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骑行码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9206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骑行码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骑行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智能骑行码表。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加,空气污染加剧,政府和环保人士呼吁大众使用绿色交通工具出行,越来越多的市民也开始借助自行车进行健康锻炼。骑自行车是有氧运动可提高机体的摄氧量,增进心肺功能,是达到健康效应的最佳方式。自行车锻炼的好处是不限时间、不限速度。骑自行车不但可以减肥,而且还可使身材匀称。由于自行车运动是需要大量氧气的运动,所以还可以强化心脏功能。同时还能防止高血压,有时比药物更有效。踩自行车压缩血管,使得血液循环加速,大脑摄入更多的氧气,再加上吸入大量新鲜空气,会觉得头脑更清楚。

为了更好地了解骑行的各种状态和数据,越来越多的骑行爱好者在自行车上安装码表,用来记录和显示若干骑行数据。当前的码表功能比较单一,一般仅仅能够在本地记录各种骑行数据,用户想要获取骑行数据必须通过观看码表,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导致骑行数据丢失,例如启动中的颠簸,电池电量不足,甚至码表遗失,都会导致历史记录的骑行数据丢失,而这些骑行数据的丢失对于骑行爱好者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进而无法根据历史数据来规划自己的锻炼计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骑行码表,包括:

感应磁铁,所述感应磁铁固定在自行车前轮辐条上;

感应器,所述感应器固定在自行车前叉上,且所述感应器的位置与所述感应磁铁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感应器根据感应磁铁连续两次经过感应器所间隔的时间计算出原始数据,并将计算出的原始数据通过无线形式进行发送;

所述表头固定在所述自行车上,该表头设有数据接收器、处理芯片、显示屏和网络通讯模块,数据接收器、显示屏和网络通讯模块均与处理芯片相连,所述数据接收器将接收到的原始数据发送至处理芯片,处理芯片对原始数据进行计算以求得骑行数据,并通过所述显示屏实时显示所述骑行数据,所述网络通讯模块用于将所述骑行数据通过运营商网络发送到服务器进行存储。

上述的智能骑行码表,其中,所述处理芯片根据预先设置的前轮周长数据和感应磁铁连续两次经过感应器所间隔的时间计算出包括骑行速度、骑行距离、消耗卡路里的骑行数据。

上述的智能骑行码表,其中,所述网络通讯模块包括SIM卡和调制解调器。

上述的智能骑行码表,其中,所述表头还设置有传感器,用于检测外界环境的温度和气压数据,并将测得的温度和气压数据显示在所述显示屏上。

上述的智能骑行码表,其中,所述表头为防水的一体化设置。

上述的智能骑行码表,其中,所述表头内置有可充电锂电池。

上述的智能骑行码表,其中,所述表头前端设置有LED灯。

上述的智能骑行码表,其中,所述表头内置有NFC模块和/或蓝牙模块,通过所述NFC模块和/或蓝牙模块将骑行数据传输到移动终端。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可以将骑行数据上传到云端的服务器,实现了骑行数据的永不丢失,方便用户随时随地查看历史骑行数据;

2、具有自主联网功能,无需借助其他设备即可将骑行数据上传到云端,备份数据更加方便;

3、具有NFC和/或蓝牙功能,这样用户的移动终端无需联网即可将骑行数据同步到移动终端,方便用户在无网络环境下同步数据,或者将骑行数据同步到不具备联网功能的终端(例如智能手表),方便用户查看数据。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发明的主旨。

图1为本发明在一实施例中将码表各部件安装在自行车上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在一实施例中感应器安装在自行车前叉上的具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感应磁铁安装在辐条上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在一实施例中的智能码表主要部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理解本发明,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步骤以及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发明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骑行码表,参照图1至图4所示,该码表包括感应磁铁1、感应器2和表头3。下面就感应磁铁1、感应器2和表头3进行进一步的描述:感应磁铁固定在自行车前轮辐条上;感应器2固定在自行车前叉上,且感应器2的位置与感应磁铁1的位置相对应,感应器2根据感应到感应磁铁1连续两次经过感应器2所间隔的时间计算出原始数据,并将计算出的原始数据通过无线形式进行发送;表头3固定在自行车上,该表头设有数据接收器31、处理芯片32、显示屏33和网络通讯模块35,数据接收器31、显示屏33和网络通讯模块35均与处理芯片32相连,数据接收器31将接收到原始数据发送至处理芯片32,处理芯片32对原始数据进行计算以求得骑行数据,并通过显示屏33实时显示骑行数据,网络通讯模块35用于将骑行数据通过运营商网络发送到服务器20进行存储。

