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处理装置、其控制方法以及程序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70903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信息处理装置、其控制方法以及程序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装置、其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背景技术:

目前,提示有关存在于信息处理装置(以及携带信息处理装置的用户)的附近的特定设备(包括设施以及场所)的信息的信息处理装置被揭示。所谓有关特定设备的信息,具体地是指表示用户的当前位置与特定设备的位置关系的信息。用户通过参照表示上述位置关系的信息,可以容易地到达特定设备。

上述信息处理装置的一个例子被记载在专利文献1中。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便携终端装置搜索位于距离该便携终端装置的当前位置一定距离范围内,并且,位于该携带终端装置朝向一定角度范围内的对象物,显示搜索的对象物的位置信息。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对象物(即,特定设备)的例子,记载有河川、海岸线、道路、铁路路线、湖沼、山、主题公园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11-174806号公报(2011年9月8日公开)]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用户并非经常需要有关存在于用户附近的特定设备的信息。例如,用户在朝向(特定设备以外的)目的地移动的期间以及滞留在该目的地的期间被认为不需要有关特定设备的信息。

但是,现有的信息处理装置存在不论用户是否需要有关特定设备(专利文献1的对象物)的信息,都提示有关特定设备的信息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仅在用户需要有关特定设备的信息的可能性高的时候,可以提示该信息的信息处理装置等。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一样态的信息处理装置包括判断用户是否滞留在特定位置的第一判断部,检测上述用户从上述特定位置移动了的检测部,判断从第一判断部判断了上述用户滞留在上述特定位置的第一时间点开始到上述检测部检测出了上述用户从上述特定位置移动了的第二时间点为止,是否经过一定时间以上的第二判断部,在上述第二判断部判断了从上述第一时间点开始到上述第二时间点为止经过了一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提示表示上述用户的当前位置与特定设备的位置关系的信息的信息提示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样态,获得可以仅在用户需要有关特定设备的信息的可能性高的时候,提供该情报的效果。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表示实施形态一的便携终端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表示实施形态一的便携终端装置所包含的控制部运行的位置关系信息显示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3]分别说明用户从最接近的车站向拜访目的地移动的情况下与从拜访目的地出发的用户从拜访目的地向最接近的车站移动的情况下中,便携终端装置中位置关系信息是否被显示的图。

实施发明的形态

[实施形态一]以下,关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用图1~图3进行详细说明。

(便携终端装置1的结构)

使用图1说明本实施形态的便携终端装置1的结构。图1是表示便携终端装置1的结构的框图。如图1所示,便携终端装置1包括控制部10(信息处理装置)、通信部20、输入部30、显示部40、加速度检测部50、位置信息取得部60以及存储部70。

控制部10控制便携终端装置1包括的各部分的同时,运行用于使便携终端装置1工作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处理。特别地,控制部10运行将表示用户(以及便携终端装置1)的当前位置与特定设备的位置关系的信息(位置关系信息)显示在显示部40中的位置关系信息显示处理。此处,特定设备中,除了车站等设施以外还被包含有公交车的停靠站等的场所。

位置关系信息中被包含有从用户(以及便携终端装置1)的当前位置到特定设备的直线距离以及从用户(以及便携终端装置1)的当前位置看到的特定设备的方位等的信息。另外,表示从用户的当前位置到特定设备的路线的地图等的信息也被包含在位置关系信息中。

在本实施形态中,特定设备是离用户的当前位置最近的车站(最接近的车站)。因此,控制部10在位置关系信息显示处理中将表示用户的当前位置与最接近的车站的位置关系的信息显示在显示部40中。但是,特定设备并不特别被限定于最接近的车站。特定设备,也可以是例如有名的地点或饮食店。且,有关控制部10的详细的结构以及最近车站信息显示处理的细节将在后面叙述。

通信部20是通过有线(例如,电话线路)或无线(例如,Blue tooth(注册商标)、手机线路、WiFi(注册商标)等),便携终端装置1与外部进行通信的时候被使用的装置。

