单片机或其他微处理器。标示器可采用自动加标记装置,把着色剂各按一定量喷射到沿一个方向移动的电线的外表面上,在电线外表面上加标记,该自动加标记装置包括存储装置,用于存储用着色剂来对上述电线的外表面进行着色的图形;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上述电线的移动速度;喷射装置,能够把着色剂喷射到上述电线的外表面上;以及控制装置,用于根据上述检测装置所检测出的上述电线的移动速度,使喷射装置按照上述图形把着色剂喷射到电线的外表面上。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