本发明提供的无线骑行码表,通过在其内设置有网络通讯模块35,在骑行结束后可以将各种骑行数据通过运营商网络发送到云端,用户再也不用担心历史骑行数据的丢失,为骑行爱好者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数据来源,进一步提升骑行乐趣。

为了方便骑车人随时观看码表显示的数据,优选通过一表座4将表头3固定在车把上。进一步的,表头3以可拆卸方式的固定在表座4上,例如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在表座4上,方便用户随拿随取。

参照图2所示,其示出了当前典型实施例情况下感应磁铁1和感应器2的安装示意图。感应器2通过固定在固定基座5上,固定基座5通过绑带7固定在前叉6上,进而实现将感应器2固定在自行车的前叉上。此外,固定基座5上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旋钮8,松开旋钮,即可使得感应器2以前叉为中心进行转动,使得感应器2更加贴近感应磁铁1,进而更好的采集数据,之后拧紧旋钮8将其进行固定即可。若需要对感应器2更换电池,可以用硬币插入电池盖2a的凹槽内,旋转打开电池盖,之后更换电池即可。优选的,感应器2采用体积较小的纽扣电池。参照图3所示,通过螺丝9将感应磁铁1固定在自行车前轮的辐条10上。

在本发明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处理芯片32根据预先设置的前轮周长数据和感应磁铁连续两次经过感应器所间隔的时间计算出包括骑行速度、骑行距离、卡路里的骑行数据。优选的,本发明提供的码表内置各种主流车轮参数,用户直接选择即可,无需自行手动输入前轮周长,方便快捷。

在本发明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网络通讯模块35包括SIM卡和调制解调器。通过SIM卡元件搭配调制解调器即可实现通过运营商的通信基站连接到通信运营商网络,通过3G或4G网络与服务器进行数据的传输,进而到骑行数据备份到云端的服务器20,方便用户日后查看。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的SIM卡可以为移动运营商推出的副卡(例如联通副卡、移动副卡或电信副卡),通过与运营商进行合作,一方面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推动了运营商的发卡量,实现了双赢。

在本发明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表头3还设置有传感器36,该传感器具有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外界环境的温度和气压数据,并将测得的温度和气压数据显示在显示屏33上。此外,码表还具有时间显示和倒计时功能,同时用户还可以设置骑行距离,当用户骑行达到自己设置的骑行距离后,显示屏33会自动亮起,并不在计时,帮助用户了解本次骑行状态。本码表内置各种骑行模式,进一步提升了骑行乐趣。

在本发明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表头为防水的一体化设置。进一步的,表头内置有可充电锂电池。在外骑行,防水对于码表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相比较传统的可更换电池设计的码表,本发明提供的码表采用防水的一体化设置,并将内设置了不可更换的高容量锂电池,一方面极大提升了防水能力,保护了表头外壳内的电子元件,另一方面在表头内也可安装体积更大、容量更高的锂电池,提升码表续航能力。为了提高充放电的安全性,锂电池设有独立的安全管理芯片。此外,在码表外壳设置有Micro USB接口,与目前主流充电线兼容,方便用户对其进行充电;同时考虑到户外骑行环境的恶劣性,在Micro USB接口处还设置有橡胶防尘塞。

在本发明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表头前端设置有LED灯34。本发明通过在表头3前端设置有省电且亮度大的LED灯34,保障了骑车人在夜间的安全性。

在本发明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表头3内置有NFC模块和/或蓝牙模块37,通过NFC模块和/或蓝牙模块37将骑行数据传输到移动终端30。在本发明中,在表头内还设置有NFC模块和/或蓝牙模块37,用户手持移动终端30(例如智能手机或智能手表),通过NFC和/或蓝牙的方式与表头建立数据传输,即可将码表的骑行数据同步到移动终端上,方便快捷。此外,用户还可以在智能手机安装相应的APP,通过APP从服务器直接获取骑行数据。例如当表头内置有NFC模块时,用户若想同步表头内的骑行数据时,只需打开手机的NFC功能和相应的APP,贴近表头感应其内置的NFC天线,即可自动将骑行数据同步到APP内,方便用户在手机上随时查看相应数据,同时还可支持将数据分享到社交平台(例如微信朋友圈),建立锻炼社交圈。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