输入部30是用户操作便携终端装置1的时候所使用的设备。表示从输入部30被输入的操作内容的信息被发送至控制部10。输入部30是例如触控面板、硬键、声音输入装置或运动传感器。

显示部40是例如液晶显示装置。加速度检测部50检测便携终端装置1的加速度。然后将表示检测出的加速度的加速度信息发送至移动判断部12。具体地,加速度检测部50是陀螺仪传感器与磁传感器等加速度传感器。

位置信息取得部60取得便携终端装置1的当前位置信息。具体地,位置信息取得部60从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接收包含便携终端装置1的当前位置信息的卫星信号。位置信息取得部60将取得的当前位置信息分别发送至后面所述的位置判断部11(第一判断部)以及移动判断部12(检测部)。此处,存在便携终端装置1位于建筑物等的内部,位置信息取得部60不能从GPS接收当前位置信息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位置信息取得部60从加速度检测部50取得加速度信息,基于取得的加速度信息计算便携终端装置1的当前位置。或者,位置信息取得部60也可以将不能取得当前位置信息这一事实通知位置判断部11。

存储部70中存储有为了控制部10实行各种各样控制功能所必需的信息。特别是,存储部70中存储有表示最接近的车站的位置的最接近车站信息。存储部70是例如存储器。

(控制部10的结构)

使用图1说明控制部10的详细结构。如图1所示,控制部10包括位置判断部11、移动判断部12、时间判断部13以及位置关系信息生成部14(信息提示部)。

位置判断部11基于从位置信息取得部60接收到的当前位置信息判断便携终端装置1是否位于建筑物内(特定位置)。具体地,位置判断部11比较便携终端装置1的当前位置与(被记录在数据库等中的)位于便携终端装置1周边的建筑物的位置。然后,便携终端装置1的当前位置与某一建筑物的位置一致的情况下,位置判断部11判断便携终端装置1位于建筑物内。或者,位置判断部11从位置信息取得部60接收不能取得当前位置信息这件事的通知的情况下,判断便携终端装置1位于建筑物内。位置判断部11将便携终端装置1位于建筑物内的判断结果输出至移动判断部12以及时间判断部13(第二判断部)。

移动判断部12从位置判断部11接收便携终端装置1位于建筑物内的判断结果后,从位置信息取得部60取得当前位置信息的同时从加速度检测部50取得加速度信息。然后,移动判断部12基于取得的当前位置信息以及加速度信息判断用户(以及便携终端装置1)是否从上述建筑物移动了。

更详细的是,移动判断部12首先判断通过加速度检测部50被检测出的便携终端装置1的加速度是否不为零(或一定值以上)。通过加速度检测部50被检测出的便携终端装置1的加速度不为零的情况下,移动判断部12判断便携终端装置1是否从建筑物的某位置离开了一定距离(例如,300m)以上。然后,便携终端装置1从建筑物的某位置离开了一定距离以上的情况下,移动判断部12判断用户从上述建筑物移动了。移动判断部12将表示用户是否从上述建筑物移动了的判断结果输出至时间判断部13。

并且,将便携终端装置1的加速度不为零作为触发,移动判断部12判断用户是否从建筑物移动。便携终端装置1的加速度为零的情况下,用户(以及便携终端装置1)没有从建筑物移动的可能性高。因此,在上述结构中,仅在便携终端装置1的加速度不为零的情况下,移动判断部12判断用户是否从建筑物移动。

上述触发并非必须的。上述触发不存在的情况下,便携终端装置1无需包括加速度检测部50。但是,上述触发不存在的情况下,即使是在便携终端装置1的加速度为零的情况下,移动判断部12也判断用户是否从建筑物移动。因此,上述触发器存在的结构与上述触发器不存在的结构相比,用于判断的演算处理所需要的消耗电量小。

