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式探头及漏水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58693阅读:554来源:国知局
多点式探头及漏水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漏水检测技术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点式探头及漏水传感器。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目前市面上的漏水传感器一般具有数量有限的偶数个电极1′(例如采用一对电极、两对电极、四对电极等),利用电极1′间在有水和无水时的阻值变化,判断是否漏水。

但其检测点有限,仅能对电极1′所在的位置进行漏水检测,同时漏水存在随机的特性,现有技术中的漏水传感器的检测区域小,不能满足对漏水风险预判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检测区域大,对漏水风险预判能力高的多点式探头及漏水传感器。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用于漏水传感器中的多点式探头,包括至少一块用于与电阻测量仪连接的检测板;在每块所述检测板上都设置有多个检测孔;所述检测板包括用于与所述电阻测量仪电连接的上层导电层、用于与所述电阻测量仪电连接的下层导电层和布置在所述上层导电层与所述下层导电层之间的中层绝缘层;每个所述检测孔都分别贯穿所述上层导电层、所述中层绝缘层和所述下层导电层。

进一步地,该多点式探头包括至少两块所述检测板;任意相邻的两块所述检测板通过连接组件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上层导电片和下层导电片;所述上层导电片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上层导电层之间,所述下层导电片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下层导电层之间。

进一步地,至少两块所述检测板中的一块所述检测板与所述电阻测量仪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用于将所述上层导电片和所述下层导电片紧固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检测板上的绝缘卡扣。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卡扣包括卡扣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卡扣本体的两端的扣持端;每个所述扣持端都分别穿过所述下层导电片、所述检测板和所述上层导电片,并将所述下层导电片、所述检测板和所述上层导电片锁紧在一起。

进一步地,在所述卡扣主体上设置有弹性密封圈,所述弹性密封圈环绕在所述扣持端的底部。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扣持端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倒钩,两个所述倒钩相互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检测孔均布在所述检测板上。

本发明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漏水传感器,包括电阻测量仪和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描述的多点式探头;所述多点式探头中的上层导电层和下层导电层分别与所述电阻测量仪电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电阻测量仪电连接的警告单元;所述警告单元在检测到所述上层导电层和所述下层导电层之间的电阻值小于预设警告阈值时,将发出警告信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检测板,检测板设置为由上层导电层、中间绝缘板和下层导电层组成,在检测板上设置多个检测孔,每个检测孔都贯穿上层导电层、中间绝缘板和下层导电层,每个检测孔都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两个电极。

当没有漏水时,上层导电层和下层导电层没有被电性导通,两者之间的电阻最大;当某处有漏水时,水会进入该处的检测孔内,从而将上层导电层和下层导电层电性导通,此时上层导电层和下层导电层之间的电阻将变小,电阻测量仪检测到上述阻值变化之后,将会判断是否漏水。

本发明提供的多点式探头及漏水传感器,通过增加大量的检测孔或检测点,扩大了检测区域,便于用户布置在可能发生漏水的位置。根据产品特点或者水管的排列位置,可任意配合增加多点式探头,与市场上现有产品相比,对漏水预判的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成本也得到有效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漏水传感器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多点式探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检测板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两块检测板连接示意图;

图5为连接组件与两块检测板连接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绝缘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漏水传感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电极;

1-检测板; 11-上层导电层; 12-下层导电层;

13-中层绝缘层; 2-检测孔; 3-连接组件;

31-上层导电片; 32-下层导电片; 33-绝缘卡扣;

331-卡扣主体; 332-扣持端; 333-倒钩;

334-间隔槽; 335-弹性密封圈; 4-电阻测量仪;

5-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2-3和图7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漏水传感器中的多点式探头,包括至少一块用于与电阻测量仪4连接的检测板1。

在每块检测板1上都设置有多个检测孔2。

检测板1包括用于与电阻测量仪5电连接的上层导电层11、用于与电阻测量仪5电连接的下层导电层12和布置在上层导电层11与下层导电层12之间的中层绝缘层13。

每个检测孔2都分别贯穿上层导电层11、中层绝缘层13和下层导电层12。

每个检测孔2都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两个电极。当没有漏水时,上层导电层11和下层导电层12没有被电性导通,两者之间的电阻最大。

当某处有漏水时,水会进入该处的检测孔2内,从而将上层导电层11和下层导电层12电性导通,此时上层导电层11和下层导电层12之间的电阻将变小,电阻测量仪5检测到上述阻值变化之后,判断出该处漏水。

