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脉冲流密度的跨平台协同资源调度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59696阅读:7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雷达协同探测应用技术领域,采用基于脉冲流密度的跨平台协同资源调度方法对传感器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雷达协同探测效能的提升具备重要的应用价值。



背景技术:

在现代电子战中,雷达信号的分选和定位是电子侦察系统(ELINT)和电子支援系统(ESM)重要功能之一。随着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作为探测系统的核心主战装备,单雷达在态势感知、抗干扰、复杂信号分选、精确定位等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其局限性,亟需整合编队内传感器资源,在资源统一调度的基础上形成协同探测系统,提高编队的全局战场态势感知及远程高精度武器保障能力。实现编队雷达资源自适应调度的目的就是通过对雷达参数的控制,在保证对复杂信号进行有效分选且定位效率显著提高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雷达的效能。在这一发展趋势下,如何对协同探测系统内传感器资源进行跨平台调度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技术。

在被动探测任务情况下,对于不同的辐射源环境需要有效合理的分配雷达资源,才能达到更加快速、精确地进行信号分选和定位。传统的协同资源调度策略是针对所有的辐射源信息进行资源再分配,在电磁环境复杂、辐射源密集的情况下,脉冲流密度过大,数据量急剧升高,该策略直接导致信号分选和定位的时间过长,影响被动探测效率。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脉冲流密度的跨平台协同资源调度方法,能够根据辐射源脉冲流大小,跨平台动态控制雷达探测频段资源以及信号处理通道数资源,实现对信号与数据处理数据量有效地控制,提高信号分选速度和定位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涉及一种跨平台资源调度与控制方法。在雷达处理资源一定的前提下,传统的基于辐射源信息的协同资源调度策略受限于外界辐射源环境,外界辐射源环境越复杂,其辐射源脉冲流密度也越大,导致信号分选数据量也就越大,从而信号分选与定位占用时间也越长。本发明是由主站实时评估当前电磁环境雷达处理的脉冲流情况,计算得到脉冲流密度值大小,动态控制主站及跨平台动态控制从站雷达探测频段资源以及信号处理通道数资源,实现对信号与数据处理数据量有效地控制,提高信号分选速度和定位速度。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脉冲流密度的跨平台协同资源调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1、设置本站为主站、协同站为从站,两站完成协同关系建立;

S2、在主站根据辐射源脉冲流密度大小动态控制主站及跨平台动态控制从站频段资源和信号处理通道数资源;

S3、启动主站和从站的协同信号分选和协同定位功能;

S4、设置天线速度,控制主站天线进行环扫,同时发送跨平台命令控制从站天线环扫;

S5、接收主站协同定位软件发送的定位目标范围参数,根据目标参数计算出定位目标的初始范围,并控制主站天线和从站天线以此范围扇扫;

S6、接收主站和从站协同定位软件发送的定位范围回应。协同定位软件根据当前两站的天线扫描范围向控制软件发送回应信息;

S7、根据主站和从站的定位回应信息判断扫描范围是否满足定位要求,如果是,则进行定位,结束控制;如果否,则转向S5。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基于脉冲流密度的跨平台协同资源调度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实施流程如附图1,具体描述为以下过程:

S1、设置本站为主站、协同站为从站,两站完成协同关系建立,所有操作均在主站进行;

S2、在主站根据辐射源脉冲流密度大小动态控制主站及跨平台动态控制从站频段资源和信号处理通道数资源。设t1时刻与t1+T时刻之间接收到的脉冲数为N,T为先验知识所得的最佳脉冲流密度最佳周期,则脉冲流密度信号处理通道数目为M,系统默认处理频段宽度为B,根据先验知识令协同信号分选处理的单个通道的脉冲流密度最佳值ρ最佳,则开启的信号处理通道数目为当M'>M时,M个信号处理通道全部打开,并将信号处理频段宽度设置为同时发送跨平台控制命令对从站进行同样的设置;

S3、启动主站和从站的协同信号分选和协同定位功能。发送主站控制命令以及跨平台控制命令,分别启动主站和从站的协同信号分选功能和协同定位功能;

S4、设置天线速度为5度/秒,控制主站天线进行环扫,同时发送跨平台命令控制从站天线环扫;

S5、接收主站协同定位软件发送的定位目标范围参数S范围,设置扫描中心为天线扫描速度为v,如果S范围>30度,则v=5度/秒,如果30>S范围>10度,则v=2度/秒,如果S范围<10度,则v=1度/秒,并控制主站天线和从站天线以此范围扇扫。具体过程如下:主站控制软件接收到天线扫描范围参数S范围,发送伺服控制命令至主站伺服系统,同时依据扇扫中心、本站GPS信息、协同站GPS信息对该参数进行坐标转换,并发送跨平台伺服控制命令至从站伺服系统;

S6、接收主站和从站协同定位软件发送的定位范围回应。协同定位软件根据当前两站的天线扫描范围向控制软件发送回应信息;

S7、根据主站和从站的定位回应信息判断扫描范围是否满足协同定位要求,如果是,则进行定位,结束控制;如果否,则转向S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