如以上这样,判定用户是否从建筑物移动的触发不限于便携终端装置1的加速度不为零。在其他的结构中,上述触发也可以是移动判断部12基于便携终端装置1的加速度计算出的用户步数在一定数以上。或者,上述触发器也可以是移动判断部12基于预先设定的步幅以及步数计算出用户的移动距离超过一定距离。在这样的结构中,基于便携终端装置1的加速度被计算出的步数或移动距离超过一定值(步数或移动距离)的情况下,移动判断部12判断便携终端装置1是否从建筑物的某位置离开一定距离(例如300米)以上。

时间判断部13在从位置判断部11取得便携终端装置1位于建筑物内的判断结果的时候(第一时间点),开始测量便携终端装置1位于建筑物内的时间。此后,时间判断部13在从移动判断部12取得用户从建筑物移动了的判断结果的时候(第二时间点),计算便携终端装置1曾位于建筑物内的时间(滞留时间)。然后,时间判断部13判断滞留时间是否在一定时间以上。时间判断部13将表示滞留时间是否在一定时间以上的判断结果输出至位置关系信息生成部14。

并且,一定时间的长度并不特别限定。但是,用户短时间(从5分钟至10分钟左右)顺便拜访便利店等的情况也存在。这种情况下,因为从便利店等的建筑物出发的用户朝向最接近的车站的可能性低,位置关系信息没有必要被显示。因此,一定时间可以是稍微长的时间,例如三十分。

位置关系信息生成部14在滞留时间在一定时间以上的判断结果从时间判断部13输入的情况下,生成上述位置关系信息,将生成的位置关系信息在显示部40中显示(提示)。更详细地,位置关系信息生成部14首先从存储部70取得最接近的车站信息。另外,从位置信息取得部60取得当前位置信息。然后,位置关系信息生成部14利用取得的最接近的车站信息以及当前位置信息生成位置关系信息。且,代替在显示部40中显示生成的位置关系信息,位置关系信息生成部14也可以将生成的位置关系信息以声音等输出。

用户通过参照被显示的位置关系信息(从用户的当前位置至最接近的车站的距离,从用户的当前位置看到的最接近的车站的方位)到达最接近的车站变得容易。用户在不熟悉的地方的情况下,位置关系信息特别有用。例如,用户为了工作利用电车等交通工具访问位于不熟悉的地方的顾客的建筑物的情况也存在。这种情况下,用户从顾客的建筑物出发后,通过参照位置关系信息,可以不迷路到达最接近的车站。

(位置关系信息显示处理)

用图2以及图3,说明控制部10运行的位置关系信息显示处理的流程。图2是表示位置关系信息显示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另外,图3是分别说明在到达最接近的车站的用户从最接近的车站向拜访目的地移动的情况下,与从拜访目的地出发的用户从拜访目的地向最接近的车站移动的情况下,便携终端装置1中位置关系信息是否被显示的图。

如图2所示,在位置关系信息显示处理中,首先位置判断部11判断便携终端装置1是否位于建筑物内(S11、第一判断步骤)。便携终端装置1不在建筑物内的情况下(S11中否),位置判断部11重复步骤S11。在图3中,用户从最接近的车站向拜访目的地移动的情况下以及从拜访目的地向最接近的车站移动的情况下,便携终端装置1不在建筑物内。另一方面,用户在拜访目的地的建筑物内的情况下,便携终端装置1也在相同的建筑物内。

位置判断部11判断便携终端装置1在建筑物内情况下(S11中是),时间判断部13开始测量便携终端装置1存在于建筑物内的时间(滞留时间)(S12)。

然后,移动判断部12检测便携终端装置1从建筑物移动(S13、检测步骤)。在图3中,用户滞留在拜访目的地的建筑物内之后,从建筑物出发为了朝向最接近的车站移动的情况下,便携终端装置1从建筑物移动了被检测出来。

