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测砂体展布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47313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测砂体展布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地质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测砂体展布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地震勘探是指在地表激发人工震源,由人工震源所引起的震动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地下传播,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向上反射传回地表,由地表的仪器记录反射回来的地震波,从而得到地震数据。由于地震数据是经由地下介质而得到的,因此必然会受到地下介质的物理性质的影响,这种影响也会被作为地下介质的综合信息保存到地震数据中。通过针对性的对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和解析,能够得到有用的地下信息,进而指导地质目标勘探。

随着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进步,以及在油田勘探领域的深入应用,利用地震资料的地震属性来预测储层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应用。现有技术,通常将根据地震数据得到的地震轴等同于地质轴,从而预测地质中的砂体展布,但是,由于在激发人工地震时,低速泥岩地层遇到高速砂岩地层,声波曲线将会产生起跳,利用标准零相位地震数据等同地质轴来预测地质砂体展布得到的结果与实际地质构造不同,无法准确的预测出地质砂体展布,不能满足地质勘探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预测砂体展布的方法及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利用地震轴等同地质轴来预测地质砂体展布得到的结果与实际地质构造不同,无法准确的预测出地质砂体展布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测砂体展布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激发人工地震后,获取勘探区域内的第一地震数据体;

反转所述第一地震数据体在1/4波长处的相位,得到第二地震数据体;

提取所述第二地震数据体的平面地层属性;

根据所述平面地层属性,预测所述勘探区域的砂体展布。

优选的,在所述根据所述平面地层属性,预测所述勘探区域的砂体展布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勘探区域的钻井地质分层,对所述第二地震数据体包含的至少一个地层信息中每个地层信息的深度进行标记。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平面地层属性,预测所述勘探区域的砂体展布,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地震数据体中每个地层信息的深度和平面地层属性,预测所述勘探区域内与各地层信息对应的地质层的类型和形态,以及各地质层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优选的,所述平面地层属性信息包括振幅和/或相位和/或频率。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预测砂体展布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激发人工地震后,获取勘探区域内的第一地震数据体;

反转模块,用于反转所述第一地震数据体在1/4波长处的相位,得到第二地震数据体;

提取模块,用于提取所述第二地震数据体的平面地层属性;

预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平面地层属性,预测所述勘探区域的砂体展布。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标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勘探区域的钻井地质分层,对所述第二地震数据体包含的至少一个地层信息中每个地层信息的深度进行标记。

优选的,所述预测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地震数据体中每个地层信息的深度和平面地层属性,预测所述勘探区域内与各地层信息对应的地质层的类型和形态,以及各地质层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优选的,所述平面地层属性信息包括振幅和/或相位和/或频率。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发明通过反转第一地震数据体在1/4波长处的相位,得到第二地震数据体,从而第二地震数据体的波峰不再对应泥岩和砂岩的分界面,第二地震数据体的上零相位正好对应泥岩与砂岩的反射界面,下零相位正好对应砂岩与泥岩的反射界面,本发明通过90°相位转换将地震反射主波瓣转换到薄层中心,从而根据第二地震数据体得到的地震轴等同于实际的地质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预测砂体展布的方法;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预测砂体展布的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预测砂体展布的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在激发人工地震后,获取勘探区域内的第一地震数据体。

步骤102:反转所述第一地震数据体在1/4波长处的相位,得到第二地震数据体。

步骤103:提取所述第二地震数据体的平面地层属性。

步骤104:根据所述平面地层属性,预测所述勘探区域的砂体展布。

具体来讲,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在勘探区域的地表设置人工震源,以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地震波在向地下传播时遇到介质性质不同的岩层分界面将发生反射和折射。接着,在步骤101中,人工地震激发完成后,在勘探区域内获取第一地震数据体,具体的,通过在地表或勘探区域内的钻井中用检波器接收地震波,从而得到第一地震数据体。

进一步,由于低速泥岩遇到高速砂岩会发生起跳,导致薄层砂体地震反射与地震同相轴之间不是对应关系,第一地震数据体的波峰对应砂岩顶,第一地震数据体的波谷对应砂岩底,因此标准零相位地震数据对应方式不适用于薄层砂体的岩性解释。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102通过反转第一地震数据体在1/4波长处的相位,得到第二地震数据体,从而第二地震数据体的波峰不再对应泥岩和砂岩的分界面,第二地震数据体的上零相位正好对应泥岩与砂岩的反射界面,下零相位正好对应砂岩与泥岩的反射界面,本发明通过90°相位转换将地震反射主波瓣转换到薄层中心,从而根据第二地震数据体得到的地震轴等同于实际的地质轴。