由此,本发明提供的多点式探头,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并通过增加大量的检测孔或检测点,扩大了检测区域,便于用户布置在可能发生漏水的位置,与市场上现有产品相比,对漏水预判的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成本也得到有效控制。

上层导电层11和下层导电层12优选为金属导电层,中层绝缘层13优选为塑料材料层。

较佳地,如图4-5所示,该多点式探头包括至少两块检测板1,任意相邻的两个检测板1通过连接组件3连接在一起。

连接组件3包括上层导电片31和下层导电片32,上层导电片31连接在相邻的两个上层导电层11之间,下层导电片32连接在相邻的两个下层导电层12之间,从而使得两块或多块检测板2的上层导电层11导通,下层导电层12也导通,这样实现了多点式探头的继续扩展,扩大了检测面积或区域。根据产品特点或者水管排列位置,可任意配合增加多点式探头,满足了不同的需求。

上层导电片31和下层导电片32优选为金属导电片。

较佳地,至少两块检测板1中的一块检测板1与电阻测量仪5电连接。电阻测量仪5仅与一块检测板1电连接即可,从而无需考虑其它检测板1所在的位置是否能够布线,使得电路连接更加方便。

较佳地,如图4-6所示,连接组件3还包括用于将上层导电片31和下层导电片32紧固在相邻的两个检测板1上的绝缘卡扣33。通过设置绝缘卡扣33,一方面可以将上层导电片31和下层导电片32紧固在相邻的两个检测板1上,另一方面避免导电影响电阻检测。

绝缘卡扣33优选为塑料卡扣或塑料连接件。

较佳地,如图5-6所示,绝缘卡扣33包括卡扣本体331和设置在卡扣本体331的两端的扣持端332。

每个扣持端332都分别穿过下层导电片32、检测板1和上层导电片31,并将下层导电片32、检测板1和上层导电片31锁紧在一起。

扣持端332可以从上层导电片31穿出,也可以从下层导电片32穿出,其可以将上层导电片31紧固在相邻的两个上层导电层11上,将下层导电片32紧固在相邻的两个下层导电层12上。

较佳地,如图5-6所示,在卡扣主体31上设置有弹性密封圈335,弹性密封圈335环绕在扣持端332的底部。弹性密封圈335具有弹性,在组装时,使得导电片与导电层连接可靠。

较佳地,如图6所示,每个扣持端33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倒钩333,两个倒钩333相互间隔设置。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有间隔槽334,在扣持端332穿过下层导电片32、检测板1和上层导电片31中的孔时,两个倒钩333会发生形变,利于从孔中穿出。在两个倒钩333穿出孔之后,两个倒钩333又会发生形变,将下层导电片32、检测板1和上层导电片31卡紧在一起。

较佳地,如图2所示,多个检测孔2均布在检测板1上,对漏水区域进行均匀检测,避免因检测孔的不均匀导致漏检。

如图7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漏水传感器,包括电阻测量仪5和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描述的多点式探头。

多点式探头中的上层导电层11和下层导电层12分别与电阻测量仪5电连接。

有关多点式探头的结构、构造及工作原理已在前面详述,在此不再赘述。

上层导电层11和下层导电层12分别通过导线与电阻测量仪5电连接。

当有两块以上的检测板1时,电阻测量仪5仅与其中一块检测板1电连接即可。

当某处有漏水时,水进入该处的检测孔2内,从而将上层导电层11和下层导电层12电性导通,此时上层导电层11和下层导电层12之间的电阻将变小,电阻测量仪5检测到上述阻值变化之后,判断出该处漏水。

较佳地,漏水传感器还包括与电阻测量仪6电连接的警告单元(图中未示出)。

警告单元在检测到上层导电层11和下层导电层12之间的电阻值小于预设警告阈值时,将发出警告信息。

预设警告阈值为未电性导通的上层导电层11和下层导电层12之间的阻值R0

当漏水时,上层导电层11和下层导电层12被水导通,两者之间的阻值R小于R0

此时,警告单元将发出警告信息进行提示。警告信息包括以警钟、语音、灯光方式进行提醒。

需要指出的是,在上层导电层11和下层导电层12未电性导通时,两者之间的阻值最大,在上层导电层11和下层导电层12电性导通时,两者之间的阻值将变小,随着检测孔2中水流的增大,两者之间的阻值将逐渐变小。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漏水传感器,通过增加大量的检测孔或检测点,扩大了检测区域,便于用户布置在可能发生漏水的位置,对漏水预判的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成本也得到有效控制。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发明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