接下来,时间判断部13判断便携终端装置1存在建筑物内的时间(滞留时间)是否在一定时间以上(S14、第二判断步骤)。在图3中,用户从到达拜访目的地的建筑物开始到从该建筑物出发为止的时间是滞留时间。滞留时间不在一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S14中否),位置关系信息不被显示,位置关系信息显示处理结束。

另一方面,滞留时间在一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S14中是),位置关系信息生成部14显示位置关系信息(S15、信息提示步骤)。在图3中,用户从拜访目的地的建筑物出发之后,在便携终端装置1的显示部40中位置关系信息被显示。

以上位置关系信息显示处理结束。

[实施形态二]

关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形态进行说明的话是以下这样。且为了方便说明,与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说明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上述实施形态一的便携终端装置1在用户(以及便携终端装置1)滞留在建筑物内一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显示位置关系信息。即,不论用户滞留在什么样的建筑物内,位置关系信息被显示。

但是,用户过去有滞留在相同建筑物的情况,被认为了解那个建筑物周围的地理。因此,在上述情况下,用户为了从建筑物向最接近的车站移动,位置关系信息不是必要的。

因此,在本实施形态中,用户(以及便携终端装置1)滞留在建筑物内一定时间以上的情况,并且用户在过去的一定期间(例如,30天),没有访问该建筑物的情况下,便携终端装置1显示位置关系信息。换句话说,即使用户滞留在建筑物内一定时间以上,在用户在过去一定期间内曾访问过该建筑物的情况下,位置关系信息不被显示。在本实施形态中表示用户过去一定期间内曾访问的建筑物的清单的信息被存储在存储部70等中。

[实施形态三]

关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形态进行说明的话是以下这样。且为了方便说明,与上述实施形态中说明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上述实施形态一中,移动判断部12从加速度检测部50取得加速度信息,便携终端装置1的加速度不为零的情况下,判断用户(以及便携终端装置1)是否从上述建筑物移动。即,在上述实施形态一中,将便携终端装置1的加速度不为零作为触发,移动判断部12判断用户是否从建筑物移动。

在本实施形态中,移动判断部12没有触发,仅基于从位置信息取得部60取得的当前位置信息,判断用户是否从建筑物移动。即,在本实施形态中,便携终端装置1从建筑物的某位置离开一定距离以上的情况下,无论便携终端装置1的加速度是否为零,移动判断部12判断用户从上述建筑移动了。

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便携终端装置1没有必要包括加速度检测部50,可以使便携终端装置1的结构简单化。

[通过软件实现例]

便携终端装置1的控制模块(特别是位置判断部11、移动判断部12、时间判断部13、以及位置关系信息生成部14),可通过被形成于集成电路(IC芯片)等中的逻辑电路(硬件)实现,也可以使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通过软件来实现。

后者的情况下,便携终端装置1包括执行实现各功能的软件的程序的命令的CPU、上述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在计算机(或CPU)中被可读取地记录的ROM(Read Only Memory)或存储装置(称这些为[存储介质])、展开上述程序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然后,通过计算机(或CPU)从上述存储介质读取执行上述程序,本发明的目的被达成。作为上述存储介质可以使用[非临时有形介质],例如,磁带、磁盘、记忆卡、半导体存储器、可编程的逻辑电路。另外,上述程序可以通过可以传输该程序的任何传输介质(通信网络或广播波等)被提供给计算机。并且,本发明能以,上述程序通过电子传输被实现的,被嵌入在载波中的数据信号的形式被实现。

[总结]

本发明的样态一的信息处理装置(控制部10)包括判断用户是否滞留在特定位置的第一判断部(位置判断部11)、检测上述用户从上述特定位置移动了的检测部(移动判断部12)、判断从上述第一判断部判断了的上述用户滞留在上述特定位置的第一时间点开始到上述检测部检测出了的上述用户从上述特定位置移动了的第二时间点为止,是否经过了一定时间以上的第二判断部(时间判断部13)、上述第二判断部判断了从上述第一时间点开始到上述第二时间点为止经过了一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提示表示上述用户的当前位置与特定设备的位置关系的信息的信息提示部(位置关系信息生成部14)。