具体来讲,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得到第二地震数据体之后,对第二地震数据体进行分析,分析第二地震数据体等时的切片,提取第二地震数据体的平面地层属性,如在数据体上提取沿层或层间的平面地层属性,平面地层属性包括振幅和/或相位和/或频率。

由于地震数据体包含的信息属于体资料,其垂向分辨率较低,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步骤104之前,根据所述勘探区域的钻井地质分层,对所述第二地震数据体包含的至少一个地层信息中每个地层信息的深度进行标记。具体来讲,在勘探区域内钻井,钻井的深度可以为3700m,在钻井后采集钻井数据,通过钻井数据能够获得在钻井处不同深度下的砂体结构的类型,即获得钻井地质分层,进而,将钻井地质分层与第二地震数据体中的地层信息进行深度匹配,对第二地震数据体中每个地层信息的深度进行标记。由于钻井数据具有垂向上的高分辨率和丰富的高频信息,从而能够弥补第二地震数据体在垂向上分辨率低的缺陷。

进一步,步骤104具体包括:根据所述第二地震数据体中每个地层信息的深度和平面地层属性,预测所述勘探区域内与各地层信息对应的地质层的类型和形态,以及各地质层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具体来讲,一方面,根据每个地层信息的平面地层属性能够预测出该地层信息对应的实际地质层的类型和形态,另一方面,根据各地层信息对应的深度,通过将所有地层信息进行综合,能够获得勘探区域内所有地质层的类型和形态,以及各地质层之间的位置关系。

下面将举例对本发明的预测砂体展布的方法进行说明:

在激发人工地震后,获取勘探区域内的第一地震数据体,反转第一地震数据体在四分之一波长处的相位,得到第二地震数据体。一方面,在勘探区域内钻井,根据钻井得到钻井地质分层,钻井地质分层包括第一地质层、第二地质层和第三地质层,第一地质层对应的深度为地表以下1500m,第二地质层的深度为地表以下1550m,第三地质层对应的深度为地表以下1600m,第一地质层、。另一方面,第二地震数据体中对应包含第一地质层信息、第二地质层信息和第三地质层信息,分析第二地震数据体可知第一地质层信息对应的第一地质层、第二地质层信息对应的第二地质层和第三地质层信息对应的第三地质层。并且,根据第一地质层信息可知第一地质层的类型为砂岩层,以及第一地质层的形态。根据第二地质层信息可知第二地质层的类型为泥岩层,以及第二地质层的形态。根据第三地质层信息可知第三地质层的类型同样为砂岩层,以及第三地质层的形态。但是,由于第二地震数据体的垂向分辨率较低,仅根据第二地震体数据无法准确的预测第一地质层、第二地质层和第三地质层在勘探区域内的深度位置,因此,将钻井地质分层与第二地震数据体中的各个地层信息进行匹配,从而确定出第二地震数据体中的第一地层信息对应的第一地质层的深度为地表以下1500m,第二地震数据体中的第二地层信息对应的第二地质层的深度为地表以下1550m,第二地震数据体中的第三地层信息对应的第三地质层的深度为地表以下1600m,从而,实现了对勘探区域内的砂体展布的预测,预测结果准确。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预测砂体展布的装置,如图2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201,用于在激发人工地震后,获取勘探区域内的第一地震数据体;

反转模块202,用于反转所述第一地震数据体在1/4波长处的相位,得到第二地震数据体;

提取模块203,用于提取所述第二地震数据体的平面地层属性;

预测模块204,用于根据所述平面地层属性,预测所述勘探区域的砂体展布。

进一步,所述装置还包括:

标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勘探区域的钻井地质分层,对所述第二地震数据体包含的至少一个地层信息中每个地层信息的深度进行标记。

进一步,预测模块204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地震数据体中每个地层信息的深度和平面地层属性,预测所述勘探区域内与各地层信息对应的地质层的类型和形态,以及各地质层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进一步,所述平面地层属性信息包括振幅和/或相位和/或频率。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发明通过反转第一地震数据体在1/4波长处的相位,得到第二地震数据体,从而第二地震数据体的波峰不再对应泥岩和砂岩的分界面,第二地震数据体的上零相位正好对应泥岩与砂岩的反射界面,下零相位正好对应砂岩与泥岩的反射界面,本发明通过90°相位转换将地震反射主波瓣转换到薄层中心,从而根据第二地震数据体得到的地震轴等同于实际的地质轴。

由于第二地震数据体在横向上具有范围覆盖面广、追踪层位信息连续的特点,而钻井地质分层在纵向上不仅分辨率高,还包含丰富的高频信息,因此本发明通过在第二地震数据体的基础上结合钻井地质分层来对勘探区域内的砂体的展布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准确,分辨率高。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