根据上述构成,信息处理装置的用户位于特定位置一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表示用户(以及信息处理装置)与特定设备的位置关系的信息被提示。用户通过参照被提示的信息,可以从上述特定位置朝向特定的设备移动。此处,一定的时间为,在用户持续多长时间滞留在特定位置的情况下,根据从特定位置出发的用户朝向特定设备的可能性是否高,被设定为任意的时间。

并且,特定位置可以是建筑物存在的位置。另外,特定的设备可以是离用户(以及信息处理装置)最近的电车站,也可以是用户为了乘坐(一个或多种类的)交通工具的(一个或多个)设备。

本发明的样态二的信息处理装置,在上述样态一中,上述信息提示部可以提示,表示从上述用户的当前位置到上述特定设备的距离的信息以及表示从上述用户的当前位置看到的上述特定设备的方位的信息之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上述结构,用户通过确认表示从自己当前位置到特定设备的距离的信息,可以判断到特定设备是徒步移动或是利用交通工具(出租车等)移动。另外,用户确认表示从自己的当前位置看到的特定设备的方位的信息后,通过朝向从信息处理装置看到的特定的设备的方移动,可以到达特定设备。

本发明的样态三的信息处理装置,在上述样态一或二中,上述特定设备可以是存在于上述用户的当前位置的一定距离内的特定的设施或场所。

根据上述结构,表示存在于上述用户的当前位置的一定距离内的设施或场所与用户的位置关系的信息被提示。用户通过参照被提示的信息,可以获得用于从自己所在的位置移动到特定设施或场所所需的信息。在这里,一定距离可以是认为用户徒步移动也可以的那样的距离(例如,2km)。

本发明的样态四的信息处理装置,在上述样态一至三的任意一个中,进一步包括检测上述信息处理装置的加速度的加速度检测部(50),上述检测部在通过上述加速度检测部被检测出的上述信息处理装置的加速度在一定值以上且上述信息处理装置与上述特定装置的距离在一定距离以上的情况下,可以判断上述用户从上述特定位置移动了。

根据上述结构,信息处理装置的加速度在一定值以上且信息处理装置与建筑物的距离在一定距离以上的情况下,被判断为用户从特定位置移动了。因此,可以高精度地检测用户(以及信息处理装置)在动,不在特定位置。

本发明的样态五的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判断用户是否滞留在特定位置的第一判断步骤、在上述第一判断步骤中,被判断为用户滞留在上述特定位置后,检测上述用户从上述特定位置移动的检测步骤、判断从在上述第一判断步骤中,被判断为上述用户滞留在上述特定位置的第一时间点开始,到在上述检测步骤中上述用户从上述特定位置移动被检测的第二时间点为止是否经过一定时间以上的第二判断步骤、在上述第二判断步骤中,被判断为从上述第一时间点开始到上述第二时间点为止经过一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提示表示上述用户的当前位置与特定设备的位置关系的信息的信息提示步骤。

根据上述结构,可以发挥与上述样态一的信息处理装置相同的效果。

本发明的各样态的信息处理装置,可以通过计算机实现。这种情况下,通过将计算机作为上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的各手段使其工作,使信息处理装置在计算机中实现的信息处理装置的控制程序以及记录其的计算机可读记录媒体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形态,在权利要求表示的范围内各种的变更都是可能的,关于适当组合不同实施形态中分别揭示的技术手段得到的实施形态也被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进一步的,通过组合各实施形态中分别揭示的技术手段可以形成新的技术特征。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可以在移动计算机、智能电话、移动电话、PDA(个人数字助理)等中利用。

符号说明

10 控制部(信息处理装置)

11 位置判断部(第一判断部)

12 移动判断部(检测部)

13 时间判断部(第二判断部)

14 位置关系信息生成部(信息提示部分)

50 加速度检测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